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第九课 二、杜绝不良行为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7 06:04:09
文档

第九课 二、杜绝不良行为

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九课预防一般违法行为二、杜绝不良行为教案教案作者:任军职称:中教一级工作单位:佛山市南海区信息技术学校一、教学目标1.认知(1)了解未成年人拥有的权利;(2)了解国家和社会从哪些方面保护未成年人的成长;(3)知道哪些行为是严重不良行为;2.情感态度观念(1)抵制不良诱惑,杜绝不良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2)提高道德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自觉遵纪守法。3.运用分辨不良行为,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二、教材分析1.教学重点加强自我防范,杜绝不良行为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国
推荐度:
导读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九课预防一般违法行为二、杜绝不良行为教案教案作者:任军职称:中教一级工作单位:佛山市南海区信息技术学校一、教学目标1.认知(1)了解未成年人拥有的权利;(2)了解国家和社会从哪些方面保护未成年人的成长;(3)知道哪些行为是严重不良行为;2.情感态度观念(1)抵制不良诱惑,杜绝不良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2)提高道德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自觉遵纪守法。3.运用分辨不良行为,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二、教材分析1.教学重点加强自我防范,杜绝不良行为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国
职业道德与法律

第九课  预防一般违法行为

二、杜绝不良行为

  

教案

                    教案作者:任  军

                    职    称:中教一级

               工作单位:佛山市南海区信息技术学校

一、教学目标

1.认知

(1)了解未成年人拥有的权利;

(2)了解国家和社会从哪些方面保护未成年人的成长;

(3) 知道哪些行为是严重不良行为;

2.情感态度观念

(1)抵制不良诱惑,杜绝不良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提高道德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自觉遵纪守法。

3.运用

分辨不良行为,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二、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

加强自我防范,杜绝不良行为

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国家和社会从多个方面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的成长。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主要靠未成年人自己,只有未成年人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加强自我防范,自己抵制社会不良影响,杜绝不良行为,自觉矫治严重不良行为,才能促进身心和谐健康发展。

2.教学难点

认清不良行为对未成年人的影响,做到防微杜渐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不良行为。未成年人的心理和智力发展不成熟,在面对不良行为的诱惑和不良行为的影响时,容易受骗、上当、犯错误。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制观念,增强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使未成年人懂得哪些是不良行为,懂得不良行为对自身的危害,树立抵制不良行为、遵纪守法和防范违法犯罪的意识,是教学中的难点。突破此难点方法有:一方面用大量的事实、案例警示学生;另一方面从法律的角度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常见的不良行为的特征,并设法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3.结构线索

教材从分析未成年人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入手,提出保护未成年人,是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事业组织、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和其他成年公民的共同责任。为了保护未成年,国家出台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法律中明确规定了“严重不良行为”有哪些,从法律层面保护未成年人。本节内容的最后落脚点是未成年人加强自我防范,杜绝不良行为。

三、学情分析

中职学生正处在成年与未成年的边缘,身心发展有自己的特点,有自己的主见,心智又不成熟。部分中职生文化课成绩差,内心容易苦闷和烦恼,容易受到诱惑。一方面,多数同学由于受生活阅历和身心发展的,缺乏抵制不良行为的知识和技巧,容易出现行为偏差;另一方面,他们又有融入社会的愿望,对未来充满憧憬,对社会充满期望。教学中应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教会学生认清哪些是不良行为,不良行为有哪些不良影响,如何自觉杜绝不良行为,增强自己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五、教学过程

【创境激趣】

案例

十多岁正是花季年龄,可是佛山一帮少年却相互称兄道弟,甚至以东方广场一带为地盘进行抢劫。2009年5月6日,禅城区对备受外界关注的“东方兄弟”青少年团伙抢劫犯罪案进行一审宣判,在18名被告人中,多次参与抢劫的年满18周岁的朱某、钟某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11人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二至七年不等。另有5名未成年人获缓刑。18名被告人全是清一色的男性,脸上都稚气未脱,他们的年龄都仅仅在15--20岁之间,可是就在一年多前,抢劫、泡吧、咳药,流连在外,却几乎成了他们生活的全部。“他们宝贵的青春不得不在监狱里度过,真是让人痛心。”检察官分析称,“东方兄弟”之所以走上犯罪,和他们的父母平日工作繁忙缺乏对子女的管教,放任子女的生活,也不规范子女的朋友圈有关。

【引思明理】

思考问题①:十五、六岁的年龄,应该在做什么?

分析提示:在校读书;

思考问题②:他们却为何宝贵的青春要在监狱里度过?

分析提示:违法犯罪,受到相应的制裁;

思考问题③:他们是怎样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呢?

分析提示:家庭管理和教育的缺失,不良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影响,学校教育不当等。关于原因,学生可以充分讨论,也可以引导学生就不同观点进行辩论,教师可以给予提示,适时总结。

案例中有五名未成年人获缓刑,而年满18周岁的朱某、钟某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什么是未成年人?案件中的五名未成年人为什么获缓刑?(引入本节内容)

板书

1、全社会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1)未成年人

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

(2)为什么全社会都要保护未成年人?

①儿童和少年的权利应当得到保护,他们没有能力保护自己,因此,社会有责任保护他们;(马克思)

②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未来的主人;

(3)怎样保护未成年人?

①全社会共同保护未成年人(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组织、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②保护未成年人的方式: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

③立法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思考问题:在上述案例中对未成年人哪种保护没尽到责任,哪种保护尽到了责任?

分析提示:家庭保护没尽到责任(父母平日工作繁忙缺乏对子女的管教,放任子女的生活);司法保护尽到了责任(减轻处罚、五名未成年人获得缓刑);

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应当教育和帮助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避免违法犯罪。其中帮助未成年人免受不良行为的影响是内容之一。(过渡到下一内容)

2、严重不良行为危及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案例

“东方兄弟”中的李某原来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初中生,自从在溜冰场结识了一帮游手好闲的“朋友”后,逐渐无心学习,不完成作业,经常旷课。开始时,他还有些自责,觉得对不起父母、老师。后来便放纵自己,曾因偷窃学校东西、打骂同学等受到学校纪律处分。他非但没有接受教训,反而经常在社会上偷窃财物、参加等,因此被机关拘留。但他仍不悔改,为了弄到钱去网吧玩游戏,他和另外两个“东方兄弟”成员拦路抢劫,在短短的几天中就作案三起,最终因抢劫罪被判刑三年。

问题①:李某身上有一些不好的行为,法律上称为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请你说说李某的哪些行为属于不良行为,那些属于严重不良行为?

分析提示:不良行为(无心学习、不完成作业、经常旷课、打骂同学),严重不良行为(偷窃财物、参与)。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严重不良行为”的规定(P110页,朗读或抄写)。

问题②:想一想,自己身上有没有类似行为?

分析提示:有,及时改正,接受学校、父母的管教;

          没有,加强自我防范,杜绝不良行为;(过渡到下一内容)

3、加强自我防范,杜绝不良行为

  “东方兄弟”中的李某,从旷课发展到拦路抢劫,最后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类似的案例很多,它告诉我们,一些看似小事的不良行为,如果不及时改正任其发展下去可能会导致违法犯罪。

思考问题①:请你画出“东方兄弟”成员李某违法犯罪的线路图?(讨论)

无心学习   经常旷课   打骂同学   结交交不良朋友   偷窃财物   抢劫犯罪

思考问题②:李某的犯罪案例对你有什么启示?

分析提示:预防犯罪从抵制不良诱惑,杜绝不良行为开始

思考问题③:杜绝不良行为,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分析提示:(1)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2)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3)发现任何人对自己实施不良行为时,要及时报告;

名言警句:知道在适当的时候约束自己行为的人就是聪明人!(点题)

【体验导行】

1.学以致用

在我们周围存在这样的学生—打架斗殴,充年级老大,请你设计一下他的最终结局。(改正—好的结局;不改正—坏的结局)

2.课堂小结

提问总结:通过本节的学习,对你有什么启示?

(1)全社会共同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2)严重不良行为危及身心健康;

(3)加强自我防范,杜绝不良行为;

3.作业布置

检查自己最近的言行举止,在哪些方面需要改进?

六、教学反思

1、以社会热点为例,教材与现实衔接。使用社会中热点案例,利用视频等材料,吸引学生兴趣与课堂注意力。

2、学生讨论为主要教学方式。利用小组讨论、问题讨论、案例分析等形式,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特点参与课堂讨论,教师减少说教内容与时间。

3、以实践为落脚点。本节内容与学生的年龄和生活习惯联系密切。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为实践服务。教育和警示学生从自我开始,防微杜渐,杜绝不良行为,真正起到德育课应有的作用。

文档

第九课 二、杜绝不良行为

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九课预防一般违法行为二、杜绝不良行为教案教案作者:任军职称:中教一级工作单位:佛山市南海区信息技术学校一、教学目标1.认知(1)了解未成年人拥有的权利;(2)了解国家和社会从哪些方面保护未成年人的成长;(3)知道哪些行为是严重不良行为;2.情感态度观念(1)抵制不良诱惑,杜绝不良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2)提高道德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自觉遵纪守法。3.运用分辨不良行为,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二、教材分析1.教学重点加强自我防范,杜绝不良行为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国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