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的种类:非细胞型微生物,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微生物的特点: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种类多、分布广;繁殖快、可变异;与人类关系密切。
2.叙述细菌特殊结构的种类及意义
荚膜:抵抗宿主吞噬细胞的吞噬和保护菌体免受体内杀菌物质的杀菌作用;有免疫原性,可作为细菌鉴别和分型的依据;荚膜多糖具有黏附作用,可是细菌彼此之间粘连。
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根据细菌鞭毛的类型和抗原性,可以鉴别细菌和进行细菌的分型;有些细菌的菌毛与致病性有关。
菌毛:普通菌毛与细菌的致病性密切相关;性菌毛能以结合的方式在细菌之间传递遗传物质。
芽胞:鉴别细菌;对理化因素有强大的抵抗力;杀灭芽胞的最有效方式是高压蒸汽灭菌。
3.构成细菌致病力有哪些方面的因素
构成病原菌毒力的主要因素是侵袭力和毒素。
侵袭力是指细菌突破机体的防御功能,在体内定居、繁殖及扩散、蔓延的能力。构成侵袭力的主要物质有细菌的酶、荚膜及其他表面结构物质。
毒素可分外毒素和内毒素两大类。外毒素具亲组织性,选择性地作用与某些组织和器官,引起特殊病变。内毒素对组织细胞选择性不强,不痛格兰阴性细菌的内毒素,引起的病理变化和临床症状大致相同。
4.比较人工自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的异同点
人工自动免疫 | 人工被动免疫 | |
方法 | 人工的方法给易感人群接种菌(疫苗)或类毒素等生物制品,使机体通过免疫系统的应答产生特异性免疫 | 给易感人群注射含特异性抗体的免疫血清或细胞因子等,使机体立即获得免疫力。 |
时间 | 接种2-4周后产生 | 短时间内产生 |
持续时间 | 短,但再次接种后维持时间久(半年-数年) | 2-3周 |
用途 | 传染病的预防 | 治疗或紧急防御细菌外毒素所致的感染性疾病 |
1.首先要确定患者是否有使用抗菌药物的指征。
2.根据拟选择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因素选择抗菌药物
3.根据个体因素选择用药
6.在细菌检验标本的采集与送验中应该注意哪些事宜
1.根据细菌感染部位及病程采集适宜的标本
2.严格无菌操作
3.用做细菌分离培养的标本应在抗菌药物治疗前采集
4.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检
5.安全防护
7.叙述紫外线杀菌的原理-方法及应用
原理:细菌吸收紫外线后,DNA复制受到干扰,导致细菌变异或死亡。
方法:波长在265-266nm杀菌力最强。
应用:手术室、无菌房、传染病房、微生物实验室等的空气消毒。
8.简述医院感染的特点、来源与防治措施
医院感染是指病人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
来源:交叉感染,内源性感染,医源性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