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2015年职业道德与法律试卷(含答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7 08:16:58
文档

2015年职业道德与法律试卷(含答案)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职业道德与法律》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班级姓名得分一、单项选择题(20分)1、一种道德行为多次重复出现,就会成为一种习惯,这种习惯即成为(D)A道德品质B道德理想C道德原则D道德规范2、违法犯罪行为应依法受到制裁和惩罚。这体现了法律的(B)A.指引作用B、强制作用C、教育作用D、预测作用3、甲某为了要男孩,将妻子刚生下来的女婴扔到河里淹死了。甲某的行为犯了(C)A过失杀人罪B遗弃罪C故意杀人罪D无罪4、公民的下列违法行为中属于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推荐度:
导读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职业道德与法律》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班级姓名得分一、单项选择题(20分)1、一种道德行为多次重复出现,就会成为一种习惯,这种习惯即成为(D)A道德品质B道德理想C道德原则D道德规范2、违法犯罪行为应依法受到制裁和惩罚。这体现了法律的(B)A.指引作用B、强制作用C、教育作用D、预测作用3、甲某为了要男孩,将妻子刚生下来的女婴扔到河里淹死了。甲某的行为犯了(C)A过失杀人罪B遗弃罪C故意杀人罪D无罪4、公民的下列违法行为中属于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2014-2015学年度第 一 学期

《职业道德与法律》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20分)

1、一种道德行为多次重复出现,就会成为一种习惯,这种习惯即成为 (   D   )

A 道德品质       B 道德理想       C 道德原则       D 道德规范

2、违法犯罪行为应依法受到制裁和惩罚。这体现了法律的(    B    )

A.指引作用      B、强制作用       C、教育作用      D、预测作用

3、甲某为了要男孩,将妻子刚生下来的女婴扔到河里淹死了。甲某的行为犯了                                                                                            (   C    )

A 过失杀人罪       B 遗弃罪       C 故意杀人罪       D 无罪

4、公民的下列违法行为中属于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是                                                                            A 不遵守合同约定,长期拖欠房屋租金  

B 拒绝赡养年迈,丧失劳动力的父母

C 故意损毁或者擅自移动路牌、交通标志  

D 为境外机构、人员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或情报

5、“在哪里实现自由,也必将在哪里自由,”由此可见             (     C    )

A 离开法律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

B 法律确定的自由可以在任何地方以任何方式随意行使

C 公民的合法权利和自由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和保障  

D 法律就是用来权利和自由的

6、上学时间快到了,席东匆匆骑上自行车往学校赶,可是却总是遇到红灯,席东想:反正不迟到是大事,没有车就闯过去吧。于是他就这样一路闯着红灯迅速赶往学校。你认为席东的做法是(    D    )

  A.合情合理又合法          B.合情合理不合法

  C.是违反纪律的行为        D.是违法行为

7、是(    A   )

  A.治邦的总章程        B.规定公民权利的法律

  C.规定公民义务的法律      D.规定普通法律怎样制定的法律

8、中职学生小强处于好奇、刺激心理,因为经常拨打“110”,被现场抓获。              他的行为属于一般违法中的(     A    )

  A.扰乱公共秩序行为         B.妨害公共安全行为

  C.妨害社会管理秩序行为     D.玩闹行为

9、中职学生小明在范飞雪回家的路上,被一社会青年堵截要钱,小明无奈只 好   给了他。事后小明越想越气,第二天便找了几个要好的同学找到这位抢钱的社 会青年,将其打伤。小明的行为是(    C      )

  A.正当防卫   B.故意杀人罪   C.故意伤害罪     D.防卫过当

10、王某系某职高学校高一年级学生,在校期间因与同学刘某发生口角,追打      刘某,致使刘某摔伤,此事例涉及的民事关系是(    B      )

  A、财产关系   B、人身关系      C、公民关系     D、法人关系

11、小张长得很矮胖,同学小孙给他起了个“武大郎”的外号。对此,小张心里很难受。但小孙却认为,起外号是件很平常的事,无可指责。小孙的言行错在他不懂得给人起侮辱性外号是属于(    D      )

 A. 侵犯公民的人格尊严的行为 B、侵害公民姓名权的行为

 C、侵害公民人身自由的行为    D、侵犯公民肖像权的行为

12、某大型超市以年节工作紧张为由,要求员工必须每天工作12小时。这种 做  法侵犯了员工的(     B     )

 A、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权   B、休息休假权

 C、取得劳动报酬权         D、接收职业技能培

13、甲对正在实施抢劫的乙进行制止时,造成乙重伤。甲的行为属于(  D  )

A.自助行为  B.紧急避险  C.防卫过当     D.正当防卫

14.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核心内容是 (   C   )

A 党的领导   B 执法为   C 民依法治国     D 公平正义

15. 2008年汶川发生地震后,于某通过各种形式散布谣言,声称某地某时要发生多少级的地震,在社会上传播,使公众产生生产恐慌情绪,影响了社会稳定。机关对其依法进行了处理,因为他的行为是(     A     )

A、扰乱公共秩序行为 B、妨碍公共安全行为

C、妨害社会管理秩序行为 D、玩闹行为

16. 下列哪项既是我国公民的权利又是我国公民的义务(   D   )

 A 建议   B 服兵役   C 批评    D 受教育

17. 我们通常所说的“民告官”指的是(   C   )

A 刑事诉讼 B 民事诉讼 C 行政诉讼 D 行政复议

18. 所谓“犯罪”是哪种违法行为 (   B   )

A 违宪行为 B 刑事违法行为 C 民事违法行为 D 行政违法行为

19.下列哪项是确立劳动关系的标志 (    D   )

A 就业协议  B 有效证件  C 人身保险   D 劳动合同

20. 某校中学生李某、于某二人长期泡在网吧,一旦没有钱上网就去持刀抢钱,达600多元。后来二人被机关缉拿归案。李某、于某二人的行为属于(   D  )

A、抢夺罪  B、一般违法行为   C、敲诈勒索罪  D、抢劫罪

二、多项选择题(20分)

1、下列属于严重不良行为的是( ABCD  )

A、上七年级的小丽认为抽烟很潇洒,于是开始抽烟

B、小恒放学后经常堵住低年级同学索要钱物

C、小聪经常到迪厅去K歌,为了唱歌跳舞时更带劲,就吃“”

D、小新放学后经常到牌桌上赌几把,想多赢钱花

2、下列属于民事行为能力的人有(   AC      )

A、10周岁的未成年人       B、已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的人

C、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D、80岁的老人

3、王某在某电脑公司购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后因电脑频繁死机,王某与电脑公司发生了纠纷,对此纠纷的解决途径有(ABCD)

 A.王某可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B.王某可向人民提起诉讼

 C.王某可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D、王某可与某电脑公司协调和解

4、犯罪的基本特征(ACD)

 A社会危害性 B.犯罪主体.  C.刑事违法性D.犯罪的主观方面

5、下列哪些是违反法律的  (    C  D    )                                                         

A 中职生不等下课就回家吃饭的行为    B 李涛不小心打碎了邻居家的花盆,事后主动赔偿

C 吴波跟同学李竞有矛盾,怀恨在心,找人把李竞打成重伤。D 何亮偷窃网吧财物的行为

三、填空题(20分)

1、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    人民       。

2、刑事诉讼      不同于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它是以立案为起点的。

3、从整体上看,    程序正义      能确保司法制度的公正,是法治国家的标志,是人治向法治转变的助推器。

4、  诉讼    是解决各种冲突和纠纷的最后途径。

5、诉讼的灵魂是  证据     。

6、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了不同的处罚方式,其中最轻的一种处罚方式是 警告  。

7、 社会危害性  是犯罪的本质特征。

8、  刑事违法性   是区分犯罪与其他违法行为的法律分界线。

9、  违法必究      是法律威严的重要体现,是依法治国的必要保证。

10、在情、理、法三者    法律    是首要的判断标准。

四、判断题(10分)

1、良好行为受高尚道德支配,做遵纪守法的人,就要涵养自己的道德。(对  )

2、强调法治就会妨碍公民行使自由。( 错 )

3、人民主权原则很抽象,跟我们普通老百姓没多大关系。( 错 )

4、破坏权威,就会导致法制无存。( 对 )

5、程序正义可以最大限度地保障实体正义的实现。( 对 )

6、违法有大事、有小事。(错  )

7、预防违法,杜绝不良行为,需要我们牢牢筑起内心的防线,加强自我防范。( 对 )

8、职务犯罪是指具备一定职务身份的人实施的与其职务相关的犯罪行为(对)

9、未成年人参与且屡教不改只是一种不良行为,没有法律责任。( 错 )

10、犯罪是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对 )

五、简答题(20分)

1、、为什么说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从内容上看规定涉及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问题。

(2)从效力上看,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3).从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看,的制定和修改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3、联系实际,作为青年学生谈谈自己如何防范黄赌毒危害?

(1)、 加强法制教育,了解其危害。

(2)、 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3)、参加有意义的活动

(4)、加强自身修养

(5)、文明交友

(6)、文明上网,不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六、案例分析题(10分)

李某与吴某有仇。一天晚上,李某持刀一把到吴家找吴某,吴父见李某持刀闯进来急忙挡阻,被李某用刀砍伤臀部,吴某听见其父喊救命,就拿起铁叉,李某走进房间后,被吴某当头一叉在地,吴父跑进屋来拾起菜刀照李某肩部砍了两刀,吴某又找来一支扎,照李某胸上猛刺一,致使李某当场死亡。

本案所述一系列行为中那些属于正当防卫行为?那些行为已构成犯罪?并指出其罪名。

1、属于正当防卫行为的有:吴某一叉李某行为;

2、属于犯罪的行为:李某砍伤吴父的行为;吴父砍李某的行为;都是故意伤害罪。吴某扎死李某的行为,罪名是故意杀人罪。

文档

2015年职业道德与法律试卷(含答案)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职业道德与法律》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班级姓名得分一、单项选择题(20分)1、一种道德行为多次重复出现,就会成为一种习惯,这种习惯即成为(D)A道德品质B道德理想C道德原则D道德规范2、违法犯罪行为应依法受到制裁和惩罚。这体现了法律的(B)A.指引作用B、强制作用C、教育作用D、预测作用3、甲某为了要男孩,将妻子刚生下来的女婴扔到河里淹死了。甲某的行为犯了(C)A过失杀人罪B遗弃罪C故意杀人罪D无罪4、公民的下列违法行为中属于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