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XXXXXXXXXXXXXXXXXXXX标
提高后浇带施工质量
QC小组活动成果报告
XXXXXXXXXXXX项目经理部QC小组
XXXXXXXXXXXX
一、工程概况
XXXXXXXXXXXXXX…….
二、QC小组概况
小组名称 | XXXXXXXX项目经理部QC小组 | 注册号 | |||||||
类型 | 现场型 | 成立时间 | |||||||
活动时间 | 活动频率 | 3次/月 | |||||||
小组人数 | 9人 | QC教育时间 | 人均48h | ||||||
组内职务 | 姓名 | 性别 | 年龄 | 文化程度 | 职务 | 组内工作 | |||
组长 | 男 | 36 | 本科 | 项目经理 | |||||
副组长 | 男 | 30 | 中专 | 副经理 | |||||
组员 | 男 | 28 | 大专 | 副总工 | |||||
组员 | 男 | 26 | 中专 | 工程 | |||||
组员 | 男 | 26 | 中专 | 安质 | |||||
组员 | 男 | 25 | 本科 | 经营 | |||||
组员 | 男 | 25 | 本科 | 技术员 | |||||
组员 | 男 | 38 | 初中 | 工长 | |||||
组员 | 男 | 37 | 初中 | 工长 |
三、选题理由
四、现状调查
1、我们小组选择了XXXXXXX工程和本工程综合楼已经施工完成的后浇带进行了调查,对影响后浇带质量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统计,见下表:
影响后浇带施工质量问题统计表
序号 | 质量缺陷 | 频数 | 频率(%) | 累计频率(%) |
1 | 后浇带施工缝处裂缝 | 13 | 41 | 41 |
2 | 后浇带所在跨梁板根部出现裂缝 | 9 | 28 | 69 |
3 | 混凝土表面平整度差 | 5 | 16 | 85 |
4 | 后浇带板底处漏筋 | 3 | 9 | 94 |
5 | 其它问题 | 2 | 6 | 100 |
6 | 合计 | 32 | 100 |
2、根据问题统计表绘出的排列图如下:
制图人: 时间:
结论:从排列图中可以看出,影响后浇带施工质量主要问题为后浇带处产生裂缝,也是我们解决问题的主要对象。
五、确定活动目标
1、小组活动目标
通过现状调查我们找出了影响后浇带施工质量主要问题,经小组集体讨论后活动目标定为“彻底消除裂缝,提高后浇带施工质量”。
2、目标可行性分析
①业主和公司对本工程的质量非常重视,QC小组拥有勤奋好学、善于总结、工作严谨的工程技术人员与操作能手,全员到位,创新创优意识强,是实现目标的可靠保证。
②协作队伍长期从事房建工程施工的专业队伍,施工经验丰富,解决好主要问题,我们的目标就能实现。
六、P阶段(计划阶段)
1、原因分析
小组成员对后浇带产生裂缝的的原因提出观点,同时又收集现场工人、班组长意见,采用了因果图进行了原因分析。见下图:
制图人: 时间:
2、因要确认
因要确认表
序号 | 因素名称 | 确认方法 | 确认情况 | 负责人 | 是否因要 |
1 | 责任分工不明确 | 现场调查 | 责任分工不明确,责任没有落实到人。 | 要因 | |
2 | 未进行岗前培训教育 | 现场调查 | 尚未进行对施工人员进行岗前培训教育工作, | 要因 | |
3 | 技术交底针对性不强 | 现场调查 | 通过现场调查,技术交底基本上是按照一个模式进行交底的,没有指出后浇带的具体施工方法。 | 次因 | |
4 | 封闭材料准备不足 | 现场调查 | 现场材料准备不足,部分后浇带没有完全封闭。 | 次因 | |
5 | 留设时间长 | 现场观察 | 后浇带混凝土浇筑都要等到建筑物的沉降或收缩功能基本稳定,通常需要等待时间较长。 | 次因 | |
6 | 混凝土养护不到位 | 现场调查 | 未严格按规范要求砼浇筑12小时后覆膜保湿养护或7天明水养护。 | 次因 | |
7 | 后浇带封闭措施不得当 | 现场观察 | 尽管采取了模板或麻袋覆盖的方法,但到最后处理后浇带时,仍发现后浇带内有垃圾、积水和钢筋生锈。 | 要因 | |
8 | 钢筋网固定不牢固且层数少 | 现场观察 | 发现后浇带侧面钢丝网固定不牢、层数少,导致浇梁板砼时,砼或砂浆从侧面流入后浇带部位,给清理带来一定难度。 | 要因 | |
9 | 旧混凝土凿毛不彻底 | 现场调查 | 混凝土凿毛不彻底 | 次因 | |
10 | 浇筑前洒水湿润不到位 | 现场调查 | 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前洒水湿润不到位。 | 次因 |
通过QC小组的活动确定出如下4个主要原因:①后浇带封闭措施不得当。②钢筋网固定不牢固且层数少。③未进行岗前培训教育。④责任分工不明确。
3、制定对策
针对上述主要因素,QC小组经过研究讨论,制定详细的对策措施:
对 策 表
序号 | 要因 | 现状 | 对策 | 目标 | 责任人 | 完成时间 |
1 | 后浇带封闭措施不得当 | 采用废旧模板、麻袋等物品覆盖。 | 两侧砌12CM高的砖,盖上模板,上面用砖块压好。 | 后浇带完全封闭,做到严丝合缝。 | ||
2 | 钢筋网固定不牢固且层数少 | 钢筋网固定不牢,采用单层钢丝网做侧模。 | 加强顶拉加固、加设多层钢丝网选用三层不同规格的钢丝网作侧模 | 保证侧模位置和几何尺寸的准确 | ||
3 | 未进行岗前培训教育 | 施工人员素质低、成品保护意识差。 | 认真做好岗前培训教育工作 | 提高施工人员素质及成品保护意识 | ||
4 | 责任分工不明确 | 责任没有落实到人 | 明确分工、责任到人 | 责任落实到人 |
七、D阶段(实施阶段)
1、改进后浇带封闭方法
后浇带放置期间,为防止杂物、污水淌入,在底板后浇带两侧砌筑12cm宽、12cm高的砖带,砖带与底板面转角处用1∶2水泥砂浆抹成圆弧作止水埂,上部用模板板覆盖,然后模板顶部用砖块压好,并经常检查后浇带内的积水情况,做好及时排水工作。
2、顶拉加固、加设多层钢丝网
考虑到混凝土浇筑时后浇带的侧压力大,钢丝网侧模固定采用“顶”与“拉”的措施以保证后浇带的位置和几何尺寸的准确。“拉”即设斜拉筋反作用于侧模板,对侧模板产生拉力,以抵消部分侧压力。“顶”即在后浇带处加设支撑,以抵抗混凝土的侧压力。
底板后浇带的两侧面、外墙后浇带的三面采用钢筋作骨架,铺设3层钢丝网作侧模。钢丝网侧模板采用10目、5目和3目钢丝网各一层,绑扎在钢筋骨架上;钢筋骨架竖向立筋采用Φ20@400;水平筋为Φ14@150~200,钢筋骨架不宜焊于底板、外墙板结构钢筋上。
3、明确分工、加强责任心
项目部与每个管理人员签定责任书,制定月考核制度并予以公布,以加强每一个管理人员的责任心。
4、教育培训
①为规范工人施工操作,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和质量意识,由项目部安质部组织,于XXXX年X月X日在项目部会议室对施工人员进行教育培训
②为检查培训效果的巩固情况,项目部安质部组织,于XXXX年X月X日对施工人员进行了一次考核,考核成绩优良率达95%,达到了预定目的。
八、C阶段(检查阶段)
我们会同业主代表、监理于XXXX年X月X日对综合楼和控制中心2~4层后浇带进行质量、观感质量检查本次项目部共抽查55点,未出现裂缝现象(见下表:检查统计表),有效的保证了砼的整体性。
由于预防工作到位,后浇带一次施工合格,特别是改进了后浇带封闭方法和加强了钢丝网做侧模的牢固性后,有效的防止了在后浇带留置时和留置期间的污染,杜绝了返工处理,节约了后期清理的费用。
XXXX年X月X日,业主、质检站、设计院对地下室结构一次验收通过。
检查统计表
序号 | 缺陷类别 | 检查数目 | 发生频数 | 频率(%) | 累计频率(%) |
1 | 后浇带施工缝处裂缝 | 55 | 0 | 0 | 0 |
2 | 后浇带所在跨梁板根部出现裂缝 | 55 | 0 | 0 | 0 |
3 | 混凝土表面平整度差 | 55 | 1 | 2 | 2 |
5 | 后浇带板底处漏筋 | 55 | 0 | 0 | 2 |
6 | 其它问题 | 55 | 1 | 2 | 4 |
7 | 合计 | 55 | 2 | 4 |
九、巩固措施
为了使活动成果能有效保持,本小组针对各项对策实施后的效果,制定了一系列的巩固措施:
1、对QC小组的本次活动的经验进行总结,编制后浇带专项治理方案,进行项目部全员技术培训,确保现场施工效果。
2、经常向作业班组进行思想教育;加强对新工人的技术培训,岗位上传帮带。
3、继续开展质量QC小组公关,提高管理水平和预防控制水平,改进施工工艺中的薄弱之处,提高整体质量水平。
4、将本次的QC小组活动中行之有效的各项管理措施、组织办法、施工经验在项目管理中进行全面推广。
十、A阶段(总结阶段)
通过本次活动,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了QC活动在施工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性,也提高了员工参于QC活动的积极性,增强了项目部的凝聚力,同时我们也认识到了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各种要因也会随着不同的工程和地点而发生变化,事前必须进行充分的了解和认识。我们决心以这次活动作为一个良好的契机和前进的动力,在相关部门和专家的指导下,把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好。
十一、下一步打算
经过开展QC攻关活动,不但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而且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使其加深了对PDCA的理解,并学会了采用此种方法解决施工中的难题。我们小组接下来将对“外墙保温施工质量控制”展开技术攻关。
XXXXX公司
XXXXXXXXXX项目经理部QC小组
XXXX年X月X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