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省情
福建简称“闽”,北承长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与浙江、江西、广东相接,国土面积12.14万平方公里,是我国沿海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布局中处于重要位置。东隔海峡与省相望,在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居主体地位,与地区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具有对台交往的独特优势。
福建辖9个市、85个县(市、区)。境内峰岭耸峙,丘陵连绵,河谷、盆地穿插其间,山地、丘陵占全省总面积的80%以上,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2014年,福建年末常住人口3806万人,城镇人口比重61.8%。
表1 福建基本省情
指标名称 | 单位 | 福 建 |
国土面积 | 万平方公里 | 12.14 |
市(州) | 个 | 9 |
县(市、区) | 个 | 85 |
2014年末常住人口 | 万人 | 3806 |
2014年城镇人口比重 | % | 61.8 |
2014年森林覆盖率 | % | 65.95 |
(一)国家对福建总体战略规划。
2009年,《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4号)出台,从国家战略高度,规划了福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到2012年,福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接近或达到东部地区平均水平;城乡居民收入显著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改善;地方财政收入较大幅度增长;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持续下降;生态环境继续改善;服务两岸直接“三通”的主要通道基本形成并不断完善,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功能更加凸显。
到2020年,率先建立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机制。统筹协调能力明显提高,社会就业更加充分,社会保障体系健全,人民生活更加富足,社会更加和谐。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生态环境优美,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生态文明建设位居全国前列,科学发展达到新的水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闽台经济融合不断加强,促进形成两岸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二)福建“十二五”规划目标。
《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十二五”时期,福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以上,超过2.5万亿元,力争比2010年翻一番;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6.6万元以上;财政总收入超过3623亿元,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2029亿元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1%;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2.2%;城镇人口比重达60.1%。
表2 “十二五”时期福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指标名称 | 单位 | 福 建 | |
计划目标 | 2014年 | ||
地区生产总值 | 亿元 | 25000以上 | 24055.76 |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 % | 10以上 | 11.2(2011-2014年均增速) |
人均GDP | 元 | 66000以上 | 63472 |
公共财政收入 | 亿元 | 2029以上 | 2362.29 |
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 | % | 2.2 | 1.5 |
城镇人口比重 | % | 60.1 | 61.8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 | % | 11 | 11.4(2011-2014年均增速) |
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 | % | 11 | 13.7(2011-2014年均增速) |
表3 2015年福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指标名称 | 福 建 |
地区生产总值增速 | 10%左右 |
公共财政收入增速 | 9%左右 |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500万元口径) | 18%左右(全社会)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 | 13% |
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速 | 6% |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年同期=100) | 3%左右 |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 60万人 |
城镇登记失业率 | 4.2%以内 |
人口自然增长率 | 9.5‰以内 |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 | 9.5% |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 | 10% |
三、近年来福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
近年来,为加快推进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福建、省提出“两个力争”、“两个同步”、“两个保持”的工作目标,组织实施“五大战役”。
(一)工作目标。
1.“两个力争”:力争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力争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赶超东部地区平均水平。
2.“两个同步”: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3.“两个保持”:森林覆盖率继续保持全国首位,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国前列。
(二)五大战役。
从2010年8月初开始,抓住牵动全局的重点和关键,集中力量启动“五大战役”,力求在加快发展上取得突破。五大战役包括重点项目建设战役、新增长区域发展战役、城市建设战役、小城镇改革发展战役、民生工程战役。
四、近年来福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以来,福建主动融入国家发展战略,经济社会发展保持较快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高,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取得新成效。
(一)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
1.经济总量稳定增加。2014年,福建地区生产总值24055.76亿元,是贵州的2.6倍。2013年福建地区生产总值超越上海,在全国排位由2012年第12位上升到2013年第11位。2011-2014年,福建地区生产总值各年增速均高于全国水平,年均增长11.2%,高于同期全国增长水平3.1个百分点。
表4 2011-2014年福建
年份 | 地区生产总值 | 地区生产总值增速 | 地区生产总值占比 | ||||
绝对数 (亿元) | 排全国 位次 | 比上年增长(%) | 排全国 位次 | 占全国比重(%) | 比上年提高(百分点) | ||
福建 | 2011 | 17560.18 | 12 | 12.3 | 17 | 3.71 | 0.04 |
2012 | 19701.78 | 12 | 11.4 | 15 | 3.80 | 0.09 | |
2013 | 21759. | 11 | 11.0 | 6 | 3.83 | 0.03 | |
2014 | 24055.76 | 11 | 9.9 | 5 | 3.78 | -0.05 |
表5 2011-2014年福建主要人均指标
单位:元
年份 |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 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
福建 | 2011 | 47377 | — | 24907 | 8779 |
2012 | 52763 | — | 28055 | 9967 | |
2013 | 57856 | — | 30816 | 11184 | |
2014 | 63472 | 23331 | 30722 | 12650 |
(二)三次产业平稳较快发展。
1.农业生产形势较好。福建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适宜种植林果竹茶和食用菌栽培,山地综合开发潜力大。近年来,通过落实强农惠农,实施千个现代农业重点项目,建立耕地保护激励机制,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等多重措施,农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2014年,福建粮食总产量667.03万吨,全年猪牛羊禽肉类产量213.71万吨。农业产业化持续推进,428家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销售收入2131.68亿元,比上年增长1.4%。
表6 2014年福建主要农产品产量
单位:万吨
主要指标 | 福 建 |
粮食总产量 | 667.03 |
油料产量 | 29.82 |
蔬菜产量 | 1697.10 |
肉类总产量 | 213.71 |
表7 2014年福建工业发展情况
单位:亿元
指标名称 | 福 建 | |
绝对数 | 比上年增长(%) | |
第二产业增加值 | 12515.36 | 11.7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 10038.20 | 11.9 |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 | 2081.41 | 5.3 |
3.服务业加快发展。依托“山海一体、闽台同根、民俗奇异、宗教多元”的福建旅游特色,围绕武夷山等世界文化自然遗产、宁德白水洋等世界地质公园,着力打造福建旅游特色品牌。2014年,福建旅游总收入2707.67亿元,比贵州少188.31亿元;旅游总人数达2.34亿人次。同时,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2011-2014年金融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7%,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1.5个百分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10年的5.2%提高到6.0%。
表8 2014年福建服务业发展情况
单位:亿元
指标名称 | 福 建 | |
绝对数 | 比上年增长(%) | |
第三产业增加值 | 9525.49 | 8.3 |
金融业增加值 | 1449.82 (占GDP比重6.0%) | 13.3 |
旅游总收入 | 2707.67 | 18.4 |
旅游总人数(万人次) | 23432.68 | 16.8 |
1.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加。通过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努力营造投资发展环境,着力实施城乡基础设施“六项提升工程”。2014年,福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141.37亿元;比上年增长19.0%。其中,第一、三产业投资分别完成382.78亿元和11291.48亿元,比上年增长57.6%和21.4%,增速分别比第二产业高44.2个和8.0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快速增长,有6个行业投资增速超过50%,分别是飞机制造及修理业投资增长1.33倍、电子计算机整机制造业投资增长80.5%、计算机网络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79.1%、广播电视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77.1%、信息化学品制造业投资增长56.6%、公共软件服务业投资增长52.4%。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全年港口新增生产性泊位20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10个,新增货物吞吐能力4000万吨。
表9 2014年福建固定资产投资
单位:亿元
指标名称 | 福 建 | 贵 州 | ||
绝对数 | 比上年增长(%) | 绝对数 | 比上年增长(%) | |
固定资产投资 | 18141.37 | 19.0 | 8778.40 | 23.6 |
第一产业 | 382.78 | 57.6 | 173.85 | 19.6 |
第二产业 | 67.11 | 13.4 | 2321.46 | 18.9 |
第三产业 | 11291.48 | 21.4 | 6283.09 | 25.6 |
房地产开发投资 | 4567.40 | 23.3 | 2187.67 | 12.6 |
2.社会消费持续增加。加快建设大市场,搭建供需平台,促进闽货销售,积极发展消费金融和新型消费业态。2014年,福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205.55亿元,比上年增长12.9%。市场聚集度不断提升,限额以上法人企业(单位)商品零售4625.96亿元,比上年增长17.8%。
表10 2014年福建社会消费品零售
单位:亿元
指标名称 | 福 建 | |
绝对数 | 比上年增长(%) |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9205.55 | 12.9 |
限额以上法人企业(单位)商品零售 | 4625.96 | 13.6 |
表11 2014年福建进出口
单位:亿美元
指标名称 | 福 建 | |
绝对数 | 比上年增长(%) | |
进出口总额 | 1774.99 | 4.8 |
进口总额 | 0.42 | 1.9 |
出口总额 | 1134.57 | 6.6 |
1.教育事业持续发展。截止2013年,福建拥有各类普通高校87所,教育部直属、985高校1所,211工程大学2所。2014年,福建普通高等教育招生21.91万人,在校学生74.85万人,毕业生19.01万人。全年全日制研究生教育招生1.25万人,在学全日制研究生3.93万人,毕业生1.09万人。中等职业教育(不含技工校)招生14.09万人,在校生43.76万人,毕业生15.21万人。
表12 2014年福建教育事业发展情况
指标名称 | 单位 | 福 建 |
普通高校数 | 所 | 87(2013年) |
211高校 | 所 | 2(2013年) |
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 | 万人 | 74.85 |
研究生 | 万人 | 3.93 |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 % | 39.8 |
普通高中在校学生数 | 万人 | 62.91 |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 | % | 93.4 |
初中学校在校学生数 | 万人 | 112.57 |
中等职业教育学生在校学生数 | 万人 | 43.76 |
表13 2014年福建科技发展情况
指标名称 | 单位 | 福 建 |
专利申请受理量 | 件 | 58075 |
授权专利量 | 件 | 37857 |
签订技术合同 | 项 | 3797 |
技术合同成交金额 | 亿元 | 50.83 |
质量监督机构 | 个 | 69 |
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 个 | 20 |
地面气象观测站 | 个 | 70 |
表14 2014年福建文化事业发展情况
指标名称 | 单位 | 福 建 |
文化馆 | 个 | 96 |
公共图书馆 | 个 | 88 |
博物馆 | 个 | 98 |
艺术表演团体 | 个 | 74 |
档案馆 | 个 | 114 |
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 | % | 98.3 |
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 | % | 98.7 |
表15 2014年福建卫生事业发展情况
指标名称 | 单位 | 福 建 |
卫生机构数 | 个 | 7716 |
医院、卫生院 | 个 | 1435 |
医院、卫生院床位数 | 万张 | 16.4 |
每千人医院卫生院床位数 | 张 | 4.3 |
卫生技术人员 | 万人 | 19.6 |
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 | 万人 | 7 |
注册护师、护士 | 万人 | 8.2 |
乡镇卫生技术人员 | 万人 | 2.7 |
每千人卫生技术人员 | 人 | 5.1 |
(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稳步推进。
2000—2012年,福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总体上稳步推进。按东部方案测算,2012年福建小康指数为87.72%,在东部地区11省中排第7位。“十一五”时期是福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最快的时期,小康指数年均提高3.76个百分点,分别比“十五”时期和“十二五”前两年高2.21个和0.67个百分点。
表16 2000-2012年福建、贵州小康指数
单位:%
年 份 | 福 建 (按东部方案测算) |
2000 | 54.98 |
2005 | 62.73 |
2010 | 81.55 |
2011 | 85.15 |
2012 | 87.72 |
2000年-2012年 年均提升幅度(百分点) | 2.73 |
“十五”时期 年均提升幅度(百分点) | 1.55 |
“十一五”时期 年均提升幅度(百分点) | 3.76 |
“十二五”前两年 年均提升幅度(百分点) | 3.09 |
表17 2014年福建扶贫开发工作情况
指标名称 | 福 建 |
农村贫困人口(万人) | 50 |
占全省年末常住人口比重(%) | 1.3 |
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个) | - |
占全省的比重(%) | - |
占全国贫困县比重(%) | - |
减贫人口(万人) | 23 |
减贫率(%) | 0.8 |
对全国总减贫贡献率(%) | 1.9 |
宁德俗称“闽东”,地处海峡西岸经济区东北翼,是批准的全国农村开放促开发扶贫综合改革试验区。全市下辖9个县(市、区)和东侨经济开发区,124个乡镇(事处),总面积1.34万平方公里。2014年,年末常住人口285万人,城镇人口比重52.9%。
表18 宁德基本市情
指标名称 | 单位 | 绝对值 | 占福建比例(%) |
国土面积 | 万平方公里 | 1.34 | 11.0 |
县(市、区) | 个 | 9 | 10.6 |
2014年末常住人口 | 万人 | 285 | 7.5 |
2014年城镇人口比重 | % | 52.9 | -8.9(高低百分点) |
2014年,宁德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77.65亿元,比上年增长10.8%。三次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7.3%、51.3%和31.4%。2014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24家,其中产值超亿元企业530家。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91亿元,比上年增长15.2%。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31.18亿元,比上年增长24.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5.03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302元,比上年增长1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956元,增长9.1%。
表19 2014年宁德主要经济指标
指标名称 | 单位 | 绝对额 | 比上年增长(%) | 占福建省比重(相当于福建比例)(%) |
地区生产总值 | 亿元 | 1377.65 | 10.8 | 5.7 |
第一产业增加值 | 亿元 | 238.12 | 5.6 | 11.8 |
第二产业增加值 | 亿元 | 707.25 | 14.1 | 5.7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 亿元 | 9.91 | 15.2 | 6.5 |
第三产业增加值 | 亿元 | 432.28 | 7.9 | 4.5 |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 元 | 48424 | — | 76.3 |
固定资产投资 | 亿元 | 1131.18 | 24.3 | 6.2 |
工业投资 | 亿元 | 417.25 | 8.0 | 6.7 |
房地产开发投资 | 亿元 | 274.33 | 24.1 | 6.0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亿元 | 415.03 | 12.1 | 4.5 |
进出口总额 | 亿美元 | 40.16 | 23.3 | 2.3 |
出口总额 | 亿美元 | 36.79 | 29.6 | 3.2 |
财政总收入 | 亿元 | 140.37 | 11.6 | 3.7 |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 亿元 | 98.92 | 11.5 | 4.2 |
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 | 亿元 | 1077.16 | 5.9 | 3.5 |
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 | 亿元 | 1317. | 13.2 | 4.6 |
货物周转量 | 亿吨公里 | 102.95 | 19.0 | 2.2 |
旅客周转量 | 亿人公里 | 30.22 | -2.1 | 3.4 |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元 | 23956 | 9.1 | 78.0 |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元 | 11302 | 11.7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