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①阅读第①——⑨段,概括出“他”思念母亲的具体表现。
②阅读第①——⑨段,概括出“他”对母亲强烈而执著的思念之情的具体表现。
2. ①请简要说明“可怜可悯”的具体内容。 ②请谈谈你对文中“可怜可悯”的理解。
3.文中第⑤段与第22段老人的流泪与哭泣的原因有何不同?
4.联系文章题目,说说结尾处“他”要教外孙“白日依山尽”的心理。
本课所得
记叙文阅读(二) 《萝卜花》
1.“一朵一朵素雅的萝卜花,就开到了人们的饭桌上”,把句中的“开”改成“放”好不好?为什么?
2.作者赋予了萝卜花怎样的含义?“萝卜花”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3.阅读⑤—⑾段,用简洁的语言将其主要情节补充完整。
(1)点缀“萝卜花”的小炒摊,深受大家喜爱。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请结合具体情节说说女人是怎样的一个人?
5.“生活。也许避免不了苦难,却从不会拒绝一朵萝卜花的盛开”,请结合选文和自身经历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本课所得
记叙文阅读(三) 《倾听生命行走的声音》
1.说说文章是怎样从不同的角度表现杨木桩这一形象的。
自身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生存状态:在风霜雨雪中经受磨砺
内在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第③段说,“杨木桩和风是朋友而不是仇敌”。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3.具体分析第④段画线的语句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4.杨木桩和小枣树有着不同的生命行走方式,作者赞颂前者,也不愿苛责后者。你如何看待生命的行走呢?请谈谈你的认识和感受。(100字左右)
本课所得
说明文阅读(一)《“金属疲劳”不容忽视》
1.结合第一段画线句的内容,说出“单就桥梁而言”这几个字不能删去的理由。
2.①第四段介绍了哪几类增强金属抗疲劳性能的方法?
②第四段介绍了哪些增强金属抗疲劳性能的具体方法?
③第四段介绍了哪些应对金属疲劳现象的方法?
本课所得
说明文阅读(二)《产品的生态设计》
1.产品的生态设计产生的原因是
2. 文章第②至⑩段的行文思路是:先说明_______________ ____(不超过10个字),
再说明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不超过12个字),
最后说明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不超过20个字)。
3.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借助文章中的相关知识,说说下面材料体现了哪一种废物循环再利用的设计要求?为什么?
【链接材料】
马来西亚设计出一种装载家具的可折叠硬纸箱,能折叠成多种形状,适合装载不同形状的家具,实现整体通用性。
本课所得
说明文阅读(三)大气灰霾
1.分析本文第②段划线的句子,说说从中你得出了怎样的结论。
2.本文第④段是从我国是如何控制与预防灰霾天气的角度进行说明的。具体措施依次有
(8字以内); (8字以内);
(25字以内)。
3.阅读下面链接材料,根据文章内容,概括说明气象部门建议中老年人不要进行晨练的具体原因。
【链接材料】
昨日,久违的灰霾再度回访广州,由于冷空气迟迟不来,早晨雾气明显,最低能见度只有3公里。昨日上午广州发布了今年首个灰霾天气黄色预警信号,市区昨日属于重度灰霾。气象部门建议中老年朋友在这样的天气不要早起外出进行晨练。
本课所得
议论文阅读(一) 《“凄美”人生》
1.请说说本文是如何提出中心论点的。
2.请写出第二自然段的论证过程。
3.简单列出本文的结构图。
本课所得
议论文阅读(二) 《说“问”》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请按照文章论述的内容,将下面三个句子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丙】处。(只填序号)
①问的时候往往不善思考,问其然不问其所以然,这样问的效果当然不好。
②问清楚了,知其所以然了,惑就迎刃而解了。
③要向别人请教,还存在着一个态度的问题。
【甲】 【乙】 【丙】
3.阅读文章②—⑥段,梳理论证的思路,完成下面的表格。
问能解惑
论证A
问能知新
要先思后问,问后再思
论证如何“问”得好
B
4.请在文中第②段划线处填上合适的句子,使论证结构更加严密,论证更有力量。
本课所得
议论文阅读(三) 《谈“人格”》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2.请你简要分析第③段的论证过程。
3.请在文中第①段划线处填上合适的句子,使论证结构更加严密,论证更有力量。
本课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