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课程代码:
课程类别:必修课
课程学分:1学分
课程学时:1周
课程对象:电力08-2.3
二、时间安排
时间 | 任务 |
第一天 | 指导老师给学生布置课程设计的任务及要求 |
第一~第三天 | 学生根据设计任务及要求,对系统进行分析并设计。 |
第四天 | 学生提交设计初稿,并接受指导老师的验收。 |
第五天 | 修改并完善设计,书写并提交课程设计报告。 |
1、选题合理
题目自拟,例如位置随动系统设计、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设计、液位控制系统设计等等。
2、每个同学设计内容不可雷同
四、设计说明书内容(以某种位置随动系统为例进行说明)
分章节进行介绍,总体格式如下:
摘要:介绍本课程设计的主要工作,以及达到的目标。
例如:位置随动系统是闭环控制系统,位置指令是经常变化的,并且要求输出量准确跟随给定量的变化,输出响应的快速性、灵活性和准确性成了位置随动系统的主要特征。
在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中,首先建立了系统的数学模型,然后对系统的性能进行分析,绘制出了校正前的频率特性曲线,并对其进行了之后校正,又绘制出了校正后的频率特性曲线,使系统的性能得到了改善。
…….
第一章:
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
要求:1、绘制系统的原理图
例如:
2、说明系统的工作原理
…………..
3、分析各部分电路,求出各个环节的传递函数
例如: (1)自整角机:作为常用的位置检测装置,将角位移或者直线位移转换成模拟电压信号的幅值或相位。自整角机作为角位移传感器,在位置随动系统中是成对使用的。与指令轴相连的是发送机,与系统输出轴相连的是接收机。
在零初始条件下,拉式变换为
(2)功率放大器:
在零初始条件下,拉式变换为
(3)两相伺服电动机:
在零初始条件下,拉式变换为
(4)直流测速电动机:
在零初始条件下,拉式变换为
(5)减速器:
在零初始条件下,拉式变换为
各部分元件传递函数
(1) (1)
(2) (2)
(3) (3)
(4) (4)
其中是电动机机电时间常数;
是电动机传递系数
(5) (5)
4、绘出系统的结构框图,求出传递函数
位置随动系统的结构框图
开环传递函数: (6)
闭环传递函数: (7)
注:这其中的各个参数值要求自己选择,但是不用做详细说明,之后根据上面两个传递函数可以求出系统的ω、ζ值。
第二章:系统性能的分析
利用传递函数进行下列分析:
1、分析稳定性,可以选择所学的任何一种方法,例如劳斯判据。
2、分析快速性(因为随动系统对快速性要求高)
得出分析结果
第三章:系统校正
为了提高快速性对系统进行校正
1、绘制出校正前的频率特性曲线
图略
得出校正前,截止频率;相角裕度;幅值裕度。
2、分析得出应该选择什么类型的校正装置,进行校正。
1利用所学知识求出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
2绘制出校正后的曲线
3根据波特图得出截止频率、相角裕度、幅值裕度。
④对校正前后装置进行比较(例如:校正前,截止频率;相角裕度;幅值裕度。对开环传递函数进行串联滞后校正,减小未校正系统中的中、高频幅值,以降低系统截止频率,从而提高相角裕度。故得到校正后,截止频率;相角裕度;幅值裕度。校正后,系统的相角裕度提高近十度,稳定性变得更好。)
以上为基本设计步骤,根据不同的选题可以有所偏差,但是必须具备三大内容:建模、性能分析、校正(必有校正前后曲线)。
由于编写匆忙里面的实例仅作参考。
自动化系:
邱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