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型:以文带文
教学内容:
1、学习“一主”教材课文《藏戏》,了解藏戏的历史,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感悟文章的写法。
2、《主题读写》:《安塞腰鼓》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明确学习任务
1、不同的地方不仅有不同的节日风俗,还有独具特色的艺术样式,课前大家了解到哪些?比如,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东北的二人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讲的是藏族的传统剧种——藏戏。(板书课题)(生板书,是指导藏的书写)
2、接下来我们一起了解藏戏。
二、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检查读文,相机指导学生把课文读通顺,理解“传奇、咆哮、旷野、吞噬、妖魔、雄浑、恐怖、一无所有、哄堂大笑、两面三刀、能歌善舞、赞叹不已、生无分文、别无所求、随心所欲、开山鼻祖、”等词语。
三、了解藏戏的传奇故事,感受藏戏魅力和文化内涵
1、齐读课文最后用一句话说:“藏戏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地师传身授下去。”
2、(1)藏戏的创始人是谁?
(2)关于他又有怎样的故事呢?
(3)读4~7自然段:了解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有哪些传奇色彩?传奇:超乎寻常的故事。
生:读文后汇报(凶险的自然环境)那时候,雅鲁藏布江上没有什么桥梁,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许多试图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江水吞噬。
(以弱抗强)年轻的僧人唐东杰布许下宏愿,发誓架桥,为民造福。一无所有的唐东杰布,招来的只有一阵哄堂大笑。
(创造了奇迹)唐东杰布在山南琼结,认识了能歌善舞的七位姑娘……劝人行善积德、出钱出力、共同修桥。身无分文的唐东杰布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铁索桥。
(艺术奇迹)认识了能歌善舞的七位姑娘,组成了的第一个藏戏班子,用歌舞说唱的形式,表演宗教故事、历史传说……身无分文的唐东杰布……同时,成为藏戏的开山鼻祖。
师:唐东杰布面对凶险的自然环境,民众的嘲笑,许下宏愿,发誓架桥,组成了第一个戏班子,在亚鲁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铁索桥,同时,成为藏戏的开山鼻祖。
四、了解藏戏的特点,感受藏戏魅力
1、再次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藏戏的特点?
2、交流汇报
生:戴面具演出、没有舞台、一部戏演三五天还没有结束。
3、朗读品味。
师: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
生:只有藏戏
师: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
生:只有藏戏
师: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
生:自由藏戏
4、品味语言特点。
师:通过读,说说你都听出了什么?
生:藏戏有三个突出的特点:戴着面具演出、没有舞台、演出时间长。(师板书)作者连用了三个排比式的问句,更加突出了藏戏的特点,还有民族的自豪感。
(二)研读8—19段,具体了解藏戏的特点
特点一:演出戴面具
1、第一个反问句中提到的面具,文中是怎么介绍的呢?(板书:面具)请同学找到相应的段落自由朗读,适当做批注,看看你都读懂了什么?
生:结合具体的面具,说一说颜色象征了什么,文章对角色的什么特征做了夸张?(出示幻灯)
师:藏戏面具得以保留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生:面具运用象征、夸张的手法,使戏剧中的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鲜明。
特点二:演出没有舞台、特点三:演出时间长
1、默读课文17——20自然段,完成填空。
藏戏的舞台 | |
剧情靠 | |
固定的程式是 | |
唱腔、动作 | |
演出时间 |
2、师生合读:21自然段。
八、总结
藏戏,作为藏族的传统剧种,到几百年后的今天,仍有着无穷的魅力,是宝贵的文化遗产。接下来我们随着刘成章先生的妙笔生花踏上另一片黄土,去欣赏有“天下第一鼓”之称的黄土高原之魂——安塞腰鼓!
1、阅读提示:生快速浏览课文,用“ 的安塞腰鼓”对安塞腰鼓进行评价。(可填词、短语、句子:最好用文中的内容)
2、以读代讲,感受语言的魅力
五、作业:课后了解我们河曲地方戏曲《二人台》的传奇故事及艺术魅力。
板书设计:
藏戏
怎样形成:唐东杰布
独特魅力:面具 ( 人物不同面具不同 运用象征、夸张)
没有舞台 剧情 固定程式
时间长 唱腔、动作丰富多彩,不一而足 一出戏演三五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