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古代茶书简介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8 19:50:20
文档

古代茶书简介

茶叶历史文化现状及其研究进展古代茶书指谈茶专书唐宋茶书简介书名编著年代(公元)主要内容茶经陆羽760-7803卷10章。上卷: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中卷:四之器下卷:五之煮;六之饮;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图煎茶水记张又新825年前后记述茶汤品质与水有关:山水、江水、河水、井水的性质不同,会影响茶汤的色、香味。记载:扬子江南零水第一;无锡惠山寺石泉水第二;苏洲虎丘寺石泉水第三;丹阳县观音寺水第四;扬州大明寺水第五;吴松江水第六;淮水最下,第七。舛茗录陶谷970年记述当时的一部分茶名。不夜
推荐度:
导读茶叶历史文化现状及其研究进展古代茶书指谈茶专书唐宋茶书简介书名编著年代(公元)主要内容茶经陆羽760-7803卷10章。上卷: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中卷:四之器下卷:五之煮;六之饮;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图煎茶水记张又新825年前后记述茶汤品质与水有关:山水、江水、河水、井水的性质不同,会影响茶汤的色、香味。记载:扬子江南零水第一;无锡惠山寺石泉水第二;苏洲虎丘寺石泉水第三;丹阳县观音寺水第四;扬州大明寺水第五;吴松江水第六;淮水最下,第七。舛茗录陶谷970年记述当时的一部分茶名。不夜
茶叶历史文化现状及其研究进展

古代茶书指谈茶专书

唐宋茶书简介

书名编著年代(公元)主要内容
茶经 陆羽

760-7803卷10章。上卷: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

中卷:四之器

下卷:五之煮;六之饮;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图

煎茶水记 张又新 

825年前后

记述茶汤品质与水有关:山水、江水、河水、井水的性质不同,会影响茶汤的色、香味。记载:扬子江南零水第一;无锡惠山寺石泉水第二;苏洲虎丘寺石泉水第三;丹阳县观音寺水第四;扬州大明寺水第五;吴松江水第六;淮水最下,第七。
舛茗录陶谷970年

记述当时的一部分茶名。不夜侯:胡峤《饮茶诗》曰:“沾牙旧姓余甘氏,破睡当封不夜侯。”新奇哉!还有晚甘侯、茶百戏等
十六汤品 

 苏廙

900年前后

记述烹茶、茶具等。第一,得一汤;第二,婴汤;第三,百寿汤;第四,中汤;等
茶录 

蔡襄 

1051年

上篇论茶:色、香、为、藏茶、炙茶、碾茶、罗茶、候汤、xie盏、点茶。下篇论茶器:茶焙、茶笼、砧椎、茶钤、茶碾、茶罗、茶盏、茶匙 汤瓶

品茶要录  

黄儒1075年前后

前述后论,前叙十说有采造过时、白和盗叶、入杂、蒸不熟、焦釜、压黄、渍膏、伤焙、辩壑源、沙溪
大观茶论 赵佶

 1107年

书首为绪言,次分产地、天时、采择、蒸压、 制造、鉴辩、白茶、罗碾、盏、筅、瓶、杓、水、点、味、香、色、藏焙、品名、外焙的二十目。
东溪试茶录 

宋子安 

10年前后

茶具图赞  

审安老人1269年

以茶具十二、各为图赞,假以官职名氏。由此可借见古代茶具的形制。韦鸿胪、木待制、金法曹等。
明清茶书简介

书名编著年代(公元)主要内容
茶谱 

朱权明朝

1440年前后

前序,次分品茶、收茶、点茶、茶炉、茶磨、茶碾、茶罗、茶架、茶匙、茶筅、茶瓯、茶瓶、煎汤法、品水等十六则。记述蒸青散茶制造,独创蒸青叶茶烹饮法,提倡全叶冲泡、与唐宋烹饮方法不同。
煮泉小品 

田艺蘅 

1554年

全书一卷,分为源泉、石流、清寒、甘香、宜茶、灵水、异泉、江水、井水、诸谈十节。其中重点论述严格择水与烹茶的关系。
茶寮记陆树生1570年前后

书前有引言性质的漫记一篇,后分人品、品泉、烹点、尝茶、茶候、茶侣、茶熏七则,统称煎茶七类。主要讲烹茶方法以及饮茶的人品、伴侣和兴致。
茶说 

屠隆 

1590年前后

分二十,叙述茶叶品质、采制、收藏、择水、烹茶等列出当时的名茶六种:虎丘、天地、阳羡、六安、龙井、天目等。关于收藏茶叶和窨制花茶的方法也作论述。
茶疏许次纡1597年

全书一卷,分产茶、品第、采收、收藏、择水、烹点等三十六则。倡导采秋茶。粗茶用蒸,细茶用炒。这是最先记载炒制绿茶的方法,有现实意义。
茶解罗廪1609年

书前有总论,下分原、品、艺、采、藏、烹、水、禁、器等十目。提出茶园方向和间作对茶叶品质有影响。
茶史刘源长约1669年

全书分两卷,卷一分茶之原始、茶之名产、茶之分产、茶之近品、陆鸿渐品茶之出等;卷二分品水、名泉、古今名家品水等。
续茶经陆廷灿 

约1734年

全书分上中下三卷,附录一卷。约七万字。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饮、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图。内容丰富,便于查考。
一、蔡襄《茶录》

蔡襄(1012-1067),字君谟,兴化仙游人。先后任大理寺评事、福建路转运使、三司使等职。宋代最著名的茶为龙凤茶,有“始于丁谓,成于蔡襄”之说。开始时,一斤八饼,后来,庆历年间,蔡襄任福建转运使时,开始改造成小团,一斤二十饼,名曰“上品龙茶”。

全书分为两篇,上篇论茶,下篇论茶器。全书不足800字。上篇论茶,分色、香、味、藏茶、炙茶、碾茶、罗茶、候汤、熁盏、点茶十条。下篇论茶器,分茶焙、茶笼、砧椎、茶铃、茶碾、茶罗、茶盏、茶匙、汤瓶九条。

1、上篇——论茶

(1)色 茶色贵白,其中青白胜黄白。

(2)香 主张茶贵真香,不宜加入龙脑等香料。

(3)味 茶味注重甘滑,北苑风黄山茶最上。

(4)藏茶 茶宜干燥, 收藏时用箬叶包裹,两三天焙一次,温度同人体温,以免焙焦。

(5)炙茶 陈年茶应重新焙干

(6)碾茶 先用只纸包上再碾压。

(7)罗茶 罗孔细小,茶浮水上;罗孔粗大,水浮茶上。

(8)候汤 煮水掌握火候,不可沸过头。

(9)熁盏 砌茶时先将茶盏烘热。

(10)点茶 详细讲解点茶的步骤。

2、下篇——论茶器

(1)茶焙 茶焙用竹子编制,内衬箬叶。

(2)茶笼 保存茶叶的箬叶茶笼。

(3)砧椎 茶砧用金或铁制造,茶椎用木制造。

(4)茶铃 烤茶的茶铃用金或铁制造,

(5)茶碾 用银或铁制造。

(6)茶罗 茶罗必须极细。

(7)茶盏 茶色白,宜用黑茶盏。

(8)茶匙 茶匙要重,金制茶匙最好。

(9)汤瓶 金制汤瓶为上。

二、赵佶(宋微宗)《大观茶论》

赵佶(1082~1135),即宋徽宗,中国历史上出名的骄侈淫逸的帝王之一。性风流,颇有才气,书、画、词、文都有所精,存世有真书、草书<千字文卷>以及《雪江归棹》、《池塘秋晚》等画卷。

《大观茶论》是赵佶关于茶的专论,成书于大观元年(1107)。全书共二十篇,对北宋时期蒸青团茶的产地、采制、烹试、品质、斗茶风尚等均有详细记述。其中“点茶”一篇,见解精辟,论

文档

古代茶书简介

茶叶历史文化现状及其研究进展古代茶书指谈茶专书唐宋茶书简介书名编著年代(公元)主要内容茶经陆羽760-7803卷10章。上卷: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中卷:四之器下卷:五之煮;六之饮;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图煎茶水记张又新825年前后记述茶汤品质与水有关:山水、江水、河水、井水的性质不同,会影响茶汤的色、香味。记载:扬子江南零水第一;无锡惠山寺石泉水第二;苏洲虎丘寺石泉水第三;丹阳县观音寺水第四;扬州大明寺水第五;吴松江水第六;淮水最下,第七。舛茗录陶谷970年记述当时的一部分茶名。不夜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