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汇总表
序号 | 作 业 活 动 | 危险因素 | 可能导致的事故 | 涉及 相关方 | 作业中危险性评价 | 控制措施 | 评价 结果 | ||||
类别 | 具体描述 | L | E | C | D | ||||||
1. | 办公区 | 触电事故火灾事故 | 电线老化 | 触电、火灾 | 员工 | 1 | 6 | 15 | 90 | 日常监督检查、更换老化线路 | 4 |
2. | 其他伤害 | 电脑辐射 | 电磁辐射 | 员工 | 10 | 6 | 1 | 60 | 按规定、惯例执行 | 4 | |
3. | 其他伤害 | 长时间办公 | 肩背痛 | 员工 | 6 | 6 | 1 | 36 | 按规定、惯例执行 | 4 | |
4. | 火灾事故 | 消防器材配备不足,或压力不足 | 火灾 | 员工 | 3 | 6 | 3 | 54 | 制定应急预案、现场监督检查、配备足够数量消防器材 | 4 | |
5. | 触电事故 | 电器漏电 | 人员伤亡 | 员工 | 1 | 6 | 3 | 18 | 日常监督检查 | 4 | |
6. | 触电事故 | 电线短路 | 人员伤亡 | 员工 | 1 | 6 | 3 | 18 | 日常监督检查 | 4 | |
7. | 车辆伤害 | 车辆违章行驶 | 车祸 | 员工 | 3 | 6 | 3 | 54 | 日常监督检查、定期教育培训 | 4 | |
8. | 触电事故 | 电源插座接线松动,破损,超负荷使用 | 人员伤亡 | 员工 | 3 | 1 | 15 | 45 | 加强检查,及时更换 | 4 |
序号 | 作 业 活 动 | 危险因素 | 可能导致的事故 | 涉及 相关方 | 作业中危险性评价 | 控制措施 | 评价 结果 | ||||
类别 | 具体描述 | L | E | C | D | ||||||
9. | 脚手架 施工 | 物体打击 | 立杆的接头间隔不符合规范要求 | 架体松动 | 施工人员 | 1 | 6 | 15 | 90 | 架工班组应按照JGJ130-2011标准的要求,经过检查符合安全要求后方能投入使用 | 4 |
10. | 物体打击 | 立杆的间隔不符合安全要求 | 架体松动 | 施工人员 | 1 | 6 | 15 | 90 | 架工班组应按照JGJ130-2011标准的要求,经过检查符合安全要求后方能投入使用 | 4 | |
11. | 物体打击 | 架体的转角处的剪刀撑与地面的夹角过大 | 架体松动 | 施工人员 | 1 | 6 | 15 | 90 | 架工班组应按照JGJ130-2011标准的要求,地面夹角应在45°-60°之间并经过检查合格后投入使用 | 4 | |
12. | 物体打击 | 横杆的端头与扣件的中心小于10cm | 架体松动 | 施工人员 | 1 | 6 | 15 | 90 | 架工班组应按照JGJ130-2011标准的要求,经过检查符合安全要求后方能投入使用 | 4 | |
13. | 物体打击 | 水平杆搭接间隔不符合安全要求 | 架体松动 | 施工人员 | 1 | 6 | 15 | 90 | 架工班组应按照JGJ130-2011标准的要求,经过检查符合安全要求后方能投入使用 | 4 | |
14. | 高处坠落 | 脚手板没有铺满,且没有固定 | 人员伤亡 | 施工人员 | 6 | 6 | 15 | 540 | 架工班组应按照JGJ130-2011标准的要求,经过检查符合安全要求后方能投入使用 | 2 | |
15. | 高处坠落 | 脚手架没有设置挡脚板(或踢脚杆) | 人员伤亡 | 施工人员 | 3 | 6 | 15 | 270 | 架工班组应按照JGJ130-2011标准的要求,经过检查符合安全要求后方能投入使用 | 3 |
序号 | 作 业 活 动 | 危险因素 | 可能导致的事故 | 涉及 相关方 | 作业中危险性评价 | 控制措施 | 评价 结果 | ||||
类别 | 具体描述 | L | E | C | D | ||||||
16.66 | 脚手架 施工 | 高处坠落 | 安全网有的破损严重 | 坠落 | 施工人员 | 1 | 6 | 15 | 90 | 项目部安排架工操作对安全网破损严重的全部更换,挂设符合标准的密目安全网 | 4 |
17.67 | 高处坠落 | 安全网存在漏绑现象 | 坠落 | 施工人员 | 1 | 6 | 15 | 90 | 架工操作人员对安全网漏绑现象进行纠正,经过检查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 4 | |
18.68 | 高处坠落 | 卸料平台两边的防护栏杆没有达到1.1-1.2m高 | 坠落 | 施工人员 | 3 | 10 | 15 | 450 | 按照规范要求,增设1.1-1.2m的防护栏杆,搭设完毕,检查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 2 | |
19.69 | 高处坠落物体打击 | 卸料平台脚手板没有铺满、小物件容易坠落伤人 | 坠落 伤人 | 施工人员 | 1 | 10 | 15 | 150 | 按照规范要求,增设1.1-1.2m的防护栏杆,搭设完毕,检查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 3 | |
20.70 | 物体打击 | 有些焊接钢管作为立杆 | 架体松动 | 施工人员 | 1 | 10 | 15 | 150 | 将焊接的钢管全部退场,禁止使用 | 4 | |
21.71 | 高处坠落物体打击 | 连墙点的连接不符合安全要求 | 架体松动 | 施工人员 | 1 | 6 | 15 | 90 | 进行加固,检查符合安全要求后方可投入使用 | 4 | |
22.72 | 高处坠落 | 安全带没有定期检查 | 坠落 | 施工人员 | 1 | 6 | 15 | 90 | 按照安全帽管理规定的有关标准进行检查,对不符合标准要求的全部更换 | 4 | |
23.73 | 高处坠落 | 安全网没有定期检查 | 坠落 | 施工人员 | 1 | 6 | 15 | 90 | 按照安全帽管理规定的有关标准进行检查,对不符合标准要求的全部更换 | 4 |
序号 | 作 业 活 动 | 危险因素 | 可能导致的事故 | 涉及 相关方 | 作业中危险性评价 | 控制措施 | 评价 结果 | ||||
类别 | 具体描述 | L | E | C | D | ||||||
24. | 模板 工程 | 机械伤害 | 木工平刨机没有设置安全防护装置 | 伤人 | 施工人员 | 1 | 6 | 15 | 90 | 由机电人员按照有关规定根据机械设备的特点,设置防护罩 | 4 |
25. | 机械伤害 | 木工平刨机防护罩脱落 | 伤人 | 施工人员 | 1 | 6 | 15 | 90 | 由机电人员检查脱落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并加固 | 4 | |
26. | 机械伤害 | 圆盘锯皮带传动无防护罩或防护罩脱落 | 伤人 | 施工人员 | 6 | 6 | 3 | 108 | 定期检查,机电人员根据机械的特点及时设置并加固 | 3 | |
27. | 机械伤害 | 圆盘锯刀片破损两处以上或有裂缝 | 伤人 | 施工人员 | 1 | 3 | 15 | 45 | 定期检查,及时将刀片更换,合格后方可使用 | 4 | |
28. | 机械伤害 | 圆盘锯没有设置防护挡板及分料器 | 伤人 | 施工人员 | 1 | 6 | 3 | 18 | 定期检查,及时更换,合格后方可使用 | 4 | |
29. | 触电事故 | 木工手电锯未设置漏电保护器 | 触电 | 施工人员 | 6 | 3 | 15 | 270 | 按照JGJ59-2011标准的要求实施一机一闸并经过机电人员确认后方可使用 | 3 | |
30. | 物体打击 | 砼运输泵支架未设置剪刀撑,高度超过3m的未设置连墙点 | 设备倾覆 坍塌 | 施工人员 | 3 | 1 | 15 | 45 |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编制专项方案,施工中作业人员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施工,施工后经过验收合格方可进行作业 | 4 | |
31. | 坍塌事故 | 使用螺杆滑丝的扣件及锈蚀、变形严重的钢管 | 坍塌 | 施工人员 | 1 | 1 | 15 | 15 | 及时更换,更换后经过验收合格方可使用 | 4 |
序号 | 作 业 活 动 | 危险因素 | 可能导致的事故 | 涉及 相关方 | 作业中危险性评价 | 控制措施 | 评价 结果 | ||||
类别 | 具体描述 | L | E | C | D | ||||||
32. | 模板 工程 | 触电事故 | 木工机具未设置保护零,部分机具电缆随地拖拉 | 触电 | 施工人员 | 3 | 6 | 15 | 270 | 增设保护接零,安装完毕后保护接零的电阻小于4欧方可使用 | 3 |
33. | 触电事故 | 手持电动工具未做绝缘测试、操作时未带绝缘手套 | 触电 | 施工人员 | 3 | 6 | 15 | 270 | 进行检测,作业人员配戴防护用品后作业 | 3 | |
34. | 火灾事故 | 木工作业区有人吸烟 | 火灾 | 施工人员 | 6 | 6 | 15 | 540 | 在危险场所设置警告标志,加强安全教育 | 2 | |
35. | 其他伤害 | 木工未及时将模板铁钉拔掉,易扎脚 | 伤人 | 施工人员 | 6 | 3 | 3 | 54 | 木工将拆下的模板及时移开并清理现场 | 4 | |
36. | 其他事故 | 夜间作业照明不足 | 伤人 | 施工人员 | 2 | 3 | 15 | 90 | 由机电人员增设照明灯具,检测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 4 | |
37. | 物体打击 | 吊运安装大模板联络信号不明确 | 伤人 | 施工人员 | 2 | 6 | 15 | 180 | 项目部安排专人指挥,信号传递采用对讲机 | 3 | |
38. | 物体打击 | 拆模时,周边未设置警戒标志及专人看管 | 伤人 | 施工人员 | 6 | 6 | 15 | 540 | 项目部安全员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设置警示牌,配备专人监护 | 2 | |
39. | 火灾事故 | 木工作业区未设置“禁止吸烟”及“禁止烟火”的标志 | 火灾 | 施工人员 | 1 | 3 | 15 | 45 | 项目部安全员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设置警示牌,配备专人监护 | 4 |
序号 | 作 业 活 动 | 危险因素 | 可能导致的事故 | 涉及 相关方 | 作业中危险性评价 | 控制措施 | 评价 结果 | ||||
类别 | 具体描述 | L | E | C | D | ||||||
40. | 混凝土 作业 | 机械伤害 | 升降机液压系统故障 | 伤人 | 施工人员 | 6 | 1 | 15 | 90 | 定期检修、专人管理 | 3 |
41. | 其他伤害 | 抽胶管时胶管断裂 | 伤人 | 施工人员 | 3 | 2 | 15 | 90 | 定期检修、专人管理 | 4 | |
42. | 物体打击 | 手动砂轮散裂弹出 | 伤人 | 施工人员 | 3 | 3 | 15 | 135 | 定期检修、专人管理 | 3 | |
43. | 物体打击 | 震捣时震动钢筋模板 | 钢筋变形 | 施工人员 | 3 | 6 | 3 | 54 | 班前教育培训,按操作规程作业施工 | 4 | |
44. | 触电事故 | 振捣棒漏电 | 触电 | 施工人员 | 6 | 6 | 15 | 540 | 立即更换,定期检查 | 2 | |
45. | 触电事故 | 作业人员劳防用品配置不齐 | 伤人 | 施工人员 | 3 | 3 | 15 | 135 | 按照规定进行教育和处理,加强管理力度和安全教育 | 3 | |
46. | 触电事故 | 湿手触摸震捣器电源开关 | 触电 | 施工人员 | 3 | 3 | 15 | 135 | 按照规定进行教育和处理,加强管理力度和安全教育 | 3 | |
47. | 触电事故 | 检修时,未断开总电源,或无专人看守 | 触电 | 施工人员 | 3 | 6 | 15 | 270 | 班前教育培训,按操作规程作业施工,加强管理力度和安全教育 | 3 |
序号 | 作 业 活 动 | 危险因素 | 可能导致的事故 | 涉及 相关方 | 作业中危险性评价 | 控制措施 | 评价 结果 | ||||
类别 | 具体描述 | L | E | C | D | ||||||
48. | 手持电动工具 | 机械伤害 | 各部防护罩不齐全,松动 | 伤人 | 操作人员 | 3 | 1 | 3 | 9 | 防护罩齐全牢固必须做班前检查 | 4 |
49. | 高处坠落 | 在2米以上使用电锤电钻作业 | 伤人 | 操作人员 | 6 | 3 | 15 | 270 | 搭设作业平台、保护作业人鱼坠落 | 3 | |
50. | 机械伤害 | 切割机用力过猛卡死切片断裂 | 伤人 | 操作人员 施工人员 | 3 | 6 | 3 | 54 | 不准用力过猛,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 4 | |
51. | 机械伤害 | 切割机、角向磨光机切割片断裂 | 伤人 | 操作人员 施工人员 | 6 | 6 | 3 | 108 | 选用增强纤维树脂型片,使用前实施检查 | 3 | |
52. | 机械伤害 | 手持工具刀具砂轮脱落 | 伤人 | 操作人员 施工人员 | 3 | 6 | 15 | 270 | 上片时与接盘安装稳固螺丝紧固加弹簧垫防脱落 | 3 | |
53. | 机械伤害 触电事故 | 搅拌机的操作电箱没有上锁 | 伤人 | 操作人员施工人员 | 1 | 6 | 15 | 90 | 机电人员加强检查工作并对操作人员进行监督 | 4 | |
54. | 机械伤害 | 搅拌机料斗无保险钩 | 伤人 | 操作人员施工人员 | 3 | 6 | 15 | 270 | 根据搅拌机安全管理规定及时设置,检查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 3 | |
55. | 机械伤害 | 搅拌机上限位失灵 | 伤人 | 操作人员施工人员 | 3 | 3 | 15 | 135 | 根据搅拌机安全管理规定及时设置,检查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 3 | |
56. | 机械伤害 | 振动器开关无按钮 | 伤人 | 操作人员施工人员 | 1 | 3 | 15 | 45 | 根据振动器安全管理规定及时设置并在试运行符合安全要求后方可投入使用 | 4 |
序号 | 作 业 活 动 | 危险因素 | 可能导致的事故 | 涉及 相关方 | 作业中危险性评价 | 控制措施 | 评价 结果 | ||||
类别 | 具体描述 | L | E | C | D | ||||||
57. | 消防 | 管理缺陷 | 带电维修电器控制(配电箱) | 火灾事故 | 操作人员 | 3 | 6 | 3 | 54 | 操作规程 | 4 |
58. | 管理缺陷 | 违章操作乙炔、氧气瓶 | 火灾事故 | 操作人员 | 3 | 3 | 7 | 63 | 操作规程 | 4 | |
59. | 管理缺陷 | 车辆燃油泄漏 | 火灾事故 | 操作人员 | 3 | 3 | 7 | 63 | 交通安全管理规定 | 4 | |
60. | 管理缺陷 | 配电柜等配电设施保养不当或误操作 | 触电事故火灾事故 | 操作人员 | 3 | 3 | 7 | 63 | 严禁越权操作 | 4 | |
61. | 管理缺陷 | 灭火器等消防器材失效 | 火灾加剧 | 操作人员 施工人员 | 1 | 6 | 7 | 42 | 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办法”培训,经常检查器材 | 4 | |
62. | 管理缺陷 | 违章使用电焊机,电焊附件有可燃物 | 火灾事故 | 操作人员施工人员 | 3 | 3 | 7 | 63 | 操作规程 | 4 | |
63. | 管理缺陷 | 电器设备故障;电器故障未及时修复 | 引发电器火灾事故 | 操作人员 | 1 | 6 | 7 | 42 | 安全用电管理规定,值班电器审批登记,台帐控制,定期检修年度评审确认 | 4 | |
. | 管理缺陷 | 用电设备不间断工作 | 火灾事故 | 操作人员 | 1 | 6 | 7 | 42 | 安全用电管理制度 | 4 | |
65. | 管理缺陷 | 电线回路,超负荷运行 | 火灾事故 | 操作人员 | 0.5 | 6 | 20 | 60 | 安全用电管理制度 | 4 |
序号 | 作业活动 | 危险因素 | 可能导致的事故 | 涉及相关方 | 作业中危险性评价 | 控制措施 | 评价结果 | ||||
类别 | 具体描述 | L | E | C | D | ||||||
66. | 钢筋加工/切割机的使用 | 物的不安全状态 | 设备老化、线路破损老化 | 触电 | 现场施工人员 | 3 | 3 | 15 | 135 | 定期更换 | 3 |
67. | 物的不安全状态 | 无防护罩 | 机械伤害 | 现场施工人员 | 1 | 1 | 15 | 15 | 设置防护罩 | 5 | |
68. | 人的不安全行为 | 操作人员违反操作规程 | 机械伤害 | 现场施工人员 | 3 | 3 | 7 | 63 | 加强教育,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 4 | |
69. | 人的不安全行为 | 操作人员随意移动设备,线路随意拖动 | 触电 | 现场施工人员 | 1 | 3 | 15 | 45 | 加强教育,增大检查力度 | 4 | |
70. | 人的不安全行为 | 操作人员未佩戴劳动防护用品 | 机械伤害 | 现场施工人员 | 3 | 3 | 7 | 63 | 加强教育 | 4 | |
71. | 管理缺陷 | 未设防淋措施 | 触电 | 现场施工人员 | 3 | 3 | 15 | 135 | 设置防护措施 | 3 | |
72. | 管理缺陷 | 未挂安全警示标志 | 其它 | 现场施工人员 | 1 | 3 | 15 | 45 | 悬挂警示标志 | 4 | |
73. | 管理缺陷 | 未使用标准开关箱 | 触电 | 现场施工人员 | 1 | 3 | 15 | 45 | 配备标准开关箱 | 4 | |
74. | 切断机的使用 | 人的不安全行为 | 剪切的钢筋超过铭牌规定范围 | 机械伤害 | 现场施工人员 | 3 | 3 | 7 | 63 |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 4 |
序号 | 作业活动 | 危险因素 | 可能导致的事故 | 涉及相关方 | 作业中危险性评价 | 控制措施 | 评价结果 | ||||
类别 | 具体描述 | L | E | C | D | ||||||
75. | 钢筋加工/切断机的使用 | 物的不安全状态 | 使用过程中有异响 | 机械伤害 | 现场施工人员 | 1 | 1 | 7 | 7 | 使用过程中有异响立即停机断电检修 | 5 |
76. | 物的不安全状态 | 刀片有裂纹,刀架螺栓未紧固,无防护罩或防护罩不牢靠 | 机械伤害 | 现场施工人员 | 3 | 3 | 7 | 63 | 定期检查、更换,设备安全防护措施 | 4 | |
77. | 人的不安全行为 | 作业中用手清除铁屑、断头等杂物 | 机械伤害 | 现场施工人员 | 3 | 3 | 7 | 63 | 进行教育和交底,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 4 | |
78. | 钢筋加工/弯曲机的使用 | 人的不安全行为 | 弯曲未经冷拉或有锈皮的钢筋时,未戴护目镜及口罩 | 机械伤害 | 现场施工人员 | 6 | 6 | 1 | 36 | 进行教育和交底,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 4 |
79. | 人的不安全行为 | 在弯曲机钢筋的作业半径和机身不设固定销的一侧站人 | 机械伤害 | 现场施工人员 | 3 | 6 | 3 | 54 | 进行教育和交底,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 4 |
序号 | 作业活动 | 危险因素 | 可能导致的事故 | 涉及相关方 | 作业中危险性评价 | 控制措施 | 评价结果 | ||||
类别 | 具体描述 | L | E | C | D | ||||||
80. | 钢筋加工/电焊机的使用 | 管理缺陷 | 未配备专用电焊机闸箱 | 触电 | 现场施工人员 | 3 | 1 | 15 | 45 | 配备标准开关箱 | 4 |
81. | 管理缺陷 | 露天使用的电焊机未设防雨棚 | 触电 | 现场施工人员 | 3 | 3 | 15 | 135 | 设置防护措施 | 3 | |
82. | 物的不安全状态 | 焊机未用绝缘物垫起 | 触电 | 现场施工人员 | 3 | 1 | 15 | 45 | 用绝缘物垫起 | 4 | |
83. | 管理缺陷 | 未按要求配备消防器材 | 火灾 | 现场施工人员 | 1 | 3 | 15 | 45 | 按标准配备消防器材 | 4 | |
84. | 管理缺陷 | 一次线长度超过5M二次线超过30米 | 触电 | 现场施工人员 | 3 | 2 | 15 | 90 | 进行教育和交底,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 3 | |
85. | 人的不安全行为 | 未佩戴相应的防护用具 | 机械伤害 | 现场施工人员 | 3 | 1 | 15 | 45 | 进行教育和交底,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 4 | |
86. | 人的不安全行为 | 身体依靠在带电工件上 | 触电 | 现场施工人员 | 1 | 2 | 15 | 30 | 进行教育和交底,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 4 | |
87. | 人的不安全行为 | 使用后未及时切断电源 | 触电 | 现场施工人员 | 3 | 1 | 15 | 45 | 进行教育和交底,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 4 | |
88. | 人的不安全行为 | 无证上岗操作 | 触电、火灾 | 现场施工人员 | 3 | 1 | 15 | 45 | 进行教育和交底,严禁无证上岗 | 4 |
序号 | 作业活动过程 | 危险因素 | 可能导致的事故 | 涉及相关方 | 作业中危险性评价 | 控制措施 | 评价结果 | ||||
类别 | 具体描述 | L | E | C | D | ||||||
. | 钢筋加工/手持电动工具 | 人的不安全状态 | 违反操作规程 | 触电、机械伤害 | 现场施工人员 | 3 | 3 | 7 | 63 | 进行教育和交底,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 4 |
90. | 钢筋加工/钢筋冷拉 | 管理缺陷 | 冷拉场地未设置警戒区 | 物体打击 | 现场施工人员 | 3 | 3 | 3 | 27 | 进行教育和交底,设置警戒区 | 4 |
91. | 管理缺陷 | 冷拉作业没有专人指挥、未清场 | 物体打击 | 现场施工人员 | 3 | 3 | 3 | 27 | 进行教育和交底,设专人指挥及清场 | 4 | |
92. | 钢筋加工/钢筋除锈 | 管理缺陷 | 作业人员未佩戴防护眼镜和口罩 | 其他 | 现场施工人员 | 3 | 3 | 1 | 9 | 进行教育和交底作业人员必须佩戴防护眼镜和口罩 | 5 |
93. | 临时用电 | 管理缺陷 | 无临时用电方案或未审批 | 坍塌、触电、物体打击等 | 现场施工人员 | 3 | 3 | 40 | 360 | 施工前必须编制临电施工方案并通过审批方可施工 | 1 |
94. | 管理缺陷 | 未按临电方案设置临时用电 | 坍塌、触电、物体打击等 | 现场施工人员 | 3 | 2 | 15 | 90 | 严格按临电方案设置临时用电 | 3 | |
95. | 管理缺陷 | 未逐级设置漏电保护器装置 | 触电 | 现场施工人员 | 3 | 3 | 15 | 135 | 按规定设置漏电保护装置 | 3 | |
96. | 管理缺陷 | 未使用三相五线制 | 触电 | 现场施工人员 | 3 | 3 | 15 | 135 | 必须按规定使用三相五线制 | 3 | |
97. | 管理缺陷 | 保护接地、保护接零混乱 | 触电 | 现场施工人员 | 3 | 3 | 15 | 135 | 由电工按临电规范标准,设置保护接地、接零,符合安全要求后方可使用 | 3 | |
98. | 管理缺陷 | 开关箱无漏电保护器或漏电保护器失灵 | 触电 | 现场施工人员 | 3 | 2 | 7 | 42 | 由电工按规定增设或更换合格有效的漏电保护器,定期检查 | 4 |
序号 | 作业活动过程 | 危险因素 | 可能导致的事故 | 涉及相关方 | 作业中危险性评价 | 控制措施 | 评价结果 | ||||
类别 | 具体描述 | L | E | C | D | ||||||
99. | 临时用电 | 管理缺陷 | 未执行“一机、一闸、一漏、一箱”的规定 | 触电、机械伤害 | 现场施工人员 | 3 | 2 | 15 | 90 | 按规定做到“一机、一闸、一漏、一箱” | 3 |
100. | 管理缺陷 | 保护零线作负荷线 | 触电 | 现场施工人员 | 3 | 2 | 7 | 42 | 禁止保护零线作负载线,由电工进行经常性检查 | 4 | |
101. | 管理缺陷 | 重复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大于10Ω | 触电 | 现场施工人员 | 3 | 1 | 7 | 21 | 由电工按JGJ46-2005标准设置重复接地装置,接地电阻不大于10Ω,符合安全要求后方可使用 | 4 | |
102. | 管理缺陷 | 开关与设备容量不匹配,安装不符合要求 | 触电 | 现场施工人员 | 3 | 2 | 7 | 42 | 对设备容量进行计算,按照规范要求选用安装合适型号规格的开关 | 4 | |
103. | 管理缺陷 | 电箱安装位置不当,没有明显的安全标志 | 触电、火灾 | 现场施工人员 | 3 | 2 | 15 | 90 | 按照临电施工方案要求位置安装配电箱,在旁边设明显的安全标志牌,并保证周围畅通无杂物。 | 3 | |
104. | 管理缺陷 | 电箱无门、无锁、无防雨措施 | 触电 | 现场施工人员 | 1 | 2 | 3 | 6 | 专人负责对电箱进行维护管理,不符合要求的加门加锁,并确保有防雨措施,严重不合格的应换掉 | 5 | |
105. | 管理缺陷 | 配电线路老化,破皮未包扎 | 触电 | 现场施工人员 | 3 | 3 | 15 | 135 | 专人负责对电箱进行维护管理,破皮线路及时进行绝缘包扎,严重不合格及老化线路应换掉 | 3 | |
106. | 管理缺陷 | 电缆过路无保护措施 | 触电 | 现场施工人员 | 1 | 2 | 7 | 14 | 过路埋设电缆应加套管保护,并在旁边设标志牌 | 5 |
序号 | 作业活动过程 | 危险因素 | 可能导致的事故 | 涉及相关方 | 作业中危险性评价 | 控制措施 | 评价结果 | ||||
类别 | 具体描述 | L | E | C | D | ||||||
107. | 临时用电 | 管理缺陷 | 电缆过路无保护措施 | 触电 | 现场施工人员 | 1 | 2 | 7 | 14 | 过路埋设电缆应加套管保护,并在旁边设标志牌 | 5 |
108. | 管理缺陷 | 架空线路不符合要求 | 触电 | 现场施工人员 | 3 | 3 | 3 | 27 | 按照电气施工规范要求重新架设线路 | 4 | |
109. | 管理缺陷 | 电工不按规定程序送、断电 | 触电 | 现场施工人员 | 3 | 1 | 15 | 45 | 送、断电设专人负责,经审批并确保现场有人监护情况下允许送、断电,并加强对电工安全教育 | 4 | |
110. | 管理缺陷 | 在潮湿场所不使用安全电压 | 触电 | 现场施工人员 | 3 | 1 | 15 | 45 | 不使用安全电压禁止送电作业 | 4 | |
111. | 管理缺陷 | 照明专用回路无漏电保护 | 触电 | 现场施工人员 | 3 | 3 | 7 | 63 | 增加漏电保护 | 4 | |
112. | 管理缺陷 | 电箱移位未切断电源,无专业电工指挥 | 触电 | 现场施工人员 | 3 | 3 | 7 | 63 | 专人负责对电箱进行维护管理,移位时专人指挥,确保停电后再移位作业 | 4 | |
113. | 管理缺陷 | 电工作业时未使用防护用品 | 触电 | 现场施工人员 | 3 | 6 | 1 | 18 | 加强对工人的安全教育,未使用防护用品禁止作业 | 5 | |
114. | 管理缺陷 | 导线连接不良 | 火灾 | 现场施工人员 | 13 | 3 | 1 | 39 | 重新进行连接安装 | 4 | |
115. | 管理缺陷 | 带电线路在水中浸泡 | 触电 | 现场施工人员 | 6 | 3 | 3 | 54 | 专人负责对线路进行维护管理,及时进行清理 | 4 | |
116. | 管理缺陷 | 线路接错 | 火灾、触电 | 现场施工人员 | 6 | 3 | 3 | 54 | 进行线路检查,有接错及时进行连接安装,送电前进行绝缘测试 | 4 |
序号 | 作业活动过程 | 危险因素 | 可能导致的事故 | 涉及相关方 | 作业中危险性评价 | 控制措施 | 评价结果 | ||||
类别 | 具体描述 | L | E | C | D | ||||||
117. | 临时用电 | 管理缺陷 | 对电箱进行检查维修时未拉闸断电 | 触电 | 现场施工人员 | 3 | 3 | 15 | 135 | 专人负责对电箱进行维护管理,确保停电后再对电箱进行检查维修 | 3 |
118. | 管理缺陷 | 设备无人操作时未切断电源 | 触电 | 现场施工人员 | 3 | 3 | 7 | 63 | 对人员进行安全教育,设备在运行中不得离岗 | 4 | |
119. | 管理缺陷 | 非电工操作 | 触电 | 现场施工人员 | 3 | 3 | 15 | 135 | 严格电工持证上岗制度,禁止无证作业 | 3 | |
120. | 空压机 | 物的不安全状态 | 安全阀、压力表失灵,超过承受压力 | 爆炸 | 周边人群 | 3 | 3 | 40 | 170 | 专人负责空压机的操作和维修保养,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 2 |
121. | 物的不安全状态 | 管路老化或破损 | 爆管 | 周边人群 | 3 | 3 | 5 | 40 | 严格执行维修保养 | 4 | |
122. | 管理上的缺陷 | 机械操作手不按规章操作,防护用品使用不规范或无防护设施 | 伤人 | 施工人员 | 3 | 3 | 7 | 54 |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加强现场管理力度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