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第7章 多项式环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7 08:07:31
文档

第7章 多项式环

第7章多项式环§1一元多项式环观察下列表达式有什么不同之处:其中是一个符号;(1)其中;(2)其中。(3)由及,从(2)、(3)式分别得出(4)(5)(4)的左右两边相等,但所含有的关于的项却不相同;同样(5)的左右两边相等,但所含有的关于的项却不相同。对于,当是一个符号时,只能是,即相等的两个表达式含有相同的项,此时称为一个多项式,而都不能称为多项式。1.多项式的定义设是一个数域,是一个不属于的符号(也称为不定元)。任意给定一个非负整数在中任意取定,称表达式(6)为数域上的一个一元多项式,其
推荐度:
导读第7章多项式环§1一元多项式环观察下列表达式有什么不同之处:其中是一个符号;(1)其中;(2)其中。(3)由及,从(2)、(3)式分别得出(4)(5)(4)的左右两边相等,但所含有的关于的项却不相同;同样(5)的左右两边相等,但所含有的关于的项却不相同。对于,当是一个符号时,只能是,即相等的两个表达式含有相同的项,此时称为一个多项式,而都不能称为多项式。1.多项式的定义设是一个数域,是一个不属于的符号(也称为不定元)。任意给定一个非负整数在中任意取定,称表达式(6)为数域上的一个一元多项式,其
第7章   多项式环

 

         §1  一元多项式环

观察下列表达式有什么不同之处:

     其中是一个符号;            (1)

      其中;                  (2)

    其中。               (3)

由及,从(2)、(3)式分别得出

                             (4)

                        (5)

 (4)的左右两边相等,但所含有的关于的项却不相同;

同样(5)的左右两边相等,但所含有的关于的项却不

相同。对于,当是一个符号时,只能是

            ,

即相等的两个表达式含有相同的项,此时称为

一个多项式,而都不能称为多项式。

1. 多项式的定义 设是一个数域,是一个不属于的符号(也称为不定元)。任意给定一个非负整数在中任意取定,称表达式

                        (6) 

为数域上的一个一元多项式,其中称为次项,常数项也称为零次项。

   两个一元多项式相等当且仅当它们的同次项的系数对应相等。

系数全为零的多项式称为零多项式,记为

 

2. 多项式的次数:用表示(6)式中的多项式。如果,则称为多项式的首项,称为的次数,记为

亦即,一元多项式的次数就是系数不为零的项的最高次数。当首项系数时,也称为首一多项式(补充)。

  零多项式的次数规定为,即;非零常数是零次多项式,次数为零。约定:

        

3. 多项式的运算  记数域上的所有一元多项式组成的集合为。在中任取,  ,

不妨设,则

          其中时,   (7)

                              (8)

称是与的和与差,称是与的积。

   多项式的加法与乘法满足下列运算法则:,有

1°加法交换律:;

2°加法结合律:;

3°加法有零元:;

4°加法有负元:设,定义,称为

的负元,它满足

            

5°乘法交换律:;

6°乘法结合律:;

7°乘法有零单位元1:;

8°乘法对加法满足左、右分配律:

      ;  。

注意  试比较整数的加法与乘法、矩阵的加法与乘法,和

多项式的加法与乘法的相似之处。又再比较它们和向量的

运算之间的差别。

命题1(次数定理)  任给,都有

     ;           (10)

                       (11)

9°乘法消去律:

(1)由或;等价于

(2)由且

 证明:(1)由有,即。由

          

这只能是或,即或。

 (2)。由(1)当时可推出,

即。

4.环的定义  设是一个非空集合,如果它有两个代数运算,

一个叫做加法,记作,另一个叫做乘法,记作;

并且这两个运算满足下面6条运算法则:,有

1°加法交换律:;

2°加法结合律:;

3°加法有零元:存在,使得;

4°加法有负元:对于,中有元素,使得,

称是的负元,记作,从而有; 

5°乘法结合律:;

6°乘法对加法满足分配律:

      ;  。

则称是一个环。

   最典型的环有:整数集合、全体一元多项式的集合和全体阶方阵的集合,分别称为整数环、一元多项式环和

全阵环。

子环:环的一个子集如果也构成一个环,则称它为的一个

子环。

 

 子环的判定定理:环的一个非空子集成为一个子环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对于的减法与乘法都封闭,即

         。

 给定,称为的一个多项式,

它是由多项式将换成得到的。

的多项式全体记为,即

  。

不难验证满足环定义中的6条,因而是一个环,

且是的子环。

5.的“通用性质”

 “通用性质”不要求详细掌握,只要求了解,具体含义见教材

第7页中间一段的文字解释:

设是一个有单位元的交换环,则中所有通过加(减)

法和乘法表示的关系式,在不定元用中的任何一个元素代

人后仍然保持成立。

  分别取和,举例说明。

 例1  设是数域上的阶幂零矩阵,其幂零指数为

 令, 证明可逆,并且求。

         

 §2   整除性与带余除法

1. 整除的定义  设,如果存在,

使得,则称整除,记作;

  否则,称不能整除,记作

因式与倍式:当整除时,称为的因式,称

为的倍式。

注:1°当且仅当,即只有,当时,不整除;

    2°,都有;

    3°,,都有。

   用表示中全体非零常数组成的集合。

2.多项式的相伴: 在中, 如果同时有,

成立,则称与相伴,记作~。

命题1  在中,~当且仅当存在,使得

           

  

命题2  在中,如果,则对于任意

,有

      

            

 3. 带余除法:当不能整除时,有

  定理3(带余除法定理) 对于中的任意两个多项式

与,其中,在中都存在唯一的一对多项式

与,使得

  ,其中      (3)    

 (3)式中的称为除(或被除)的

商式,称为除的余式。

证明  分存在性和唯一性两部分证明。

(1)存在性  记 注意有

  1°当时,。取,,有

       , 

定理成立。

     2°当,且时。取,,

, 

定理成立。

     3°当,且时。对作数学归纳法。

     假设对次数小于的多项式,命题的存在性部分成立。

   现在看次数为的多项式。采用“首项消去法”。

   设,的首项分别是。于是的首项是

(与的首项相同)。令

             ,           (4)

   则根据归纳假设,存在,使得

          ,且    (5)

   将(5)式代入(4)式,得

            

                   (6)

   令,,则

     ,且   (7)

 根据数学归纳法原理,定理3 的存在性部分得证。

 (2)唯一性。 设,使得

      ,且   (8)

,且  (9)

  从(8),(9)得

                    (10)

 于是由次数定理有 

         (11)

 从而,只能,于是

,即

   从而又有唯一性得证。

定理3(带余除法定理) 对于中的任意两个多项式

  与,其中,在中存在唯一的一对多项

式,使得

   ,且     (3)

(3)式中的称为除(或被除)的

商式,称为除的余式。

例1  用除,求商式和余式,其中

        ,  。

推论4  设,且,则

当且仅当除的余式为零。

 注意:推论4给出了判断两个多项式是否整除的方法,即用

带余除法,只要余式为零,则它们整除,否则,不整除。

4. 综合除法: 当除式是一次多项式的形式时,

带余除法可以简化为所谓的“综合除法”。它主要的简化

步骤是:将带余除法中含有不定元的运算过程,简化为

只需用的系数和进行运算的过程。

        

例2设,

求除的商式和余式。

    

本节最后,设,是一个包含数域的数域

(称是的扩域,如复数域实数域有理数域)。

此时,和也可以看做是中的多项式。问:与

在中做带余除法的商和余式,和与在中

做带余除法的商和余式是否相同?

答案是肯定的:即商和余式是相同、不变的。

   理由如下:设在中做带余除法的结果如下

,且         (3)    

其中,为商式,为余式。

由于,因此也可以看做中的多项式,

因而(3)式也可以看做是在中进行的。但是,由带余除法定理,满足(3)式的和是唯一的。因此,无论在

中还是在中,除的商式和余式都是和。即

   “带余除法的结果不因数域的扩大而改变。”

由于当且仅当除的余式为零。

由此又可得

命题5  设,数域,则

在中, 在中,。即

“多项式的整除性不因数域的扩大而改变。” 

§3  最大公因式

    

     在整数中,2,3,6都是12与18的公因数,其中6

  是最大公因数,记为(12,18)=6.其它公因数2,3与

  最大公因数6之间满足关系: ,即一般的公因数

总是最大公因数的因数。可见,这里的“最大”不是指

数的大小,而是按整除关系来比较。另外6还可以写成

12 与18的组合形式:6=-112+118.

   在多项式的运算中,也有类似这样的现象。

1.公因式:在中,如果既是的因式,又是

的因式,则称是与的公因式。

  2. 最大公因式:如果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①是与的一个公因式;

           ② 对于与的任何一个公因式,

              都有,则称是与的

一个最大公因式。

    注意:两个多项式的最大公因式不是唯一的。因为如

果是与的一个最大公因式,则乘以任何

一个非零常数后也是最大公因式。

    特殊情形:0与0的最大公因式只能是0;

             是与0的一个最大公因式。

   

3. 最大公因式的性质  

命题1 设,如果与的所

有公因式组成的集合(记为)等于与的所有公

因式组成的集合(记为), 则与的最大公因式

的集合(记为)等于与的最大公因式的集合(记

为)。 即相当于由推出。

 证明 见附页 

 推论2 设,是中非零常数,则

与的最大公因式的集合等于与的最大公

因式的集合。

   

 引理1  在中,如果有等式

             ,

(这里不要求),则与的最大公

因式的集合等于与的最大公因式的集合。  

  4.最大公因式的存在性及求法

    定理3  对于中的任意两个多项式与,都

存在它们的一个最大公因式,并且可以表示成

与的一个组合,即有中的多项式与,使得

                    (2)

    证明 见附页 

 两个给定多项式的最大公因式不是唯一的,但由最大

公因式的定义,两个最大公因式一定是相伴的,于是任何

两个最大公因式之间只差一个非零常数倍。约定:与

的首项系数为1的最大公因式记为,它是由

和唯一决定的。

例1  设

      ,  

 求,并且把它表示成与的组合。

例2  设

    , 

 求,并且把它表示成与的组合。

5. 多项式的互素:中两个多项式,,如果

  ,则称与互素。

    如果两个多项式互素,那么它们除去零次多项式外

  没有其他的公因式。

 定理4(互素的判定定理)中两个多项式与

互素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存在中的多项式,,

使得

                   (3)

 互素的性质定理

 性质1  在中,如果,且,

        则。

 性质2  在中,如果,,且,

        则。

性质3  在中,如果,,

        则 

6. 多个多项式的最大公因式与互素

   定义 在中,如果多项式能整除多项式

中的每一个,那么叫做这个多项式

的一个公因式。设是的一个公因式,

且具有性质:的每一个公因式都是

的因式,则称为的一个最大公因式。

个多项式的最大公因式一定存在,且在

相伴意义下是唯一的,用    表示首项系数

为1的那个最大公因式。 

求法如下:

      

 

当时,称互素

(个多项式互素)。

注意:个多项式互素与两两互素不同。两两互素一定

个多项式互素,但个多项式互素不一定两两互素。

  例如,设

  ,, 

 则互素,但与不互素。

 

前面有“带余除法的结果不因数域的扩大而改变。”

“多项式的整除性不因数域的扩大而改变。”

由于最大公因式可由多次带余除法(辗转相除法)得到,而互素又是最大公因式为1 的特殊情况,所以有:

命题5  两个(及个)多项式的首项系数为1的最大公

因式以及多项式的互素性不因数域的扩大而改变。

但要注意,与的普通公因式通常是随域的扩大而改变的。例如

,, 

在实数域中的公因式是,而在复数域中的公因式是

和,在两种数域中的公因式各不一样。但无论是在实数

域中还是在复数域中,与的最大公因式都是,不随域的扩大而改变。

  本节总结

  公因式:    

最大公因式:不唯一;相伴;表示首项系数为1

的那个最大公因式(唯一);可用带余除法求最大公因式。

互素:;

互素的判定定理:与互素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存在,

,使得

        

   互素的性质定理

 性质1  在中,如果,且,

        则。

 性质2  在中,如果,,且,

        则。

性质3  在中,如果,,

       则 

两两互素一定个多项式互素,但个多项式互素不一定

两两互素。

“带余除法的结果不因数域的扩大而改变。”

“多项式的整除性不因数域的扩大而改变。” 

“多项式的首项系数为1的最大公因式不因数域的扩大而

改变。” 但普通公因式随域的扩大而改变。

“互素性不因数域的扩大而改变。”

          

     

 §4 不可约多项式,唯一因式分解定理

不可约多项式类似于整数中的素数(或质数)

1.不可约多项式的定义  中一个次数大于零的多项

式,如果它在中的因式只有零次多项式和

的相伴元,则称是数域上的一个不可约多项式;

否则称是可约多项式。

   

 2. 不可约多项式的性质

性质1  中不可约多项式与任一多项式的关系

只有两种:或者,或者与互素。

(与素数的性质类似)

性质2  中,如果不可约,且,则

或者,或者。

(与素数的性质类似)

    性质3  中,不可约当且仅当不能分解成两个

次数较的次数低的多项式的乘积。

(与素数的性质类似)

   推论:中的每个1次多项式一定是不可约多项式。

  3. 唯一因式分解定理:中每个次数大于零的多项式

都能唯一地分解成数域上有限多个不可约多项式

的乘积。唯一性是指除了因式的先后顺序外,因式分

解的结果只有一个。

(类似于任何整数都能分解成有限多个素数的乘积)

    如: 

由唯一因式分解定理,中的任何一个多项式都可以

分解成如下形式

        ,        (7)

其中是的首项系数,是不同的首项

系数为1的不可约多项式,是正整数。

(7)式称为的标准分解式。

由于中的任何一个多项式都有形如(7)的分解形式,

因此我们可以用这种分解式来解题,特别是证明题。

例如,要求与的最大公因式,可以设

       ,

       ,

则    

这就是因式分解的理论意义:即可以用因式分解求两个多

项式的最大公因式。

但这种求法的实际意义并不大,原因是:没有一个统一的

方法去求一个多项式的所有不可约因式(见教材)。

而求最大公因式真正通用而且用有效的方法还是前面已

有的辗转相除法。

本节虽然给出了不可约多项式的定义及性质,但实际上

并没有给出一个判断任何一个多项式是否可约的通用方法。

但对于次数比较低的多项式(5次以下),可以用反证法来判断。

 例1  证明在有理数域上不可约。

    

           §5   重 因 式

1.重因式的定义:在中,不可约多项式称为多项式

的重因式,如果,但不整除。

当时,称为的单因式,即,但不整除;

当时,统称为的重因式。

例如,设实数域上的多项式,

则是单因式,是2重因式,是3重因式.

由定义,如果的标准分解式为

  则是的重因式。其中指数的那些不可约因

式是单因式,指数的那些不可约因式是重因式。

2.如何判断有无重因式

   由于没有一般的方法求一个多项式的标准分解式,

因此,必须寻找别的方法来判断一个多项式有没有重因

式。这里采用最大公因式的方法。

由于最大公因式需要两个多项式,因此引入的导数。设

        ,

定义

       ,

与数学分析中的导数定义一样。 

定理1  在中,如果不可约多项式是的一个

()重因式,则是的一个重因式。

特别,的单因式不是的因式。

证明  

推论2  在中,不可约多项式是的重因式的

充分必要条件为:是与的公因式。

证明  

推论3  有重因式的充分必要条件是:与有

次数大于零的公因式,即与不互素。

定理3  没有重因式的充分必要条件是:与

互素。

 定理3表明,判断一个多项式有没有重因式,只要

计算。而求最大公因式有统一的方法:辗转相

除法,所以有统一的方法——辗转相除法判断一个多项

式有没有重因式。

例1  判断在有理数域中有无重因式。

例2  证明:中的多项式

        

没有重因式。

由于多项式的互素性不因数域的扩大而改变,因此有

命题4  一个多项式有无重因式不因数域的扩大而改变。

前面指出,求一个给定多项式的不可约因式分解是一个

很难的问题,特别是当多项式的次数很高时。如果能够

降低多项式的次数且不改变它的不可约因式,则能大大

降低分解因式的难度。这里给出一种方法:    

3. 去掉不可约因式重数的方法

  设的标准分解式为

  根据定理1得

          ,

  其中不能被任何整除, 于是

          

  因此用去除所得的商是

          ,

  把它记作,即

           。

  此时,与有完全相同的不可约因式(不计重数),

的次数比的次数要低且没有重因式。通过求的

因式分解即能得到的因式分解,步骤如下:

 (1)先求;

 (2)求最大公因式;

 (3)用带余除法求除的因式即得;

 (4)求出的全部不可约因式,它们也就是

的全部不可约因式(不计重数);

   (4)对每一个不可约因式,用反复去除即

得是的几重因式。

  例3   设

在中求一个没有重因式的多项式,使它与有

完全相同的不可约因式(不计重数),然后求的标

准分解式。

  

总结:

定理3  没有重因式的充分必要条件是:与互素。

命题4  一个多项式有无重因式不因数域的扩大而改变。

    

§6  多项式的根,复数域上的不可约因式

前面:中每个次数大于零的多项式都能唯一分解成

上不可约因式的乘积,由此看出不可约因式起着非常重要的

作用。而且知道,中的每个一次多项式都是不可约的,于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是,中有没有次数大于1的不可约多项式。显然,如果是次数大于1的不可约多项式,则没有一次因式。由此,首先要研究中的一个多项式有一次因式的充分必要条件。

1. 余数定理:在中,用去除的余式是。

 证明

 推论2  在中,整除当且仅当。

 注:由余数定理不仅知道,用去除的余式是,

而且由前面的知识,还可以用综合除法求。

例1  设,求。

受推论2中出现的启发,引出多项式的根的概念。

 

 2. 多项式的根:设是一个数域,是一个包含的有单位

元的交换环,,,如果,则称是

在中的一个根。

在复数域中的根称为复根,在实数域中的根称为

实根,在有理数域中的根称为有理根。有时候实系数多

项式除了在实数域中求它的根外,还需要在复数范围内

求根;同样,有理系数多项式除了求有理根外,还需要

在实数、复数范围内求根,这就是根的定义中为什么要

求包含的原因。

     

由推论2:在中,整除当且仅当;

及根的定义:,,如果,则称是

在中的一个根。有

定理3 在中,整除当且仅当是在中的

一个根。

即多项式在中有一次因式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在中有根。  一个一次因式恰好对应一个根。

由于一次因式有重数概念,于是有

 

 3. 根的重数:如果是的重因式,则称为的

一个重根。当时,称为单根;当时,称为重

根(不考虑具体重数)。

注:由重因式的定义,有

是的重根是的重因式;

             ,不整除;

              但

不整除;

                 但

  以上过程可以用综合除法去实现。

例2  设

判断是的几重根?

由一次因式与根的关系:一个一次因式恰好对应一个根,

得在中的根的个数(重根按重数计算),等于的因

式分解中一次因式的个数(重因式按重数计算),这个数目

不会超过的次数。于是有

定理4  中的次多项式在中至多有个根(重根按

重数计算)。

推论5  设中两个多项式与的次数都不超过。

如果中有个不同元素,使得,

,则。

证明  

 3. 多项式函数

    前面提到的多项式中的只是一个符号或不定元,如果

  让取数域中的数,则得到多项式函数。

设,对于中的每一个数,用代入得

  于是的一个多项式确定了到的一个映射即上

的一个函数,称为由多项式确定的多项式函数,用

表示,即

       

         

问:中两个不相等的多项式与,它们所确定

的函数是否相等?

回答是肯定的。

定理6  如果数域上的两个多项式与不相等,

则它们确定的上的多项式函数与也不相等。

证明 

定理8(代数基本定理) 每个次数大于零的复系数多项

式在复数域中至少有一个根。

定理10  每一个次数大于零的复系数多项式,在复数域

上一定有一个一次因式。    

定理11(复系数多项式的唯一因式分解定理)  每个次

数大于零的复系数多项式,在复数域上都可以唯一地分

解成一次因式的乘积:

      ,      (2)

其中是的首项系数,是互不相同的复数,

是正整数。

推论12  每个次复系数多项式恰有个复根(重根按

重数计算)。

根与系数的关系:

 设是首项系数为1的次复系数多项式,它的个复

根记为(它们可以有相同的),于是在复数域上

有因式分解

      。          (3)

又设

,        (4)

  将(3)式右端乘出来,并与(4)的右端相比较,得根与

系数的关系如下:

     

          

定理1(复系数多项式的唯一因式分解定理)  每个次

数大于零的复系数多项式,在复数域上都可以唯一地分

解成一次因式的乘积:

      ,    (2)

其中是的首项系数,是互不相同的复数,

是正整数。

   复数域上的不可约多项式只有一次多项式。

定理2(实系数多项式的唯一因式分解定理)  每个次

数大于零的实系数多项式,在实数域上都可以唯一地分

解成一次因式与判别式小于零的二次因式的乘积

      ,     

                  (3)

其中是的首项系数,是互不相同的实数,

是实数,并且满足;,

是正整数。

   实数域上的不可约多项式只有一次多项式和判别式

小于零的二次多项式。

        §8 有理数域上的不可约多项式

 在中,如果有有理根,则有一次因式有理因式,

从而在有理数域中可约,即

如果有有理根,则在有理数域中可约。

  如果没有有理根,则在有理数域中是否可约?

如何判断中次数大于1的多项式有没有有理根?

怎么求有理根?

由于有理数可以写成分数,即整数除以整数的形式,

因此可以把有理系数多项式转化成整系数多项式来处理。

例如

       ,

记,则。注意,是

整系数多项式,而且它的各项系数的最大公因数只有。

1. 本原多项式的定义  一个非零的整系数多项式

         , 

如果它的各项系数的最大公因数只有,即,

则称是一个本原多项式。

   如果先求出有理系数多项式的各项系数的分母的

最小公倍数,然后提出;再将括号内的整系数多项式

系数的最大公因数提出,这时括号内的整系数多项式便

是本原多项式。即

  任何一个非零的有理系数多项式都与一个本原多

项式相伴。

,存在本原多项式,s.t., 

  给定一个有理系数多项式,与它相伴的本原多项

式有几个?

2. 本原多项式的性质

引理1  两个本原多项式与在中相伴当且仅当

       。

由引理1,对于一个给定的有理系数多项式,与它

相伴的本原多项式只有两个,它们只相差一个正负号。

如果要求本原多项式的首项系数为正,则与相伴的

本原多项式只有一个。

引理2(Gauss引理) 两个本原多项式的乘积还是本原

多项式。 

定理1  一个次数大于零的本原多项式在上可约,当且

仅当可以分解成两个次数都比的次数低的本原

多项式的乘积。

推论2  如果一个次数大于零的整系数多项式在上可约,则它可以分解成两个次数比它低的整系数多项式的乘积。

定理3  每一个次数大于零的本原多项式可以唯一地

分解成上不可约的本原多项式的乘积。

定理4  设

        

是一个次数大于0的整系数多项式,如果是的一

个有理根,其中是互素的整数,那么

,。

 

例1  求的全部有理根。

例2  判断在有理数域上是否可约?

注意  对于次数大于3的整系数多项式,不能从

没有有理根就得出在有理数域上不可约的结论。

这是因为没有有理根,只能说明没有一次因式。

但是可能有次数大于1 的因式,从而可能可约。

例如,没有有理根,但在上可

约,事实上,。

定理5(Eisenstein)判别法  设

        

是一个次数大于0的整系数多项式,如果存在一个素

数,使得

(1)不整除,即不整除最高次幂(首项)的系数;

(2),,即整除首项系数以外的其它系数;

(3)不整除,即不整除常数项,

则在有理数域上是不可约的。

例3  判断在有理数域上是否可约。

推论6  在有理数域中存在任意次数的不可约多项式。

 例如,,,等。

  有时直接用Eisenstein判别法无法判断是否在有理

数域上可约还是不可约,这时可以将换成,得到另

一个多项式,对用Eisenstein判别法判断

它是否可约,从而判断出原来的是否可约。

命题7 设是次数大于0的整系数

多项式,是任意的整数,令

   ,

则在上不可约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在上不可约。

或者说

在上可约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在上可约。

例3 判断在有理数域上是否可约。

 解 令。

 

例4  设是一个素数,证明多项式

          

  在有理数域上不可约。

 证明  注意(等比数列求和),从而有

    将换成,得

                   (1)

 由(1)式的

      ,

 令。因为

且是整数,因此

又由于当时,,所以当时,

  。这样得到 

          当时,。        (2)

 于是对于,素数满足Eisenstein判别法的条件,

所以在有理数域上不可约,从而在有理数域上

不可约。    

注意:(2)中的结论很重要,以后还会用到。

   一元多项式部分内容总结与习题解答

  

一元多项式部分主要以带余除法为主线:

 带余除法

  注意:带余除法的结果不因数域的扩大而改变, 因此

凡是能用带余除法求解的问题,其结果不会因数域的扩

大而改变。有些不能用带余除法求解的问题,如因式分

解、不可约多项式的判定,会因数域的扩大而改变。

  复数域、实数域上的根与因式分解问题。

  有理数域上不可约多项式的判定及有理根的求法。

  部分证明题的解答:

P8 题*8  设的特征多项式为

          ,

证明:的特征多项式为

          

由此得出:如果是的重特征值,则是的重特征值。 

证  由,将换成得

     ,即

     。从而

     ,

即    ,

或者   。

P20 题9 证明:中两个多项式与不互素的充分

必要条件是,存在两个非零多项式与使得

           ,

其中,  。

证  必要性。设与不互素,令,则

,,其中,

。取,则。

充分性。反证法。若与互素,则。

由得,从而。同理,

由得,从而。这与

,矛盾。所以与不互素。

P21 题*11  设, 证明:如果是

与的一个最大公因式,则齐次线性方程的

解空间等于的解空间与的解空间的交。

证 记的解空间为,的解空间与

的解空间分别为与,要证

则。由,得,,从而 

即。同理,从而,, 

反之,设,则,。

由,有,使得。

令得,从而

  ,

即从而。综上所述有

P21  题*12  设,,记。

证明:如果,则的任意一个解都可唯一

地表示成的一个解与的一个解的和。

证  设是的任意一个解,由得,存在

,使得。从而有

,  。

记,,则,且

即是的解。同理可证是的解。

P27 题3  证明:在中当且仅当。

证显然。因为由有,,从而。

设与的标准分解式分别为

    ,,

,,

是互不相同的不可约多项式。则

,。

由。

 P27 题4  证明本节性质2的逆命题为真:即设是

中一个次数大于零的多项式,如果对于任意,

从可以推出或者,那么是

不可约多项式。

证 反证法。假如可约,则,,

。由得。由已知条件得

或者,矛盾。所以是不可约多项式。

P27 *5题 证明:中的一个次数大于零的多项式是

中某一不可约多项式的方幂的充要条件是,对于任意

,必有或者,是某个正整数。

证设,不可约。,要么

要么。若,则。

若,则,,从而

  反证法。设,其中,是互

不相同的不可约多项式。令,则

。由题设要么,这与

矛盾;要么,从而必有,或者,

或者,矛盾。所以,即。

P27 *题6 证明:中的一个次数大于零的多项式是

中某一不可约多项式的方幂的充要条件是,对于任意

,从可以推出或者,

是某个正整数。

证由*5题,对,要么要么。

若,结论成立。

若,由,结论成立。

反证法。设,其中,是互

不相同的不可约多项式。令,,则,从而。由题设有或者

,显然矛盾。

P32 题*7  证明:中一个次多项式能被它的

导数整除的充要条件是它与某个一次因式相伴。

证  设,则,显然。

利用去掉的不可约因式重数的方法得

,其中与有相同的不

可约因式,且没有重因式。 设,则

,从而。注意 

,从而,于是。由与

有相同的不可约因式得,的不可约因式只有,

从而。

P38 题5  证明:在中,如果,则

  证 由有,从而。

 设是的任意一个根,则,,从而

,这表明是的根,所以。

P38 题6  设,证明:如果

            

  则1是与的公共根。

 证  由。

  令是的一个根,则也是

的一个根,且。

在两边分别令和,得

    ,

即1是与的公共根。

P38 题7  设,并且,其中是某个

大于1的正整数。证明:在复数域中的根只能是零

或单位根(单位根是指长度为1的根)。

证  由有。设是在复数域中的

任何一个根,则,从而有。即:如果是

的一个根,则也是的一个根。如此反复进行下去,

对任意正整数,都是的根。而只能有有限多个

根,所以,使得,则要么,要么。

两边取绝对值或模,得,为单位根。

P40 *4题  证明:如果阶实矩阵与不相似,则把它

们看成复矩阵仍然不相似。

证  反证法。若与看成复矩阵相似,则存在阶复矩阵

使得或者。设,其中都是实矩

阵。将代入得,。从而任给实

数有。考虑行列式,它是的一个

次多项式,最多有个实数根。因而存在实数使得

,即是一个可逆实矩阵,且满足,

即,则实矩阵与相似,这与题设矛盾。

P48 题7  设是个互不相同的整数,

        ,

证明:如果是奇数,则在有理数域上不可约。如果

是偶数,在有理数域上是否不可约?

证  反证法。假设是奇数时在有理数域上可约,则

, 

于是    

 由于与均为整数,从而与同为1或同为。

 由此得出,即, 设

  ,则,即有个互不相同的根。

 但,只能,即,

 从而,的次数必为偶数,矛盾。所以是奇数

时在有理数域上不可约。

  当是偶数时,可能可约,也可能不可约。如,

可约;不可约。

P48 题*8  设是个互不相同的整数,

         ,

证明:在有理数域上不可约。

证  反证法。与题7类似,假设在有理数域上可约,

则, 从而与一个为1

另一个为,即总有令,则有

个互不相同的根。但,只能,即,

从而。这与的首项系数为1矛盾,所以在

有理数域上不可约。

P48 题*9  设是个互不相同的整数,

           ,

证明:在有理数域上不可约。

证  同前面,反证法。假设在有理数域上可约,则

, 

于是   

从而与同为1或。由于恒为正,因此没

有实根,从而也都没有实根,这样只能全为1

或全为。否则,若,则由零点定理,

在与之间存在实根,矛盾。不妨设,

此时也有。

(1)若与中有一个的次数小于,不妨设

 由于,因此,由此推出,

,与矛盾。

(2)若,由于,因此

         。

  同理,。

 从而

     。

 由此推出,矛盾。

   因此在有理数域上不可约。

     

            §9  多元多项式

   

是二元多项式;

是三元多项式。

上册学过的二次型

      

是元多项式。一般地,有

1. 多元多项式的定义:设是一个数域,是个

  不定元,称表达式

    ,         (1)

 为数域上的元多项式,其中,是

非负整数,称为一个单项式,是它的系数。

如果两个单项式的的幂指数都对应相等,则称

这两个单项式为同类项。同类项可以合并,约定:元多项

式中的单项式都是不同类的。

2. 单项式与多项式的次数  

  称为单项式的次数,元多项式

中系数不为零的单项式的次数的最大值称为

的次数,用表示。

零多项式的次数规定为。

例如,3元多项式

        

的各单项式的次数依次为:4,4,4,3,2,因而该多项

式的次数为4。其中的次数都是4,但它们

并不是同类项。

 3. 多元多项式的加法与乘法

   数域上所有元多项式组成的集合记作。

 在中定义加法与乘法如下

               (2)

                (同类项的系数相加)

      

           ,               (3)

 其中。            (4)

 4. 单项式的排列顺序:字典排列法

      

的次数是4,其中的次数都是4,那么三个

单项式的先后顺序怎么排列?

一个多元多项式的首项怎么确定?

 每一个单项式对应一个元有序数组。

对于两个元有序数组与,如果,

,,则称优先于,记作

         。

例如,,。

  元有序数组之间的关系具有传递性,即如果

  ,,

则      。

理由如下:设中第一次出现

的位置在第项,中第一次出

现的位置在第项。是与中较小的那一个,则

由即得成立。

  给出了元有序数组之间的排列顺序后,元单项式之

间也有了一个先后顺序,这种排列顺序类似于英文单词

的排列顺序,因此称为字典排列法。例如

       

就是按字典顺序排列法排列的结果:

  又如  

按字典顺序排列法排列的结果是

     , 

 5. 多元多项式的首项:按字典顺序排列法写出来的第一个

系数不为零的单项式称为元多项式的首项。

 例如,上面多项式的首项是

但要注意,首项不一定具有最大的次数,这一点与一元

多项式不同。 

例如上面多项式的次数是7,而首项

的次数为6.

 

虽然元多项式的首项不一定具有最大的次数,但元

多项式的下述性质确与一元多项式相同:乘积的首项等

于首项的乘积。

 

定理1 在中两个非零多项式的乘积的首项等

于它们的首项的乘积。

由定理1可以得出:两个非零多项式的乘积仍是非零

多项式。这是因为非零多项式的首项一定是非零的,而

两个非零多项式的乘积的首项等于它们的首项的乘积,

因而乘积之后的首项也是非零的,不可能是零多项式。

  由此又可以得出:多元多项式的乘法满足消去律。

推论2  在中,如果,则

的首项等于每个的首项的乘积。

观察:

的每个单项式的次数为3;

的每个单项式的次数为4.

一般地,有

6. 齐次多项式  数域上的次多项式称为

次齐次多项式,如果它的每个系数不为零的单项式的次

数都为。

因此,是3次齐次多项式;

   是4 次齐次多项式。

  显然,两个齐次多项式的乘积仍是齐次多项式,且乘积

之后的次数等于这两个齐次多项式的次数之和。

对于非齐次多项式此结论是否也成立呢?答案是肯定的。

 定理3  设,是中的

任何两个元多项式,则

           。          (5)

以下定理给出了齐次多项式的一个重要性质。

定理6  设且,是一个非

负整数。则是次齐次多项式的充要条件是:

对于,都有

       ,   (12)

 *当时,中没有带余除法,因而没有最大

公因式、互素等概念。但有因式分解,只是远比一元多

项式的因式分解复杂。

一元多项式中有多项式和多项式函数,类似地,也有元

多项式和元多项式函数。如果将元多项式

中的不定元取数域中的数,则由此产生的函数

称为元多项式函数,记为,而且有以下类似定理:

定理5  设,如果

多项式与不相等,则由它们确

定的多项式函数与也不相等。 

元多项式也有所谓“通用性质”:即在关于元多项式

的等式中,可以将不定元分别换成任意其它

元多项式,或将分别换成数域上的任何矩阵。

           

 

 §10 对称多项式

   

观察:

,

将两两任意交换位置,所得多项式保持不变;而

   

却不具备此性质。

 1. 对称多项式的定义  设,如果

任意交换的位置,所得多项式都保持不变,则

称是一个元对称多项式。即都有

注:由对称多项式的定义知,如果一个元对称多项式

含有一项,则同时含有

一切形如    

              

  的项,其中取的所有元排列。

   例如,如果3元对称多项式含有一项,则

应当含有一切形如的项,其中是

的任意3元排列。从而应当还含有下列5项:

        ,,,,,

于是3元对称多项式中,含有的项数最少的对称多项

式为

    。

2. 对称多项式的结构

 记中所有对称多项式组成的集合为,本节

的剩余部分主要讨论的结构。

命题1  是的一个子环。

 命题2  设是个元对称多项式, 

是任意一个元多项式,则

         

总是对称多项式。

注:命题2表明,如果知道了中的个元对

称多项式,那么就可以得到无穷多个元对称多项式。

问:能否找到个最基本的对称多项式,使得用命题2的

方法能够得到所有的元对称多项式,亦即每一个元对

称多项式能否都可以用命题2 的方法得到。如果能的话,这样的基本对称多项式怎么找?

  受到多项式的根与系数之间的关系

 

的启发,考虑如下个元多项式:

       ,

,

………………….

,

…………………..

.

  不难验证,都是对称多项式,称为

  初等对称多项式,以下定理表明它们就是要找的基本

对称多项式。

 定理3(对称多项式基本定理) 对于中的任

意一个对称多项式,都存在中

唯一的多项式,使得

         

 例1  在中,用初等对称多项式表示对称多项式

           。

 解  方法一:首项消去法。的首项是,它的幂

指数组为(2, 2, 0). 作多项式

           ,

  令       

         

         。

的首项是,它的幂指数组为(2, 1, 1). 令

           ,

           

   于是  。

待定系数法:基本定理的证明过程中指出,序列(10)

中的首项的幂指数组必满足:

其中是的首项的幂指数组。满足上述条件的非

负整数组只有有限多个,把它们全部找出来,

每一个这样的幂指数组都对应一个, 再将表示成的

线性组合,并通过取特殊值确定系数,这就是是我的

带定系数法。这种方法特别适合齐次对称多项式。

例2  用待定系数法求解例题1:

在中,用初等对称多项式表示对称多项式

          。

解的首项的幂指数组为(2, 2, 0),求

要求它满足条件:。注意本题中的还是

4次齐次多项式,因此还满足

       ,。

满足上述条件的数组只有两组:(2, 2, 0) 和(2, 1, 1)。记

   ,  。

令      ,待定。

取,得; 取

得。于是有

        

解得  ,

所以  。

比较两种办法得出:待定系数法要好于首项消去法。

例3 在,用初等对称多项式表示对称多项式

          。

 解  的首项的幂指数组为(2, 2, 0, …, 0),且

是4次齐次多项式,所以应该满足条件:

,。

满足上述条件的数组共有三组:

(2, 2, 0, …, 0),(2, 1, 1, 0, …, 0),(1, 1, 1, 1, 0, …, 0),

  ,

,

,

,是待定系数。

用1, 1, 1, 0, …, 0代替得的值为3, 

的值依次为3,3,1,0; 用1, 1, 1, 1, 0, …, 0代替

得的值为6,的值依次为4,6,

4,1.代入上式 得

       

解得  ,

所以  。

*补充:次方程的判别式。

  对称多项式的一个重要应用是关于次方程的判别式

的推导。

众所周知,二次方程的判别式为。

问:它是怎么得来的? 分析:    

有重根当且仅当。设的

两个根为,则有重根当且仅当. 

注意是关于的对称多项式,将它用

表示为

.

  再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

         ,

这就是二次方程的判别式的来历。

  对于一般的次方程

      ,       (1)

设它的个根为,则上述次方程有重根的充要

条件是。 称

                     (2)

  为方程(1)的判别式。由于是

  的对称多项式,由前面对称多项式的基本定理,存在

,使得

                

再由根与系数的关系,

         ,

从而得到次方程的判断式

       。      (3)

注意:理论上讲,任何次方程都有判断式,但由于

的次数非常高(次),首项

也比较复杂,因此无论用首项消去法还是待定系数法,

把表示成的多项式的过程都

比较复杂,实施起来非常困难。

  如在简单的的情形,是一个6次

齐次多项式,首项为, 幂指数为(4, 2, 0)。即使按待

定系数法,满足条件:

         , 

的幂指数组也有8个(?)。再考虑首项系数为1,待定

系数也有7个,要解一个7元线性方程组,不容易,何

况很大的情形。

  一般次方程的判断式的求法,需要用到牛顿(Newton)

公式。 

其大致思路如下: 引入Vandermonde 矩阵

  它的行列式,且。因此

,即

 

    引入如下对称多项式

         , 

 称为的幂和,用可将表示成

        

 只要将用初等对称多项式表示,即可得到次

方程的判断式。

将用初等对称多项式表示的公式就是牛顿

(Newton)公式:

(1)当时,

    ;

(2)当时,

    。

(详细推导过程这里省略)。

以时,考虑一般3次方程

的判别式。

取,由(1)得

    取,由(2)得

      。

   从而得到3次方程的判别式

  实际上这个行列式很难算,于是先考虑简单的3次方程

          ,

  相当于,代入上面的行列式中得

        。       

  再将换成得

      ,

  取,得

      

         

         。

  这就是一般3 次方程的判别式。

不容易,何况任意次方程的情形。

         

文档

第7章 多项式环

第7章多项式环§1一元多项式环观察下列表达式有什么不同之处:其中是一个符号;(1)其中;(2)其中。(3)由及,从(2)、(3)式分别得出(4)(5)(4)的左右两边相等,但所含有的关于的项却不相同;同样(5)的左右两边相等,但所含有的关于的项却不相同。对于,当是一个符号时,只能是,即相等的两个表达式含有相同的项,此时称为一个多项式,而都不能称为多项式。1.多项式的定义设是一个数域,是一个不属于的符号(也称为不定元)。任意给定一个非负整数在中任意取定,称表达式(6)为数域上的一个一元多项式,其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