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三年级下册观察物体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8 19:48:39
文档

三年级下册观察物体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信息窗2——《观察物体》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观察物体”是在学生已初步学会了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简单的物体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是“空间与图形”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窗选取学生常见的工人搬运整理货物的生活场景为素材,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在观察与交流活动中,通过亲身体验来学习知识。合作探索中第一、第二个红点部分是学习辨认从不同方向看到的一组正方体货物的形状和相对位置。第三个红点部分是根据确定方位看到的形状来想象物体的摆放方式,是对前两个红点的加深,也是本节
推荐度:
导读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信息窗2——《观察物体》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观察物体”是在学生已初步学会了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简单的物体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是“空间与图形”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窗选取学生常见的工人搬运整理货物的生活场景为素材,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在观察与交流活动中,通过亲身体验来学习知识。合作探索中第一、第二个红点部分是学习辨认从不同方向看到的一组正方体货物的形状和相对位置。第三个红点部分是根据确定方位看到的形状来想象物体的摆放方式,是对前两个红点的加深,也是本节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

信息窗2——《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观察物体”是在学生已初步学会了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简单的物体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是“空间与图形”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信息窗选取学生常见的工人搬运整理货物的生活场景为素材,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在观察与交流活动中,通过亲身体验来学习知识。合作探索中第一、第二个红点部分是学习辨认从不同方向看到的一组正方体货物的形状和相对位置。第三个红点部分是根据确定方位看到的形状来想象物体的摆放方式,是对前两个红点的加深,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二、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生活,通过具体观察活动,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一组正方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2、学生能根据确定方位看到的形状来想象物体的摆放方式。

3、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初步学会欣赏生活中的数学美。

4、在活动中培养数学学习热情,以及良好的交流、合作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一组正方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能根据确定方位看到的形状来想象物体的摆放方式。

四、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教师自制教具一套、演示用正方形卡片一组、学生每人一套学具、学生用正方形卡片每人一组、小磁铁

五、教学活动: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一起观察了一组长方体,通过观察、想象、操作验证等方法,发现从不同的方向看,形状是不同的。这一节课我们来继续 “观察物体”。这节课观察的物体与上一节课会有什么不同?该用什么方法去研究?学习后会有什么提高?带着这些思考,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设计意图:两节课都是观察物体,信息窗二是在信息窗一基础上的,教师在学习新课前给同学们这三个思考,在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连贯性的同时,也想用问题来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二)探究体验,构建新知

1.研究红点问题1:观察两个正方体的组合图形

师:(挂图出示情境图)这是一幅工人叔叔在仓库中搬运货物的情景。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仓库里有哪些形体?图中两个小男孩、小女孩、工人叔叔分别是从什么位置观察这两箱货物的?

学生回答预设:我看到了许多正方体;两个小男孩从正面、小女孩从侧面、工人叔叔从上面来观察这两箱货物的。

师:三个人分别会看到什么形状呢?先想象一下。找一名学生在黑板上摆出自己想象出来的,从各个不同方向可能会看到的形状。

师:到底我们的想象是否正确,亲自看看来验证一下。

(教师在讲台摆好两个正方体)请一位同学到前面分别从这三个角度观察验证一下,为了更准确地观察,我们必须找到一个最佳的角度,眼睛要与物体平视。

学生活动预设:可能会观察,如果不规范,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观察。一边观察,一边与黑板上贴出的图形相对照,判断想象的形状正确与否。

[设计意图:首先引导学生明确“从不同方向看”指的是上面、正面、侧面三个方向,为探究新知做好铺垫。然后通过创设实物情境,让学生自己实地操作观察思考,初步体会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两个正方体的形状不是完全一样的。]

2.研究红点问题2:观察三个正方体的组合图形

师:如果现在要再添一箱货物,如图           ,小男孩、小女孩、工人叔叔又分别看到了什么形状?请学生先想象一下。                                          

师:请同学们取出学具中的3个小正方体,先摆出这个图形,再分别从三个角度进行观察验证。

(学生摆出并观察以后,在黑板上同样贴出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图片,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让学生指指所看到的面)

教师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非常善于观察,这组货物从正面看是             ,从侧面看是        ,从上面看是         。好,聚焦这组图形,你有什么发现?想说些什么?

生:学生先思考,再同桌相互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自己的发现。学生的表达肯定会参差不齐,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回答灵活处理,只要合理,就尊重学生的发现。不硬性灌输。

师:从刚才的交流中我们明白了虽是同一组图形但从不同的方向去观察,就会看到不同的形状。(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这一发现,用词以学生自己的语言为主)

[设计意图:充分让学生观察、想象、操作,利用旧知自主迁移,以学生的活动与发现为主,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动手操作能力,体验数学的趣味和活动的快乐。尊重学生的发现,体会成功的快乐]

(三)深化所学,拓展应用

1、基本练习课本自主练习1

(困难学生可以先摆一摆,再回答,完成此题后,继续让学生思考体会:观察同一组物体,从不同的方向去观察,形状可能不同)

2.基本练习课本自主练习3

师:下面我们就再来看这四个小朋友玩的积木             ,他们看到的分别又是什么形状呢?你们先自己动手摆摆,把观察的结果做在课本78页第3题。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生:上展台交流。与大家分享自己的收获。

(此处从上面观察物体的形状是个难点,牵扯到面对面位置时,因方向的不同,导致看到的形状也会不同。如果学生有困难,则找两个学生面对面观察验证,再次体会:方向不同,形状可能不同)

师:刚才,我们观察的都是一组物体,如果同时从一个方向观察两组物体,你会有什么新发现?引出过渡练习:课本自主练习2

完成这个练习后,引导学生思考总结自己的发现。(学生可能会体会出:看到的形状相同,但摆法可能不同)

[设计意图:只用其中的后两种不同摆法,减少干扰信息。这一练习的目的是承上启下,既巩固了刚才所学知识,又为下一环节做好铺垫。] 

(四)动手实践,鼓励创新

1.研究红点问题3:体会形状相同,摆法不同

师:根据大家刚才的发现,我们也亲自摆一摆,验证一下,同一种形状,真的会有不同的摆法么?现在有四块积木,如果我想摆出从正面看是这一形状        , 应该怎样摆?有几种摆法?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这一问题。          

教师巡视指导。

师:刚才老师发现好多小组都在积极尝试多种不同的摆放方法,这种探索精神非常好,有谁愿意到讲台上,向大家介绍一下你们小组集体的智慧成果?

生摆

师:谁还有不同的方法?

生摆

......

出示四种基本摆法,同时指出在这四种方法的基础上再进行移动,就延伸出了多种摆法。

师:同学们真棒!想出了这么多种摆法,你们能尝试着找到一个如何摆放的规律吗?可以讨论。

生讨论交流得出:先照图用三个小正方体摆好从正面看到的基本形状,然后余下的一个正方体可以摆在原来物体的前边或后边,都可让正视图保持不变。如果摆在前边,从正面能看到这个正方体,它必须与原来物体里的正方体对齐着摆;如果摆在后边,从正面不能看到这个正方体,它既可以与原来物体里的正方体对齐着摆,也可以不对齐着摆。

2.师:如果从上面看形状不变,可以摆在哪里?从侧面看形状不变呢?

先让学生思考。

小组交流想法后,动手摆一摆,并在小组里互相检查摆得对不对。

集体交流订正。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经历“研究视图───构思摆法───摆出物体───观察验证”,不仅找到了摆放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它为学生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多途径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为学生亲自经历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五)灵活练习,提高能力

1、我发现咱们班同学心灵手巧,摆的快,方法多,下面咱们不摆了,光用脑子想。(出示课件)课本79页自主练习第6题

机动练习

2、下面我们来做个快速搭积木的游戏:课本自主练习6

3、练就一双火眼金睛:数一数  课本自主练习7

[巩固活动富有情趣,学生乐于参与;遁序渐进,拾级而上,有效挑战学生思维;注重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最大限度地展示与提升。]

(六)全课总结,反思回顾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观察,对比上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收获?掌握了什么学习方法?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多动手,勤观察、会思考,继续探索我们的生活中无穷奥妙。    

教学反思:

1、对于动作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听过了,可能就忘记;看过了,可能会明白;只有做过了,才会真正理解。只有经过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探索新知,学生所获得的认知体验才更丰富、更深刻。因此,这节课,我教学中给学生创设了一种宽松的活动空间,切实组织好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真正参与进来,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强化了视图与实物的认识,做到不以教师的演示来替代学生的操作,不以对教材中的插图观察来替代对实物的观察,让学生真正体验到了“做数学”的快乐,促进了空间观念的发展。

2、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方面,我认为想象与操作同样重要。想象在空间观念的培养方面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在这节课上,我多次用到了“想象”。比如在观察前,先让学生想象一下:小男孩、小女孩、工人叔叔分别看到了什么形状?然后再让学生用学具进行拼摆,从三个角度进行观察验证。在根据确定方位看到的形状来想象物体的摆放方式时,教师提出:“如果从上面看形状不变,可以摆在哪里?”也是先让学生思考、想象,然后在小组中交流想法后,动手摆放验证。再如练习题的第3题的解决等,都多次运用了想象。这样多次地想象确实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起到非常好的效果。

3.关于练习的设计,本来是想启发不同层次的数学思考。一方面,能引导学生由对物体的直接观察、辨认、逐步发展到推理、想像和验证。另一方面,提出一些开放性和挑战性的问题,激活学生已有的观察物体的经验,提高对物体形状及平面视图之间进行转换的能力。练习中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合作学习和观察、操作活动,在观察和判断的过程中,产生了对几何体变化的兴趣和好奇心。

4.本节课遗憾,课堂的能力不高,一部分同学的学习状态不够积极,总是会被手中的学具所吸引。对这种操作活动站主体地位的课堂,今后要好好研究学生的组织问题,怎样才能保证“玩”的开心的同时,又能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文档

三年级下册观察物体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信息窗2——《观察物体》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观察物体”是在学生已初步学会了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简单的物体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是“空间与图形”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窗选取学生常见的工人搬运整理货物的生活场景为素材,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在观察与交流活动中,通过亲身体验来学习知识。合作探索中第一、第二个红点部分是学习辨认从不同方向看到的一组正方体货物的形状和相对位置。第三个红点部分是根据确定方位看到的形状来想象物体的摆放方式,是对前两个红点的加深,也是本节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