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教案】第1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7 08:18:05
文档

【教案】第1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的:1.初步了解,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2.通过阅读地形和气温、降水分布图,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3.通过对比和分析,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并深入探讨东北地区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特色。4.结合具体发展模式,分析东北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教学重点:1.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2.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深入探讨东北地区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特色。3.分析东北不同区域农业
推荐度:
导读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的:1.初步了解,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2.通过阅读地形和气温、降水分布图,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3.通过对比和分析,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并深入探讨东北地区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特色。4.结合具体发展模式,分析东北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教学重点:1.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2.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深入探讨东北地区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特色。3.分析东北不同区域农业
                    

4.1  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的: 

        1.初步了解,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2.通过阅读地形和气温、降水分布图,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3.通过对比和分析,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并深入探讨东北地区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特色。

        4.结合具体发展模式,分析东北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

教学重点:

        1.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2.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深入探讨东北地区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特色。

        3.分析东北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

教学难点: 

        1.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2.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教具准备:有关挂图等、自制图表等

教学方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图示法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步骤

1.综合考虑自然、社会经济、区位、市场等各种因素——确定区域农业的大方向

        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条件,适合发展不同的农业。同一区域的自然条件往往适合发展多种农业,所以还要根据区位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市场需求,发展本区域有生产优势的农业。

2.根据区域内部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 

   一个区域在确定农业发展方向的前提下,再根据区域内部的地理分异特点,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布局,使区域的农业发展与区域内特定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具有特色的生态与经济良性循环系统,实现区域内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如:我国重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基地——东北地区

该区自然地域完整,农业生态类型多样,生产部门齐全

二、地理条件

1.范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2.地位: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

3.地理条件分析

        ⑴气候条件——农业生产中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

        ①气候条件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

        ②东北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季。热量和水分条件基本上可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的需求,但是农作物生长容易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

思考

1.东北大米因质量优而广受市场欢迎,这与气候条件有什么关系?

点拨  东北地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作物生长期长,因此品质上乘,再加之气候寒冷,农作物病虫害少,几乎不需要施用农药,天然具有绿色大米优势。

2.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季节性强的特点,为农村的综合发展提供了什么有利条件?

点拨 有利于农忙季节时,集中人力物力投入农业生产;在农闲时,发展副业,增加农业收入,还进行农田基本建设和水利建设等。

3.与我国主要农业地区相比,热量条件是东北地区的劣势,但是也可以认为热量条件是东北地区的优势。试分别举例说明。由此,你得到什么启示?

点拨 劣势主要表现为许多对热量要求较高的作物品种不能种植,仅能种植一些热量要求不高的如春小麦、甜菜、大豆等作物,并且只能做到一年一熟;长冬无法放牧,还要解决好牲畜的防寒问题,但冬季长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故东北的土壤较肥沃;同时冬季的积雪在春季融化,缓解春旱现象,还可以改善土壤墒情。

        ⑵地形、土壤条件

        ①地形条件往往影响区域农业生产的类型。

        ②一般来说,平原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而山地丘陵地区适宜发展林牧业。

        ⅰ西部高原地势平坦,降水较多,是优质草原牧场

        ⅱ中部和东北部平原广阔,面积占全国平原总面积的1/3

        ⅲ周围山地环绕,森林资源丰富,木材蓄积量占全国总量的31%。

        ③土壤肥沃——广泛分布黑土、黑钙土,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

        ⑶社会、经济条件

  ①工业特别是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如亚麻纺织、毛纺织、乳品加工等对原料的需求,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②东北地区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农产品、农业种植技术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为拉动本区发展外向型农业提供了重要机遇。

        ③人口密度小,人均耕地多。利于农业经营规模化,且利于绿色农业和大农业的发展。

活动

        搜集相关资料,分析下列地区(任选一两个)发展特色农业的地理条件。

        珠江三角洲大力发展出口创汇农业

点拨珠江三角洲大力发展出口创汇农业的有利条件有:临近港、澳、台地区,港口、铁路和航空等交通发达,自然条件优越,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高。

        南部(南疆)已建设成为我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

点拨南疆光照充足,土地资源广阔,山麓地带有高山冰雪融水可供灌溉,当地种植长绒棉历史悠久,市场对长绒棉需求大。

        海南岛成为我国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

点拨海南岛地处热带,热量和降水条件可满足热带经济作物的生长,市场尤其是国内市场对橡胶等热带作物的需求量大。

        云南省昆明附近重点发展花卉种植业农业布局特点

点拨昆明四季如春,气候条件适宜发展多种花卉品种,昆明等国内市场对花卉的需求量大。

三、农业布局特点——三大农业生产区域

    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地域差异显著,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突出。根据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图4.4~4.5)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东北地区可划分为三大农业生产区域。

思考    

        阅读图4.3、图4.4和图4.5,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呈现什么规律?

点拨从东南向西北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总趋势是逐渐递减的。但受丘陵、山地地形的影响,局部地区不符合上述趋势。

2.东北地区自然条件南北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点拨纬度

3.东北地区自然条件东西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点拨海陆位置和地形

耕作农业区林业和特产区畜牧业区
分布平原地区: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和辽河平原。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
主要粮

(树、畜)种

玉米、大豆、小麦、水稻等作物兴安落叶松、樟子松、红松、蒙古栎、白桦等重要的羊、牛、马牧畜生产基地

①玉米分布非常普遍,由南向北种植比例逐渐减少。②小麦和大豆种植比例由南向北逐渐增多。③水稻多种植在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以及东部山区的河谷盆地。④随着育种和种植技术的进步,水稻种植已扩展到北纬50°以北的黑龙江沿岸。

①大小兴安岭是我国最大的林区(图4.6)。②长白山区是我国主要的鹿茸、人参等珍贵药材产区,③延边盛产苹果梨。④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五陵区是我国最大的柞蚕茧产区。⑤辽南是重要的苹果产区。

①呼伦贝尔市三河地区的三河牛和三河马,是闻名国内的良种。②松嫩平原西部是东北红牛的商品生产基地,有良好的半农半牧饲养条件。③广大农区的舍饲养畜业发展较快,主要饲养猪、肉鸡、肉牛、奶牛等。牛奶及乳品业发展较快,并向专业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
活动

1.归纳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的自然条件,并填写表4.1。

    点拨表4.1  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的自然条件

农业生产类型布局的主要自然条件
耕作业有利条件是平原广阔,黑土肥沃,水源充足,不利的是热量不足,只能满足对热量要求不高的农作物,且能一年一熟。
林  业

有广大的湿润半湿润的山地丘陵,温度低,树木成材时间长,病虫害少。
畜牧业有一定面积的草原,但长达半年以上的低温天气,降水又少,草类枯干期长,不利于畜牧业的发展。
2.在《地理2》中我们已经学习了水稻种植业的特点和地区分布。根据水稻在东北地区的分布特点,讨论农业生产应怎样处理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水稻多种植在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以及东部山区的河谷盆地。

    ——由于育种和种植技术的进步,水稻种植已扩展到北纬50°以北的黑龙江沿岸。

点拨水稻种植多选择在地形平坦、水源充足的地区。由于培育耐低温的水稻品种,种植技术的进步,缩短了水稻的生产期。

3.东北地区畜牧业分布较广,但是农区畜牧业在畜牧业总产值中仍占绝对优势。这与全国其他地区的情况相似。

        (1)农区发展畜牧业有哪些有利条件?

点拨农区发展畜牧业的有利条件有:①克服天然草场夏季生长旺盛,冬季枯干,造成食物来源季节不均的问题。栏棚可使牲畜免受到寒冻。②养畜业与种植业结合,废物互用,充分利用资源。③能防止环境污染。

         (2)结合《地理2》中学习的大牧场放牧业,为我国广大牧区畜牧业的发展提出你的建议。

点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①人工播种优质草种,改良牲畜。 ②将草场划片进行管理,执行轮流放牧的经营生产方式,但不宜种植粮食作物,即不宜耕作避免造成草场沙化。③增打机井,保证人畜饮水。

教后感:

本节课可当成是第一节内容的延续,由于学生已经学习过有关东北地区的相关知识,因此很多知识可以一带而过,从而节约大量的时间,同时可利用东北地区迥异的自然、人文等情况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文档

【教案】第1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的:1.初步了解,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2.通过阅读地形和气温、降水分布图,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3.通过对比和分析,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并深入探讨东北地区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特色。4.结合具体发展模式,分析东北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教学重点:1.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2.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深入探讨东北地区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特色。3.分析东北不同区域农业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