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新课程标准对学生评价的影响是:( )
A、直接的 B、指导性的
C、较死 D、控制严格
2.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是一门体现( )的综合性基础课程。
A.传统文化 B.信息技术应用
C.数算 D.科学本质
3.新课程理念中明确提出要构建( )导向的综合评价体系。
A.知识 B.素养
C.活动 D.科学
4.( )是在认识科学本质及规律,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之间关系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A.科学观念 B.科学思维
C.探究实践 D.态度责任
5、发展学生运用数据解释问题对实验数据有怀疑时:( )
A、凭感觉判断 B、随意涂改
C、重复实验,重获数据 D、以上方法都不可行
6、“科探究的内容标准框图”不包括:( )
A、提出问题 B、制定计划
C、表达与交流 D、大胆想象
7、“对待科学”的具体内容标准有:( )
A、不迷信权威 B、尊重证据
C、想知道、爱提问 D、珍爱生命
8、“对待科学学习”部分的具体内容标准有:( )
A、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B、珍爱生命
C、尊重证据 D、选择探究的问题
9、“认识科学探究”部分具体内容标准包括:( )
A、懂得交流与讨论可以引发新的想法。
B、区分什么是假设,什么是事实。
C、选择适合自己的探究问题。
D、应用知识经验解释现象。
10、“思考与结论”部分具体内容标准包括:( )
A、能倾听不同观点
B、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资源
C、能考虑对同一现象做不同的解释
D、能制作简易科学模型
二、填空题
1、在小学阶段,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不能过高,必须符合小学生的( ),( ),逐步培养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
2、学生是科学的学习主体,科学学习要以( )为核心,科学课程内容要满足( )和( )双方面的需要,科学课程应具有( )。
3、( )是人类探索未知世界永无止境的活动。
4、科学探究不仅可以使小学生体验到( ),获得自信,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而且可以使他们识别什么是科学,什么不是科学。
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是科学习的( ),影响着学生对科学学习的( )、( )与( ),又是科学教育的( )。
三、判断题
1、课程标准是直接指导教学的纲领性文件。( )
2、探究是科学学习的唯一有效的学习模式。( )
3、科学课程的评价主体包括学生、教师,而不应包括家长。( )
4、儿童是天生的探究者,探究是一种本能。( )
5、科学探究的重点应着眼于科学探究的操作方法及操作技能上。( )
6、涉及知识的具体目标,其行为动词主要用会、能够。( )
7、专题研究是小学生开展科学学习活动的一种类型。( )
8、课程标准中对静电这部分内容提出了要求。( )
9、和自然教学大纲相比,标准中有关太阳和月球的内容要求从总体上看是降低了。( )
10、教学大纲的出发点是直接指导教学工作的,而国家的课程方案应规定的是国家对国民在各方面素质的基本要求。( )
四、简答题
1、科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有哪些?
2、科学课程标准前言部分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3、“课程标准”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详细答案
一、选择题
1、新课程标准对学生评价的影响是:( B )
A、直接的 B、指导性的
C、较死 D、控制严格
2.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是一门体现( D )的综合性基础课程。
A.传统文化 B.信息技术应用
C.数算 D.科学本质
3.新课程理念中明确提出要构建( B )导向的综合评价体系。
A.知识 B.素养
C.活动 D.科学
4.( D )是在认识科学本质及规律,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之间关系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A.科学观念 B.科学思维
C.探究实践 D.态度责任
5、发展学生运用数据解释问题对实验数据有怀疑时:( C )
A、凭感觉判断 B、随意涂改
C、重复实验,重获数据 D、以上方法都不可行
6、“科探究的内容标准框图”不包括:(D)
A、提出问题 B、制定计划
C、表达与交流 D、大胆想象
7、“对待科学”的具体内容标准有:(A)
A、不迷信权威 B、尊重证据
C、想知道、爱提问 D、珍爱生命
8、“对待科学学习”部分的具体内容标准有:(C)
A、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B、珍爱生命
C、尊重证据 D、选择探究的问题
9、“认识科学探究”部分具体内容标准包括:(A)
A、懂得交流与讨论可以引发新的想法。
B、区分什么是假设,什么是事实。
C、选择适合自己的探究问题。
D、应用知识经验解释现象。
10、“思考与结论”部分具体内容标准包括:(C)
A、能倾听不同观点
B、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资源
C、能考虑对同一现象做不同的解释
D、能制作简易科学模型
二、填空题
1、在小学阶段,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不能过高,必须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由扶到放),逐步培养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
2、学生是科学的学习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课程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
3、(科学探究)是人类探索未知世界永无止境的活动。
4、科学探究不仅可以使小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获得自信,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而且可以使他们识别什么是科学,什么不是科学。
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是科学习的(动力因素),影响着学生对科学学习的(投入)、(过程)与(效果),又是科学教育的(目标)。
三、判断题
1、课程标准是直接指导教学的纲领性文件。(×)
2、探究是科学学习的唯一有效的学习模式。(×)
3、科学课程的评价主体包括学生、教师,而不应包括家长。(×)
4、儿童是天生的探究者,探究是一种本能。(√)
5、科学探究的重点应着眼于科学探究的操作方法及操作技能上。(×)
6、涉及知识的具体目标,其行为动词主要用会、能够。(×)
7、专题研究是小学生开展科学学习活动的一种类型。(√)
8、课程标准中对静电这部分内容提出了要求。(×)
9、和自然教学大纲相比,标准中有关太阳和月球的内容要求从总体上看是降低了。(√)
10、教学大纲的出发点是直接指导教学工作的,而国家的课程方案应规定的是国家对国民在各方面素质的基本要求。(√)
五、简答题
1、科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有哪些?
答: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
3、科学课程标准前言部分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答: 核心观点包括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这是对小学科学课程性质的定位。既说明了这门课程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标,又是处于启蒙阶段的教学。
3、“课程标准”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答:“课程标准”的正文包括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与实施建议四部分,还有一个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