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音乐鉴赏、工艺美术(构成基础)、书法鉴赏、数字摄影技艺、工笔画、素描基础、形体舞蹈、音乐表演等选项
适用专业:全院学生
开设学期:第一学年
学时: 24
学分: 2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本课程为基本素质教育课程,是普及艺术知识的必修课。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艺术常识,具备对美的感受能力、表现能力和初步的欣赏能力,提高艺术修养和人文素质。
(二)课程设计思路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体现以审美体验为核心,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艺术实践,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艺术、学习艺术、享受艺术奠定良好的基础。
兴趣是学习的基本动力,艺术选修课应充分发挥艺术特有的魅力,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给学生提供个性化选择,教学内容在共同的导论部分之后,分为音乐鉴赏、音乐表演、书法鉴赏、数字摄影、素描、工笔画、形体舞蹈等选项。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以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
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该门课程的建议总学时为24学时,总学分为2分。
(三)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课程目标在于: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爱好艺术的情趣,发展艺术感受与鉴赏能力,提高艺术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
1.认知目标
掌握关于各门类艺术的基础知识。
2.能力目标
通过对艺术作品情绪、格调、思想倾向、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具备鉴赏和评价的能力,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
3.素质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通过学习,培养兴趣,为终身喜爱艺术、学习艺术、享受艺术奠定基础。
(四)课程内容和要求
1.课程内容结构安排
序号 | 学习项目 | 参考学时 |
1 | 艺术导论 | 4 |
2(选项1) | 音乐鉴赏 | 分别为20学时 |
(选项2) | 工艺美术(构成基础) | |
(选项3) | 书法鉴赏 | |
(选项4) | 数字摄影技艺 | |
(选项5) | 工笔画 | |
(选项6) | 素描基础 | |
(选项7) | 形体舞蹈 | |
(选项8) | 音乐表演 | |
合计 | 24 |
序号 | 学习项目 | 参考学时 |
1 | 艺术导论 | 4 |
2 | 中外民歌欣赏 | 2 |
3 | 中外艺术歌曲欣赏 | 2 |
4 | 民族器乐曲欣赏:(独奏、合奏) | 6 |
5 | 外国器乐小品 | 2 |
6 | 歌剧舞剧音乐剧 | 2 |
7 | 交响音乐 | 2 |
8 | 近现代音乐、流行音乐 | 4 |
合计 | 24 |
序号 | 学习项目 | 参考学时 |
1 | 艺术导论 | 4 |
2 | 平面构成设计的造型元素、基本形态 | 6 |
3 | 立体构成的基本形态要素、形式美感、技法 | 6 |
4 | 色彩构成本质与体系、对比与调和、表现方法 | 8 |
合计 | 24 |
序号 | 学习项目 | 参考学时 |
1 | 艺术导论 | 4 |
2 | 书法艺术的性质、艺术地位与特点;汉字的起源、书法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 2 |
3 | 汉字的基本结构构成、汉字的书体种类 | 2 |
4 | 楷书的发展历程、楷书的结体、基本笔划书写要领 | 6 |
5 | 行书的运笔与笔法 | 4 |
6 | 历代书法名家及作品鉴赏(唐、宋、元、明、清、近代) | 4 |
7 |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书法艺术品的装裱与收藏 | 2 |
合计 | 24 |
序号 | 学习项目 | 参考学时 |
1 | 艺术导论 | 4 |
2 | 认识数字摄影、数字相机及附件 | 4 |
3 | 摄影技术控制 | 4 |
4 | 摄影构图 | 2 |
5 | 摄影用光 | 2 |
6 | 数码后期高效软件Adobe Photoshop Lightroom的基本功能及其使用技巧 | 2 |
7 | 数字照片修整与创作案例练习 | 4 |
8 | 提交摄影作品,理论测试 | 2 |
合计 | 24 |
序号 | 学习项目 | 参考学时 |
1 | 艺术导论 | 4 |
2 | 工笔画的基本特征和绘画语言 | 2 |
3 | 白描的基本表现形式和笔法、技法 课堂示范、学生开始临摹 | 8 |
4 | 敷色 1、中国画颜料的特性和使用方法 2、基本敷色技法 | 8 |
5 | 完成作品,总结点评 基本完成作品的临摹,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并打分 | 2 |
合计 | 24 |
序号 | 学习项目 | 参考学时 |
1 | 艺术导论 | 4 |
2 | 美术理论 | 2 |
3 | 素描的基本工具和手法 绘画姿势和作画步骤 | 2 |
4 | 线条训练 | 2 |
5 | 构图基本原则和训练 | 2 |
6 | 学会正确的观察几何体,掌握物体的结构以及透视的变化 | 2 |
7 | 构图、单体透视、体积感训练 | 8 |
8 | 明暗素描与实例和完整空间训练 | 2 |
合计 | 24 |
序号 | 学习项目 | 参考学时 |
1 | 艺术导论 | 4 |
2 | 形体训练的意义及体态训练: | 6 |
3 | 把杆压腿组合练习:把杆压腿前、旁、后 | 2 |
4 | 瑜伽练习 | 4 |
5 | 单手扶把擦地、蹲 | 6 |
6 | 考查 | 2 |
合计 | 24 |
序号 | 学习项目 | 参考学时 |
1 | 艺术导论 | 4 |
2 | 音乐表演基础常识 | 4 |
3 | 声乐表演经典视频赏析及实践 | 4 |
4 | 器乐表演经典视频赏析及实践 | 4 |
5 | 舞蹈表演经典视频赏析及实践 | 4 |
6 | 音乐剧表演经典视频赏析及实践 | 4 |
合计 | 24 |
学习情境(项目)1 | 艺术导论 | 学时 | 4 |
学习目标 | 掌握艺术基础理论,了解艺术规律,拓展艺术视野,提高鉴赏能力,树立正确的艺术观 | ||
学习内容 | 教学方法和建议 | ||
·艺术的本质、特征、种类 ·艺术的起源、社会功用 .艺术的鉴赏 | .讲述 .欣赏 | ||
教学媒体与设备 | 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要求 | 教师执教能力的要求 | |
.多媒体教学设备 | .对艺术的想像力和感受力 | .精通艺术知识 .具备较高的教学技能、课堂组织与协调能力 |
学习情境(项目)2 | 中外民歌欣赏 | 学时 | 2 | ||
学习目标 | 熟悉中外民歌的特点,并能背唱几首民歌 | ||||
学习内容 | 教学方法和建议 | ||||
·中国民歌的特点和分类 ·各区域民歌的风格特色 ·各国民歌的特点 | .乐曲分析、欣赏 .讨论 .识谱视唱 | ||||
教学媒体与设备 | 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要求 | 教师执教能力的要求 | |||
.多媒体教学设备 | .具备一定的简谱识谱能力 | .精通音乐知识并具备一定演唱技巧 .具备较高的教学技能、课堂组织与协调能力 | |||
学习情境(项目)3 | 中外艺术歌曲欣赏 | 学时 | 2 | ||
学习目标 | 掌握人声的分类及各类人声的特点,人声的组合,了解音乐家生平及代表作 | ||||
学习内容 | 教学方法和建议 | ||||
·人声的分类 ·各类人声的特点 ·人声的组合 ·音乐家生平及代表作 | .乐曲分析、欣赏 .讨论 .识谱视唱 | ||||
教学媒体与设备 | 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要求 | 教师执教能力的要求 | |||
.多媒体教学设备 | .具备一定的简谱识谱能力 | .精通音乐知识并具备一定演唱技巧 .具备较高的教学技能、课堂组织与协调能力 | |||
学习情境(项目)4 | 民族器乐曲欣赏 | 学时 | 6 | ||
学习目标 | 掌握民族乐器的分类,常见乐器的结构、音色特点,了解音乐家生平及代表作 | ||||
学习内容 | 教学方法和建议 | ||||
·民族乐器的分类 ·常见乐器的结构、音色特点 ·民族器乐合奏的分类和特点 ·音乐家生平及代表作 | .乐曲分析、欣赏 .讨论 .识谱视唱 | ||||
教学媒体与设备 | 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要求 | 教师执教能力的要求 | |||
.多媒体教学设备 | .具备一定的简谱识谱能力 | .精通音乐知识 .具备较高的教学技能、课堂组织与协调能力 | |||
学习情境(项目)5 | 外国器乐小品 | 学时 | 2 | ||
学习目标 | 掌握常见西洋乐器的结构、音色特点、代表作品和作者,掌握重奏、维也纳圆舞曲的特点 |
学习内容 | 教学方法和建议 | ||||
·常见西洋乐器的结构、音色特点 ·重奏、维也纳圆舞曲的特点 ·代表作品和作者 | .乐曲分析、欣赏 .讨论 .识谱视唱 | ||||
教学媒体与设备 | 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要求 | 教师执教能力的要求 | |||
.多媒体教学设备 | .具备一定的简谱识谱能力 | .精通音乐知识 .具备较高的教学技能、课堂组织与协调能力 | |||
学习情境(项目)6 | 歌剧舞剧音乐 | 学时 | 2 | ||
学习目标 | 了解歌剧舞剧的概念、特点和历史,掌握著名剧目和作者 | ||||
学习内容 | 教学方法和建议 | ||||
·歌剧舞剧的概念、特点 ·歌剧舞剧的历史 ·著名剧目和作者 | .乐曲分析、欣赏 .识谱视唱 | ||||
教学媒体与设备 | 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要求 | 教师执教能力的要求 | |||
.多媒体教学设备 | .具备一定的简谱识谱能力 | .精通音乐知识 .具备较高的教学技能、课堂组织与协调能力 | |||
学习情境(项目)7 | 交响音乐 | 学时 | 2 | ||
学习目标 | 掌握序曲、交响组曲、交响诗、协奏曲、交响曲的概念和特点,了解一些著名作品及作者生平 | ||||
学习内容 | 教学方法和建议 | ||||
·序曲、交响组曲、交响诗、协奏曲、交响曲的概念和特点 ·著名作品及作者生平 | .乐曲分析、欣赏 .识谱视唱 | ||||
教学媒体与设备 | 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要求 | 教师执教能力的要求 | |||
.多媒体教学设备 | .具备一定的简谱识谱能力 | .精通音乐知识 .具备较高的教学技能、课堂组织与协调能力 | |||
学习情境(项目)8 | 近现代音乐、流行音乐 | 学时 | 4 | ||
学习目标 | 了解现代音乐的概念、流派,掌握爵士、摇滚、迪斯科、流行歌曲等流行音乐的概念、历史和特点 | ||||
学习内容 | 教学方法和建议 | ||||
·现代音乐的概念、流派 ·爵士、摇滚、迪斯科、流行歌曲等流行音乐的概念、历史和特点 | .乐曲分析、欣赏 .识谱视唱 |
教学媒体与设备 | 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要求 | 教师执教能力的要求 | |||
.多媒体教学设备 | . 具备一定的简谱识谱能力 | .精通音乐知识 .具备较高的教学技能、课堂组织与协调能力 |
1.学习材料选用与编写
选用适合本课程标准的学习材料和教材。学习材料应有一定的趣味性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能加深学生对艺术知识的认识与理解。其内容应体现实用性、先进性、普适性,使教材更贴近教学目标要求。学习材料中的能力训练项目要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且具有可操作性,文字及整体表达须精炼、准确、科学。
(1)教材选用:
《艺术导论》,唐玉琴、徐进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
《音乐欣赏》,陈琪语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构成基础》,郑军,2010年9月出版
《数字摄影技艺教程》, 罗勇编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年1月
(2)参考资料:
《艺术学基础知识》,王次诏,音乐学院出版社,2013年12月版
《音乐鉴赏》,刘晓静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年1月版
《书法鉴赏》,路云亭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年9月出版
《舞蹈鉴赏》,江玲、陈鸿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年10月出版
2.教学组织与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立足于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通过图片、幻灯、MV、录像或者课件等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为学生搭建互动活跃的平台,使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以充分调动。
3.课程考核与评价
力求形成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评价模式,以课堂提问、集中考核等方式考核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同时也要进行过程考核,考察学生能力形成及技巧运用状况。具体要求为:
总评成绩=平时成绩70%+期末考试成绩30%。
平时成绩:(1)考勤与课堂提问20%
(2)纪律20%
(3)作业、过程考核30%
期末成绩:期末考核30%
4.课程教学资源使用与建设(包括条件)
注重课程资源和现代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合一,满足学生素质培养的要求。
引导学生参与艺术实践活动。
制定:詹丹妮
审核:王雅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