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目的:对供应商进行定期的质量评价,确定供应商质量等级,根据考评结果确定相应的管理和辅导对策,促进供应商品质改善,能够长期、稳定地供应公司要求的合格物料、适应公司的长期发展需要。
2 范围:适合于主要原料供应商的质量评价过程。
3 职责:
3.1品质部进货检验负责供应商的质量评价管理;
3.2品质部过程检验和生产各班组负责原材料使用情况的收集和反馈。
4 工作程序:
4.1总则:
品质部对以下几个方面综合评价:进货品质、使用品质、品质改善;
评价频次:按月度进行评价,季度/半年/年度按照月度平均进行评价。
4.2月度评价标准:
4.2.1进货品质(60分)
4.2.1.1批不合格率(进货不合格批次/总进货批次*100%)(40分)
A.当月质量得分=(1-批不合格率)*30分
B.近期质量得分=(1-累计3月批不合格率)*10分
4.2.1.2不良率(抽检不良数/抽检总数*100%)(10分)
不良率 | ≤0.5% | 0.5%~1.0% | 1.0%~2.0% | 2.0%~3.0% | 3.0%~4.0% | 4.0%~6.0% | >6.0% |
扣分1 | 0 | 1 | 2 | 4 | 6 | 8 | 10 |
扣分2 | 0 | 2 | 3 | 5 | 7 | 9 | 10 |
包装质量 | 得分 |
包装或产品防护好,完全能起到(甚至超过)对原材料的保护 | 5 |
包装或产品防护较好,可以能起到对原材料的保护 | 4 |
包装或产品防护一般,对原材料的保护存在较大不足 | 3 |
包装或产品防护很差,基本不能起到有效的防护 | 0 |
4.2.2.1过程批不良(20分)
在生产使用中,因原材料问题导致批量不良(一般外观缺陷>5%;严重外观缺陷、尺寸不良>3%;功能方面>2%),每出现一次过程投诉经确认批退的分别扣2、3、5分,扣完为止。
4.2.3品质改善效果(20分)
对反馈品质问题的改善情况跟踪验证,根据问题出现的频次和改善效果,给出评分。
品质问题 扣分 | 分析不详尽 效果明显 | 分析详尽 效果不明显 | 分析不详尽 效果不明显 | 没有改善 |
第1次扣分 | 0 | 1 | 2 | 5 |
第2次扣分 | 1 | 2 | 5 | 扣完 |
第3次扣分 | 2 | 5 | 扣完 | / |
第4次扣分 | 5 | 扣完 | / | / |
第5次扣分 | 扣完 | / | / | / |
评价得分 | 评价等级 | 供应商质量管理对策 | 采购管理对策 |
90~100 | A | 优秀:保持,可考虑放宽抽样或免检 | 优先采购 |
75~ | B | 合格:继续努力,正常抽样 | 正常采购 |
60~74 | C | 辅助:加严抽样,要求改善提升 | 减量采购 |
0~59 | D | 不合格:限期厂家改善 | 减量或暂停采购,列入考察 |
2)D级发生一次时,一个月必须改善不良点;D级发生两次时,限期整改,予以警告;若连续三个月被评为D级,则取消该供应商资格。
4.3季度/半年/年度评价:
取供应商月度平均值作为该供应商季度/半年/年度评分,评分=累计总得分/月数。
4.4来料质量异常及过程异常的反馈处理
4.4.1质量函
4.4.1.1发放条件:
a)来料抽检时,功能不良超出AQL;
b)来料抽检时,尺寸不良影响装配,并且不良率超过3%;
c)来料抽检时,外观缺陷的不良率大于5%;
d)生产线投诉时,与a)、b)、c)相同;
e)客户投诉并要求书面回复时。
4.4.1.2 结案条件:
a)来料连续3批无类似缺陷;
b)一个月内只有一批来料,且该批来料无类似缺陷或不良率有明显降低;
c)一个半月内无上货,其他同类产品无类似缺陷或不良率有明显降低;
4.4.2 除4.4.1.1项之外发现的来料不良,可以通过电话或其它形式反馈给供应商改善、处理;
4.5附表
附表一《供应商品质改善通知单》
附表二《来料不良改善通知单》
附表三《供应商月度质量评价表》
附表一
供应商品质改善通知单
来料不良改善通知单
评价项目 | 评价内容 | 评价细则 | 分数 |
进货品质 | 进货一次检验合格率 | 当月质量:得分=批次合格率*30 | 30 |
最近3月质量:得分=累计3月批次合格率*10 | 10 | ||
当月质量:得分=抽检数量合格率率*10 | 10 | ||
来料包装质量 | 10 | ||
使用品质 | 过程批不良 | 在使用中,因原材料问题导致批量不良,每出现一次过程批退扣5分,扣完为止 | 20 |
品质改善 | 异常处理 | 2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