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范围:蒲江县全境
规划年限:2008-2017年
规划编制单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四川比尔农业科技咨询中心
资质证书编号:工咨甲***********
规划编制总负责人:李 晓 职称:研 究 员
参加编写人员:曾 鸣 阎文昭 何 鹏 林正雨 刘宗敏
廖级熙 唐 莎 万颜萍 秦雪莲 古 稳
规划总则
一、规划背景
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 这是已被历史反复证明了的客观规律。党的十七大提出“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健全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川九届六次全会明确了到2020年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农业市场竞争力和综合效益明显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基本形成,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的总体目标。
成都十一届六次全会强调要全面提升“三个集中”,在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上取得新进展。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集中精力抓一批重大项目,推进“两枢纽、三中心、四基地”建设。
蒲江县委、县确定了“三基地一轴心”的经济发展战略,提出了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
在这种情况下,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农业保障将有条件更多地向农业和农村倾斜,为加快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二、规划依据
序号 | 文件名称 | 发文单位 | 发文时间 |
1 | 《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 2008年 | |
2 | 《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 、 | 2007年 |
3 | 《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 | 、 | 2008年 |
4 | 《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 四川省 | 2006年 |
5 | 《关于加快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业与营销工作的意见》 | 四川省 | 2003年 |
6 | 《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 成都市 | 2006年 |
7 | 《关于进一步健全市场化配置资源机制提高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的意见》 | 成都 | 2007年 |
8 | 《关于深化城乡统筹开拓现代农业新局面的意见(试行)》 | 成都、市 | 2007年 |
9 | 成都市农业产业灾后重建规划实施方案 | 成都市农业委员会 | 2008年 |
10 | 蒲江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 蒲江县 | 2006年 |
11 | 蒲江县域总体规划 | 蒲江县规划局 | 2008年 |
12 | 蒲江县环境保护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 蒲江县环境保护局 | 2006年 |
13 | 2007年蒲江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 蒲江县统计局 | 2007年 |
14 | 2007年蒲江县统计年鉴 | 蒲江县统计局 | 2007年 |
15 | 2006-2007年农村经济报表 | 蒲江县农村发展局 | 2006-2007 |
16 | 蒲江县农村发展局提供的其它资料 | 蒲江县农村发展局 |
(一)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2008~2017年。
(二)实施阶段
(1)全面启动与重点建设阶段:2008~2010年。
(2)全面铺开和整体推进阶段:2011~2015年。
(3)全面提升和基本实现阶段:2016~2017年。
第一篇 战略选择篇
第一章 蒲江现代农业发展态势分析
一、蒲江农业产业结构分析
2007年蒲江农业总产值18.99亿元,其中牧业产值10.53亿元,农业产值7.86亿元,渔业产值58万元,林业产值330万元。农业和牧业比重最大,分别占41%和55%。近年蒲江加大了对茶叶、猕猴桃等种植业的投入,茶叶面积达到10万余亩、猕猴桃达到2万余亩。
表1-1 2007年蒲江农林牧渔产值表
序号 | 指标 | 总产值(万元) | 百分比(%) |
一 | 农业 | 78659 | 41.41 |
1 | 谷物和其他作物 | 29230 | 37.16 |
稻谷 | 12472 | 42.67 | |
小麦 | 700 | 2.39 | |
玉米 | 2011 | 6.88 | |
大豆 | 673 | 2.30 | |
油菜籽 | 5383 | 18.42 | |
2 | 蔬菜园艺作物 | 190 | 24.97 |
3 | 水果 | 29535 | 37.55 |
4 | 茶 | 5846 | 7.43 |
二 | 林业 | 330 | 0.17 |
三 | 牧业 | 105294 | 55.44 |
1 | 生猪 | 66173 | 62.85 |
四 | 渔业 | 58 | 2.97 |
五 | 合计 | 1931 | 100% |
图1-1蒲江农林牧渔产值结构图
二、蒲江农业产业规模分析
(一)种植业
1、茶叶产业
蒲江是“国家级茶叶标准化建设示范区”、“全国‘三绿工程’茶叶示范县”、“四川省茶叶产业重点县”、“成都市茶叶产业牵头县”。全县现有茶园面积10.08万亩,投产茶园8万亩,其中获无公害认证茶园5.2万亩,良种优质率达95.8%。品种主要为福鼎大白茶、福选9号、名山131等优良品种,2007年茶产量3100吨,产值2.5亿。拥有茶叶蒸青生产线3条,名优茶生产线2条。企业从业人员2000余人,茶叶产业带动农户3万户,就地转移农村劳动力4万人,茶农人均种茶收入1621元,带动全县农户人均增收100余元。茶业已成为全县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重要支柱产业,并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图1-2 蒲江茶产业缩影
2、猕猴桃产业
蒲江县属于猕猴桃种植适宜区。猕猴桃作为蒲江“推进一体化、建设新农村”的主要支撑产业和未来农业产业调整重点内容。2007年种植面积达到2万亩,主要以复兴乡、西来镇为中心。
3、柑桔产业
蒲江是柑桔大县,其中杂交柑桔品种发展迅速,已成为全国优质杂交柑桔生产基地。2007年蒲江县水果面积达29万亩,全县水果总产量29.7万吨,其中柑桔种植面积达到22.5万亩,产量达到25.2万吨。主要分布在鹤山、大兴、寿安、长秋、西来等乡镇,主要有橙、柚、宽皮桔、杂柑四大类共10多个主栽品种。蒲江获得 “中国优质杂柑之乡”称号。
图1-3 蒲江水果产业缩影
4、粮蔬产业
2007年蒲江县粮食作物栽种31.4万亩,总产量12.12万吨。其中水稻主要分布在鹤山、寿安、西来、大塘、大兴、复兴等乡镇,播种面积15.87万亩,产量8.2万吨。2007年蒲江县蔬菜种植面积10万亩(含复种),产量达到17.60万吨。主要集中在鹤山、西来、寿安、复兴、西来、大塘等临溪河流域乡镇。
图1-4 蒲江粮油蔬菜产业缩影
(二)优质生猪产业
蒲江县是“国家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示范区”,“国家生猪调出大县”、“成都市生猪产业牵头县”之一,2007年生猪出栏达101.07万头,存栏38.7万头。形成以寿安、鹤山、西来、大兴、长秋等乡镇为主的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建成寿安镇隆盛村、鹤山镇干柏村、西来镇铁牛村等20个生猪标准化健康养殖示范村;建成存栏5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重点户)60个。
图1-5 蒲江优质生猪养殖业缩影
图1-6 蒲江农产品加工业缩影
(三)农产品加工业
蒲江作为农业部命名的“全国首批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之一,依托良好的生态优势和资源优势,坚持以农产品加工业为重点,全力推进现代农业进程。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已达138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6家,市级龙头企业11家。年销售收入达1亿元的企业5家,农产品加工年产值6.4亿元,占全县GDP的24.1%。
(四)休闲观光农业
蒲江充分利用农业生态资源,成功打造出西来古镇民俗旅游、光明樱桃观光、成佳茶文化观光体验、鹤山 “橘子红了”观赏采摘等乡土风味十足的乡村旅游项目,吸引了众多成都及周边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全县年接待游客148万人次,旅游收入1.24亿元。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极大地增强了产业发展后劲,为农民群众增收致富提供了新的路子。
图1-7 蒲江休闲观光农业缩影
三、蒲江农业产业需求分析
(一)全球及国内层面
1、茶叶市场需求强烈,以年人均饮茶0.8kg预测,2020年中国内销茶叶将由目前的50万吨增加到120万吨(以15亿人估算),全世界将由现在的300万吨上升到560万吨(以70亿人估算)。
2、猕猴桃市场潜力巨大。目前我国年人均猕猴桃占有量不足0.07㎏,新西兰为65㎏,意大利为5㎏,与我们毗邻的国家(地区)猕猴桃栽培很少,而消费量却逐年增加,日本每年猕猴桃消费量在10万吨以上。新西兰猕猴桃5月采收,我国的猕猴桃为8、9月份采收,在国际贸易中具有上市时间的区域性优势,与新西兰、意大利等国家形成市场互补。
3、生猪产业前景广阔。近年来国内人均猪肉消费量从1990年的20kg上升到2007年的40kg,国内猪肉消费量逐步增大,尤其对肉制品需求加大。国内肉类食品加工企业已达2800余家,年猪肉加工需要商品猪5000多万头,生猪养殖、肉制品加工和储运市场前景广阔。
(二)本地层面
蒲江三大产业的县域及市域需求弹性系数均大于1,其中茶叶为6.10、4.01,猕猴桃为4.39、2.,生猪为2.69、1.77,表明蒲江该三大产业具有广阔发展空间。粮油、蔬菜产业需求收入弹性系数均小于1,产业优势不明显。因此蒲江现代农业建设过程中应重点发展茶叶、猕猴桃、生猪三大产业。对粮油、蔬菜应注重稳定现有面积,对柑桔以优化品种为主,调优结构。据此,将蒲江现有主要产业划分成主导产业、辅助产业、延伸产业。
主导产业为:茶叶、猕猴桃、生猪。辅助产业为:粮油、蔬菜、柑桔。延伸产业为:休闲观光农业、农产品加工业、现代农业物流业。
表1-2 蒲江县主要产业本地需求弹性系数一览表
项目 | 产业 | 单位 | 城乡国民收入 | 单位 | 需求收入 弹性系数 | 产业 划分 | ||
增加量 | 上一年产量 | 增加值 | 上一年人均 国民收入 | |||||
茶叶产业 | 947 | 1874 | 吨 | 342 | 4130 | 元 | 6.1 | Ⅰ |
猕猴桃产业 | 400 | 1100 | 吨 | 342 | 4130 | 元 | 4.39 | Ⅰ |
生猪产业 | 153293 | 687634 | 头 | 342 | 4130 | 元 | 2.69 | Ⅰ |
柑桔产业 | 40000 | 210000 | 吨 | 342 | 4130 | 元 | 2.30 | Ⅱ |
粮油产业 | 5591 | 118752 | 吨 | 342 | 4130 | 元 | 0.6 | Ⅱ |
蔬菜产业 | 5374 | 137088 | 吨 | 342 | 4130 | 元 | 0.47 | Ⅱ |
表1-3 蒲江县主要产业市域需求弹性系数一览表
项目 | 产业 | 单位 | 城乡国民收入 | 单位 | 需求收入 弹性系数 | 产业 划分 | ||
增加量 | 上一年产量 | 增加量 | 上一年人均 国民收入 | |||||
茶叶产业 | 947 | 1874 | 吨 | 1430 | 11359 | 元 | 4.01 | Ⅰ |
猕猴桃产业 | 400 | 1100 | 吨 | 1430 | 11359 | 元 | 2. | Ⅰ |
生猪产业 | 153293 | 687634 | 头 | 1430 | 11359 | 元 | 1.77 | Ⅰ |
柑桔产业 | 40000 | 210000 | 吨 | 1430 | 11359 | 元 | 1.51 | Ⅱ |
粮油产业 | 7053 | 128547 | 吨 | 1430 | 11359 | 元 | 0.44 | Ⅱ |
蔬菜产业 | 5374 | 137088 | 吨 | 1430 | 11359 | 元 | 0.31 | Ⅱ |
四、蒲江现代农业的发展条件
(一)地理区位
蒲江处于全域成都的第三圈层,地处成都、雅安、乐山等大中城市的交汇地带和四川省大旅游环线发展带上,位于成都平原经济圈与攀西地区经济带的交汇处,是进藏入滇的咽喉要道,也是成都联系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介于东经103°19′至103°41′,北纬30°05′至30°20′之间,东邻彭山和眉山、西界名山、南连丹棱、北接邛崃。县城鹤山镇距成都68km,距西南航空港50km,距彭山青龙场火车站49km,具有较强的聚集和辐射效应。
图1-8 蒲江县地理区位图
图1-9 蒲江县行政区划图
(二)自然资源
蒲江县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宜种性广。年平均气温16.4℃,日照1122小时,年均降雨量1300 mm,无霜期302天。蒲江县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到47.7%,其中“三湖一阁”旅游景区80.9%以上,空气质量优于国家Ⅱ级标准,享有“绿色蒲江,天然氧吧”美誉。
(三)基础设施
蒲江交通干道有国道108线,省道318线(川藏线),成雅高速和省道川西旅游环线贯穿全境。经过“十五”期间的高投入、大发展,构筑起以高等级公路为骨架、县乡村道路为网络的交通格局,实现村村通。县境内有等级公路1240.3km,公路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212km。县城区有自来水厂2座,县城供水能力达6万吨/日。全县拥有110KV变电站1座,35kv变电站6座,形成35kv为主的环网供电,网络覆盖全县各乡镇。日供气能力达80万m3。蒲江县通信网络覆盖全县12个乡镇,全县移动通讯无线信号实现无缝覆盖。
(四)社会经济
全县幅员面积583km2,辖8镇4乡,109个行政村、23个社区,总人口26.1万人。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35.42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5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4.4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0.42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4463元。一、二、三产业结构为29.9:40.7:29.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4.8%、56.2%和29.0%。
五、蒲江现代农业的发展机遇
(一)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发展现代化农业保障粮食安全、完善土地制度改革保障农民利益、推动城乡一体化等新一轮农村改革的总体思路。意味着在未来的十年时间内,实现全面发展农业的目标,需要多方面和制度的配合。因此,未来在农村改革、促进农业发展和提高农民收入方面,将在可操作层面进行不断深化。
(二)九届六次会议进一步强调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农村和谐,推动农村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总体取向,将在基础设施、金融保障、科技投入等方面加大对农村的倾斜。
(三)成都市深入实施“城乡统筹”、“四位一体”、“全域成都”的科学发展战略,提出了以“两枢纽、三中心、四基地”为着力点打造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战略定位,将为蒲江发展现代农业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
(四)蒲江县委、确立了“三基地一轴心”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并将2008年定为“重大项目建设年”,为蒲江现代农业的发展创造出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强大的项目支撑后劲。
六、蒲江现代农业面临的风险与挑战
(一)区域性产业结构的趋同性日趋突出,尤其以柑桔产业表现突出,已成为蒲江农业结构调整和功能升级的瓶颈。
(二)农产品物流建设滞后于蒲江现代农业的发展,突出表现在物流中心的建设,第三方物流主体的培育,物流信息的交流等方面。
(三)随着现代社会对优质、安全、绿色、有机农产品追求的不断提高,蒲江农产品面临市场准入更大的挑战。
第二章 发展战略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统揽,按照“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的总体要求,大力实施“三基地一轴心”经济发展战略,以科技进步为动力,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之路,坚持“三业”并举,落实“三化”联动,加速改善产业结构,发展农产品加工,做大做强二产业,以农业物流和农业观光为突破口,形成三产业的新增长点。
二、发展目标
(一)发展定位
在成都现代农业总体定位的框架下,依托蒲江生态环境,发挥农产品加工、旅游产业等潜在优势,大力发展茶叶、猕猴桃、生猪三大主导优势产业,推动一三产业互动。
(二)现代农业发展目标
表2-1 蒲江县主导产业发展目标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单位 | 目标值 | ||
2010年 | 2015年 | 2017年 | |||
主导产业 | 茶叶 | ||||
面积 | 万亩 | 12 | 15 | 15 | |
产值 | 万元 | 80000 | 100000 | 150000以上 | |
猕猴桃 | |||||
面积 | 万亩 | 5 | 8 | 10 | |
产值 | 万元 | 90000 | 144000 | 180000 | |
生猪 | |||||
存栏头数 | 万头 | 40 | 60 | 60 | |
出栏头数 | 万头 | 110 | 150 | 150 |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目标值 | |
延伸产业 | 休闲观光农业 | 2017年打造出猕猴桃旅游观光带、茶叶旅游休闲观光带、柑桔和樱桃休闲观光带 | |
农产品加工业 | 蒲江工业集中发展区 | 休闲食品、饮料加工基地。全国最先进的专业猕猴桃包装储运基地, | |
寿安工业集中发展点 | 建成川西畜产品加工基地 | ||
成佳茶叶加工区 | 以“蒲江雀舌”为主的绿茶加工集群 | ||
现代农业物流业 | 寿安农产品物流中心 | 集展示、交易、加工、包装、储运、检测综合配套的现代物流中心 | |
成佳茶叶物流中心 | 具备茶叶展示、交易、仓储的功能的川西茶叶交易市场 |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目标值 |
辅助产业 | 粮油产业 | 确保蒲江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30万亩 |
柑桔产业 | 2015年之前完成柑桔品种换代,2017年柑桔种植面积稳定在15万亩。 |
第三章 主导产业
蒲江农业主导产业要按照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的总思路,做强做大“茶叶、生猪、猕猴桃”三大主导优势产业。以国家食品农产品安全示范区建设为载体,全面推进现代化农业产业基地建设。依托县城工业园区、寿安工业点和成佳茶叶加工区,加快全县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建设生猪、茶叶、猕猴桃为主的农产品物流体系。
一、茶叶产业
(一)发展目标
通过产业结构调整适度扩大茶叶种植面积,在发展蒲江现代农业的阶段中,实施品牌战略、质量战略、企业战略、文化旅游战略,提升蒲江茶业竞争力。
表3-1 蒲江县茶叶发展目标
发展阶段 | 茶叶基地面积(万亩) | 良种 百分率 | 茶叶总产值 (万元) | ||
绿色基地面积(万亩) | |||||
有机基地面积(亩) | |||||
2010年 | 12 | 4 | 10000 | 96% | 80000 |
2015年 | 15 | 5 | 20000 | 98% | 100000 |
2017年 | 15 | 6 | 40000 | 99%以上 | 150000以上 |
以成佳、大兴、甘溪、大塘、白云、朝阳湖为标准化种植核心区。
图3-1 蒲江县现代茶叶产业布局图
(三)建设重点
1、进一步抓好茶叶标准化生产。从茶叶种植到加工,分别实施绿色产品标准和有机产品标准生产。加快推广福鼎大白茶、福选9号、名山131、乌牛早等新品种,力争2-3年实现全县茶叶的品种良种化。争取2015年前建成15万亩茶基地,重点抓好成佳、大兴、甘溪、白云万亩茶林混植带,全力打造“中国西部绿茶之都”。
2、集中力量扶持发展一批科技型、外向型、带动型的茶业龙头企业,积极鼓励茶业龙头企业上规模、上档次。新培育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2家,打造国家级驰名品牌1-2个。
3、加强茶文化建设,推进茶产业与茶文化的融合,以成佳场镇、同心村和茶马古道为重点区域,打造川西茶文化旅游博览园。举办茶文化节、茶艺茶道表演等茶文化活动,发展蒲江茶文化。推广“蒲江雀舌”,培育蒲江茶业新的增长点,努力实现茶经济与茶文化的繁荣。
4、启动蒲江茶叶质量认证工程,做好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及基地认证的组织申报,积极进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以及GAP、HACCP等质量保障制度和安全管理体系的认证。面向国际市场,引进和申报日本JAS认证和IFOAM认证。
二、生猪产业
(一)发展目标
发展蒲江生猪产业必须充分考虑蒲江生态环境的容纳度和承载力,将蒲江县的畜、禽出存栏数,根据污染物排放量和用水量的多少折算成猪单位(折算系数:猪1,禽0.03,兔0.15)。按照每亩地承载3.5头猪单位进行蒲江畜牧业承载力估算,蒲江畜牧产业的生态承载力总量为256万个猪单位,扣除禁养区外为196万个猪单位,还可承载50万个猪单位。
表3-2 蒲江县现有畜禽养殖量折算猪单位表
项目 | 2007年存栏规模 | 折算猪单位(万头) | 2007年出栏规模 | 折算猪单位(万头) |
猪 | 38.7 | 38.7 | 101万头 | 101 |
肉兔 | 55.4 | 3.69 | 254万只 | 16.9 |
家禽 | 179.4 | 5.98 | 842.67万只 | 28.1 |
合计 | 48.37 | - | 146 |
项目 | 单位 | 2010年 | 2015年 | 2017年 | |||
存栏 | 出栏 | 存栏 | 出栏 | 存栏 | 出栏 | ||
猪 | 猪单位 | 40万头 | 110万头 | 60万头 | 150万头 | 60万头 | 150万头 |
(二)产业布局
1.禁养区
(1)依法划定境内外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大型水库水源保护区。
(2)境内临溪河、蒲江河主要河、渠两岸纵深500m范围内。
(3)境内成雅高速、国道318、省道106等主要干道两侧300m范围内。
(4)城镇规划区及工业、物流、商贸集中发展区。
(5)“三湖一阁”等旅游风景区。
图3-2 蒲江县畜禽禁养区示意图
2.养殖区
蒲江生猪产业重点打造寿安、西来、鹤山、大兴4个重点镇,辐射带动长秋山及大小五面山涉及的其他乡镇。
(三)建设重点
1、大力实施生猪标准化小区养殖工程。按照《四川省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规模标准和备案程序规定》,扩建40个年出栏生猪5000头以上的标准化养殖小区,新、扩建400个年出栏生猪1000头以上的标准化养殖小区。重点抓好寿安松华、西来铁牛、鹤山狮子、体泉生猪标准化养殖核心示范小区建设。
图3-3 蒲江县生猪产业布局图
2、加快生猪良繁工程建设。进一步扶持巨丰公司、成都富源种猪养殖公司等二杂母猪繁育场,加快四川七环、蒲江旺和两家生猪原种场建设。重点推广以DLY、PIC、长白、大约克等优良品种,以专项资金扶持良繁工程,促使加工企业以高于同期市价收购“三杂”肉猪。种猪场加强售后服务和指导,畜牧部门大力开展技术培训和示范,强化商品肉猪“三元”基地建设。
3、严格按照《中、小型集约化养猪场兽医防疫工作规程》、《生猪饲养兽药使用准则》、《生猪饲养管理准则防疫规程》,建立健全质量监测体系。实现对生猪养殖、屠宰加工、运输贮存、销售等环节的全程监控,促进蒲江生猪品牌建设。
三、猕猴桃产业
(一)发展目标
建设10万亩优质猕猴桃标准化生产基地,依托四川中新农业形成国际一流的猕猴桃包装储运中心,打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猕猴桃品牌。
(二)产业布局
猕猴桃标准种植基地重点布局在临溪河流域的复兴、西来,带动寿安、大塘、大兴等镇。
表3-4 蒲江猕猴桃发展目标
发展阶段 | 猕猴桃 基地面积 (亩) | 绿色 基地面积 (亩) | 猕猴桃总产量 (吨) | 良种 百分比 | 猕猴桃 总产值 (万元) |
2010年 | 50000 | / | 75000 | 90% | 90000 |
2015年 | 80000 | 10000 | 120000 | 95% | 144000 |
2017年 | 100000 | 15000 | 150000 | 99%以上 | 180000 |
(三)建设重点
1、加快猕猴桃标准化园区建设,引导基地建设向标准化迈进,全面提高猕猴桃产品的质量和档次,提高市场竞争力。2015年之前完成5万亩标准化基地的建设,其中重点打造1万亩绿色的核心示范基地。规划500亩猕猴桃试种基地,抓好蒲江猕猴桃品种的引进和现有品种的改良。
图3-4 蒲江县绿色猕猴桃产业布局图
2、加强产业化运作,进一步延长猕猴桃产业链。通过争取国家、省市投资,吸引外资,企业联合等,新建2.5万吨标准包装贮运物流基地。建立科研中心、结合农民新村建设发展旅游产业。
3、实施规范化管理。加快猕猴桃产品的质量分级标准、农药等卫生安全标准以及猕猴桃产品的包装、储运、标识标准的制订工作。抓紧建立健全猕猴桃产品及农药安全、卫生监测体系,促进绿色和有机猕猴桃产业的发展。
4、鼓励经济技术部门、科技大户、农民经纪人、各类工商企业创办和果农自愿联合创办,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猕猴桃合作经济组织。
第四章 延伸产业
一、休闲观光农业
(一)发展目标
蒲江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注重整合自然和人文两个资源要素,到2017年包装出猕猴桃旅游观光带、茶叶旅游观光带、柑桔和樱桃旅游观光带。
(二)发展布局
茶叶旅游观光带,发展以朝阳湖为中心,包括白云、成佳、甘溪、大兴等乡镇,形成“三湖一阁”、绿茶之乡旅游休闲带。
猕猴桃旅游观光带,以复兴、西来为中心,包括大塘、大兴、寿安部分地区,形成猕猴桃品尝、古镇旅游观光带。
柑桔和樱桃旅游观光带,以鹤山、光明为中心,包括长秋、寿安等地区,形成樱桃、柑桔采摘为主要内容的农业体验旅游观光带,打造“樱桃正红”、“橘子红了”等系列主题休闲活动。
(三)建设重点
1、打造成佳茶文化观光休闲区。着力于生态环境、标准化基地建设和茶文化内涵的挖掘,重点做好以“茶马古道之旅”、“茶乡四月天”等乡村旅游项目,抓紧茶博馆建设和场镇风貌整治。2010年完成成佳、大兴、甘溪、光明、白云万亩茶林混植带建设。
2、建设光明“3A”樱桃观光景区。引进樱桃新品种,延长樱桃节活动期,促进农家乐升级上档,提高接待能力。
图4-1 蒲江县休闲观光农业布局图
3、打造猕猴桃和西来古镇旅游观光带。猕猴桃园区农业观光与西来古镇旅游开发相结合,开发主题乡村旅游项目,丰富旅游看点。
二、农产品加工业
(一)发展目标
依托全国首批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在蒲江工业集中发展区,打造休闲食品、饮料加工基地和全国最先进的猕猴桃包装储运基地;在寿安工业点打造川西畜产品加工基地;在成佳茶叶加工区建立以“蒲江雀舌”为主的绿茶加工集群。2017年争创国家级龙头企业3家,省级龙头企业达到10家,国家级农产品品牌3个。
表4-1 蒲江县重点龙头企业发展规划
龙头企业 | 规划阶段 | |||
2007年 | 2010年 | 2015年 | 2017年 | |
国家级龙头企业 | - | 1家 | 2家 | 3家 |
省级龙头企业 | 6家 | 8家 | 10家 | 10家 |
合 计 | 6家 | 9家 | 12家 | 13家 |
1、培育壮大主导产业的龙头企业。重点扶持茶叶产业的绿昌茗、嘉竹、了翁、蜀涛,生猪产业的佳享、巨丰,猕猴桃产业的四川中新农业等龙头企业。
2、加大农产品精深加工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引进茶叶提取物、猪副产物精深加工、猕猴桃包装储运生产线,利用先进加工技术和先进加工机械设备,提高农产品加工率,提升附加值,把蒲江建设成具有一定示范效应和带动作用的国家级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
(三)产业布局
图4-2 蒲江县现代农产品加工产业布局图
三、现代农业物流业
(一)发展目标
蒲江现代农业物流通过现代物流中心的建设与完善,第三方农业物流企业的培育,农产品物流信息平台的建立,到2017年建成层次分明、运转有序的农产品、农资物流网络。
(二)产业布局
具体布局如图4-3。
(三)建设重点
1、在寿安镇建立以猪肉产品为主,集农副产品展示、交易、加工、包装、储运、检测综合配套的农副产品现代物流中心,占地500亩,辐射全县以及周边县市。
2、在成佳镇建立集茶叶展示、交易、仓储等多功能的川西茶叶交易市场,占地200亩,逐步形成覆盖全省的绿茶物流体系。
3、培育1-2家以物流配送、大件运输、零担专线、物流信息服务四大领域为核心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4、联合现代农业物流中心、专合组织、仓储经营户、营销经纪人等多层次物流主体,发展农业信息平台,及时、准确地向农民和交易者提供价格信息、生产信息、库存信息。
如图4-3 蒲江县现代农业物流业布局示意图
第五章 辅助产业
一、绿色柑桔
(一)发展目标
在蒲江打造现代农业的格局中,柑桔产业发展以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品质为重点,提高标准化管理水平和组织化程度,培育营销加工龙头企业,提高蒲江柑桔知名度和美誉度。
(二)产业布局
柑桔产区主要是长秋山和大小五面山的鹤山、大兴、寿安、西来、长秋等乡镇。
(三)建设重点
1、柑桔以推广中晚熟杂交柑桔品种为主。
2、开展柑桔低产果园综合治理。实施标准化种植,深翻改土、树盘覆盖、采前控水;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增施有机肥;换种高产优质、适销对路的品种;加强低产果园改造。
3.加大柑桔品牌宣传,培育营销企业。打造优质柑桔品牌,举办主题活动,搭建柑桔展示、宣传、招商、销售的平台。引进有实力的鲜销、精深加工企业,培育蒲江柑桔的市场龙头。
二、绿色粮油
(一)发展目标
加快种植业品种结构调整,推动粮油产业集中成片发展。优质粮油基地以蒲江河、临溪河流域为主,确保全县粮食栽种面积稳定在16万亩。
(二)产业布局
以鹤山、寿安为重点,大力发展集中成片的绿色粮油产业。
(三)建设重点
1、粮蔬规模化、标准化基地建设。在鹤山、寿安打造10万亩绿色粮油基地。
2、加强农田排灌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3、积极引进和推广优质、高产、高抗的优良水稻新品种。
第三篇 战略保障篇
第六章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一、水利设施
围绕农村水利现代化的要求,加强农村水利的扶持力度,继续开展农村用水保障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涵闸站更新改造工程,病险水库维修工程,推进河道综合整治工程,疏浚沟通水系。
二、耕地保护
要稳定现有耕地面积,采取以下措施保护耕地:
1、加大基本农田质量建设力度。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提高耕地产出水平,以培肥地力为中心,广辟肥源,使有机肥积造总量逐年提高。大力开展秸秆还田、沼气利用等资源循环方式。
2、采取综合技术、工程措施防治农村土壤面源污染。在鹤山、寿安等粮食产区和临溪河、蒲江河等流域要尽快普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积极引导农民科学施肥。引导和鼓励农民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生物防治和精准施药等技术。
三、乡村交通
充分发挥现有干线公路网的骨架支撑作用、辐射功能和公路网的整体效益,形成以县城鹤山镇为节点,连接寿安镇、西来镇、大塘镇、成佳镇、朝阳湖镇和相邻市(县)的公路网络,建立保障农产品运输、机械耕作、农业观光的农村交通体系。
四、生态环境建设
1、切实抓好县城工业集中区、寿安生猪加工区、成佳绿茶加工区等重点区域和蒲江河、临溪河等重点流域的生态环境建设,减少水、气、声、固体废弃物污染。
2、做好生猪屠宰和养殖的污染防治工作,鼓励畜禽粪便资源化,大力发展农村沼气等清洁能源,优化农村能源结构。
3、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积极推广“猪-沼-茶”、“猪-沼-果”等农业循环经济模式,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4、抓好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
第七章 农村服务体系建设
一、组织保障体系
建立现代农业的领导体系和协调机制。分管领导总负责,农口部门分工负责,技术专家提供技术支撑,相关部门和农产品行业协会共同参与的工作协调机制。
二、农村金融体系
强化财政支农职能,加大信贷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充分利用农投、小城投和农物投公司的资金多渠道筹措资金。
三、科技推广体系
(1)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园区,集聚人才、设施、技术、资金等资源,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创造新特色,培育新亮点,让园区效应成为蒲江农业发展的助推器。
(2)科技部门定期选派专家团队进驻园区、龙头企业开展科技服务。
(3)走“产学研”结合道路,与中科院、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四川农业大学等院校合作,围绕蒲江主导产业发展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需要,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技合作、项目引进工作。
四、动物防疫体系
(1)建立稳定的县、乡、村三级动物防疫队伍,健全县、乡、村三级动物疫病防治冷链设施,为解决农民养殖过程中的防疫问题,提高动物防疫质量、管理水平和应急处理能力奠定基础。
(2)加强动物疫情预警预报机制建设,以各级畜牧单位成立县、乡、村级疫情监测网点,实施县、乡、村、场四级网络疫情报告制度。
五、信息服务体系
(1)加强涉农部门信息资源的整合、开发、共享,统筹建设蒲江“三农”信息资源库,建设种植、畜牧、果业、植保、土肥、种子、农业法规等农业专业网站。
(2)以电视、广播、互联网为平台,采取多种模式扩大农村信息网络的服务范围,建成覆盖县、乡、村、龙头企业、专合组织、生产和营销大户的信息网络体系。
六、农资服务体系
建设新型农业服务体系,将农资连锁列为新型农业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通过大力推进农村现代物流网络建设,改造提升农资连锁经营网络,从而减少中间环节,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为农民群众提供安全可靠的农资产品。
七、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
(1)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及配套法规的贯彻实施,建立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法规体系,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工作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
(2)严格执行国家相关农业生产技术规程和标准,实施灵活多样的监测制度。通过专业培训,提高检测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检测水平,为蒲江农产品进入国内外市场提供高效的服务。
第八章 规划名词解释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GAP:种植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
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日本JAS认证:由日本农林水产省(MAFF)制定的,并于2002年4月1日开始实施的《日本农业标准》。只有通过JAS 认证的产品和配料,才能在日本市场销售;
IFOAM认证: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认证;
节点:指进行物资中转、集散和储运的节点,包括港口、空港、火车货运站、公路枢纽、大型公共仓库及现代物流(配送)中心、物流园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