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7 08:20:14
文档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作者:张清霞来源:《中国校外教育·高教》2011年第04期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二十四章24.2.2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第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使学生理解直线和圆相交、相切、相离的概念,掌握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性质和判定。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观察、操作、了解直线和圆位置关系的过程,理解分类、数形结合,培
推荐度:
导读“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作者:张清霞来源:《中国校外教育·高教》2011年第04期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二十四章24.2.2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第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使学生理解直线和圆相交、相切、相离的概念,掌握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性质和判定。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观察、操作、了解直线和圆位置关系的过程,理解分类、数形结合,培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

作者:张清霞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高教》2011年第04期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二十四章24.2.2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第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使学生理解直线和圆相交、相切、相离的概念,掌握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性质和判定。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观察、操作、了解直线和圆位置关系的过程,理解分类、数形结合,培养观察、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3.情感与能力目标

        通过直线和圆的相对运动,揭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掌握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的性质与判定。

        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发现隐含在图形中的两个数量d和r并加以比较。

        四、教学方法

        运用自主交流、引导发现、练习提高等方法。

        五、教学设计

        1.结合实际,情境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点和圆的位置关系,请同学们回想一下,点和圆有哪几种位置关系?

        (板书: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生答:(板书)点在圆外、点在圆上、点在圆内。

        如果圆的半径为r,点到圆心的距离为d,这三种位置关系如何用数量来表示呢?

        (板书d>r d=r d<r)强调它们是等价的。

        在日常生活中,除了点和圆的位置关系外,我们还经常遇到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请欣赏下列图片:(课件展示插图)

        在太阳升起的过程中,太阳和地平线的位置关系;火车行驶过程中,车轮与铁轨之间的位置关系。(边演示边解说)

        导入课题:24.2.2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一)(板书)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抽象出数学图形并进行描述,揭示直线与圆存在着不同的位置关系,自然地导入新课。设计的目的在于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使学生从生活走进数学,自然地数学来源于实践的观点。)

        2.直观感知,探索新知

        (1)看一看

        定位于上面第一幅图片。问题:在太阳升起的过程中,太阳和地平线会有几种位置关系呢?(三种)如果把太阳看作一个圆,地平线看作一条直线,可以看出直线和圆会有三种位置关系。(强调并板书:三种)

        (2)做一做

        请同学们在一张纸上作一个圆,取一把直尺,把直尺的边缘看成一条直线,将直尺平放在纸面上,然后移动直尺,你发现直线和圆可能有几个公共点?(在同学们自主探讨的同时教师在黑板上画好三个圆备用)通过刚才的操作,你发现直线和圆可能有几个公共点?(三种情况:两个、一个或没有)请一位同学上台画一画,这三种位置关系我们分别给它一个名称:(对应图形板书:相交 相切 相离)。我们试着给它们下定义好吗?先请学生试着说出定义后师生再共同总结:当直线和圆有两个公共点时,我们就说这条直线和圆相交,这条直线叫做圆的割线;当直线和圆只有一个公共点时,我们就说这条直线和圆相切,这条直线叫做圆的切线,这个唯一的公共点叫做切点;当直线和圆没有公共点时,我们就说这条直线和圆相离。 

        (3)议一议

        我们已经知道了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你能举出生活中直线和圆相交、相切、相离的实例吗?请与同伴交流一下。(如把筷子放进杯子里,筷子所在的直线与杯口所在的圆是直线与圆相交;车轮滚动时,把地面看作一条直线,两者的关系为直线与圆相切;还可以利用教室中国旗、灯、天花板等采集信息。)做个生活的有心人,你会发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学好数学,我们能更好地指导生活。

        (设计的目的在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归纳概括的思维能力,同时也渗透了分类的数学思想。)

        3.自主探究,形成规律

        想一想:类比点和圆的位置关系中d(点到圆心的距离)与r(圆的半径)的关系,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中,三种位置关系能否用数量关系来描述?利用自己已画好的图形探索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中d(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r(圆的半径)的数量关系。请一名同学上台画图,然后请该同学说说做法。(对应板书:相离 d>r 相切d=r 相交d<r )

        重点提示:当直线与圆相交时,为什么是d<r呢?(可以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大于任一直角边或者点D到圆心的距离来解释。)然后利用几何画板中的具体数值验证三种数量关系。(见课件演示)

        通过观察和验证知道了由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能推出d与r的数量关系,反过来由两者的数量关系可以确定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下面我们来利用这个关系来解决几个具体问题。

        (学生通过自主合作交流、探索发现、思维碰撞能获得对数学最深切的感受,体验到创造的快乐。)

        4.及时反馈,学以致用

        题组一:

        圆的直径是13cm,如果直线与圆心的距离分别是:(1)4.5cm (2) 6.5cm  (3)8cm,那么直线和圆分别是什么位置关系?有几个公共点? 

        已知直线l与半径为r的⊙o相交,且点O到直线l的距离为5,求r的取值范围。( r>5 )

        题组二:

        已知⊙o的半径R为3cm,点O到直线l的距离为d,如果直线l与⊙o有公共点,那么( B)

        A、d=3cm B、d≤3cm C、d>3cm D、d<3cm

        引申:若没有公共点呢?

        已知⊙o的半径为6cm,点P在直线l上,且OP=6cm,判断l与⊙o的位置关系。

        题组三:

        已知Rt⊿ABC中,∠C=90  0 ,AC=3cm,BC=4cm,点C为圆心作圆,当半径的长为多少时,AB与⊙C相切?

        以点C为圆心,分别以2cm和2.5cm作圆,这两个圆与AB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点C为圆心,R为半径的圆与斜边AB只有一个公共点,求R的值。(用几何画板演示)

        (当r<4cm或r>4cm时相离;当r=2.4cm或3<r≤4cm时相切;当3≤r<4时相交)

        引申:如果有两个公共点呢?没有公共点呢?

        (通过练习,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从中体会由“形”归纳“数”,由“数”判断“形”,加强数形转化能力的培养,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5.归纳小结,延续探究

        谈一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先让学生与同桌分享收获的喜悦,后与大家共同分享。

        (师总结):类比,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学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分类,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数形结合,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下图形与数量的关系。

        6.布置作业

        随堂练习2、3。

        六、结语

        本节课的设计力求体现使学生“学会学习,为学生终身学习做准备”的理念,通过“观察——猜想——探讨——归纳”,把知识形成的过程转化为学生亲自观察、实验、发现、探索、运用的过程,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提高兴趣,认识自我,增强信心,提高能力。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文档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作者:张清霞来源:《中国校外教育·高教》2011年第04期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二十四章24.2.2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第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使学生理解直线和圆相交、相切、相离的概念,掌握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性质和判定。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观察、操作、了解直线和圆位置关系的过程,理解分类、数形结合,培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