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市城市排水工程专项规划》是在《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的指导下编制完成的。按照台州市建设规划局的要求,本次规划的范围是台州市的椒江区、黄岩区、路桥区。规划年限近期为2010年,远期为2020年,并考虑远景规划。
本规划于2004年6月完成初稿。后因总体规划调整,本规划于2004年12月亦作了相应调整。2005年1月14日,台州市建设规划局组织对排水规划进行初审,在评审会议纪要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规划做了修改,于2006年6月完成二稿。2006年9月,台州市建设规划局组织市、区规划、自来水、污水处理等相关部门对规划修改稿进行讨论,针对现状设施、综合用水标准、厂站布局等提出修改意见,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台州市城市排水水工程专项规划》。
在本规划的编制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台州市、区建设规划局、环保局、各区供水公司、市节水管理处、污水公司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
1总则
1.1规划期限
近期:2004年~2010年
远期:2011年~2020年
远景:2021年~2030年
1.2规划依据及主要资料
·《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及图册)(2004-2020)(2004年)
·《台州市二期供水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书、图纸(2003年10月)
《浙江省水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总体规划》(送审稿)(2004年10月)
·《台州市水资源综合规划报告》(送审稿)(2004年11月)
·《浙江省城乡给排水专业规划编制导则》(试行)
·《台州市城市供水工程专项规划》(初稿)
·椒江、黄岩、路桥相关单位提供的资料:
1.3编制原则
(1)以城市总体规划为基础,结合城市排水现状和城市未来发展,统筹考虑规划区内的排水系统工程。
(2)遵循开发建设的时序性,坚持整体规划、分期建设的原则,按远期规模规划排水管道。
(3)充分考虑现状,尽量利用和发挥现有排水设施的作用,使规划排水系统与现状排水系统合理有机地结合。
(4)实行城市污水综合治理,全面解决城市污水排放对地面及地下水体的污染,改善城市河流的水体质量,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5)贯彻污水资源化原则,根据城市需水量不断增长、天然水资源相对短缺的实际情况,在适当时机考虑将二级污水厂部分出水进一步处理,回用于对水质要求不太高的部分工业用水、农田灌溉、景观用水、绿化用水、生活杂用水等,以节约宝贵的水资源。
(6)对排水工程进行投资估算,为将来工程实施决策提供必要基础。
1.4规划范围
本规划的地域面积为台州市主城区(椒江区、路桥区、黄岩区)的规划范围,包括滨海工业区和绿心规划区。根据台州市现实状况及发展特点,按近期、远期、远景规划分期考虑布局。
2003年底城市现状人口61.2万,城市建设用地平方公里;
规划2010年城市人口100万,城市建设用地110平方公里;
规划2020年城市人口150万,其中:椒江椒南58万人,椒江椒北5万人,黄岩46万人,路桥41万人;
规划2020年城市建设用地165平方公里,其中:椒江椒南61平方公里,椒江椒北9平方公里,黄岩50平方公里,路桥(含金清镇)59平方公里;
远景规划城市人口250万(其中:椒江椒南万人,椒江椒北9万人,黄岩76万人,路桥76万人),城市建设用地320平方公里(其中:椒江椒南106平方公里,椒江椒北14平方公里,黄岩90平方公里,路桥含金清110平方公里)。
1.5编制目标
本规划旨在通过对未来城市污水量的合理预测,通过对污水厂及城市排水管网系统的合理规划,指导城市开发过程中的配套排水设施建设,最终达到改善和提高城市水体质量和环境,保障城市居民身体健康,促进城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概况
2.1自然条件
2.1.1地理位置
台州市东西长172.8km,南北宽147.8km。陆域面积9411km2。
台州市北接宁波、绍兴,西邻金华、丽水,南连温州,东濒东海。海岸线630.87km。200米等深线以内(架)海域8万km2。海上出露面积500㎡以上岛屿691个。全市辖椒江、黄岩、路桥三区,临海、温岭两县级市,玉环、天台、仙居、三门四县,其中6个县(市、区)靠海。
2.1.2地质地貌
台州市域属我国东南部新华夏构造体系二级隆起带临海-温州槽凹区,岩浆侵入和火山活动频繁,火山活动始于中侏罗纪,终于第三世纪,而以晚侏罗纪火山活动最强烈,境内构造以断裂为主,辅有平缓的褶曲及盆地构造,出露地层主要为侏罗系火山岩。
台州依山面海,山形大势由西向东倾斜。西北山脉连绵,千米峰峦迭起,阻滞了冬季寒流的入侵,东南丘陵缓延,平原滩涂宽广,河道纵横,沿海海岸曲折,港湾众多,岛屿星罗棋布。台州境内地貌多样,山地、丘陵、盆地、平原、海湾、岛屿均有分布,其中山地丘陵占陆域面积的2/3,海洋为陆地面积的8.5倍。
2.1.3水文水系
台州市多年平均降水量1632mm。年降水日数132—171天。年内降水集中在两个明显的雨期;5月下旬至6月下旬,为“梅雨期”,占全年降水量的20%;8月上旬至9月中旬,为“台风雨期”,占全年降水量的23%。多年平均6—9月降水量占全年总量的54.8%。
台州市域本地水资源多年平均总量91.3亿m3,其中地表水70.3亿m3,地下水21亿m3。人均淡水资源为1100 m3(2000年),为浙江省人均水平的45%。
台州市域境内有大小河流(含干支流)700多条,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25条。椒江、金清两大河流水系的流域面积占全市陆域面积80%左右。
【椒江水系】是浙江第三大河。干流自仙居县,全长197.3km,流域面积6613km2,占全市陆域面积2/3左右。上游永安溪、始丰溪,中游灵江为感潮河段。汇合永宁江(澄江)后称椒江;下游河口段,自三江口至牛头颈,长12km,河面宽950—2000m,航道顺直,为纳潮河段。
【金清水系】金清河发源于温(岭)黄(岩)交界的太湖山东南麓,全长50.7km,流域面积1172.6km2。金清河北接温黄平原的南官河、三才泾、二湾河、三湾河、四湾河、五湾河、车路横河,结成平原水网,为温黄平原排灌、航运水道。
【台州湾】台州境内自北而南,较大海湾有三门湾、浦坝港、台州湾、隘顽湾、漩门湾、乐清湾。其中,台州湾位于市区东部椒江口外,呈喇叭状,东西长26km,南北宽12km,海域面积342km2,平均水深3m,平坦沙泥质湾底,外有台州列岛,东矶列岛,两岸为宽广的淤泥质滩涂。
2.1.4气候
台州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受海洋水体调节和西北高山对寒流的阻滞,境内夏少酷热,冬无严寒,水热充沛。水热资源适宜作物生长。夏季受热带海洋气团控制,炎热多雨,为热带气候特征。冬季受极地气团控制,天气温凉,具亚热带气候特征。
台州市平原地区多年平均气温16.6℃~17.5℃,年际变化不大。无霜期235—322天,南部270天以上,北部(天台县)少于240天。
2.1.5主要资源
台州市域属浙江省资源条件较优越地区,主要资源有:
【海洋资源】市域内有海岸线长630.8km,可开发港口岸线22.6km,其中可开发万吨级以上的港口三个,可建港址约20处。200米等深线以内8万km2浅海架。
大陈渔场为全省第二大渔场,水产产量居全省第二,海上养殖量全省第一。
台州滩涂土地资源约811km2,占全省海涂面积的1/4。
东海油气田邻近台州市域,台州可望争取成为石油开采、贮运、中转、后方供给基地和石油化工基地。
海洋能源也相当丰富,3.0米以上的潮汐能资源拥有量居全国前列,已建成的江厦潮汐电站是目前全国规模最大的潮汐试验站。同时,台州沿海和岛屿风力资源比较丰富。
【矿产资源】台州市域目前已发现的矿藏有30余种,累计探明可利用储量的矿产13种,暂不能利用储量的矿产9种。其中铅锌矿及其伴生的银、镉矿储量居全省首位,花岗石、萤石、地开石、佛石、珍珠岩等矿产资源也具有一定的优势。但目前尚未建立规模利用基地,且矿点多位于水源涵养区域,开发利用时应避免对本地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风景旅游资源】市域内已有“盖山岳之林秀”的天台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个;桃渚、长屿硐天、仙居等省级风景名胜区三个。另外,还有“东海明珠”大陈岛,以及风光独特的大鹿岛、蛇蟠岛、石塘等风景旅游资源。
2.1.6主要自然灾害
台州市域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台风、暴雨与洪涝。
【干旱】以伏旱和秋旱最为突出。7—9月,市域出现两个相对干燥的地带,一为玉环、大陈岛和沿海地带,一为天台、仙居内陆地带,干燥度均大于1。干旱天气对农业收成、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威胁。
【台风】平均每年有3次,最多年份可达6次,其中严重影响级台风(过程雨量≥200毫米)为三年二遇,在台州市域登陆为三年一遇。
【暴雨和洪涝】台州是浙江沿海暴雨强度大,出现频率高的暴雨中心之一。暴雨(日降水量≥50毫米)频率在4次/年以上,年最多出现12次,特大暴雨(日降水量≥200毫米)频率1次/5年,年最多出现3次。全年暴雨多集中在5-9月,占85%以上。
暴雨是洪涝的主要成因。市域洪涝最多一年出现5次,平均两年三遇,其中,中涝四年一遇,大涝、特涝约十年一遇,主要出现在三门、临海、温岭、台州市区四个县市。
2.2城市概况
2.2.1历史沿革
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夏、商、周为“扬州之域”,属甄地。春秋为越地,战国又属楚,秦属闽中部。西汉昭帝始元二年(公元前35年),置回浦县,这是台州建县之始,属会稽郡。回浦县辖几乎包括旧温州、台州、处州三府之地。东汉建武中(公元25--56年)改回浦为章安。三国、晋、南朝置临海郡,属扬州。唐武德四年(621年)置浦州,次年改为台州,治临海,因州境天台山而得名,台州之名始此。元为台州路。明代洪武初改为台州府,辖临海、黄岩、太平、仙居、天台、宁海六县,台州府境由此定形。清代沿袭明制,仍称台州府。初时,原台州六县改属会稽道。前属浙江省第七区。1949年,各县相继后建立台州地区,专署设临海县城关镇,辖临海、黄岩、温岭、仙居、宁海、三门七县。1952年将宁海县划属宁波地区。1954年撤销台州地区,各县分属宁波、温州两地区。1957年复设台州专区,七属县回归。1958年又撤,1962年再次复设,并将原温州地区的玉环县划人台州专区,辖临海、黄岩、温岭、仙居、天台、三门和玉环七县。1970年改专区为地区。1981年7月将原黄岩县海门镇从黄岩分出,设立椒江市。1986年临海撤县设市,19年黄岩撤县设市,1993年温岭撤县设市。1994年8月批准撤地设市,合并原椒江、黄岩两县级市为省辖台州市,辖三区(椒江、黄岩和路桥),二市(临海、温岭),四县(天台、玉环、三门、仙居)以及97个建制镇。
2.2.2行政区划
台州市目前辖椒江、黄岩、路桥3个直属区与临海、温岭2县级市和玉环、天台、仙居、三门4县,分设97镇58乡17个事处,5537个行政村和422个居民区(见下表)。
台州市区行政区划
城区 | 事处 | 镇 | 乡 |
椒江区 (8街道1镇) | 洪家、三甲、下陈、前所、章安、海门、白云、葭芷 | 大陈镇 | |
黄岩区 (8街道5镇6乡) | 澄江、新前、江口、高桥、东城、南城、西城、北城 | 宁溪镇、北洋镇、头陀镇、院桥镇、沙埠镇 | 富山乡、上郑乡、上洋乡、茅畲乡、平田乡、屿头乡 |
路桥区 (6个街道4镇) | 桐屿、峰江、螺洋、路桥、路南、路北 | 新桥镇、横街镇、金清镇、蓬街镇 |
台州市2000年“五普”:市域总人口达1684241户、5153715人,户均3.06人。其中户籍常住人口4292378人,外来人口832759人;非农业人口820797人。市域户籍总人口与1990年“四普”时期相比,增加了近33万,增长率达到6.4%
台州市区人口状况(2000年“五普” )
城区 | 户籍人口 | 户籍常住人口 | 非农业人口 | 外来人口 | ||||
万 | 占% | 万 | 占% | 万 | 占% | 万 | 占% | |
椒江区 | 45.5 | 31.90% | 36.6 | 30.74% | 11.1 | 42.77% | 9.3 | 31.55% |
黄岩区 | 56.8 | 39.90% | 47.9 | 40.24% | 9.5 | 36.72% | 8.3 | 28.08% |
路桥区 | 40.5 | 28.41% | 34.5 | 29.02% | 5.3 | 20.51% | 11.9 | 40.37% |
小计 | 142.5 | 100% | 119.0 | 100% | 25.9 | 100% | 29.4 | 100% |
2001年台州全市域实现GDP747.51亿元,比上年增长11.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1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438亿元,增长12.5%;第三产业增加值217亿元,增长13.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33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50元,分别增长12%、6%。
2.2.5城市性质
台州市为浙江中部沿海科工贸发达的现代化港口城市。其城区发展方向应是一个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求,具有良好的生产投资环境,优美舒适的生活居住环境,先进完善的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以及快速便捷的内外交通的现代化的组合型滨海中心城市。
椒江、黄岩、路桥原是各自的城市,各自具备相当的人口规模和相对完整的城市功能,并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的功能特点:
·椒江区:台州市行政管理中心;市级商务、金融、科研和文化、体育中心;交通换乘运输中心;椒北临港能源、石化基地和椒南制造加工工业区;区域物资中转和对外贸易口岸;区域旅游服务中心。
·黄岩区:高科技工业园区;机电、精细化工工业基地;城郊型风景名胜区;公路货物流通区。
·路桥区:区域性综合市场贸易区。
目前台州市是全国33个出口商品生产综合基地之一,也是全省对台贸易的主要口岸。
2.3城市总体规划摘要
2.3.1.城市总体规划期限
近期:2004~2010年;
远期:2011~2020年;
远景:2020年以后;
2.3.2台州市中心城市职能
总体规划对台州市中心城市(椒江区、黄岩区、路桥区)规划的城市职能为:台州市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工业基地、商贸中心与港口城市,浙江省中部沿海具有山水生态特色的区域中心城市。
2.3.3城市规模与经济社会发展展望
2.3.3.1城市人口与用地规模
2003年底城市现状人口61.2万,城市建设用地 km2;
规划2010年城市人口100万,城市建设用地110 km2;
规划2020年城市人口150万(其中:椒江椒南58万人,椒江椒北5万人,黄岩46万人,路桥41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65 km2(其中:椒江椒南61 km2,椒江椒北9 km2,黄岩50 km2,路桥(含金清镇)59 km2;
远景规划城市人口250万(其中:椒江椒南万人,椒江椒北9万人,黄岩76万人,路桥76万人),城市建设用地320 km2(其中:椒江椒南106 km2,椒江椒北14 km2,黄岩90 km2,路桥(含金清)110 km2。
2.3.3.2经济社会发展展望
规划近期(2005年)主要经济指标预期:
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200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万元左右。
规划远期(2020年)主要经济目标:
继续保持灵活高效的机制优势和较高的发展速度。2020年全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000美元,比2000年翻二番,其中市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000美元以上。
2.3.3.3工业发展规划
为接轨上海经济区,建设长三角南翼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加快工业现代化进程,规划建设“五大工业基地、四大综合性工业区块和和若干个特色工业区块”。
五大工业基地:主要有医药化学原料药与生物工程基地、服装机械出口基地、塑料模具生产基地、汽车摩托车配件生产基地、家电电子制造基地。
四大综合性工业区块:椒江东部工业区块,椒江三甲(含开发区)工业区块,黄岩南部和北部工业区块,路桥中部工业区块。
特色工业区快:椒江塑料工业区块,星星电子工业区块,章安工艺礼品工业区块,黄岩食品工业区块,三甲-下陈水泵、阀门特色工业区快。
2.3.3.4产业发展的总体定位
(1)椒江组团:以金融保险、文化教育、商业休闲、港口物流等现代化服务业为主导产业,以机电产品制造和医药化工为支柱产业,同时也是高新技术产业研发孵化基地、电子信息产业培育基地和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基地。
(2)黄岩组团:强化塑料模具产业优势,形成以交通运输设备制造、模具、轻型加工工业、新材料产业、物流业等对城市环境影响较小的产业为主,以现代农业为辅的产业结构。
(3)路桥组团:以现代商贸业、物流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及无污染的都市型工业为主,突出汽车摩托车制造业的优势地位。
(4)滨海工业组团:为台州沿海产业带的一个重要组团,台州市重要产业基地,对台州的城市功能完善和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规划为大工业、大物流产业基地,促进工业生产专业化,建立合理高效的工业生产体系。在产业选择上,依托台州现有的产业基础和抓住国际产业转移机遇,集聚优势行业,使其成为优势产业的升级基地;积极发展具有强关联性、互动性的临港、环保、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积极引进具有国际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使其成为国际产业的承接基地。
2.3.3.5工业门类规划
根据城市空间布局结构以及城市生态规划专题研究,黄岩组团以发展一类工业为主、有条件地发展二类工业;在疏港大道以西、甬台温高速以东的中心城区发展劳动密集型都市工业及高新技术产业;滨海工业组团以发展二类工业为主,有地发展三类工业;椒北地区发展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二、三类工业。
3.城市供水现状与规划
3.1 城市供水现状
为了解决台州市城市供水问题,1994年台州市开始建设黄椒温供水一期工程,水源为长潭水库,取水量28万m3/d,水厂供水能力规模为24万m3/d,1996年建成通水。水源水质及自来水水质均符合国家相应标准。
一.椒江区
(1).现有水厂及加压站情况
椒江区现有水厂及加压站
供水区域 | 水厂或加压站名称 | 取水水源 | 净水能力(万m3/d) | 合计(万m3/d) | 备注 |
城区 | 白云水厂 永宁水厂 | 长潭水库 长潭水库 | 6 3 | 10 | |
外沙工业区 | 沙田水厂 | 地下水 | 1 | 沙田水厂地下水专线供外沙工业区 |
(2).供水量情况
据统计,椒江区供水公司逐年供水量与售水情况(万m3/年)见下表.
椒江区供水公司逐年供水量与售水情况表(万m3/年)
年份 | 1990 | 1991 | 1992 | 1993 | 1994 | 1995 | 1996 |
供水量 | 946 | 1003 | 1183 | 1200 | 1227 | 18 | 1637 |
生活用水量 | 288 | 297 | 312 | 313 | 315 | 1 | 344 |
工业用水量 | 561 | 601 | 784 | 801 | 8 | 752 | 974 |
年份 | 1997 | 1998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供水量 | 1679 | 1817 | 2198 | 2454 | 2624 | 2916 | 3345 |
生活用水量 | 362 | 391 | 927 | 1007 | 1138 | 1341 | 1584 |
工业用水量 | 983 | 1078 | 2 | 1099 | 1139 | 1216 | 1340 |
(1).现有水厂及加压站情况
黄岩自来水公司筹建于1963年,次年投产,当时的供水规模仅为0.18万m3/d。目前城区供水厂为西城水厂,始建于19年,以西江为水源,供水规模2万m3/d。至1985年,西城水厂供水能力达5万m3/d;1994~1996年,西城水厂改扩建,制水能力达8万m3/d,水源改为长潭水库水。
为了解决黄岩东部江口区域供水,1997年筹建江口水厂,并于次年竣工通水, 制水能力3万m3/d。2001年,黄岩二水厂开始筹建,总规模为40万m3/d,工程分两期实施,一期为20万m3/d,目前已进入施工阶段,预计2006年建成通水。
工业园区澄江水厂属乡镇小水厂,规模很小,供水量约2000m3/d,现有水厂及加压站情况见下表。
黄岩区现有水厂及加压站
供水区域 | 水厂或加压站名称 | 取水水源 | 净水能力(万m3/d) | 合计(万m3/d) | 备注 |
城区 | 西城水厂 | 长潭水库 | 8 | 11 | |
江口工业区 | 江口水厂 | 长潭水库 | 3 |
据统计,黄岩区供水公司逐年供水量与售水情况(万m3/年)见下表。
黄岩供水公司逐年供水量表(万m3/年)
年份 | 1990 | 1991 | 1992 | 1993 | 1994 | 1995 | 1996 |
年总供水量 | 961 | 1104 | 1399 | 1510 | 1519 | 1916 | 1937 |
生活用水量 | 362 | 478 | 607 | 535 | 573 | 709 | 753 |
工业用水量 | 542 | 561 | 716 | 874 | 817 | 1041 | 930 |
年份 | 1997 | 1998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年总供水量 | 1952 | 2213 | 2267 | 2637 | 2494 | 3014 | 3205 |
生活用水量 | 802 | 9 | 929 | 1138 | 1156 | 1284 | 1432 |
工业用水量 | 970 | 883 | 927 | 1157 | 1006 | 1299 | 1459 |
三.路桥区
1.现有水厂及加压站情况
路桥自来水厂于1966年建成投产,取地下深层水为水源,供水能力1.6万m3/d。由于深井过量开采,水位下降,水质恶化已严重影响了正常生活用水与工业生产用水。已建成的城西水厂水源引自长潭水库,新水厂正常供水后,深井水厂停止使用改为备用及应急水厂。城西水厂处理能力8万m3/d。
2.供水量情况
城西水厂近十年供水量表 (万m3/年)
年份 | 1990 | 1991 | 1992 | 1993 | 1994 | 1995 | 1996 |
年总供水量 | 438 | 693.5 | 620.5 | 730 | |||
生活用水量 | |||||||
工业用水量 | |||||||
年份 | 1997 | 1998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年总供水量 | 654 | 751 | 1049 | 1343 | 1425 | 1593 | 1913 |
生活用水量 | 731 | 991.9 | 1130 | 12.1 | 1386.45 | ||
工业用水量 | 147 | 162.1 | 210 | 191.9 | 368.55 |
区市县 | 水厂、 城镇 | 设计规模 (万m3/d) | 现有 供水能力 (万m3/d) | 工艺流程 | 清水池容积(m3) | 水源 | 建成 年代 |
椒北 | 椒北水厂 | 0.3 | 0.25 | 百里大河 | |||
沿海水厂 | 0.1 | 0.1 | 牛头山 水库 | ||||
章安水厂 | 0.3 | 0.07 | 百里大河 | ||||
椒江区 南片 | 永宁水厂 | 3 | 2.9 | 水力澄清+无阀滤池 | 2000 | 长潭水库 | 1985年 |
白云水厂 | 6 | 5.8 | 水平沉淀+普通滤池 | 9000 | 长潭水库 | 1995年 | |
黄岩区 | 西城水厂 | 10 | 8.7 | 水力澄清+虹吸滤池 | 7000 | 长潭水库 | 19年 |
江口水厂 | 3 | 0.7 | 虹吸滤池 | 3000 | 长潭水库 | 1998年 | |
路桥区 | 路桥新水厂 | 8 | 6 | 四阀滤池 | 7000 | 长潭水库 | 1995年 |
桐屿水厂 | 0.2 | 0.2 | 长潭水库 | 1995年 | |||
院桥镇水厂 | 1.0 | 1.0 | 秀岭水库 | 1975年 | |||
合计 | 46.25 | 35.25 |
为解决目前台州市供水紧张状况,黄椒温供水二期工程现正在实施阶段,水源仍为长潭水库,取水量2005年51.3万m3/d,2010年71.1万m3/d。二期工程将建设二座新水厂:
①黄岩新水厂:设计规模2010年为20万m3/d,处理后水送至黄岩区配水管网。
②台州水厂:台州水厂设计规模2010年为36.6万m3/d,处理工艺拟考虑采用折板絮凝平流沉淀池和均质滤料滤池,处理后水进入清水池,再经二级泵房向椒江、路桥、温岭方向输送。
3.2城市供水规划简介
3.2.1城市需水量预测结果
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台州市主城区人均综合用水指标值各规划期分别为:
2010年:600L/人.d;
2010年:700L/人.d;
2010年:800L/人.d;
考虑到台州市水资源相对短缺、建立节约型社会的方向,经与台州市有关部门讨论,给水规划中确定台州市主城区人均综合用水指标值各规划期均采用600L/人.d。台州市中心城区用水量各规划期预测结果分别为:
2010年:60万m3/d
2020年:90万m3/d
远景年:150万m3/d
各区不同规划期需水量预测表
项目 | 椒江 | 黄岩 | 路桥 | ||||||
2010 | 2020 | 远景 | 2010 | 2020 | 远景 | 2010 | 2020 | 远景 | |
综合用水量指标(l/p/d) | 600 | 600 | 600 | 600 | 600 | 600 | 600 | 600 | 600 |
规划城市人口(万人) | 42 | 63 | 98 | 30.67 | 46 | 76 | 27.33 | 41 | 76 |
需水量 (万m3/d) | 25.20 | 37.8 | 58.8 | 18.40 | 27.6 | 45.6 | 16.40 | 24.6 | 45.6 |
椒南、椒北不同规划期需水量预测表
项目 | 椒南 | 椒北 | ||||
2010 | 2020 | 远景 | 2010 | 2020 | 远景 | |
综合用水量指标(l/p/d) | 600 | 600 | 600 | 600 | 600 | 600 |
规划城市人口(万人) | 39 | 58 | 3 | 5 | 9 | |
需水量(万m3/d) | 23.4 | 34.8 | 53.4 | 1.8 | 3.0 | 5.4 |
2010年台州市区需水量60万m3/d,温岭玉环需水量18.8万m3/d,长潭水库、牛头山水联合供水可以满足要求。根据水源、供水量及城市的布局特点,《台州市二期供水工程初步设计》进行了多方案的比较,推荐的系统布置方案已通过专家评审并正在实施,给水专项规划2010年采用了此方案,2020年在此方案的基础上增加新的工程量。
初步设计方案(2010年)的特点是保持现有一期工程现状,黄岩新水厂设在黄长路以南的半洋张附近,其他集中在樟岙梅山新建水厂,向下游输送清水。
3.2.3远期(2020年)及远景水厂规划
给水规划远期(2020年)及远景水厂规划见下表。
分区 | 规划期 | 现状 | 2010年 | 2020年 | 远景 | ||
平均日 | 最高日 | 平均日 | 最高日 | ||||
供水量 | 25.7 | 60 | 75.00 | 90 | 125.00 | 150 | |
椒江椒南 | 蛇头山水厂 | 6 | 6 | 7.50 | 9 | 7.50 | 9 |
永宁水厂 | 3 | 3 | 2.50 | 3 | 2.50 | 3 | |
椒江椒北 | 椒北水厂 | 0.3 | 4 | 2.50 | 3 | 4.50 | 5.4 |
黄岩区 | 黄岩水厂 | 20 | 16.67 | 20 | 24.67 | 30 | |
新院桥水厂 | 0.00 | 8.33 | 9.6 | ||||
江口水厂 | 3 | 0 | 2.50 | 3 | 2.50 | 3 | |
路桥区 | 城西水厂 | 4 | 8 | 6.67 | 8 | 6.67 | 8 |
台州水厂 | 18.3 | 18.67 | 14.4+9.6 | 51.67 | 31.4+30.6 | ||
中水厂 | 椒江中水厂 | 5 | 8.33 | 10 | 8.33 | 10 | |
路桥中水厂 | 3 | 2.50 | 3 | 2.50 | 3 | ||
江口中水厂 | 2.50 | 3 | 2.50 | 3 | |||
滨海南中水厂 | 3.33 | 4 | 3.33 | 4 |
4.城市排水现状
4.1排水
现状除个别老城区为合流外,台州市三区随着大规模的城区改造,排水均按雨、污分流制实施。
4.2现状排水设施
4.2.1城市污水系统
目前台州市三区均建有污水处理厂。
椒江区:椒江污水处理厂设在椒江东部外沙岩头,设计规模5万m3/d,主体处理工艺为二段生物曝气法,处理程度二级,出水水质执行GB78-1996二级标准,处理尾水通过排海管排至台州湾。现有污水提升泵站13座,城市污水管道(一、二级管)约80Km。
黄岩区:黄岩污水处理厂建在江口,设计规模8万m3/d,主体处理工艺为卡鲁塞尔氧化沟工艺,处理程度二级,出水水质执行GB78-1996二级标准,处理尾水排至椒江水体。现有污水提升泵站9座,城市污水管道(一、二级管)约40Km。;
路桥区:路桥污水处理厂规模4万m3/d,厂址位于路桥东南部的南官河与青龙浦旁,主体处理工艺为奥贝尔氧化沟工艺,处理程度二级,出水水质执行GB78-1996一级标准,处理尾水排至青龙浦。现有污水提升泵站4座,城市污水管道(一、二级管)约35Km。;
现状污水处理厂的实际进厂水量分别为:椒江4~5万m3/d、路桥3.8~4.2万m3/d、黄岩3~5万m3/d。除黄岩污水处理厂外,椒江、路桥的进厂水量已达到设计规模。
4.2.2城市雨水系统
台州市地处江南水乡,市区椒南有椒江、永宁江、金清水系;椒北有百里大河水系。市域境内有大小河流(含干、支流)700余条,河网密布给市区雨水排放提供了有利条件。现状城区雨水均就近通过雨水管排入附近水体。
4.2.3现状水体质量
城市内河水系污染较重,大部分河段水质达不到地面水体 Ⅳ类标准,甚至劣于Ⅴ类标准。
椒江及台州湾属海水三类水体。
5.城市雨水排放系统规划
城区雨水排放采用重力流自排方式,根据排水区域所处位置及地形,雨水就近排至附近水体。
5.1暴雨强度公式
台州市暴雨强度公式:
q=2132.423(1 + lgP)/(t + 13.451)0.671
式中:q —暴雨强度(L/S.ha);
P —设计暴雨重现期(年);
T —雨水地面集流时间(min);
T=t1+ m t2 ;
式中:t1—地面径流时间(min);
t2—管道径流时间(min);
m —延缓系数;
5.2雨水量计算
Q =C·F·q
式中:Q —计算雨水量(L/S);
F —汇水面积(ha);
C —径流系数;
规划参数:
设计重现期:广场、立交地段取 P=3年;城市主干道取 P=2年;其它区域采用P=1年。
径流系数:根据地面类别加权平均取值,一般综合径流系数取值0.5―0.7。
地面径流时间:因地势平坦,地面径流时间取t1=15(min)
6.城市污水规划设计
6.1规划原则
(1)规划设计按照国家现行相关规范进行;
(2)排水系统规划在总体规划指导下进行;
(3)排水系统执行雨、污水分流制;
(4)规划污水量以供水规划结果为依据;
(5)采用近远期结合方针、分步实施的原则,统一规划排水系统设施;
(6)充分考虑利用现有的排水系统设施,不能满足远期需要的加以改造;
(7)排水系统规划设计充分考虑当地实际地质地形条件,合理设定污水泵站及管道最大埋深;
6.2规划污水量
6.2.1规划用水量
台州市城市供水工程专项规划预测台州市中心城区2010年高日用水总量60万m3/d、2020年高日用水总量90万m3/d。远景高日用水总量150万m3/d。各分区预测结果见下表:
台州市中心城区用水量预测结果表 (万m3/d)
年限
分区 | 2010年 | 2020年 | 远景 |
椒江区 | 25.2 其中:椒北1.8 椒南23.4 | 37.8 其中:椒北3 椒南34.8 | 58.8 其中:椒北5.4 椒南53.4 |
黄岩区 | 18.4 | 27.6 | 45.6 |
路桥区 | 16.4 | 24.6 | 45.6 |
合计 | 60 | 90 | 150 |
规划污水量按给水量折减计算,供水日变化系数取1.2、污水折减系数取0.80、经计算台州市中心城区2010年平均日规划污水总量40万m3/d、2020年平均日规划污水总量60万m3/d,远景平均日规划污水总量100万m3/d。各区污水量预测结果见下表:
台州市中心城区污水量预测结果表 (万m3/d)
年限
分区 | 2010年 | 2020年 | 远景 |
椒江区南片 | 15.6 | 23.2 | 35.6 |
椒江区北片 | 1.2 | 2 | 3.6 |
黄岩区 | 12.3 | 18.4 | 30.4 |
路桥区 | 10.9 | 16.4 | 30.4 |
合计 | 40 | 60 | 100 |
6.3.1规划污水分区
按照城市总体用地规划范围,结合现状排水系统、设施,台州中心城区排污共划分为五个分区:椒北分区、椒南分区、黄岩分区、路桥分区、滨海工业区分区。基本上按行政区界划分。
▪椒北分区
椒北分区服务范围包括前所镇、章安镇,各期规划建设用地面积5.96Km2 、16.06Km2、19.26Km2 。各期规划人口分别为3万人、5万人、9万人。
▪椒南分区
椒南分区服务范围包括海门街道、白云街道、葭芷街道、洪家街道、三甲街道、下陈街道、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及滨海工业区北部区域。各期规划建设总用地面积分别为59.65 Km2、85.42 Km2、137Km2 。各期规划人口分别为39万人、58万人、万人。(人口包括滨海工业区北部区域内人口)
▪黄岩分区
黄岩分区服务范围包括黄岩东城、南城、西城、北城、江口街道、澄江街道、新前街道、高桥街道等,各期规划建设总用地面积35.32 Km2、55.37 Km2、101.65Km2 。远期及远景规划人口分别为30.67万人、46万人、76万人。
▪路桥分区
路桥分区服务范围包括路桥、路南、路北、桐屿街道、峰江街道、螺洋街道,各期规划建设总用地面积30.28 Km2、43.98 Km2、66.44Km2 。远期及远景规划人口分别为27.33万人、41万人、76万人。(人口包括滨海工业区南部内人口)
▪滨海工业区(南部)分区
该分区服务范围为台州湾边的金清镇及滨海工业区,各期规划建设总用地面积8 Km2、21.26 Km2、44.46Km2 。
各排水分区范围详见台州市市区污水系统分区图。
6.3.2各分区污水系统规划设计
1).椒北分区
椒北分区服务范围包括前所镇、章安镇及东部老鼠屿附近地区,位于椒江北岸沿线,根据地形特点,并考虑城市主导风向因素,城市污水处理厂厂址设于前所东部老鼠屿附近,污水主干管沿临江公路、前章公路由西向东铺设至污水处理厂。中途设2座污水提升泵站,污水管网总长约57Km。
椒北分区污水系统规划工程量如下:
椒北分区污水系统规划工程量汇总表
项目 | 规格、规模 | 数量(m) | 备注 | |||
近期 | 远期 | 远景 | 合计 | |||
污 水 管 道 | D300 | 14000 | 2700 | 1900 | 18600 | |
D400 | 11700 | 2350 | 1550 | 15600 | ||
D500 | 5400 | 560 | 740 | 6700 | ||
D600 | 1600 | 1100 | 1200 | 3900 | ||
D800 | 2300 | 2000 | 4300 | |||
D1000 | 3250 | 3250 | ||||
DN1600 | 4870 | 4870 | ||||
管长合计 | 43120 | 8710 | 5390 | 57200 | ||
污水泵站 | 1#泵站 | 近期0.6万m3/d;远期1.2万m3/d;远景3万m3/d; | 用地:1200m2 | |||
2#泵站 | 近期0.4万m3/d; | 1000m2 |
椒南分区服务范围包括海门街道、白云街道、葭芷街道、洪家街道、三甲街道、下陈街道、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及滨海工业区北部。
椒江南片葭芷泾以东的建成区污水收集系统比较完善,现状分为二个污水收集系统:
江滨路系统: 污水主管沿江滨路由西向东敷设,收集椒江南岸沿线污水。
枫南路系统:污水主管沿枫南路由西向东敷设,收集市府区、经济开发区、机场路沿线污水。
椒江南片葭芷泾以西地区为新建城区,主要为体育、教育等公共设施及部分居住建筑。该系统污水主管沿西区大道由北向南敷设,由于是新建城区,系统尚不完善,该系统污水暂时还没接入污水处理厂,现就近排入附近内河水体。
考虑现状污水系统情况及本次总体规划的用地安排,椒南分区污水系统规划设计的重点区域为西区大道系统、洪家、岩头工业区附近的新增规划用地区域。污水系统规划设计分述如下:
▪污水截流主干管布置
根据城区各规划期建设用地安排及规划道路实施计划,规划建设二条污水截流主干管:
(1)沿开发大道自西向东敷设污水截流主干管至岩头十塘,主要接纳葭芷泾以西区域、洪家、下陈及机场路东部区域的近期的污水。沿线需设置2座污水泵站(16#、17#)。
(2)沿横向疏港大道自西向东敷设污水截流主干管至岩头十塘,主要接纳洪家、下陈及三甲地区远期的污水。沿线需设置2座污水泵站(21#、22#),该污水截流主干管远期建设。
▪台州大道污水系统
污水主管沿台州大道由北向南敷设,该系统污水接至开发大道截流主干管。
▪洪家系统
洪家镇现状及近期建设区域的污水,主管沿台州大道敷设,污水经泵站提升后, 进入开发大道截流主干管。远期建设区域的污水沿学院路、东环大道接入沿横向疏港大道截流主干管。该系统近期需设置1座(18#)污水提升泵站,远期需设置2座(23#、26#)污水提升泵站。
▪滨海工业区北部系统
青龙浦以北的滨海工业区北部区域,分别沿工业区中心大道和路敷设污水支干管,在洪三路汇合后,沿规划滨海大道污水主管接入椒江岩头污水厂。该系统近期需设置1座(20#)污水提升泵站,远期需设置3座(24#、25#、27#)污水提升泵站
▪下陈污水系统
下陈镇现状及近期建设区域的污水,污水主管沿机场路接入开发大道截流主干管。该系统近期需设置1座(19#)污水提升泵站。远期污水接入横向疏港大道截流主干管。
椒南分区污水系统规划设计详见台州市椒江南片污水系统规划图。
椒南分区污水系统规划工程量见下表:
椒南分区污水系统规划工程量统计表
项目 | 规格、规模 | 数量(m) | 备注 | |||
近期 | 远期 | 远景 | 合计 | |||
污 水 管 道 | D300 | 7800 | 2300 | 1600 | 11700 | 重力流 钢筋砼管 局部压力流 钢管或塑料、玻璃钢管 |
D400 | 48500 | 12800 | 6500 | 67800 | ||
D500 | 36000 | 10900 | 5300 | 52200 | ||
D600 | 12000 | 3600 | 2500 | 18100 | ||
D700 | 2800 | 1000 | 1300 | 5100 | ||
D800 | 3100 | 2400 | 7100 | 12600 | ||
D1000 | 3100 | 4000 | 1500 | 8600 | ||
D1200 | 3400 | 1200 | 4600 | |||
D1400 | 2400 | 2200 | 3500 | 8100 | ||
D1500 | 1300 | 1600 | 2900 | |||
D1600 | 5400 | 5600 | 11000 | |||
DN1000 | 3000 | 3000 | ||||
管长合计 | 125800 | 52000 | 30500 | 208300 | ||
污水 泵站 | 13#泵站 | 近期2.0万m3/d;远期3万m3/d;远景5万m3/d; | 占地1200m2 | |||
14#泵站 | 2万m3/d | 1200m2 | ||||
15#泵站 | 远期0.6万m3/d;远景0.8万m3/d; | 1000m2 | ||||
16#泵站 | 近期5.3万m3/d;远期5.3万m3/d;远景6.5万m3/d; | 3000m2 | ||||
17#泵站 | 近期8万m3/d;远期10万m3/d;远景12万m3/d; | 2000m2 | ||||
18#泵站 | 远景2.5万m3/d; | 1200m2 | ||||
19#泵站 | 近期0.8万m3/d;远期1.2万m3/d;远景1.5万m3/d; | 1200m2 | ||||
20#泵站 | 近期2.8万m3/d;远期5.5万m3/d;远景7万m3/d; | 1500m2 | ||||
21#泵站 | 远期3万m3/d; 远景7万m3/d; | 1500m2 | ||||
22#泵站 | 远期3万m3/d; 远景10万m3/d; | 1500m2 | ||||
23#泵站 | 远期20万m3/d; 远景4万m3/d; | 1200m2 | ||||
24#泵站 | 远期3万m3/d; 远景3万m3/d; | 1200m2 | ||||
25#泵站 | 远期1.2万m3/d; 远景1.2万m3/d; | 1200m2 | ||||
26#泵站 | 远景1.5万m3/d; | 1200m2 | ||||
27#泵站 | 远景2.5万m3/d; | 1200m2 |
3).黄岩分区
黄岩分区服务范围包括黄岩东城、南城、西城、北城、江口街道、澄江街道、新前街道、高桥街道等。该分区现状污水处理厂设于城区东部的江口镇椒江边。本次总体规划黄岩片区新增用地主要安排在城区南部,黄岩城区、西部澄江工业区、江口工业区的污水系统正按原规划设计实施。鉴于黄岩城区南北细长的形态,南部区域污水输送至江口污水处理厂的距离约为20Km,而已实施的污水主管未考虑新增南部区域污水量,需在现有道路下重新敷设一条污水输送干管,且输送距离较远,运行成本及实施难度较大,经方案比较,黄岩片区划分为二个污水系统:
城区北部污水系统:
服务范围包括黄岩城区、江口街道、澄江街道,远景用地面积77 Km2,污水系统管线布置仍按原规划走向。本区域新增建设用地主要包括104西复线以西区域及永宁江北岸地区,新增污水主干管沿104东复线接入拟建的82省道主干管中,82省道主干管起自104东复线,向东至江口污水厂。该系统需设置5座(7#、13#、19#、23#、开发区2#)污水提升泵站。
城区南部污水系统:
该系统服务范围为黄岩规划绿廊南部区域,远景用地面积24 Km2。该系统污水单独设厂处理,污水厂设于该区域中部,处理出水排至附近内河水体。该系统需设置4座污水提升泵站。
黄岩分区污水系统规划工程量如下表:
黄岩分区污水系统规划工程量汇总表
项目 | 规格、规模 | 数量(m) | 备注 | |||
近期 | 远期 | 远景 | 合计 | |||
污 水 管 道 | D300 | 53000 | 16500 | 8700 | 11700 | 重力流 钢筋砼管 局部压力流 钢管或塑料、玻璃钢管 |
D400 | 29000 | 8300 | 4200 | 67800 | ||
D500 | 15500 | 4200 | 2200 | 52200 | ||
D600 | 7800 | 2300 | 1400 | 18100 | ||
D800 | 3200 | 1200 | 1300 | 8700 | ||
D1000 | 00 | 2100 | 3100 | |||
D1200 | 1800 | 2100 | 1000 | 3400 | ||
D1500 | 1300 | 1300 | ||||
D2200 | 7700 | 7700 | ||||
DN900 | 2650 | 2650 | ||||
管长合计 | 128800 | 34600 | 20900 | 184300 | ||
污水泵站 | 开发区2#泵站 | 近期12万m3/d;远期15万m3/d;远景17万m3/d; | 占地扩建2000m2 | |||
7#泵站 | 近期3万m3/d; 远期6万m3/d;远景6万m3/d; | 1500m2 | ||||
13#泵站 | 近期3万m3/d;远期5.6万m3/d;远景5.6万m3/d; | 1500m2 | ||||
19#泵站 | 近期6万m3/d;远期8万m3/d;远景10万m3/d; | 2000m2 | ||||
20#泵站 | 远期1.5万m3/d;远景6万m3/d | 2000m2 | ||||
21#泵站 | 远景1万m3/d | 1000m2 | ||||
22#泵站 | 远期0.5万m3/d | 1000m2 | ||||
23#泵站 | 远景2.5万m3/d | 1200m2 | ||||
24#泵站 | 远景3万m3/d | 1200m2 | ||||
路桥分区服务范围包括路桥、路南、路北、桐屿街道、峰江街道、螺洋街道,远景规划建设总用地面积66.44Km2。路桥现状建成区污水系统已比较完善,已建有4万m3/d的污水处理厂一座。本次城市总体规划路桥分区新增用地分为城区南部工业区、城区西部规划区、南官河以东迎宾大道以北三个区域。
城区南部工业区靠近现有污水处理厂,该区域污水单独收集,直接进入污水处理厂。
城区西部规划区污水收集后,污水主管沿23号路接入现状3号泵站污水系统。
南官河以东迎宾大道以北区域污水沿机场北路接入规划建设的6#污水泵站,经泵站提升后沿规划44号路由东向西至路桥污水厂。
横街镇污水沿滨海大道接入规划建设的6#污水泵站
路桥分区污水系统规划详“台州市路桥片污水系统规划图”。
路桥分区污水系统规划工程量如下:
路桥分区污水系统规划工程量汇总表
项目 | 规格、规模 | 数量(m) | 备注 | |||
近期 | 远期 | 远景 | 合计 | |||
污 水 管 道 | D300 | 7500 | 4200 | 2700 | 14400 | 重力流 钢筋砼管 局部压力流 钢管或塑料、玻璃钢管 |
D400 | 31000 | 17500 | 11800 | 60300 | ||
D500 | 5100 | 9600 | 10500 | 25200 | ||
D600 | 5700 | 6600 | 5500 | 17800 | ||
D800 | 3400 | 7600 | 6500 | 17500 | ||
D1000 | 2400 | 4100 | 4500 | 11000 | ||
D1200 | 3700 | 3700 | ||||
D1400 | 1200 | 1300 | ||||
管长合计 | 62460 | 49600 | 41500 | 153560 | ||
污水泵站 | 4#泵站 | 近期4万m3/d | 占地1200m2 | |||
6#泵站 | 近期2万m3/d;远景4万m3/d; | 1200m2 | ||||
7#泵站 | 远期2万m3/d;远景5万m3/d; | 1500m2 | ||||
8#泵站 | 0.5万m3/d; | 1000m2 |
该分区服务范围为台州湾边的金清镇及滨海工业区南部,规划建设用地总面积44.46Km2。根据总体规划用地安排、路网规划及近期建设范围,污水厂设于台州湾边。污水主干管 规划路由西向东敷设。
该分区污水系统规划工程量如下:
滨海工业区(南部)分区污水系统规划工程量汇总表
项目 | 规格、规模 | 数量(m) | 备注 | |||
近期 | 远期 | 远景 | 合计 | |||
污 水 管 道 | D300 | 6500 | 11200 | 14400 | 32100 | 重力流 钢筋砼管 局部压力流 钢管或塑料、玻璃钢管 |
D400 | 9000 | 16000 | 20500 | 45500 | ||
D500 | 5100 | 9600 | 10500 | 25200 | ||
D600 | 3000 | 6300 | 8100 | 17400 | ||
D800 | 1000 | 1000 | 2000 | |||
D1000 | 4400 | 4400 | ||||
D1200 | 1100 | 7000 | 2500 | 10600 | ||
D1400 | 5000 | 1000 | 6000 | |||
D1800 | 900 | 900 | ||||
管长合计 | 25700 | 60400 | 58000 | 144100 | ||
污水 泵站 | 1#泵站 | 远景 0.6万m3/d; | 1000m2 | |||
2#泵站 | 近期2万m3/d; 远期2.5万m3/d;远景3万m3/d; | 1200m2 | ||||
3#泵站 | 远期1.5万m3/d;远景1.5万m3/d; | 1200m2 | ||||
4#泵站 | 近、远期、远景0.6万m3/d; | 1000m2 | ||||
5#泵站 | 远期2.5万m3/d;远景2.5万m3/d; | 1200m2 |
一般控制污水干管最大埋设深度不超过9m;
市政道路上污水支管的起点埋深1.5~1.8m;
根据台州市区地质情况,管径≧800mm采用顶管施工;管径<800mm采用开挖及牵引施工。
6.4污水处理厂规划
6.4.1.各排水系统污水量预测
根据6.2节的污水量预测,台州市中心城区2010年平均日规划污水总量40万m3/d、2020年平均日规划污水总量60万m3/d,远景年平均日规划污水总量100万m3/d。详下表。
台州市中心城区污水量预测结果表 (万m3/d)
年限
分区 | 2010年 | 2020年 | 远景 |
椒江区南片 | 15.6 | 23.2 | 35.6 |
椒江区北片 | 1.2 | 2 | 3.6 |
黄岩区(含南部) | 12.3 | 18.4 | 30.4 |
路桥区(含南部滨海工业区) | 10.9 | 16.4 | 30.4 |
合计 | 40 | 60 | 100 |
区域 | 近期(2010年) | 远期(2020年) | 远景 |
黄岩城区 | 32.7Km2 | 49.66Km2 | 77.52Km2 |
黄岩南部 | 2.62Km2 | 5.71Km2 | 24.13Km2 |
黄岩城区:
近期11.4万m3/d;远期16.5万m3/d;远景23.2万m3/d。
黄岩南部:
近期0.9万m3/d;远期1.9万m3/d;远景7.2万m3/d。
路桥区划分为城区及滨海工业区二个污水系统,二个污水系统各期建设用地面积详下表:
区域 | 近期(2010年) | 远期(2020年) | 远景 |
路桥城区 | 30.28Km2 | 43.98Km2 | 66.44Km2 |
滨海工业区 | 8Km2 | 21.26Km2 | 44.46Km2 |
路桥城区:
近期8.6万m3/d;远期11.1万m3/d;远景18.2万m3/d。
滨海工业区:
近期2.3万m3/d;远期5.3万m3/d;远景12.2万m3/d。
6.4.2.污水处理厂规划
6.4.2.1污水处理厂规模
根据台州市中心城区排水分区污水系统设计,台州市中心城区共需规划建设(扩建)6座城市污水处理厂:即椒北污水处理厂、岩头处理厂、江口处理厂、黄岩南部处理厂、路桥处理厂、滨海工业区南部处理厂。
根据6.4.1预测结果,各污水系统污水量汇总如下:
台州市中心城区各污水系统污水量预测结果表 (万m3/d)
年限
污水系统 | 2010年 | 2020年 | 远景 |
椒江区南片系统 | 15.6 | 23.2 | 35.6 |
椒江区北片系统 | 1.2 | 2.0 | 3.6 |
黄岩城区系统 | 11.4 | 16.5 | 23.2 |
黄岩南部系统 | 0.9 | 1.9 | 7.2 |
路桥区系统 | 8.6 | 11.1 | 18.2 |
滨海工业区系统 | 2.3 | 5.3 | 12.2 |
合计 | 40 | 60 | 100 |
椒北污水处理厂:厂址设于前所东部老鼠屿附近, 近期不建,远期规模2.0万m3/d、远景规模4.0万m3/d。处理出水排放至椒江,按椒江水体功能,处理出水水质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78-2002)二级标准。污水厂远景用地4.0公顷。
椒南岩头污水处理厂:建于椒江东部外沙岩头,已建成5.0万m3/d一期工程,2010年污水厂规模扩建至15万m3/d ,2020规模扩建至25万m3/d,远景规模扩建至36万m3/d。处理出水排放至台州湾,按台州湾椒江段水体功能及国家现行排放标准,处理出水水质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78-2002)二级标准。污水厂远景总用地35公顷(含再生水厂用地)。
江口污水处理厂:设于黄岩城区东部的江口镇,已建成8.0万m3/d一期工程,2010年污水厂规模扩建至12万m3/d ,2020年规模扩建至16万m3/d,远景规模扩建至24万m3/d。处理出水排放至椒江,按椒江水体功能,处理出水水质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78-2002)二级标准。污水厂远景总用地20公顷。
黄岩南部污水处理厂:厂址设于城区南部的羽山附近,远期(2020年)规模2万m3/d、远景规模扩建至8万m3/d。处理出水排放至内河,处理出水水质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78-2002)一级B标准。污水厂用地6公顷。
路桥污水处理厂: 厂址设于城区东南部,已建有4万m3/d的污水处理厂一座。2010年污水厂规模扩建至9万m3/d ,2020规模扩建至12万m3/d,远景规模扩建至18万m3/d。处理出水排放至内河(青龙浦),处理出水水质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78-2002)一级B标准。污水厂远景总用地16公顷。
滨海工业区南部污水处理厂:厂址设于工业区内,近期(2010年)污水量较小,不建城市污水处理厂,但应严格工业企业的废水达标排放;远期(2020年)规模6万m3/d ,远景规模扩建至12万m3/d。处理出水排放至台州湾,处理出水水质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78-2002)二级标准。污水厂控制用地12公顷。
6.4.2.2污水处理厂处理程度
规划椒北、岩头、江口、滨海工业区四座污水厂处理出水受纳水体为椒江、台州湾,按水体功能规划,这四座污水厂出水水质应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78-2002)二级标准;
规划路桥、黄岩南部二座污水厂处理出水受纳水体为内河水系,按水体功能规划,这二座污水厂出水水质应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78-2002)一级标准B标准。主要水质指标见下表。
规划污水厂出水水质表
污水厂
主要指标 | 椒北 | 岩头 | 江口 | 黄岩南部 | 路桥 | 滨海工业区 |
BOD5 | 30 | 30 | 30 | 20 | 20 | 30 |
CODcr | 100 | 100 | 100 | 60 | 60 | 100 |
SS | 30 | 30 | 30 | 20 | 20 | 30 |
NH4-N | 25~30 | 25~30 | 25~30 | 8~15 | 8~15 | 25~30 |
TP | 3 | 3 | 3 | 1 | 1 | 3 |
规划污水处理厂工程一览表
污水厂 | 设计规模(万m3/d) | 远景控制 总用地 | 处理 标准 | 出水受 纳水体 | ||||
现状 | 2010年 | 2020年 | 远景 | |||||
椒北污水厂 | - | - | 2.0 | 4 | 4ha | 二级 | 椒江 | |
岩头污水厂 | 5 | 15 | 25 | 36 | 35ha | 二级 | 椒江 | |
江口污水厂 | 8 | 12 | 16 | 24 | 20ha | 二级 | 椒江 | |
黄岩南部污水厂 | - | - | 2 | 8 | 6ha | 一级B | 内河 | |
路桥污水厂 | 4 | 9 | 12 | 18 | 16ha | 一级B | 内河 | |
滨海工业区污水厂 | - | - | 6 | 12 | 12ha | 二级 | 台州湾 | |
合计 | 17 | 36 | 63 | 102 | 93ha |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剩余污泥,必须经过处理,根据技术及经济条件逐步实现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及资源化的目的。
污泥主要来源初沉池、二沉淀污泥及栅渣、沉砂沉渣、浮渣等。
其处理包括以下内容:
(1)污泥浓缩、脱水(减量);
(2)污泥的稳定和无害化处理;
(3)污泥最终处置及利用(①污泥农用;②污泥填埋;③污泥干化、焚烧);
鉴于目前的经济条件和技术,近期台州市各污水厂污泥可运至城市垃圾填埋场卫生填埋。到中远期,台州市宜将各污水厂污泥宜集中起来,一并进行无害化处置,避免形成二次污染,并可发挥规模效应,节省污泥处置投资和运营费用。
污泥处置中心厂址选在椒江岩头污水厂附近,可节省湿污泥运输量及费用。
按每万吨处理城市污水产生8吨脱水污泥(含水率80%)计,远期污泥处理规模500吨(湿泥), 远景污泥处理规模800吨(湿泥)。污泥处理工艺暂定干化+焚烧,污泥处理厂用地4公顷。
7.城市污水资源化
水资源的紧张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中国尤其严重。台州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用水量也在逐年大幅增长,已出现用水紧张现象,从台州市供水专项规划中可以看出,到2020年后,现有淡水水资源量已不能规划需水量的要求。因此必须加强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开辟新的水源,以保证台州市的可持续发展。
经过处理后的城市污水是一项重要的第二水源,经过进一步的不同工艺处理后,可以满足不同的用户要求。近年来一定规模的污水回用工程在国内也越来越多,随着处理技术不断发展、成熟,处理成本逐渐降低。台州市污水厂均靠近工业区或规划工业区,有许多潜在的回用水工业用户,具有很强的污水回用工程可实施性,因此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时,应留有足够的回用水处理用地。
台州市属水质性水资源短缺城市,初步设想依靠污水再生水来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近期在椒江岩头污水厂、路桥污水厂分别建设5万m3/d、3万m3/d的再生水厂,再生水回用于污水厂附近的工业区。近期再生水总规模8万m3/d。
远期在椒江岩头污水厂扩建5万m3/d的再生水厂、在滨海南部污水厂、黄岩南部污水厂分别建设4万m3/d、3万m3/d的再生水厂,再生水回用于污水厂附近的工业区。远期再生水总规模20万m3/d。
污水回用工程规划内容汇总为下表:
污水回用工程规划表 单位:万m3/d
规划期 | 现状 | 2010年 | 2020年 | 备注 | ||
中水厂 | 岩头再生水厂 | 5 | 5 | 中水厂设于污水厂内 | ||
滨海再生水厂 | 4 | |||||
江口中再生厂 | 3 | |||||
路桥再生水厂 | 3 | |||||
合计 | 20 |
8. 规划管理措施及近其建设规划
8.1 规划管理措施
(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及省、市有关城市供水、节约用水及环境保护。建立节水型的经济结构,减少污水排放量;
(2)提倡污水回用,制订鼓励使用中水的和环境;
(3)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加强重点污染源治理;
(4)排水管道系统工程应与道路建设同步实施,污水厂应随着污水量的增长适时建设或扩建。提高全市污水处理率。
(5)城市排水工程设施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建设,统一经营,以利于行业管理,提高效率,力求安全,注重社会效益,环境效率和经济效益,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
(6)排水工程设施用地属城市基础设施占地,经市批准可以通过划拨方式取得。
(7)按照排水系统规划,严格控制规划的污水工程设施工程用地。
(8)加强工业污染源治理,排入城市下水道的工业废水需符合《污水排入下水道水质标准》,以保证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
8.2 近期建设规划
(1) 建设完善椒江西部污水管网系统,使葭芷泾以西地区污水纳入岩头污水厂,完善现城区污水管网及泵站,建设岩头污水厂二期扩建工程;
(2) 建设黄岩北部、西部组团污水管网系统,完善黄岩现城区污水管网及泵站,建设江口污水厂二期扩建工程;
(3) 建设路桥吉利工业园区、中部工业区污水管网系统工程,完善现城区污水管网,建设路桥污水厂二期扩建工程;
(4) 随着椒北城区的开发,同步实施椒北污水系统的近期工程;
(5) 黄岩南部及滨海工业区的污水管网应随着近期建设用地的开发按污水系统规划同步建设,近期由于建设用地规模不大,污水量较小,近期污水暂排入内河系统,但应严格监督工业企业的废水达标排放;
9.投资匡算
规划投资匡算范围包括:椒南分区、黄岩分区、路桥分区、椒北分区和滨海工业区共五个分区的近远期规划排水管网、泵站和污水处理厂。其中:规划新增敷设排水管道750km,规划新增泵站35座,规划新增二级污水厂污水处理能力58.5万m3/d。
规划投资汇总表
序号 | 规划项目名称 | 近期投资(万元) | 远期投资 (万元) | 合计 (万元) |
1 | 椒南分区 | 30484 | 15221 | 45705 |
2 | 黄岩分区 | 21511 | 22708 | 44219 |
3 | 路桥分区 | 12727 | 7986 | 20713 |
4 | 椒北分区 | 6070 | 2396 | 8466 |
5 | 滨海工业区 | 1549 | 18008 | 19557 |
6 | 直接费合计 | 72341 | 66320 | 138661 |
7 | 二类费 | 14468 | 132 | 27932 |
8 | 预备费 | 8681 | 7958 | 16639 |
9 | 规划总投资 | 95490 | 87542 | 183032 |
1.台州市市区污水系统现状图 S-1
2.台州市椒江椒南污水系统现状图 S-2
3.台州市黄岩片污水系统现状图 S-3
4.台州市路桥片污水系统现状图 S-4
5.台州市城市近期建设用地范围图(2010年) S-5
6. 台州市城市远期建设用地范围图(2020年) S-6
7.台州市城市污水系统规划分区图 S-7
8.台州市市区污水系统规划图 S-8
9.台州市椒江南片污水系统规划图 S-9
10.台州市黄岩片污水系统规划图 S-10
11.台州市路桥片污水系统规划图 S-11
12.台州市椒江北片污水系统规划图 S-12
13.台州市滨海工业区污水系统规划图 S-13
台州市城市排水工程专项规划
工号:2004K-062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院
2006年9月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院
院 长 | : | 曹开朗 |
主管副院长 | : | 徐 强 |
院总工程师 | : | 李成江 |
计划经营部 | : | 王世豪 |
技术质量部 | : | 张秀文 |
设计九所所长 | : | 胡永龙 |
设计九所总工程师 | : | 申 蓁 |
项目负责人 | : | 徐保祥 |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院
审定人 | : | 李成江 | 教授级高工 |
设计九所主管所长 | : | 胡永龙 | 教授级高工 |
设计九所总工程师 | : | 申 蓁 | 高级工程师 |
项目负责人 | : | 徐保祥 | 高级工程师 |
工艺专业负责人 | : | 徐保祥 | 高级工程师 |
经济专业负责人 | : | 缪丽娟 | 工程师 |
参加编制人员
程 进 陈桂秋 顾 群
邱晓红 林 啸 崔昆仑
李沧粟 吴文斌 夏海鸽
周 鑫 张进军 吴恒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