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科 生 毕 业 设 计
开题报告(含文献综述)
(2012 届)
题 目 韩国首尔东大门公园规划设计(Ⅰ)
学院名称 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
专业班级 园林082班
学生姓名 潘菲菲
指导教师 任光淳
2011 年 1 月 10 日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1 选题背景
韩国首尔的东大门,与南大门和西大门一样,是首尔重要的历史遗迹。但现在人们说起东大门,更多是指东大门市场,这里不仅是旅游观光景点,更是韩国人乃至很多周边国家旅游者和生意人心目中的“购物天堂”。 韩国首尔东大门地区形成了一个产业链完整的服装产业集群中心[1]。
首尔东大门运动场建立于1925年,之后主要举办各种体育活动和集会。直到2003年东大门运动场丧失了此功能,变成临时停车场和风物市场。所谓“风物”,是指某一地区的特产、特色物品以及独特的民俗景观等。另外东大门运动场周围是首尔的主要商业中心之一。东大门市场已成为一个在亚洲以及韩国的设计中心和时尚。因为这些原因,东大门球场所在地成为一个提高城市休闲设施的绿休息空间,同时,自上个世纪1990年代,东大门市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007年4月,首尔市举行了一项国际设计竞赛,邀请国内外8位著名的建筑师参与,并由由韩国在该领域的建筑学、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的专家组成评选委员会。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城市公园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一个城市文明和繁荣的象征,也是城市生态系统和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公园它不仅可以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而且还可以创建城市景观、改善生态环境,在园林绿地系统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中国城市的发展,人们休闲娱乐的方式和去处越来越丰富,城市公园已然成为可接受的、易达到的理想目的地之一,并且有着越来越流行的趋势。
城市公园的传统功能主要就是在满足城市居民的休闲需要,提供休息、游览、锻炼、交往,以及举办各种集体文化活动的场所。近年来城市公园在改善生态和预防灾害方面的功能得到加强。现代城市充斥着各种建筑物,过于拥挤,存在缺乏隔离空间、救援通道等问题,城市公园的建设则是一个一举多得的解决办法。另外,近年来随着城市旅游的兴起,许多知名的大型综合公园以其独特的品位率先成为都市重要的旅游吸引物,城市公园也起到了城市旅游中心的功能。
城市公园也是城市绿化美化、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载体,特别是大批园林绿地的建设,不仅在视觉上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对局部小气候的改造有明显效果,使粉尘、汽车尾气等得到有效抑制,在改善现代城市生态和居住环境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任何事物总是处于一种发展的状态,因此不同时代对城市公园的概念界定是有所不同的,即使是在同一时代,不同的学者对其界定也存在差异,有的强调城市公园的卫生环保意义,有的侧重其美育功能,也有的突出其综合功能、政治文化意义。
2 研究的现状、基本内容和方法
2.1 国内外城市公园研究现状
2.1.1 国外城市公园的历史与现状
1843年,英国利物浦市用税收建造了公众可免费使用的伯肯海公园,标志着第一个城市公园的正式诞生。这一时期,巴黎的奥斯曼改造计划也基本成形,该计划在大刀阔斧的改建巴黎的同时,也开辟出了供市民使用的绿色空间。
从真正意义上进行设计和营造的近代城市公园,始于美国的纽约公园,奥姆斯特德与沃克(Calvert Vaux)(1824-15)共同设计了纽约公园(1858-1876)。这一事件不仅开现代景观设计学之先河,更为重要的是,她标志着城市公众生活景观的到来。公园,已不再是少数人所赏玩的奢侈品,而是普通公众身心愉悦的空间[9]。美国历史上没有过皇家宫苑,在18世纪的城市建设中也很少留有绿地用于公共娱乐,到19世纪初,才开始有公共园林的萌芽[16]。
19世纪下半叶,欧洲、北美掀起了城市公园规划与建设的高潮,被称为“公园运动”,是人们所作出的改善城市环境、解决城市问题的理想和努力之一。专业实践的范畴逐步扩大到包括城市公园和绿地系统、城乡景观道路系统、居住区、校园和国家公园的规划设计管理的广阔领域。一系列作为民主和利息那个的象征、自然风景式风格的城市公园与当时大城市的恶劣环境形成鲜明的对比,并以其开放的姿态称为普通人生活的一部分[10]。
1880年,美国设计师奥姆斯特德等人设计的波士顿公园体系,突破了美国城市方格网格局的。该公园体系以河流、泥滩、荒草地所限定的自然空间为定界依据,利用200到1500英尺宽的带状绿化,将数个公园连成一体,在波士顿中心地区形成了景观优美。环境宜人的公园体系。
20世纪初西方的工艺美术运动和艺术运动及其引发的现代主义浪潮创造出具有时代精神的新的艺术的形式,带动了园林风格的变化。对后来的园林长生了广泛的影响,它是现代主义之前有益的探索和准备,同时预示着现代主义时代的到来[11]。
20世纪20年代,欧洲各国特别是德国、法国、荷兰三国的建筑师呈现出空前的活跃状态,涌现出一批重要的设计师。但是,景观设计并不是现代运动的主题,现代运动的先驱者们也很少关注花园设计,他们只将花园作为建筑设计时的辅助因素。然而,他们在公园设计中还是表现出了一些重要的思想,并且留下了一些设计作品和设计图纸,这些对于当时的景观设计师起到了激励和借鉴作用[5]。
1925年,巴黎举办了“国际现代工艺美术展”,对于现代城市公园发展历史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在展览会上,人们看到了一些具有现代特征的园林,展览揭开了现代景观设计新的一幕。20世纪20年代以后,受环境保护主义和生态思想的影响,更得的景观设计师在设计中遵循生态的原则,遵循生命的规律。
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欧洲不少艺术家纷纷来到美国寻找安身之地,主要的艺术中心从巴黎转到美国纽约。在美国,20世纪50、60年代是现代主义的黄金时代,以SWA为代表的现代主义分格在景观规划设计中占据了显眼的位置。60年代末、70年代初,各种社会的、文化的、艺术的和科学的思想逐渐影响到景观领域,景观规划设计的发展开始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5]。
世界上许多国家,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日益重视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事业,达到了较高的绿化水平,为市民提供了一个较为理想的生活环境。国外城市园林绿地的发展趋势,有以下几点: 首先要从宏现上考虑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战略,建立一个布局合理的完整的园林绿地系统;其次, 要达到较高的绿化水平,就要把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作为城市骨架,进行全面规划[12]。
2.1.2 国内城市公园的历史与现状
现代公园是城市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和内容,城市公园也是展示当地社会生活和精神文明风貌的橱窗。
中国现代城市公园,最早是由西方人在19世纪中叶引入中国的。1868年,英美租界当局在上海苏州河与黄浦江交界处的滩地上修建公园,作为外国侨民休憩、游乐之地,是为中国近代公园之始。受外人修建公园的影响,同时也由于城市化发展的内在需要,国人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兴建公园,如17年兴建的齐齐哈尔龙沙公园,1906年修建的无锡城中公园和北京农事试验场附设公园,1910年成都的少城公园和1911年南京的玄武湖公园等。同时,一些私园也逐渐向公众开放成为公园,如上海的张园、徐园、愚园、西园等。[2]进入之后,公园作为市政建设内容之一,得到国内市政当局的重视,有了明显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至1937年抗战爆发,国内公园计有400余座[3]。
从1868年上海黄浦滩上出现我国的第一个城市公园至今,已经一百多年了,在此期间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深刻的社会变革也从根本上影响了各地城市公园的发展[16]。
经过相关资料的调查研究,我国城市公园设计研究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如何正确处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几乎每一个设计师都曾面临过传统与现代的关系的困惑。早期的现代主义者更倾向于将二者对立起来,但在今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两者之间的必然联系。与文化的变革一样,景观的发展与变革,也是在伴随着对过去的继承与否定中进行的,一种新的景观形式的产生,总是与历史的园林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然而,珍视传统的价值,并不是要无视社会的进步与科技的发展,一味得模拟过去。最好的模拟也只能产生赝品,而不是真迹。优秀的设计不是对传统的简单模拟,而是将悠久的地方传统与现代生活需要和美学价值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并在此基础上精炼提高的作品[4]。在城市公园设计的过程中,也要注重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
其次,国内一些学者在探讨中国近代公园问题时,一定程度存在西方中心论倾向,以西方公园的抽象标准为尺度,过于突出中国近代公园的特殊性,而忽视了共性。由于中国特殊的文化传统,以及近代中国特殊的政治和经济背景,中国近代公园的确具有一些与近代西方公园不同的特点和表现形式,但有关中国近代公园发生的现象,诸如公园的教育性、社会性、经济性及政治性等,恐怕并非完全为中国近代公园所特有,而是近代西方国家公园也具有的共性,可能只是程度和表现形式不尽相同罢了。并且,中国近代公园所表现出来的现象,与近代西方国家的公园比较,固然有落后的一面,但若从城市化和市民化的角度考察和分析,并非一无是处,或为异类。相反,在某些方面表明中国近代公园较诸西方更具有近代性,更加充分地反映了近代公园的特性和功能。至少,中国近代公园较诸近代西方国家的公园承载了更多的内容,因而更具典型意义。
再者,在探讨中国近代公园的社会、政治和文化涵义的同时,尚有必要从市政建设角度,进一步将公园史的研究与城市史的研究紧密地结合起来。例如一个城市的公园系统是如何形成的,其设计和配置是否合理,功能是否得到合理利用和发挥,是否存在欠缺,它与城市其他系统的关系,以及有关城市公园的行政和管理、财政等,都有待做专门的研究[6]。
最后,在运用西方相关理论研究中国近代公园问题时,我们既要重视理论对于研究的指导意义,同时又不要为西方理论所囿,要注重通过我们的具体研究,不断充实和丰富相关理论。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又不断丰富和发展理论。我们对中国近代公园史的研究也应该如此,从而推动近代公园史研究与近代公园理论的共同发展。其实,这也是我们在整个中国近代史研究中所应追求的目标[7]。
此外,现代城市公园建设中还存在规划绿地不足和土地征用价上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景观设计基本上,走上了一条普遍绿化,重点提高的道路,这一重点提高,主要是指兴建各类城市公园。城市公园作为城市基础设施之一,在城市园林绿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国现在城市公园的建设发展既有其进步意义,也有其消极的方面。城市公园的发展要尽可能的结合地域性、生态性,实现可持续性发展[8]。
2.2 研究的基本内容
首先,结合首尔东大门的地域特色以及东大门的历史文化身份,以当地的乡土植物景观为基础,分析了分析东大门公园所应具有的功能与特征,分析研究目前城市公园规划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相关的理论知识,提出相应的措施。
其次,根据场地的特征,进行空间布局的分析与规划。
最后,学习借鉴相关城市公园成功的范例。
2.3 城市公园未来发展方向
随着城市人口的日益膨胀,高楼林立,增多的工厂,车辆等,形成了交通拥挤以及环境污染,由于人类活动产生大量的固体和气体废物,水质与空气被污染,噪音、光,热及视觉污染、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严重危机。随着生态学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要以生态学原理与实践为依据,建设生态园林将是城市园林发展的趋势[13]。生态园林是继承和发展传统园林的经验,遵循生态学的原理,建设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科学的植物群落,建立人类、动物、植物相联系的新秩序,达到生态美、科学美、文化美和艺术美。应用生态化工程发展园林,使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同步发展,实现良性循环,为人类创造清洁、优美、文明的生态环境[12]。
城市公园它不仅可以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而且还可以创建城市景观、改善生态环境,在园林绿地系统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中国城市的发展,人们休闲娱乐的方式和去处越来越丰富,城市公园已然成为可接受的、易达到的理想目的地之一,并且有着越来越流行的趋势[14]。未来的城市公园设计必须注重生态环境建设,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多的生态基础设施,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15]。
今后中国现代城市公园的发展,既不能墨守成规,也不能一味照抄国外的经验。必须根据我现代社会生活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中所出现的实际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公园。因此,提出几点努力的方向:首先,从城市规划和绿地系统上讲,要大中小并举,追求各类公园的均匀合理分布与协调发展;其次,从满足社会生活要求来讲,要类型多样化;第三,要努力提高公园的生态效益;最后,公园的管理要立法和走向现代化[16]。
2.4 研究方法
2.4.1 文献阅读和整理
根据所确定的研究对象、问题寻找相关资料,它们包括城市空间、城市形象、城市发展等问题,其涉及到景点设计、城市规划学、环境心理学、公共管理学等相关学科中的相关原理。首尔东大门的历史,以及目前的发展状况,结合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特点,通过相关历史资料的收集整理。
2.4.2 现状调查
用地现状资料(气候特征、地形地貌、土壤、水文条件、植物资源、动物资源、周围环境特征、风土人情、文化资源、以及道路交通、电力通讯、给排水工程、现有建筑等基础设施条件)。
2.4.3 案例分析
通过对现有城市公园的调查,分析其设计的方法,为本次的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3 研究条件
(1)自身专业知识积累和应用。
(2)图书馆资源库的资料、文献和一些案例的分析。
(3)通过出去实习等参与一些实践的项目,学习到一些实践能力。
4 预期的结果
4.1 预期成果
韩国首尔东大门公园的规划设计,为了合理的组织游人开展各项活动,避免互相干扰,并便于管理,在公园划分出一定的区域把各种性质相似的活动内容组织到一起,形成了具有一定使用功能和特色的区域。
(1) 区位的分析
(2) 景观规划现状分析
(3) 景观规划布局
(4) 重要节点景观规划设计
(5) 植物景观规划设计
(6) 水系统规划设计
(7) 周围现状分析图、总平面图、功能分区图、道路交通规划图、景观组织分析图、重要节点设计图、效果图
4.2 创新点
继承区域的历史。首尔东大门的公园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背景,在强调公园的功能作用的同时,将注重历史文化、民族风俗、自然生态、循环发展等具体而微的因素融入到设计之中。
运用"反规划"途径,建设生态安全格局,建立生态基础设施。“反规划”不是不规划,也不是反对规划,它是一种景观规划途径,本质上讲是一种通过优先进行不建设区域的控制,来进行城市空间规划的方法。在大的城市区域范围内,反规划远远不是绿地优先的概念。本次的首尔公园规划设计,属于小范围内的城市绿地,具体表现为绿化优先。
本次规划提倡以休闲游憩化的手段来打造城市公园,即在满足其公共休闲功能的前提下,将传统地域文化、原住民等作为特色资源融入规划设计当中,创造核心吸引力的同时减少前期投入。
5 研究工作进度安排
2011年1月初至2012年1月中旬:利用图书馆、数据库、搜索引擎等方式大量查阅农业休闲观光园设计的相关文献和公园设计方面的文献和规范。书写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外文翻译;
2012年2月至3月:收集尽可能多的基地背景资料,包括历史、人文、经济、社会、宗教、交通、资源和建筑等等。并综合运用这些资料对城市公园进行总体设计,确定富有首尔地方特色的各景区设计方案和各主要节点方案;
3月至4月:准备毕业设计中期检查;
4月至5月:初步完成稿;
5月:继续深化首尔东大门公园的各景点详细设计图,完成设计;整理所有成果,准备毕业设计答辩。
6 主要参考文献
[1]牛继舜.首尔东大门服装批发市场经营特色及对北京的启示[[J].中国商贸,2010(28):10-12.
[2]熊月之.晚清上海私园开放与公共空间的拓展[J].学术月刊,1998(8): 16-25.
[3]李德英.《城市史研究》[M].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 (12) : 130 -133.
[4]王向荣,林箐.欧洲新景观[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4) : 1-12.
[5]王向荣,林箐.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7) : 19-23.
[6]李翔宇,崔明月. 中国主题公园开发现状及对策研究[J].九江学院学报, 2005 (3) :
58 -62.
[7]崔志海.近代公园理论与中国近代公园研究[J].史林,2009(2) : 165-172.
[8]李敏.园林学概论[M].广州城市建设学院建筑系,19,12:28-37.
[9]Jessica Bridger.In the Park, in the Dark[J].the Internetinal Review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nd Urban Design,2011,12(8):16 -18.
[10]针之谷钟吉[日]/周红灿 译.西方造园变迁史——从伊甸园到天然公园[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1
[11] Baume, Nicholas. Anish Kapoor: Past Present Future.[M].The MIT Press. 2008.
[12] 王佳. 当代城市园林发展走向[D].西安:延安大学,2010:1-19.
[13] 夏家勇,陈静,李粹,林峰.城市公园提升规划的实践创新[J].旅游运营杂志,2010(11):8-15.
[14] 汪俊浩,邱健.国内外城市公园建及其启示[M].四川建筑科学研究出版社,2009,4(2):266-269
[15] 俞孔坚,李迪华,韩西丽. 论“反规划”[J].城市规划.2005(09):-69.
[16] 李敏. 中国现代公园—发展与评价[M].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06):7-16,160-1.
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
学科意见: 开题报告答辩结果: □ 通 过 □ 不 通 过 学科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