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最新教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7 08:10:30
文档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最新教案

语文园地七本单元都是描写景物的课文,我们随着作者的视角浏览了一幅幅具有异国风情的画面。“交流平台”则是从景物描写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入手,引导学生在写作时让静景和动景相辅相成,相映成趣。“词句段运用”则是从优美的语句中体会作者是怎样将二者有机结合,交相映衬,创造出灵动的意境的。“日积月累”通过对古诗的学习,了解诗意,背诵古诗,提高阅读古诗的能力。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借助注释了解诗意的能力,但只是流于字面的背诵。作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挖掘教材的深度,加深对诗句的理解,对意境的想象;引导学生有感情地
推荐度:
导读语文园地七本单元都是描写景物的课文,我们随着作者的视角浏览了一幅幅具有异国风情的画面。“交流平台”则是从景物描写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入手,引导学生在写作时让静景和动景相辅相成,相映成趣。“词句段运用”则是从优美的语句中体会作者是怎样将二者有机结合,交相映衬,创造出灵动的意境的。“日积月累”通过对古诗的学习,了解诗意,背诵古诗,提高阅读古诗的能力。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借助注释了解诗意的能力,但只是流于字面的背诵。作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挖掘教材的深度,加深对诗句的理解,对意境的想象;引导学生有感情地
语文园地七

本单元都是描写景物的课文,我们随着作者的视角浏览了一幅幅具有异国风情的画面。“交流平台”则是从景物描写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入手,引导学生在写作时让静景和动景相辅相成,相映成趣。“词句段运用”则是从优美的语句中体会作者是怎样将二者有机结合,交相映衬,创造出灵动的意境的。“日积月累”通过对古诗的学习,了解诗意,背诵古诗,提高阅读古诗的能力。

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借助注释了解诗意的能力,但只是流于字面的背诵。作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挖掘教材的深度,加深对诗句的理解,对意境的想象;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诗的节奏美、语言美、诗境美、诗情美。

1.“交流平台”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读写景的课文时要注意作者的写作方法,从所读的内容上体会写法。

2.在语文实践过程中注重发挥教材的“例子”功能。强调学习方法的巩固、迁移,帮助学生掌握规律,形成能力,最终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3.感悟古诗,不仅仅是理解诗句的字面意思,还要挖掘诗句背后的情味和意蕴。只有当平面的诗句通过学生的想象生成为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一曲曲优美的旋律、一幕幕立体的场景时,

学生才能投身其中,感诗人所感、想诗人所想,引领学生读出诗的节奏美、语言美、诗境美、诗情美。

【知识与技能】

1.“交流平台”全员参与,逐步提高学生倾听、表达和学习语文的能力。

2.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能根据提供的场景仿写句子。

3.了解诗意,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

1.借助注释理解诗的大意,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古诗文的基本方法,培养阅读古诗的兴趣,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2.通过自主探索、小组合作式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能根据提供的场景仿写句子。

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2课时

1.“交流平台”全员参与,逐步提高学生倾听、表达和学习语文的能力。

2.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能根据提供的场景仿写句子。

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能根据提供的场景仿写句子。

一、交流平台

1.学生阅读“交流平台”中的句子,说说作者是怎样以静写动,以动写静,动静结合,生动地勾勒出一幅幅美丽的画卷的。

2.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

3.全班交流。

4.小结归纳:

(1)抓住特点。我们要抓住景物的形状、大小、颜色、气味、质地以及变化等,仔细观察,写出它的动态美或静态美。

(2)描写有序。或从上到下,或由远及近,或从整体到部分,或先里后外再中间,或从前往后再四周等等,依次描写,写出景物的全貌。

(3)展开想象。想象是作文生动形象的翅膀,它能载着我们飞向美丽王国。

(4)运用修辞。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文章显得生动有趣。

二、词句段运用

1.出示句子,学生默读,说说每一句属于什么描写?

2.师生交流。

(1)“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是动态描写,写出了船夫驾驶技术的高超。

(2)对车船过后的描写是静态描写,突出了荷兰夜晚的祥和宁静。

3.以“放学后的校园”为场景写一写,想一想应该写成动态还是静态。

4.展示成果。

5.课件出示语句,说说这些句子分别描写了怎样的场景,体会他们在表达上的特点。

6.汇报交流,师生评议。

三、小练笔

以“群鸟飞过湖面”和“火车进站”为场景,展开想象,运用修辞,写一段话。

语文园地

动静结合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体会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3.读句子体会它们表达上的特点。

重点

通过反复诵读,多元体验,引导学生感悟诗情。

难点

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强化学法,自学能力。

一、词句段运用

1.出示句子:在金色的夕阳下,金色的田野,金色的沙漠,连尼罗河的河水也泛着金光,而古老的金字塔啊,简直像用纯金铸成的。说说这句话描写了怎样的景象?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1)反复用“金色”这个词语描写出一些极具色彩的景色,给人呈现一种立体画面感,造就了文章绝美的意境。

(2)反复用“纯白”这个词语,是为了表现泰姬陵的圣洁和庄严。

二、日积月累

(一)通读全诗,感受诗的节奏美。

1.(出示全诗)谁来说说以前学古诗的方法?

2.请自由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第二遍,注意诗句内部的停顿,读得有节奏、有韵律感。明白吗?

3.谁想读?读准没有?

(二)理解诗意,感悟诗的语言美。

1.谁能结合注释说出诗句的意思?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说说。

2.汇报:(点拨:一、二句写景;三、四句写人)

3.这诗意明白了吗?赶紧带着自己的理解,相信你会读得更好。

(三)品味诗句,感悟诗的意境美。

1.品味第一、二句。

(1)读这两句,你好像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板书:绿原、白川、子规、烟雨)

(2)四月的乡村,是诗的世界,如果请你给这首诗的第一、二句配上一幅画,你准备用上哪些色彩来画?并说说你的理由。

如:我准备用(  )画,因为(     )。

(3)指导品读:遍、满。

①读到“绿遍山原”这个词,你脑海里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②除了满世界的绿,你还看到了什么?(白满川)

(4)乡村四月,还是童话的故乡,如果你用心听,你能听到哪些声音? “子规”是怎样啼叫的?

(5)这“雨如烟”什么感觉?看图片读诗,把这种若有若无的朦胧美读出来。

2.学习第三、四句。(课件出示第三、四句)

(1)这乡村四月真是绝美的山水画。从翁卷的诗中,你除了看到山水风光,还能看到什么?生活在那里的人们又怎样呢?

(2)汇报。

农家生活,人人都有事做,个个都勤劳。才了________,又________。

(3)在这繁忙的四月,大人们除了采桑插田,还可能忙什么呢?小孩子们在忙什么呢?除了人们,还有谁也忙起来了呢?

(四)理解诗人,回归整体,感悟诗情之美。

1.在诗人的笔下,乡村四月变得妙不可言。诗人这样写,他此时的心情会这样吗?他主要想表达一种怎样的感情?

2.尝试背诵。

乡村四月

绿原 白川 子规 烟雨 景美

闲人少  才……又  人勤

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在这次的教学实践中,我并没有很好地关注学生,对于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并没有及时解答,这是出现在预设的教学环节之外的,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会合理安排课堂时间,尽量为学生提供自由提问的时间,尊重他们的积极性,关注他们的想法。

文档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最新教案

语文园地七本单元都是描写景物的课文,我们随着作者的视角浏览了一幅幅具有异国风情的画面。“交流平台”则是从景物描写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入手,引导学生在写作时让静景和动景相辅相成,相映成趣。“词句段运用”则是从优美的语句中体会作者是怎样将二者有机结合,交相映衬,创造出灵动的意境的。“日积月累”通过对古诗的学习,了解诗意,背诵古诗,提高阅读古诗的能力。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借助注释了解诗意的能力,但只是流于字面的背诵。作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挖掘教材的深度,加深对诗句的理解,对意境的想象;引导学生有感情地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