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初中历史信息化教学设计作业1 (1)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7 08:20:45
文档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初中历史信息化教学设计作业1 (1)

信息化教学设计模板作者信息姓名祝庄飞电话学科历史年级八年级邮件单位教学设计教学主题改革发展中的教育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十九课。它主要包括“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和“高等教育的大发展”两个子目的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衔接作用。同时,本课还是体现学科综合的重要一课。二、学生分析初中生对具体、生动、形象的直观事物比较感兴趣,同时也开始对抽象的逻辑思维和社会现象发生兴趣。本课的授课对象为初中二年级的学生,这些学生的知识储备较弱,思维能力正在形成,认知能力有待加强。同时他们活
推荐度:
导读信息化教学设计模板作者信息姓名祝庄飞电话学科历史年级八年级邮件单位教学设计教学主题改革发展中的教育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十九课。它主要包括“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和“高等教育的大发展”两个子目的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衔接作用。同时,本课还是体现学科综合的重要一课。二、学生分析初中生对具体、生动、形象的直观事物比较感兴趣,同时也开始对抽象的逻辑思维和社会现象发生兴趣。本课的授课对象为初中二年级的学生,这些学生的知识储备较弱,思维能力正在形成,认知能力有待加强。同时他们活
信息化教学设计模板

作者信息

姓名祝庄飞电话
学科历史年级八年级
邮件
单位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十九课。它主要包括“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和“高等教育的大发展”两个子目的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衔接作用。同时,本课还是体现学科综合的重要一课。

二、学生分析
初中生对具体、生动、形象的直观事物比较感兴趣,同时也开始对抽象的逻辑思维和社会现象发生兴趣。本课的授课对象为初中二年级的学生,这些学生的知识储备较弱,思维能力正在形成,认知能力有待加强。同时他们活泼好动,参与欲、表现欲强。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的发展规划及其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三个面向”;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2、过程与方法:①指导学生利用课本图片和课络等资源,理解“三个面向”题词的意义,认识青年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必要性;②通过“动脑筋”、“活动与探究”、“自由阅读卡”等项练习,营造自主学习氛围,培养社会调查基本功,形成创新求异思维趋势。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教育事业的辉煌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增强刻苦学习、立志成材的自觉性,升华爱国主义情感。②通过调查家乡教育事业发展脉络的活动,加深对基本国情的认识,从小树立起学好本领,建设好祖国和家乡的远大理想。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通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录音机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历史情境,增强直观性,感悟历史。加深对“义务教育”及“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解,改变了过去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整合与探究能力、创新意识和人文素养,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进而使学生认识到重视教育、提高中国人民的素质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从而进一步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伟大现实意义,树立远大理想,认真学习。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一、导入新课1、多媒体展示“希望工程”宣传照:“大眼睛”。请学习小组介绍照片上的姑娘得到希望工程资助的成长历程。同学们能给这幅照片加上你认为最恰当的标题吗?

  12年前,苏明娟用她那双闪亮的大眼睛喊出了“我要读书”的心声,是“希望工程”资助她从小学、中学读到大学并开始回报社会,为“希望工程”做事。这一生动的事例充分说明了党和对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视和关注。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9课:《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多媒体展示课题:第19课: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学习小组争相发言,同组或其他组的同学补充、完善。一幅“大眼睛”照片,激起学生好奇心,激发学生求知欲。
二、探究新课1、下面请同学看一段材料,并思考相关问题:多媒体展示“三个面向”的教育题词图片。议一议:“三个面向”的教育题词是在何时为哪一学校题的?请结合实际谈谈这一题词对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作用。

  同志为中国教育“三个面向”的题词,充分说明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教育的关注和重视,在这一方针的指导下,我国的教育事业有了新的发展。党和尤其重视基础教育的发展,1986年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到2000年,全国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2、教师先解释“义务教育”这一概念,帮助学生明确“九年义务教育”的内涵。那么,我国为什么要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呢?

  3、讨论课本99页动脑筋。《义务教育法》规定:“凡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都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以推迟到七周岁入学。”你怎样理解上述法律条文中你所享受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他们谁说得对?为什么?

  4、课前各学习小组都搜集了我国九年义务教育成就资料,哪一组同学先来展示你们的成果?

  教师最后演示多媒体课件,对学生未提到的我国九年义务教育成就进行补充,着重强调:到2000年,全国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我国小学、初中发展水平,已居于发展中人口大国的前列。

  5、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当前我们正处在科技迅速发展和以经济科技竞争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竞争十分激烈的时代,为了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实施了“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多媒体展示“科教兴国”和“发展教育”视频。请学生议一议我国为什么要实施“科教兴国”这一发展战略?为什么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大多数学生对“科教兴国”这一概念可能不太理解,在学生讨论之前,教师要作简明的解释。(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

6、指导学生结合教材回答“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有哪些具体要求?

 7、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硕果累累,成就喜人。但是由于地区差别、历史原因、家庭境况等因素,有些地区、社区仍然有失学或辍学现象。

  课前同学们进行了小调查,调查自己所在的村或社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情况,包括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初中的入学率等等。如有失学或辍学的,请了解一下是什么原因?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同学们一起来出出主意,你准备怎样帮助他(她)?(要有切实可行的措施)

三、【高等教育的大发展】

  1、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基础教育发展的同时,我国高等教育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请结合教材以及课前搜集的资料,谈谈高等教育的发展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2、教师简明解释“863”计划。(即我国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共有八个领域、20个主题。)幻灯片播放北大、清华的校园图片。

1、学生根据教材P95页“文献资料”和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各学习小组交流讨论,可得出:20年前,正当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面临何去何从的时刻,1983年国庆前夕,同志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个方针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对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特别是对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促进素质教育、发展教育理论等方面,都起到了历史性和战略性的指导作用。

  2、各学习小组展开讨论,争相发言,相互补充。

3、学生思考后,再进行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各自的看法,否定男孩的观点,肯定女孩的观点,并能说出自己的理由。

 

 4、调试好实物、投影仪和录音机供学生展示时使用。

  5、各学习小组展开热烈地讨论,自由发言,相互补充,共同认识到:当前,以信息科学、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世界科技正在形成新的高潮,“知识经济”已进入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科技进步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科学技术实力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标志。而人才则是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所以要优先发展教育,尊师重教。

6、学生看书回答:a.把九年义务教育作为“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b.要求实施素质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人。

  7、学生争相发言,群策群力,为失学或辍学儿童想办法、出主意。

 

 1、学生看书,并从搜集的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

  

  

2、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学生上讲台展示他们搜集到的有关高等教育发展成果:北大、清华、复旦等名牌大学的图片或文字资料;或者是本地区大学和其他高校的发展概况。

学生分组学习讨论得出结论,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合作学习精神和团队意识。

  学生能运用刚刚学到的知识,结合自己的理解回答,教师予以肯定。回答如有不妥,教师应及时引导,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九年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和实施的重要意义,从而拥护党的领导,珍惜现有的美好学习时间。

加深学生对我国九年义务教育成就的认识。

自由发言,各抒己见,即兴表达自己的见解,目的在于发展学生个性;相互补充,则能达到资源共享,合作学习,共同提高之目的。

通过学生讨论,教师指导,学生能深刻认识到:九年义务教育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教育发展为“科教兴国”战略打下了坚实基础。更深刻理解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这些知识要点只要看书稍作思考即可回答,可照顾中下水平的学生,给他们展示自我的机会,增强他们自信心,以达到促进全体学生发展之目的。

通过调查、讨论,激发起学生对失学或辍学儿童的极大的同情心,联系导入新课提到的“希望工程”宣传照“大眼睛”苏明娟的成长历程,同学们在为希望工程尽微薄之力的同时,能联系现实,更深刻地认识到知识和人才的重要性,认识到“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树立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的远大志向、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念。

学生回答时,教师给予鼓励。最后教师展示多媒体课件,对学生的回答作补充和小结,重申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意义,使学生树立远大理想,认真学习。

三、课堂小结中国的教育事业要满足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要满足青年人接受教育的愿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所以,“科教兴国”是一项艰巨而重大的任务和使命。我们相信,有蓬勃发展的社会主义经济为后盾,有全国人民的支援和投入,有全体教师的无私奉献,中国的教育事业一定会有更加灿烂的明天!听歌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我爱米兰》体会教师的辛苦,树立认真学习的思想
四、课堂练习课件演示练习题
五、作业1. 结合你所在的学校的教育教学设施的变化说一说改革开放以来教育的变化。

2.结合课堂讨论题“你准备怎样帮助失学儿童”,请课后付诸行动。

通过学习,结合自己对本课的理解,各学习小组合作完成。进一步理解九年义务教育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希望全社会关心失学儿童,人人都来为希望工程尽微薄之力,激发学生关注教育事业的使命感。
六、板书设计第19课   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一、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 

1、教育要“三个面向”的题词 

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公布

二、高等教育的大发展

1、高等学校的数量大大增加、学科门类比较齐全、布局结构日益合理

2、“863”计划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一、课前预习不仅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还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课前预习部分,除常见的填空练习梳理知识外,还设计了一个社会调查活动:通过走访老教师、老干部、老党员,了解我国建国初的教育状况。通过活动,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锻炼,更好的是,学生在了解过去的同时,会深深感受到今天的教育变化太大了。通过实践活动而得到的认识体会是课堂教学无法企及的。 

二、设计大量背景材料,让学生在材料中发现规律 

    为了深入理解《义务教育法》,我在组织讨论书上的“动脑筋”后,又提供了一则案例材料;为了认识教育对国家的重要意义(或理解党和为什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树立科教兴国的战略意识,通过材料分析,找出规律性知识。 

三、联系社会生活,用事实讲话。 

    高等学校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解释起来颇为费事。教学中,我以讨论交流的形式,让学生交流自己知道的大学生用其所学知识回乡成功创业的事迹,改变了过去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整合与探究能力、创新意识和人文素养,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进而使学生认识到重视教育、提高中国人民的素质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从而进一步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伟大现实意义。

文档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初中历史信息化教学设计作业1 (1)

信息化教学设计模板作者信息姓名祝庄飞电话学科历史年级八年级邮件单位教学设计教学主题改革发展中的教育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十九课。它主要包括“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和“高等教育的大发展”两个子目的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衔接作用。同时,本课还是体现学科综合的重要一课。二、学生分析初中生对具体、生动、形象的直观事物比较感兴趣,同时也开始对抽象的逻辑思维和社会现象发生兴趣。本课的授课对象为初中二年级的学生,这些学生的知识储备较弱,思维能力正在形成,认知能力有待加强。同时他们活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