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Z73帽梁
预应力张拉方案
编制人:李杰
审核人:
项目负责人:
编制单位:中铁二十五局
编制日期:2009年6月6日
一、钢绞线:高强低松弛钢绞线,标准强度fpk=1860MPa。
二、张拉控制应力为σcon =0.72fpk =1339.2MPa,单根张拉力为187.5KN。
三、张拉程序:
1、纵向钢束:0→15%σcon→30%σcon→100%σcon,持荷2分钟锚固;
2、横向钢束:0→10%σcon→20%σcon→100%σcon,持荷2分钟锚固。
四、设备:
1、千斤顶:YCW250、YCW400
2、油泵: YBZ-50
精密压力表:编号见下表。
五、千斤顶同压力表配套标定。
六、张拉数据表
千斤顶
YCW400G
904252 | 压力表 7412 15根 | 15%σcon | 30%σcon | 100%σcon | |||
压力表读数(Mpa) | 张拉力(KN) | 压力表读数(Mpa) | 张拉力(KN) | 压力表读数(Mpa) | 张拉力(KN) | ||
5.8 | 421.8 | 11.3 | 843.7 | 36.9 | 2812.3 | ||
线性回归方程:p=0.0130F+0.33 |
千斤顶
YCW400G
904251 | 压力表 8719 15根 | 15%σcon | 30%σcon | 100%σcon | |||
压力表读数(Mpa) | 张拉力(KN) | 压力表读数(Mpa) | 张拉力(KN) | 压力表读数(Mpa) | 张拉力(KN) | ||
5.5 | 421.8 | 11.1 | 843.7 | 37.3 | 2812.3 | ||
线性回归方程:P=0.0133F-0.08 |
千斤顶
YCW250G
904253 | 压力表 4582 13根 | 15%σcon | 30%σcon | 100%σcon | |||
压力表读数(Mpa) | 张拉力(KN) | 压力表读数(Mpa) | 张拉力(KN) | 压力表读数(Mpa) | 张拉力(KN) | ||
7.8 | 365.6 | 15.9 | 731.2 | 53.4 | 2437.3 | ||
线性回归方程:p=0.0220F-0.21 |
千斤顶
YCW250G
904254 | 压力表 0215 13根 | 15%σcon | 30%σcon | 100%σcon | |||
压力表读数(Mpa) | 张拉力(KN) | 压力表读数(Mpa) | 张拉力(KN) | 压力表读数(Mpa) | 张拉力(KN) | ||
7.7 | 365.6 | 15.8 | 731.2 | 53.3 | 2437.3 | ||
线性回归方程:P=0.022F-0.32 |
∆L =PpL/ApEp Pp=P(1-e-(ΚΧ+μθ))/(kx+μθ)
式中 Pp——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N)
P——预应力筋张拉端的张拉力(N)
X——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m)
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rad)
k——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取0.002
μ——预应力筋与孔道壁的摩擦系数,塑料波纹管取0.25
Ap——预应力筋的横截面积140mm2
Ep——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1.94×105N/mm2
张拉伸长值表
编号 | 理论伸长值∆L(㎜) | 94%伸长值∆L(㎜) | 106%伸长值∆L(㎜) | X(m) | θ(rad) |
N1 | 75 | 70 | 80 | 11.1 | 0.0732 |
N2 | 72 | 68 | 76 | 11.2 | 0.5335 |
N3 | 65 | 61 | 69 | 9.9 | 0.7036 |
八、施加预应力的管理
张拉过程中以应力控制为主,通过油表读数及伸长值测量,对预应力筋张拉实行双控管理。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的误差应不大于±6%,若超出此范围应停止张拉,查明原因方可继续张拉。
本工程采用的千斤顶重量较重,为保证张拉安全, 张拉前需用钢管搭设张拉架,置于张拉端上部,用滑轮及葫芦提升千斤顶进行张拉。
预应力筋张拉并孔道压浆结束后,需待现场监理工程师确认后,方可切除张拉端多余预应力筋。预应力筋采用机械切割。预应力筋不得采用电弧焊进行切割。
九、预应力筋伸长值的测量
当千斤顶张拉力达到张拉控制力的15%时,测量人员开始用直尺测量预应力筋的初始伸长值(测量千斤顶油缸伸长值),当千斤顶张拉力达到张拉控制力的30%时再分别测量千斤顶油缸伸长值,当千斤顶张拉力达到张拉控制力时,测量人员测量预应力筋的最终伸长值, 15%σcon和100%σcon两者伸长值之差值即为预应力筋测量伸长值。15%σcon以下的推算伸长值可采用15%σcon→30%σcon之间的伸长值,测量伸长值与推算伸长值之和为实际伸长值,以之与理论伸长值进行比较、校核。
十、张拉前对每束预应力筋编号,并在张拉时作好现场记录。
十一、张拉顺序
张拉顺序依次为N3→N2→N1钢束,按施工图说明依次交错对称张拉。
十二、预应力张拉需待混凝土龄期达到7天,且强度达到90%以上时方可实施。
十三、孔道压浆
预应力钢绞线张拉完毕后进行孔道压浆。孔道压浆的材料为纯水泥浆,标号为普通硅酸盐水泥42.5,添加剂为减水剂,添加量为1%,水灰比控制在0.33-0.35以内。本工程采用真空压浆,压浆孔和抽气孔分别设在波纹管的两端,先将压浆孔处的阀门关闭,再用真空泵抽尽波纹管内的空气,然后再进行压浆。压浆压力不小于0.5--0.6Mpa。每个孔道压浆应一次完成,不能中途停顿,喷嘴不能离开压浆孔,以免空气进入孔道形成汽泡。压浆孔设在锚具处,水泥浆从一端灌入,直至另一端冒出水泥浆为止。为保证孔道压浆饱满,待排气孔出浓浆后将排气孔堵塞,并在压浆口补压。补压压力不小于0.5Mpa。
十四、张拉及压浆质量控制
⑴混凝土强度大于或等于90%的设计强度才允许张拉。
⑵张拉顺序应注意对称进行。
⑶预应力的张拉必须固定张拉作业班组,且应在有经验的预应力工长指导下进行,不允许临时工承担此项工作。
⑷每次张拉应有完整的原始张拉记录,且应在监理在场的情况下进行。
⑸预应力张拉采用张拉力与伸长值双控,以预应力控制为主,伸长值误差应在±6%范围内。
⑹张拉顺序:0→初应力→控制应力(持荷2分钟锚固)
⑺应根据每批钢绞线的实际直径随时调整千斤顶限位尺寸,最标准的限位尺寸应使钢绞线只有夹片的牙痕而无损伤,如钢绞线出现严重损伤可能是限位槽尺寸过小;如出现滑丝或无明显夹片牙痕有可能是限位槽尺寸过大。
⑻应严格控制孔道的真空压浆工艺,以保证孔道灌浆密实。压浆嘴和排气孔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压浆配合比要仔细比选,采用最优配合比,不得掺入各种氯盐,可掺减水剂和膨胀剂。压浆浆体标号不小于C40,压浆要求饱满密实,压浆质量应作抽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