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郑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人力资源管理》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8 19:51:27
文档

郑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1.试述工作分析基本方法的优缺点。2.如何提高招聘的有效性?3.如何确定企业的工资水平?4.某企业原有总经理3名,部门经理级人员10名,其他员工90名。一年后,总经理人员离职1名,退休1名;部门经理级人员离职3名,退休1名;其他人员离职6名,退休6名。如果该企业规模维持不变,你将如何来编制人力资源规划?答:1基本工作分析方法的优缺点常用方法相关描述观察法优点深入工作现场,能比较全面地了解工作情况缺点1、干扰正常工作行为或给工作者带来心理压力2、无法感受或观察到特殊事件3、如果工
推荐度:
导读《人力资源管理》1.试述工作分析基本方法的优缺点。2.如何提高招聘的有效性?3.如何确定企业的工资水平?4.某企业原有总经理3名,部门经理级人员10名,其他员工90名。一年后,总经理人员离职1名,退休1名;部门经理级人员离职3名,退休1名;其他人员离职6名,退休6名。如果该企业规模维持不变,你将如何来编制人力资源规划?答:1基本工作分析方法的优缺点常用方法相关描述观察法优点深入工作现场,能比较全面地了解工作情况缺点1、干扰正常工作行为或给工作者带来心理压力2、无法感受或观察到特殊事件3、如果工
《人力资源管理》

1. 试述工作分析基本方法的优缺点。

   2. 如何提高招聘的有效性?

   3. 如何确定企业的工资水平?

4.某企业原有总经理3名,部门经理级人员10名,其他员工90名。一年后,总经理人员离职1名,退休1名;部门经理级人员离职3名,退休1名;其他人员离职6名,退休6名。如果该企业规模维持不变,你将如何来编制人力资源规划?

答:

1基本工作分析方法的优缺点

常用方法相关描述
观察法优点深入工作现场,能比较全面地了解工作情况
缺点1、干扰正常工作行为或给工作者带来心理压力

2、无法感受或观察到特殊事件

3、如果工作本质上偏重心理活动,则成效有限

4、无法全面收集任职资格方面的信息

访谈法优点1、可获得完全的工作资料以免去员工填写问卷之麻烦

2、可进一步使员工和管理者沟通观念,以获取谅解和信任

3、可以不拘形式,问句内容较有弹性,又可随时补充和反问

4、收集方式简单

缺点1、可能由于受访者怀疑分析者的动机、无意误解,或分析者访谈技巧不佳等因素而造成信息的扭曲

2、分析项目繁杂时,费时且成本高

3、占用员工工作时间,妨碍生产

问卷法优点1、成本低且节省时间,可在工作之余填写,不影响正常工作

2、容易进行,且可同时收集大量的工作信息

3、员工有参与感,有助于加深其对工作分析的了解

缺点1、很难设计出一个能够收集完整资料的问卷

2、一般员工不愿意花时间正确地填写问卷

3、不太适合于文化水平不高的员工

写实法工作日志法优点1、对任职者工作可进行充分地了解

2、采用逐日或在工作活动后及时记录,可以避免遗漏工作信息

3、可以收集到最详尽的资料

缺点1、将注意力集中于工作活动过程,而不是结果

2、员工可能会在夸张或隐藏某些活动的同时掩饰其他行为

3、费用、成本高且干扰员工工作

4、整理信息的工作量大,归纳工作繁琐

主管人员分析法优点主管人员对工作非常了解,工作记录质量高,分析得比较深入
缺点主管人员可能会偏重于他们过去所做过的工作,造成记录的信息不客观
参与法优点获取工作信息的质量较高
缺点受条件较多,往往难以实施
2

 招聘是否有效主要体现在以下4方面:一看是否能及时招到所需人员以满足企业需要;二看是否能以最少的投入招到合适人才;三看所录用人员是否与预想的一致、适合公司和岗位的要求(而不是面试时觉得不错,一经试用才发现不行);四看“危险期”(一般指进公司后的6个月)内的离职率。

  那么,如何才能在单位投入下实现招聘效益的最大化呢?

一、界定清晰的“选人标准”

  标准要求应是具体的、可行的、可衡量的,以作为招聘部门考察人、面试人、筛选人、录用人的标杆。因为人才不是越优秀越好,只有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一)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是由企业文化决定的。即选人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还是以才为先?是强调个性突出还是团队合作?是开拓型还是稳健型?等等,这侧重于考察应聘者的态度、个性等。

  (二)岗位需要什么样的人?可通过职务分析明确该岗位的人需要具备的学历、年龄、技能、体能等。这侧重于考察应聘者的能力、素质等。

  只有掌握了标准,招聘人员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才能用心中的这把“尺”去衡量每一位应聘者。否则稀里糊涂,走马观花,根本没有办法从众多的应聘者中挑出企业所需要的人,更严重的是发现那些经过“层层筛选”出来的人选在试用一段时间后竟然很多方面与企业的要求不符、并不适合本企业,从而造成企业财力和精力的极大浪费。

二、招聘企业应走出“卖方市场”,树立“双向选择”的现代人才流动观念

  企业应与应聘者特别是重点应聘者(潜在的未来雇员)平等地、客观地交流,双向考察,看彼此是否真正适合。要知道,人才市场上供大于求只是表面现象,真正优秀的人才是供不应求。

  时常听到招聘企业抱怨人才市场假简历、假文凭满天飞,但反过来看看招聘企业,是否也在发布虚假信息?这是不容置疑的事实。一些企业为了树立“企业形象”,吸引应聘者,常会故意美化、夸大企业,对企业存在的问题避而不谈,以致应聘者过分相信招聘企业的宣传而对企业满怀期望。这样的人一旦进入企业,发现企业实际上并没有宣传的那样好,就会产生上当受骗的感觉,挫伤工作积极性。

  因此,企业在招聘时应把发展前景、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等实事求是地向应聘者做客观的介绍,以职业顾问的身份站在应聘者的角度分析其到本企业工作的利弊、发展机会以及实际工作中可能遇到的种种困难等,供应聘者权衡。只有这样,才能招到对本企业感兴趣的人,同时把应聘者由于前后反差大而离职的比例降到最低。

三、研究并制定有针对性的招聘策略

  企业选人是讲求“实用性”还是为后期发展储备人才?不同的目的有不同的招聘策略。前者要求主要针对社会上有工作经验的人开展,要求应聘者有工作经验、上岗后经过短期的工作熟悉即能胜任工作;后者主要针对高校应届毕业生开展,着眼于应聘者的发展潜力,看经过几年的培养,是否可以在将来用人的时候发挥作用。

  外部招聘和内部培养各有利弊,如何处理外部招聘和内部培养的关系,也是企业招聘的一个策略。

 

四、招聘人员要有高度的负责精神

  招聘人员应既对企业负责、也对应聘者负责,树立“优秀不等于合适”、“招进一名不合适的人才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的观念。

  在现实工作中,用人部门常常会提出很急迫的用人需求,致使一些招聘人员为了满足用人部门的要求、为了完成招聘任务而招人,常使招聘质量不高。看起来是招到了人,但招进来后却发现根本不适合企业,然后辞退或员工自动离职,招聘人员再重新招聘,使招聘陷入″招人-辞人-招人″的恶性循环中。

  为了扭转被动局面,招聘部门应该主动地参与企业和部门的人力资源规划、深入一线了解人员流动去向,随时掌握企业在各阶段的用人需求,以采取合适的招聘策略,及时为企业输送所需人才。

五、推动用人部门密切参与招聘过程

  在传统观念中,招聘是人事部门的事,用人部门只要提出用人需求就行了,不用参与到招聘的过程中去。实际上,只有用人部门对自己需要什么样的人最清楚,而且招进来的人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关系到部门的工作成效,因此,招聘部门要不断地向用人部门灌输招聘理念,推动其主动参与招聘全过程--人力资源规划、招聘需求制定、面试、录用等。用人部门对招聘的配合、支持程度,决定了招聘的成败。宝洁前任首席执行官说“在公司内部,我看不到比招聘更重要的事了”,招聘不只是人力资源部的工作,而是上至CEO,下至普通员工所有人的工作。

六、有效地利用应聘登记表

  事先设计一张科学合理的应聘登记表,让应聘者填写企业需要特别关注的项目,通过面试前审查应聘者填写的资料,招聘企业可以淘汰一大部分明显不符合企业要求的人员,筛选出意向对象并邀请其参加面试。这样可以避免招聘企业做无用功,而集中精力面试重点对象。

七、拓宽招聘渠道,保证有充足的应聘信息来源

  根据企业所在行业、所招聘岗位特点、目标应聘者的特征等,采用不同的招聘渠道,如中高级管理人才可内部提拔、委托猎头物色或参加高层次人才招聘会、软件开发人员适宜网络招聘、操作工人适合在劳动力市场招聘等,提高招聘的针对性。同时,还可以采用内部员工推荐的形式(当然对内部员工推荐人员的录用与否,最终要通过公平竞争。由用人部门和招聘部门决定),减少招聘的盲目性。实践表明,“应聘者——参加面试者——录用”之间,有效比例约为10%至30%,只有广开门路,才不至于使招聘部门无米下锅。

八、对面试过程进行科学规划

  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战”,面试也一样,招聘部门要事先对面试过程进行科学规划。

  (一)通过长期的反复的招聘实践,摸索出适合本企业特点的招聘工作流程、招聘要求等,并将之标准化、程序化,以便于规范地操作。

  (二)面试环境要求相对、封闭,以确保面试过程不会被工作、外来人员、电话等打扰,保证面试效果,也体现了对应聘者的重视和尊重。

  (三)面试气氛视招聘岗位的不同随机调整。一般情况下,对普通的应聘者,招聘企业应该营造宽松、和谐的气氛,使应聘者能正常地发挥出其真正的实力。当然,如果“在紧张气氛下或压力下的反应”本身就是企业需要考察的一项要素,则可以制造一些紧张气氛,如咄咄逼人的、追根究底的提问,测试应聘者的反应。

  (四)科学地设置面试问题,在应聘者的回答中捕捉企业所需要的信息。不能自认为有丰富的面试经验而随机提问,结果待面试完了才发现还有的问题没问,还没掌握必要的信息,没达到预期的面试目的。

  (五)对面试者进行必要的面试技巧培训,提高面试的效果。(六)根据所招聘岗位的特点,在面试中有选择地应用一些科学的测评工具,如心理测试、气质和性格测评、案例分析、情景模拟、团队讨论等。这些测评得到的结果不能作为最后录用与否的绝对依据,但可作为录用决策的参考信息。

九、面试结束后,建立必要的人才信息储备

  招聘实践中,经过层层筛选、面试,常会发现一些条件不错且适合企业需要的人才,因为岗位编制、企业阶段发展计划等因素无法现时录用,但确定在将来某个时期需要这方面的人才。作为招聘部门,就应将这类人才的信息纳入企业的人才信息库(包括个人资料、面试小组意见、评价等),不定期地与之保持联系,一旦将来出现岗位空缺或企业发展需要即可招入,既提高了招聘速度也降低了招聘成本。

“选人”是人力资源管理“选人、育人、用人、待人、留人”五大职能之首,是人力资源管理的第一步,如果起点的质量不高,那么不仅后续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会事倍功半,而且会影响到公司各项决策的执行。作为承担着“选人”职能的招聘部门,在埋头于招聘的同时,也要日省三身,抬头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借鉴国内外企业的成功经验,吸收精华为我所用,探索出适合本企业特点的有效的招聘方法,提高招聘的效用。

3

在实践中,企业的工资水平和以下因素相关:

1.整体薪酬水平和行业薪酬水平;

这是企业工资制定首先要考虑的因素

2.公司特有的企业文化和战略决定的薪酬战略;

不同的企业采用不同的薪酬制度,有的追求公众的公平感;有的突出个人的成就。

一个企业的不同阶段也可以采用不同的薪酬战略。

3.企业可以承受的限度;

4.其他因素

总之,企业的工资水平取决于企业内外的大小环境,需要慎重考虑,统筹安排。

4

旧编制:总经理3名,部门经理级人员10名,其他员工90名

现编制:总经理1名,部门经理级人员 6名,其他员工78名

新编制:总经理2名,部门经理级人员 8名,其他员工75名

文档

郑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1.试述工作分析基本方法的优缺点。2.如何提高招聘的有效性?3.如何确定企业的工资水平?4.某企业原有总经理3名,部门经理级人员10名,其他员工90名。一年后,总经理人员离职1名,退休1名;部门经理级人员离职3名,退休1名;其他人员离职6名,退休6名。如果该企业规模维持不变,你将如何来编制人力资源规划?答:1基本工作分析方法的优缺点常用方法相关描述观察法优点深入工作现场,能比较全面地了解工作情况缺点1、干扰正常工作行为或给工作者带来心理压力2、无法感受或观察到特殊事件3、如果工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