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 科 | 美术 | 单 元 | 执教者 | ||||
课 型 | 造型表现 | 课 题 | 放学了 | 上课时间 | |||
学习 要点 | 学习描绘滚铁环时人物动态的方法。 用绘画的方式表现放学了—滚铁环时的有趣场景 | ||||||
学习 目标 | 1、观察滚铁环时人物动态,学习描绘滚铁环时人物动态的方法。尝试用绘画的方式表现放学了—滚铁环时的有趣场景。 2、通过欣赏、讨论、拼摆等方法,引导学生观察任务滚铁环的动态,学会表现方法,尝试创作人物滚铁环时的场景,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 3、通过绘画的形式从中感受并表现滚铁环的乐趣,从而体验到生活的乐趣,懂得注意观察生活、热爱生活,体会美好生活的情趣。 | ||||||
探究 问题 | 怎样表现运动中的人物动态? 怎样表现人物与环境的关系? | ||||||
应用 作业 | 画一组骨式结构人物动态 | ||||||
用绘画的方式表现放学了—滚铁环时的有趣场景。 | |||||||
文化 阅读 | |||||||
学习 重难点 | 教学重点:观察滚铁环时人物动态,了解人物动态特点,学习描绘人物动态。 教学难点:生动刻画人物滚铁环时的动态结构 | ||||||
教学过程 | 二次备课 | ||||||
学生活动 | 教师活动 | ||||||
活动一: 导入新课 生(预设):春天,放学,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 活动二:讲授新课 一、回忆课余生活 预设:打篮球。踢足球,玩电脑…… 二、引出滚铁环,布置任务 1.生(预设):不知道…… 2.观看视频,引出本节课主要任务 三、分析人物动态 滚铁环姿态:走路、奔跑 人体动式图:线条→骨式结构 学生尝试绘制两张人物动态骨式结构图 3、观察教师示范,怎样将骨式结构变成完整的人。 四、添加背景与群组 人物活动的相关背景,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生(预设):画面太空…… 3、公园、小区、空地…… 活动三: 艺术实践 按要求小组合作完成作品。 活动四: 展示评价 按要求展示自己的小组作品,并进行介绍以及评价其他小组作品。 | 活动一: 导入新课 诗歌导入新课 诗歌:《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这首诗歌吗?它描写是什么情景呢? 总结:这是古时候小朋友放学后的娱乐活动。而现在我们的生活条件更好了,同学们开始了自己丰富有趣的课余生活。(欣赏图片板书--放学了) 活动二: 讲授新课 一、回忆课余生活(1分钟) 师:同学们,你的课余生活是什么样的呢? 二、引出滚铁环,布置任务(2分钟) 师:你们的课余生活真丰富!可是你们知道,1、老师手里的这个是什么吗? 师:这是铁环,有谁想来试试滚铁环吗? 师:你觉得滚铁环好玩吗/ 2、有一群小朋友们,他们也觉得滚铁环特别好玩经常相约放学后一起滚铁环,你们看(播放视频) 师:你们觉得他们厉害吗? 师:那今天我们就来试着画一画这群厉害的小朋友吧(课件展示任务) 三、分析人物动态, 1、欣赏滚铁环的图片 既然我们要画这群小朋友,那我们来看看,滚铁环时的照片吧。 从刚刚看的照片中,在滚铁环时最常见的姿态是什么呢? 2、分析滚铁环的人体动式图 课件展示两张不同姿势滚铁环的图片 在参与活动时,人物身体的姿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我们可以用一种很简单的方法把人物的动态。你们看,老师把这个小朋友变成了什么样子了? 简单的线条可以勾画出人物的身体动态变化,呈现人物动态的骨式结构。 板书:线条→骨式结构 试一试:(提示学生使用铅笔) 课件展示两个滚铁环时人物图片,学生尝试绘制骨式结构。 3、教师示范 教师示范怎样将骨式结构变成真实的人物。 骨式结构只是我们画人的一种方法,但他并不是完整的人。所以,看看老师这里,老师要用画笔将它变个样儿。 提示学生直接使用勾线笔 四、添加背景与群组 1、这幅画画完了吗?缺少了什么? (板书:背景、色彩) 现在老师想要这个小朋友到校园操场上玩耍(将刚刚示范人物剪下,涂上颜色,贴在背景上) 2、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吗? 一个小朋友在画面中,会很孤独,画面也不够饱满。所以,要使这幅画更加完整,老师要加入一个小朋友,与他一起玩耍。(粘贴一个成品人物) 3、还可以在什么地方滚铁环? 师:你们真棒,想到了这么多可以滚铁环的地方。现在,老师需要你们小组合作完成作品,一人添画背景,其余三人各画一个不同姿态的人物,粘贴在你们的背景上。 活动三: 艺术实践 画一幅小朋友们滚铁环时的有趣场景。 要求:1、小组合作完成,由组长安排分工 2、注意人物动态,并为其添上色彩 2、添加适当的背景 活动四: 展示评价 展示学生小组作品,看一看哪个小组的作品中人物的描绘更生动有趣? | ||||||
板书 设计 | 放学了 骨式结构 人物 背景 色彩 | ||||||
教学 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