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60分钟 分数:100分)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流浪地球》电影中描述到了木星.木星质量比地球大得多木星对地球的引力大小为F1,地球对木星的引力大小为F2,则F1与F2的大小关系为( )
A.F1<F2 B.F1>F2 C.F1=F2 D.无法确定
2、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前,调节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在分度盘中线的左侧,这时应该( )
A.将游码向左移动 B.将右端平衡螺母向左旋进一些
C.将游码向右移动 D.将右端平衡螺母向右旋出一些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风吹草动”,草受到了力,说明没有施力物体的力也是存在的
B.运动员将足球踢出,球在空中飞行是因为它受到了一个向前的推力
C.甲用力把乙推倒,只是甲对乙有力,而乙对甲没有力
D.两个物体发生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4、某高校研制的水下机器人在海面下作业,若它一直下潜,在此过程中( )
A.所受浮力变大,压强变大 B.所受浮力变大,压强变小
C.所受浮力不变,压强变大 D.所受浮力不变,压强不变
5、某一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总路程为12m,已知它在前一半路程的速度为4m/s,后一半路程的速度为6m/s,那么它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A.4m/s B.4.8m/s C.5m/s D.6m/s
6、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图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 )
A. B.
C. D.
7、右图是电阻甲和乙的图像,小明对图像信息做出的判断,正确的是 ( )
A.当甲两端电压为0.5V时,通过它的电流为0.3A
B.当乙两端电压为2.5V时,其电阻值为10Ω
C.将甲和乙串联,若电流为0.3A,则它们两端的电压为2V
D.将甲和乙并联,若电压为1V,则它们的干路电流为0.4A
8、人用手抓住绳子将水桶提起,水桶受到绳子的拉力,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 )
A.水桶 B.地球 C.绳子 D.手
9、下列关于凸透镜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近视眼需要佩戴凸透镜来矫正
B.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C.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时,应使二维码位于手机镜头一倍焦距之内
D.要使投影仪成像变大,应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同时使镜头靠近投片
10、同学们梳理了教材中与压强知识相关的实验,如图所示,其中分析正确的是( )
A.甲图实验,装有水的瓶子竖放在海绵上,瓶中水越少,海绵凹陷越明显
B.乙图实验,当微小压强计的探头在水中深度逐渐增大时,U形管两边液面高度差不变
C.丙图实验,测出拉开吸盘时大气对吸盘的压力和吸盘的面积,可估测大气压强的值
D.丁图实验,向外拉活塞,试管内停止沸腾的水再次沸腾,可知气压减小,水的沸点升高
11、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传播途中控制噪声的是( )
A.在摩托车发动机上安装消声器 B.在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隔音幕墙
C.在学校附近安装喇叭禁鸣标志 D.机场的地勤佩戴有耳罩的头盔
12、如图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立方体、长方体和圆柱体都是由铁制成的实心物体,其高度从左到右逐步增大,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 P1、P2和 P3,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P1 = P2 = P3 B.P1<P2<P3
C.P1>P2>P3 D.缺少条件,无法判断
13、A、B是两个轻质泡沫小球,C是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A、B、C三者之间相互作用时的场景如图所示。由此可以判断( )
A.小球A带正电 B.小球B带正电
C.小球B可能不带电 D.小球A可能不带电
14、室内温度为20℃,此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图中哪幅图正确反映了温度计读数随时间的变化( )
A. B.
C. D.
15、小华坐在从宜昌到武汉的高速行驶的动车上,他说自己是静止的。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
A.小华自己 B.小华旁边的座位 C.窗外的树木 D.车内走过的乘务员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
1、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产生的;花样游泳运动员,能潜在水中听到音乐,说明________能够传声.
2、将一盛满水的烧杯置于水平桌面上,缓慢放入一质量为200g的木块,木块最终在杯中处于漂浮状态,此时木块所受浮力大小是________N,从杯中排出水的体积是________cm3,上述过程中水对杯底的压强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水的密度ρ=1.0×103kg/m3,g取10N/kg)
3、课堂上,教室里各个位置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是因为光在黑板上发生________选填“漫”或“镜面”)反射的缘故;个别同学被前方高个子同学挡住,看不到黑板上的一些字,这是因为光________的缘故.
4、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________;响度相同的是________.
5、在平静的池水中漂浮有一个木球,木球的体积为4dm3,露出水面的体积为总体积的1/4,那么木球受到的浮力为________N.木球的密度为________kg/m3.(g=l0N/kg)
三、作图题(每题5分,共10分)
1、如图所示,一束激光α斜射向半圆形玻璃砖圆心O,结果在屏幕上出现两个光斑,请画出形成两个光斑的光路图.
2、如图所示,拉杆式行李箱在拉力F的作用下静止在斜坡上,请画出行李箱受到的重力G的示意图,以及拉力F对O点的力臂L.
四、实验探究题(每题15分,共30分)
1、如图甲所示是小明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中A、B是两段外形相同的蜡烛.
(1)选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_____.
(2)小明将玻璃板竖直立在水平桌面上,在玻璃板前放置点燃的蜡烛A,将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直到B与A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_____.
(3)为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将蜡烛B移去,在相同位置上放上光屏,光屏上_____(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填“实”或“虚”)像.
(4)小明把蜡烛A向靠近玻璃板方向移动一段距离,会发现蜡烛A的像的大小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实验结束后,小明想,若把玻璃板沿MN截成两部分,如图乙所示,并分别向两侧平移一小段距离,则蜡烛通过左右两部分玻璃板成像的情况:_____.
A.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同一位置
B.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下图甲所示,是小明确定焦距时所做的实验,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cm,当烛焰距凸透镜15cm时,能成倒立、_________的实像,生活中的_________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当烛焰向左(远离透镜)移动后,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需将光屏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此时所成像将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因燃烧变短,所成像如图乙,要使像能够在光屏的,应将凸透镜向_________(选填“上”或“下”)调整.
(3)在上一步实验调整好像的位置后,小明取了一副近视镜放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要使光屏上还能呈清晰的像,可将蜡烛适当_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
五、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
1、一列长为600m的火车以30m/s的速度匀速驶过一长直隧道,小雨坐在车内座位上测得自己通过隧道的时间为60s,求:
(1)隧道的长度;
(2)火车完全通过隧道所需要的时间.
2、质量为50 kg的物体在一个水平向右的拉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地面以0.2 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他本身受到重力的0.2倍,求:
(1)物体受到的拉力大小;
(2)若物体速度增大为0.4 m/s并匀速运动,求物体受到的摩擦力;
(3)若水平拉力增大为120牛,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是多少?(g=10 N/kg)
参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C
2、D
3、D
4、C
5、B
6、D
7、C
8、C
9、D
10、C
11、B
12、B
13、D
14、C
15、B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
1、振动 液体
2、2 200 不变
3、漫 直线传播
4、甲和乙 甲和丙
5、30 0.75×103
三、作图题(每题5分,共10分)
1、.
2、
四、实验探究题(每题15分,共30分)
1、确定像的位置 像与物的大小相等 不能 虚 不变 A
2、11.0 放大 投影仪 左 变小 下 左
五、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
1、(1).(2).
2、(1)100N(2)100N(3)100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