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验教学的指导思想
物理实验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实验室则是学生学习和进行实验的主要场所,是物理探究学习的主要资源。因此学校高度重视物理实验室建设,配置必要的仪器和设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进行实验探究活动,为学生开展实验探究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目的与任务即是:通过实验使学生最有效地掌握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所必需的基础物理知识,培养初步的实践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能力与提高学生科学实验素养,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学能力、运用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和设计创新能力。
初中物理是九年义务教育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其中要求学生具备的能力之一就是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能有目的地观察,辩明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及其变化条件,能了解实验目的,会正确使用仪器,会作必要的记录,会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实验教学作为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和重要手段,因此实验室工作直接关系到物理教学工作是否能顺利进行。因此实验室必须建立和健全科学、规范的管理,实行规范的管理。
二、具体工作计划
1、制订规章制度,科学规范管理
2、按照学校各类规章制度,并认真执行
3、制订学期实验计划表、周历表。
4、开足开齐各类实验,并积极创造条件改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积极服务于教学。
5、充分利用生活中身边的实验器材的作用,结合实验室条件进行分组实验。6、做好仪器、器材的常规维修和保养工作。
7、做好仪器的借出、归还验收工作。
8、有必要时,可以自制一些教具。
9、做好仪器、器材的补充计划。
10、做好各类台帐的记录工作。结合采用电子档案。
11、结合学校常规管理,保持实验室的常清洁。
三、实验配档
九年级物理
单元 | 序号 | 实验名称 | 演示或分组 | 完成时间 |
温度与物态变化 | 1. | 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 | 演示 | 第一周 |
2. | 探究水的沸腾 | 演示 | ||
3. | 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 | 演示 | 第二周 | |
了解电路 | 4. | 让小灯泡亮起来 | 演示 | 第五周 |
5. | 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 分组 | 第六周 | |
6. | 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 | 分组 | ||
7. | 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的电压 | 分组 | 第七周 | |
探究电路 | 8. | 尝试改变电路中电流的大小 | 演示 | 第八周 |
9. | 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 演示 | ||
10. | 学习使用滑动变阻器 | 分组 | 第九周 | |
11. | “伏安法”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 | 分组 | ||
12. | 探究串、并 联电路的电阻的关系 | 分组 | ||
13. | 观察三线插头与三线插座 | 演示 | 第十周 | |
14. | 练习使用测电笔 | 演示 | ||
15. | 探究熔丝熔断的原因 | 演示 | ||
电流做功与电功率 | 16. | 比较小灯泡的亮度 | 演示 | 第十一周 |
17. | 探究影响电流做功多少的因素 | 演示 | ||
18. | 探究电功率跟电流、电压的关系 | 演示 | 第十二周 | |
19. |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 分组 | 第十三周 |
从指南针到磁浮列车 | 20. | 认识磁体 | 演示 | 第十四周 |
21. | 用小磁针探究磁体周围的磁场 | 演示 | ||
22. | 探究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 | 演示 | ||
23. | 探究通电螺线管的外部磁场 | 演示 | ||
24. | 观察磁场对通电直导线的作用 | 演示 | 第十五周 | |
25. | 观察磁场对通电线圈的作用 | 演示 | ||
26. | 安装直流电动机模型 | 演示 | ||
电能从哪里来 | 27. | 观察“磁生电”现象 | 演示 | 第十六周 |
28. | 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 分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