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内容 | 3、小溪流的歌 | 课时安排 | 两课时 | |
教材分析 | ||||
学情分析 | ||||
教学目标 | 1、学会课后方格中的12个生字,会认双横线中的10个生字。理解“清亮”、“清脆”、“阻止”“阻碍”“牢骚”“充沛”“汇合”“汇集”等词语,并会准确运用。 2、练习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学习课文,从小溪流的语言和行动中感受小溪流的活泼快乐,体会他坚持向前,不断壮大自己的精神。 | |||
教学重点 |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第2段的写作特点。 | |||
教学难点 | 朗读全文时如何把握住小溪流欢快、活泼的情感基调。第2自然段中的几个拟人化的句子。能从小溪流生动的形象体会出其中的寓意,以及要我们学习的精神。 | |||
教学方法 | 品读课文,读中感悟 | |||
教学准备 | 课件 | |||
课前预习 | 熟读课文 | |||
教 学 过 程 | ||||
第一课时 | ||||
教 师 活 动 | 学 生 活 动 | 第二次备课 | ||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先让我们一起用心来倾听一种声音好吗?(播放溪流的音乐)你们感觉这是什么声音呢?(生回答)对了,这是小溪流在唱歌呢!那么,它在唱一首什么歌呢?让我们一起打开课本,来学习课文《小溪流的歌》,来听听小溪流究竟在唱一首什么歌。 二、揭题,布置预习。 1、自由读课文,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2、想想这篇童话讲了一件什么事? 3、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轮读课文,正音。(2)认读词语,说说意思。 (3)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4)分段指导。 三、阅读课文1—9自然段。 1、自读课文1—3自然段。 2、指名朗读第2自然段,其余思考: 你认为这是一条怎样的小溪流?从哪些地方可看出? 3、自读第3自然段。 指名读,问:这是什么段式? 小溪流是怎样玩耍的?(划出有关动词。) 出示有关动词,认读:拍拍、摸摸、打个转儿、挠挠(指导读好这些词,用轻快、活泼的语调读出小溪流的可爱、顽皮。)齐读第3自然段。 4、指名读第4自然段。 读了这一段,你感受到了小溪流的一种什么精神?(不怕困难、勇往直前),那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坚定) 齐读第4自然段。 5、指名读5—10自然段。 小溪流和枯树桩是怎样对话的? 指名分角色读,说说该用怎样的语气读,为什么?(响亮有力,意志坚强) 枯树桩和枯草是怎样劝小溪流的?结果又如何呢?从小溪流的话中你看出了小溪流怎样的精神? 指导读对话。 6、齐读第10自然段。 思考:小溪流不知疲倦地奔流,结果是怎样的?(汇成小河)指导读这一自然段。 | 齐读课题 自学生字词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指导用欢快、活泼的语调朗读此段。 读后讨论。 | |||
第二课时 | ||||
教 师 活 动 | 学 生 活 动 | 第二次备课 | ||
一、复习。 1、指名读第1-10自然段。 2、说说小溪流在奔流中遇到哪些阻挡,他是怎样继续前进的。 二、阅读课文11-19自然段。 1、默读第11段,思考小溪流长成小河后又遇到了哪些阻挡? 读了这一段,你感受到了小溪流的一种什么精神?(不怕困难、勇往直前),那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坚定) 2、指名读12—18自然段。读后讨论。 (1)小溪流和乌鸦是怎样对话的? (2)指名分角色读,说说该用怎样的语气读,为什么?(响亮有力,意志坚强) (3)乌鸦是怎样劝小溪流的?结果又如何呢?从小溪流的话中你看出了小溪流怎样的精神? 3、齐读第19自然段。 (1)思考:小溪流不知疲倦地奔流,结果是怎样的?(汇成大江,冲向海洋) (2)指导读这一自然段。 4、指导分角色朗读11-19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 问:学了课文,你认为应该想小溪流学些什么?(不断进取,永不停息,为人们做有益的事。) | 默读11---19段 讨论 指导读对话。 自由发言 朗读11---19段 | |||
板书设计 | 3、小溪流的歌 只要不断前进,永不停步,就会在前进中成长壮大。 | |||
作业设计 | 1、必做题 1、按课文内容填空: 的原野 的泥沙 的枯枝 2、从小溪流唱着歌不断向前奔流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二、提高题 读了《小溪流的歌》你想说些什么?写下来。 三、选做题 小河长大后,还会有哪些经历?写一写。 | |||
教学反思 | 备注:须从“达标情况分析”和“教学心得体会”两方面撰写心得体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