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课教师 陈悦胜
一、教学分析
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年半接触科学课的时间,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对自然科学知识已经具备初步的观察、实验的能力;以年龄结构的心理特征来看,学生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有较强的求知欲,在教师的引导下基本能主动的开展探究活动。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的能力比较薄弱,能主动开展学习的学生比较少,比较依赖教师的教。学生用自己擅长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观以及合作研究学习的能力与意识比较薄弱。本学期,学生探究对象是认识事物的性质和相互关系,共安排了5个教学单元:《骨骼与肌肉》、《养蚕》、《物体的运动》、《无处不在的力》、《调查与预测》。从探究水平上看,仍以引导性探究为主,逐步过渡到指导性探究,为以后的自主探究打下基础。本学期的科学探究首次涉及对比实验,教师要细心引导,要具体指导操作的方法,带领学生经历“预测—设计并进行实验—整理分析收集的证据—表达与交流”科学探究的过程,引导学生学会控制变量。从过程与方法上看,在观察与测量的基础上,学习假设与收集证据,在收集证据的过程中,学会运用理解性思维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整理加工,在此基础上形成结论和解释,验证自己的假设。养成大胆假设、仔细实验、尊重事实的科学精神和敢于阐明自己的观点,虚心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评议或质疑,反思改进自己的探究过程的合作探究态度,使学生知道科学也需要共享。
二、总的目的要求:
1、知道科学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
2、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
3、能运用已有知识做出自己对问题的假想答案。
4、能根据假想作案,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计划。
5、能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
6、会查阅、整理从书刊及其他途径获得的科学资料。
7、能在已有知识、经验和理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简单的思维加工,做出自己的解释或结论,并知道这个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三、教学措施:
1.应用新课程理念,做到“用教材”
2.认真钻研教材、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运用多种评价手段,激励学生的探究兴趣。
3. 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问题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思考行动计划,包括制定步骤、选择方法和设想安全措施 。
4.注意搜集第一手资料,教会学生观察、测量、实验、记录、统计与做统计图表等方法。
5. 组织好探究后期的研讨,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注意指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教师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
四、法制教育渗透:
教学第一单元及第三单元时,向学生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五、教学进度表:
单元序号 | 单元课题 | 课序 | 课题 | 课时 | 周次 |
第一单元 | 骨骼与肌肉 | 1 | 骨骼 关节 | 1 | 1 |
2 | 肌肉 | 1 | 2 | ||
3 | 骨骼、肌肉的保健 | 2 | 2-3 | ||
第二单元 | 养蚕 | 1 | 我们来养蚕 | 1 | 4 |
2 | 给蚕宝宝记日记 | 2 | 4-5 | ||
3 | 我们来抽丝 | 1 | 5 | ||
4 | 养蚕经验交流会 | 2 | 6 | ||
第三单元 | 物体的运动 | 1 | 一切都在运动中 | 1 | 7 |
2 | 运动的快慢 | 1 | 8 | ||
3 | 运动的方式 | 1 | 8_9 | ||
4 | 小车的运动 | 1 | 10 | ||
5 | 摆 | 1 | 10 | ||
第四单元 | 无处不在的力 | 1 | 力在哪里 | 1 | 11 |
2 | 物体形状改变以后 | 1 | 12 | ||
3 | 苹果为什么会落地 | 1 | 12 | ||
4 | 摩擦力的秘密 | 1 | 13 | ||
5 | 降落伞 | 1 | 13 | ||
第五单元 | 调查与预测 | 1 | 调查 | 1 | 14_15 |
2 | 单元总结 | 1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