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继续任教三(2)、三(3)两班的数学。从上学期考试成绩分析,学生的基础知识、概念、定义掌握比较好,口算、笔算验算及递等式计算较好。但部分学生灵活性还是不够,理解能差。但总的来说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学习态度较端正;也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加强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能力和对数学的兴趣以提高成绩。
二、 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复习与提高 、乘与除、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计算器 、几何小实践、整理与提高。
三、教学重点:
本册教材中的重点:面积的相关知识、乘与除的灵活运用、分数的初步认识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习和理解它们是至关重要的。
四、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把数学学习与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的线索,培养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生活,从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数学问题,体会数学的广泛应用与实际价值,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一)切实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
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教学时在使学生掌握数学概念、法则、数量关系的同时,应更重视数学方法的训练,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和运用数学的意识。
(二)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本册教材设计了适量探索性和开放性的数学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和一个比较充分的思考空间。培养学生肯于钻研、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科学态度。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创造精神。对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适时,有效的帮助和引导。
(三)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数学教学应体现"从问题情境出发,建立模型,寻求结论,应用与推广"的基本过程。在日常的数学活动中要注意小课题研究和实习作业等实践活动,对这方面的内容不但不能随意删减,而且要加强这方面内容安排的密度和强度。
(四)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
教师要善于驾驭教材,把握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要求,开展教学活动。要注意在直观感知广泛的背景下,通过自身体验在分析、整理的过程中学习概念,不要用死记硬背的方法。
王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