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期继续担任三3、三5、三六三个班的化学教学,在去年下期的期末检测中,3个班整体较好,三6比三5、三3班稍差一点,在同年级6个班中居于中上. 在去年下期的调查中,三个班的学生对化学课反应普遍较好,对学习化学有较大的兴趣,有利于本期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但各班潜能生还较多,部分学生学习习惯欠佳,学习成绩不好,已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教师在本期的教学中要加强督促,使部分缺乏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的学生,积极行动起来。本期的教学要注意加大督查力度和辅导工作,使每一个学生都能顺利毕业。
二、教材分析:
1、本期新课还剩第九单元《溶液》、第十单元《酸和碱》、第十一单元《盐 化肥》、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学校要求在4月15号前完成新课,教学时间不多。第十、十一单元是初中化学的总结与归纳,是全册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在讲授了前面内容的基础上,将常见的无机物予以分类,从具体物质的知识到一般的概念,使学生对初三化学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2、本期初三面临毕业,总复习的任务是把初中所学习的知识进行归纳综合,把学过的内容整理成“知识点”,并将“知识点”连成“知识线”,再将“知识线”织成“知识网”,为学生毕业后走上就业岗位或继续升学打好基础。
三、本期教学重点:
本期教学任务一是完成对化学下册第九、十、十一、十二单元的教学,二是进行中考前初中化学的总复习。1、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2、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4、在学习过程中对科学探究方法的体验;5、知道常见酸和碱的性质和用途以及实际生产中的应用。6、了解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初步学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度,进一步认识我们周围的环境,增强环保意识。7、几种常见盐的性质和应用。8、酸、碱、盐的反应-复分解反应。9、过滤、蒸发等分离提纯物质的基本操作技能。10、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12、有机合成材料。本期首先学习的溶液既是对前面学习中所接触到溶液知识的总结升华归纳,又为后面学习酸碱盐知识奠定必要的基础,而酸碱盐知识则是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总结、完善,通过学习,不仅使学生可形成关于物质分类的系统知识,更可使学生掌握无机物质之间的反应规律,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化学与生活的学习虽不是初中化学学习的重点,但它是化学知识的扩展和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三、教学成绩目标:
力争各个班在期末考试中笔试成绩优生5人以上,及格人数10人以上,差生不超过 15人,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情感、态度方面感受化学的魅力,培养对化学问题的探究兴趣。
四、 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在教学中,既要注意概念的科学性,又要注意概念形成的阶段性。由于概念是逐步发展的,因此要特别注意遵循循序渐进,由浅人深的原则。对于某些概念不能一次就透彻地揭示其含义,也不应把一些初步的概念绝对化。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做到通俗易懂,通过对实验现象和事实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使学生形成概念,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劳动中应用学过的概念,以便不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提高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
(2)重视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在教学中要注意紧密联系实际,加强直观教学,实验教学和电化教学,让学生多接触实物,多做些实验,以增加感性知识。要采取各种方式,帮助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重要的元素化合物知识。
(3 )加强实验教学:在教学中,要坚决防止只重讲授、轻视实验的偏向。在实验教学中,要注意安全教育,要教育学生爱护仪器,节约药品。
(4)积极开展化学课外活动: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开阔知识视野,培养和发展能力,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等都是很有益的。
五、教学进度安排表
周 次 | 时 间 | 教 学 内 容 |
1 | 3.7-3.9 | 第九单元课题1溶液的形成 |
2 | 3.12-3.16 | 课题2溶解度&课题3溶质的质量分数 |
3 | 3.19-3.23 | 第九单元复习&第十单元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 |
4 | 3.26-3.30 | 第十单元课题2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本单元复习 |
5 | 4.2-4.6 | 第十一单元盐 化肥及本单元复习 |
6 | 4.9-4.13 | 实验考试培训 |
7 | 4.16-4.20 | 第十二单元单元化学与生活 |
8 | 4.23-4.27 | 复习身边的化学物质 |
9 | 4.30-5.4 | 五-长假 |
10 | 5.7-5.11 | 复习身边的化学物质 |
11 | 5.14-5.18 | 复习物质购成的奥秘 |
12 | 5.21-5.25 | 复习化学与社会发展 |
13 | 5.28-6.2 | 复习化学与计算 |
14 | 6.5-6.9 | 复习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