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兰州交通拥堵现状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7 06:12:04
文档

兰州交通拥堵现状

兰州交通拥堵现状分析与治理方案******班级:土木085班学号:*********一、交通拥堵现状分析兰州市近郊四个行政区域内共有主次干道、支路共计285条,长401.06公里,面积1218.08万m2。其中城关区主次干道、支路12,长171.03公里,面积500.69万m2;有各类桥梁、地下通道174座,其中跨河桥梁7座,人行立交桥18座,地下通道23处,路网密度为每2.77公里/平方公里,人均道路面积6.23m2,道路用地率仅占7.77%,由于历史欠账太多,远远低于《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推荐度:
导读兰州交通拥堵现状分析与治理方案******班级:土木085班学号:*********一、交通拥堵现状分析兰州市近郊四个行政区域内共有主次干道、支路共计285条,长401.06公里,面积1218.08万m2。其中城关区主次干道、支路12,长171.03公里,面积500.69万m2;有各类桥梁、地下通道174座,其中跨河桥梁7座,人行立交桥18座,地下通道23处,路网密度为每2.77公里/平方公里,人均道路面积6.23m2,道路用地率仅占7.77%,由于历史欠账太多,远远低于《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兰州交通拥堵现状分析与治理方案

* *** * *

班 级:土木085班

学 号:*********

一、交通拥堵现状分析

兰州市近郊四个行政区域内共有主次干道、支路共计285条,长401.06公里,面积1218.08万m2。其中城关区主次干道、支路12,长171.03公里,面积500.69万m2;有各类桥梁、地下通道174座,其中跨河桥梁7座,人行立交桥18座,地下通道23处,路网密度为每2.77公里/平方公里,人均道路面积6.23m2,道路用地率仅占7.77%,由于历史欠账太多,远远低于《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规定15%~20%的标准。 

    由于黄河和铁路分割,兰州路网难以形成完整的系统。随着城市建设的完善,城市各组团区域发展迅速,但是道路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规划城市主次干道746公里,目前建成不足50%。东西主干道不足且兼顾过境、生活等多样性交通功能,路网系统性功能缺陷明显,没有形成联系各个组团区域的快速道路网络,通道上形成的瓶颈路段多。同时,城区各组团区域内路网系统功能不明确,等级结构不合理,缺乏起集散作用的次干路和支路,断头路、瓶颈路普遍存在,道路网密度指标明显偏低,缺少城市快速干道,且路网系统中主、次、支道路网的比例失衡。跨河交通设施不足,跨河桥梁少均加剧了交通拥堵问题。 

    兰州市地形也制约了公共交通发展。受河谷型城市地形的,兰州东西狭长,南北不阔。黄河和铁路线横穿城市,致使兰州市区交通东西拥挤,南北不畅。 

兰州市区没有一条东西方向完全畅通的城市主干路,东岗路→庆阳路到中山路终止,向西形成断头路;门立交桥→西津东西路→西固路到西沙桥终止,东西两头都是断头路;定西路→民主路→白银路到门终止,白银路西头为断头路;北滨河路东至徐家山公园,西至西沙桥;南滨河路东至莱茵小镇,西至西沙桥,东头为断头路。南北方向主干道主要有:天水路、平凉路、金昌路、静宁路、酒泉路、中山路、敦煌路等,但受黄河和铁路等因素的影响,断头路较多,“毛细血管”不畅现象较为普遍,均为导致兰州交通拥堵日益严重的原因。

1、规划不合理 交通冲突多

用“无路不堵、无日不堵”来形容兰州当前的城市交通现状,一点都不夸张。兰州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已成为继大气污染之后的又一个“城市顽疾”,广受市民诟病。

2、线路重叠 公交车扎堆

  调查数据表明,兰州城市居民选择公交车出行的比例为28.61%,并呈逐年提升趋势。但兰州城市公交线网的布局却不尽合理,相当大的一部分公交线路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尤其是在西津东路上,总共有25条公交线路,占了全市所有公交线路的22%。相对而言,兰州中心城区外围的公交线网却较为稀疏。

  公交车扎堆排长龙,被群众戏称为“公交火车”。这种现象也折射出公交公司在线路设计、服务意识上存在不足。市政协的调研报告指出,公交客流量是一个随时间、空间不断变化的量,公交公司应深入把握公交客流的变化,充分发挥动态运能,对车辆实施动态的调度和管理。

3、泊位紧缺 车辆乱停

  由于历史原因,兰州市在停车场规划、建设方面欠账很多,公共停车场的数量和停车泊位严重不足,越来越多的机动车无处停放,只能迫使其在道路上巡泊,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道路的拥堵状况。

  市政协的调研报告列举了兰州在停车场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停车场供应结构不合理,路边停车比例过高;二是地下停车库及某些路外停车设施使用状况较差,除了管理方面的原因外,与停车场分布的不合理也有直接关系;三是部分建筑物未按标准配备足够的停车泊位,且泊位挪作它用现象严重。目前,兰州机动车的违章停车率达到了19.6%乱停乱放让道路变得更狭窄和拥挤,这种行为严重干扰了停车秩序和动态交通的正常运行。

4、车不让人 人不避车

  市政协的调研报告认为,兰州人车争道现象确实比较突出,但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步行交通系统不健全造成的。一是兰州过街通道和天桥数量少,行人过街主要以平面过街为主,机动车、行人、非机动车在交叉路口相互干扰,造成了车不让人、人不避车的现象;二是过街通道规划布局不合理,在许多人流量大的地段,至今没有过街天桥,行人只能横穿马路,这就严重影响了车辆的通过率。如南滨河路中山桥丁字路口、中山路——永昌路十字路口等;三是现有的过街通道因选址不合理或设施不完备,行人不愿走,致使建好的过街(通道、天桥)形同虚设,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四是过街指示灯比较缺乏,行人只能随意过街,与机动车争道。

5、立体交通 规划滞后

  市政协的调研报告还指出了一个加剧兰州交通拥堵状况的尖锐问题——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严重滞后,部分建设项目缺乏充分调研和论证,有些项目建成后甚至有负面作用。如:将张掖路改为步行街,加重了南滨河路白云观至静宁路段的车辆拥堵。再如:目前正在建设中的洪门子公交枢纽站,由于进出路口不顺畅,将来极有可能加剧西津东路和南滨河路部分路段拥堵。另外,位于马家坡和小西湖的两座立交桥,由于先天不足,功能不完备,致使很多机动车因方向原因或上不去、或下不来,被群众戏称为缺胳膊少腿的“残疾桥”。

  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除了财力有限、城市用地紧张外,管理部门对机动车猛增趋势估计不足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6、智能交通 效果未显

在兰州的很多十字路口,眼看着绿灯亮了一次又一次,可排成长龙的机动车仍然停在原地,动弹不得。市政协的调研报告指出,兰州的智能交通指挥中心虽已建成多年,但因功能不完善和技术人才缺乏等因素的制约,智能化交通管理的效能并未充分发挥出来,交通组织管理、交通信号控制、交通视频监控、交通事故救援及交通诱导系统尚未有机地结合起来,致使道路上的车流冲突点多,部分交叉路口车流等待时间过长。再加上我市很多交叉路口的形式和幅度影响了车辆的通行能力,大部分交叉路口未进行展宽,致使车辆在交叉路口的转向干扰严重,造成拥堵。如雁滩通向滨河路的几个交叉路口和中山桥的丁字路口等,情况一直如此。

二、交通整治方案

1、加快企业搬迁兰州新区

    由于工业和仓储企业特别是重化工业企业原材料、产品的运量巨大,重型货车对城市交通的压力很大,重型货车的尾气对城市污染也很严重,因此,建议采取各种鼓励,推动近郊四区兰州盆地内的工业和仓储企业特别是重化工业企业搬迁到兰州新区,兰州新区是解决兰州交通堵塞的战略措施,是解决兰州大气污染的根本措施。

2、加强城市规划控制

针对市区的堵车情况,做出未来的城市道路拓宽规划,从现在起就进行城市规划建设控制,将来时机成熟了进行城市道路拓宽。例如,规划拓建堵车严重的南滨河路白云观至通渭路段,从现在起进行城市规划建设控制,新建的建筑按规划拓建道路的新红线控制。再如,规划拓建堵车严重的十字路口,从现在起进行城市规划建设控制,新建的建筑按规划拓建道路的新红线控制

3、建设过境高速公路 

兰州是西北的公路交通枢纽,大量车辆过境兰州,兰州周围已建成北部过境高速公路,建议与省交通厅衔接,尽快开工建设规划的南部过境高速公路(皋兰山南),早日建成扁椭圆形(东西长)的兰州过境高速公路。建议与省交通厅衔接,规划建设兰白高速与兰临高速的高架高速连接线,形成”中”字型的兰州过境高速公路,防止南北过境车辆,为节省过路费、油料、时间穿过市区进行过境。南北高架高速连接线可南接兰临高速兰州出口,沿七里河南街和北街高架跨过黄河,穿越北山与兰白及机场高速相通。

4、加快南山路和北环路建设

兰州是“两山夹一河”的带状盆地城市,带状山地河谷盆地城市的交通组织结构一般呈带状分布,在交通流量增加时容易发生交通堵塞。兰州东西狭长,东西交通量大,建议切实加快南山路和北环路的建设,争取早日通车,分流市区的交通量,缓解市区的交通堵塞。建议南山路、北环路与南北向的城市道路交汇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采取全立交或简易立交,确保南山路、北环路的车辆快速通行。

5、加快兰州轨道交通建设

    兰州东西狭长,城市市民的东西交通量大,非常适宜通过轨道交通(地铁)解决市区的交通堵塞。建议切实加快兰州轨道交通建设,特别是交通流量大的东西向1号线(经济效益高)建设,争取早日通车,使许多市民放弃开车、公交、出租等,通过轨道交通出行,从而减少市区的交通量,缓解市区的交通堵塞。

6、加快十字路口互通式地下通道建设

    兰州的十字路口由于人车相互影响,常常形成交通堵塞。兰州处于地震带,为了抗震救灾方便,应加快地下通道建设,因为钢铁与混凝土的过街天桥在地震中损坏垮塌,将堵塞抗震救灾的通道,难以迅速处理,而地下通道损坏垮塌则可迅速填充土石保证畅通。建议在十字路口加快互通式地下通道建设,互通式地下通道可方便市民穿行。例如,盘旋路两个地下通道两个过街天桥,西关十字是四个不互通的地下通道。

7、城市市区十字路口慎建立交桥

    城市市区的十字路口由于空间狭小,影响景观,影响周围建筑特别是商场,不宜建设投资大效果差的立交桥,建议在市区十字路口慎建立交桥。立交桥应在城乡接合部、城市郊区建设,应在南山路和北环路这样的快速主干道建设。例如,小西湖立交桥投资大,严重影响景观,严重影响周围建筑的居住群众,对周围的商场影响巨大,由于空间狭小,还未成为互通式全立交,影响通行效果。

8、加快繁华地段地下通道建设

    兰州的繁华地段由于人车相互影响,常常形成交通堵塞,建议在繁华地段加快地下通道建设,尽快实现人车分流,解决繁华地段的交通堵塞。例如,城关区东部市场的北门口、南门口由于过街人流密集,经常造成东岗东路和嘉峪关路的交通堵塞,建议尽快建成地下通道。建议管理部门加强地下通道管理,做好地下通道的卫生,做好地下通道的照明与装饰,建成城市的新景观,吸引市民愉悦通行。

9、切实加快停车场建设

    由于相对缺乏停车场,许多车辆违章停在自行车道,特别是武都路,严重影响道路的通行能力,建议城市规划部门要求新建大型商场、综合楼、办公楼、住宅小区等高标准配建停车场,建议采取措施鼓励企事业单位特别是车流大的商场、综合楼、办公楼利用现有空地建设地下停车场或立体停车场,建议采取措施督促企事业单位将规划建设的停车场按规定的用途使用。

10、科学组织城市道路的施工建设

    兰州的城市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城市道路的施工建设不同于农村地区,常常造成交通堵塞,建议建设管理部门科学组织城市道路的开挖、维修、建设,进行精细化的施工,要开挖一条,维修一条,建成一条。前不久城区道路的柏油路面施工组织得非常好,对交通的影响降到了最低。

11、切实加强城市交通管理

加强城市交通管理是解决交通堵塞的关键。建议适当增加交通管理的警力,实行分区包干的交通管理责任制,出现交通堵塞交警须五分钟到位疏导交通,防止越堵越死,从一个地方的交通堵塞蔓延成大面积的交通堵塞,扩大成城关区的交通堵塞。出现大面积的交通堵塞,分区包干的责任领导要及时到位,指挥各个地段的警力,协调一致尽快疏导交通。

12、快速处理城市交通事故

兰州的道路交通事故常常造成交通堵塞,建议适当增加交通管理的警力,出现交通事故必须五分钟到位处理并疏导交通,对于中小事故采取快速处理的方式,各保险公司须在交通事故出现五分钟内到位,如果不能及时到位则必须按交警的处理办理理赔,防止事故车辆在拥挤的道路长时间等待保险公司,造成交通堵塞。13、合理调整交通管理措施

目前许多交通参与者特别是交通管理者和驾驶员对兰州的具体交通管理措施提出了许多建议和意见,主要是关于道路护栏、单行道、左转弯、公交车站调整等具体措施,建议交通管理部门认真分析,采纳合理化的好建议,尽量提高现有道路的交通量。

14、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交通参与者交通安全意识差,交通法制观念薄弱,争道抢行等不文明、不礼貌行为比较突出,要坚持不懈地教育宣传,提高驾驶员对遵章驾驶、文明行车的深刻认识,提高交通参与者的交通素质和安全意识。同时,对有利于通行的轻微违章行为不予处罚,对造成交通堵塞的违章行为给予从重处罚,遏制违章行为造成交通堵塞。

15、实行朝九晚五

    根据不同的工作性质,实行弹性上下班,消除高峰时段,避免集中出行造成的道路交通堵塞。现在许多特大城市特别是省会城市基本都已实行朝九晚五,这样可以消除中午的高峰时段,延长早晨和晚上的上下班时间,缓解早晨和晚上集中出行造成的道路交通堵塞。需要注意的是实行朝九晚五和弹性上下班,要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

文档

兰州交通拥堵现状

兰州交通拥堵现状分析与治理方案******班级:土木085班学号:*********一、交通拥堵现状分析兰州市近郊四个行政区域内共有主次干道、支路共计285条,长401.06公里,面积1218.08万m2。其中城关区主次干道、支路12,长171.03公里,面积500.69万m2;有各类桥梁、地下通道174座,其中跨河桥梁7座,人行立交桥18座,地下通道23处,路网密度为每2.77公里/平方公里,人均道路面积6.23m2,道路用地率仅占7.77%,由于历史欠账太多,远远低于《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