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少阴心经的走行:十二经脉之一,从心中开始,出来属于心脏与它脏相连的系带,向下通过膈肌,联络小肠。
它的支脉:从心脏的系带部向上挟咽喉,而与眼球内连于脑的系带相联系。
它的直行脉从心系(即心与它脏相联系的系带)上行至肺,向下出于腋下(极泉),沿上臂内侧后缘,走手太阴,手厥阴经之后(青灵),下向肘中(少海),沿前臂内侧后缘(灵道、通里、阴郄、神门),到掌后豌豆骨部进入掌内后边(少府),沿小指的桡侧出于末端(少冲),接手太阳小肠经。本经一侧9穴(左右两侧共18穴)。其中8穴分布于上肢掌侧面的尺侧,1穴在侧胸上部。首穴极泉,末穴少冲。主治胸、心、循环系统病症、神经精神方面病症以及本经脉所过部位之病症。
2、主要临床表现:咽干,渴而欲饮,目黄,胁痛,手臂内侧疼痛,掌中热痛,心痛,心悸,失眠,神志失常。
三、主治概要:主治心、胸、神志病,如心动过速或过缓、心律不齐、心绞痛、失眠、癫痫以及昏迷、上臂内侧痛等。
心胸病:心痛,心悸,怔忡,心烦,胸痛。
神志病:不寐,健忘,癫狂痫。
外经病:肘臂痛,掌心热。
穴位 | 定位 | 作用 | 地位 | 重要方 | |
手少阴心经---护命摄神,百病祛根 | 极泉 | 腋窝顶点,中部有动脉搏动处 | 冠心病;肺心病(穴位拨动),咽干烦渴淋巴结,调节心率脑血栓,上肢不举抑郁症,腋窝正中找极泉 | 心经的起点 | 可以拨动到手发麻,胳膊发麻 |
青灵 | 肘上3寸处,靠近肘边 | 肩臂不举衣难穿,头痛肋痛点即安,青为疼痛灵为验,就在肘上3寸边 | 治疗痛症非常有效 | ||
少海 | 肘横纹内侧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中点,肘横纹尺侧纹头凹陷处 | 肘关节(穴位拨动);烦躁,失眠,心脏痛,手臂麻缠,牙龈肿痛等等 | 滋阴降火;合穴,其水火相济的作用,治耳鸣要穴 | 按揉;少海加合谷去火快 | |
灵道 | 手掌下面小指侧横纹下面1.5寸,摸的时候有一根筋,就在筋外侧一点儿,揉的时候贴着筋往里掐揉 | 主治神志方面:恐惧、悲伤、癫痫、抑郁、精神以及房颤、早搏、心动过速等 | 宁神安心,化痰开窍,及时缓解心脏病、心绞痛 | 多揉左边穴位 | |
通里 | 腕横纹上1寸处,紧挨着灵道 | 调节人的情致和心脏本原病,络穴 | |||
阴郄 | 治急性病发作、盗汗、恐惧、悲伤等 | ||||
神门 | 腕横纹小指侧线上的骨头下边 | 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失眠、、头晕、血压高、癫痫等 | 心之原穴,功能强,宁神安志 | 双神门配双昆仑治疗心虚之妙药 | |
少府 | 掌心感情线上,握拳,小指所点处就是,心脏有问题的此处很敏感 | 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头颈痛,心悸、惊恐、尿失禁等 | |||
少冲 | 小指指甲内侧旁1毫米处 | 心火大、爱烦躁 | 心经最后一穴位,井穴 |
[定位] 在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
[主治] 心痛,咽干烦渴,胁肋疼痛,瘰疬,肩臂疼痛。
[配伍] 配肩髃、曲池治肩臂痛。
保健作用:当暴食胃腹涨满,胃动力不够的时候,可以用点按的方法,效果不错。
2、青灵穴 HT2 Qīng líng
[定位] 在臂内侧,当极泉与少海的连线上,肘横纹上3寸,肱二头肌的内侧沟中。
[主治] 头痛振寒,目黄,胁痛,肩臂疼痛。
[配伍] 配肩髃、曲池治肩臂痛。
3、少海穴 HT3 Shào hǎi
[定位] 屈肘,当肘横纹内侧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 心痛,肘臂挛痛,瘰疬,头项痛,腋胁痛。
[配伍] 配曲池治肘臂挛痛。
4、灵道穴 HT4 Líng dào
[定位] 在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1.5寸。
[主治] 心痛,暴喑,肘臂挛痛。
[配伍] 配心俞治心痛。
5、通里穴 HT5 Tōng lǐ
[定位] 在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 l寸。
[主治] 心悸,怔仲,暴喑,舌强不语,腕臂痛。
[配伍] 配廉泉、哑门治不语。
6、阴郄穴 HT6 Yīn xì
[定位] 在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0.5寸。
[主治] 心痛,惊悸,骨蒸盗汗,吐血、衄血,暴喑。
[配伍] 配心俞、巨阙治心痛;配大椎治阴虚盗汗。
7、神门穴 HT7 Shén mén
[定位] 在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主治] 心病,心烦,惊悸,怔仲,健忘,失眠,癫狂痫,胸胁痛。
[配伍] 配内关、心俞治心痛;配内关、三阳交治健忘、失眠。安神益智。
保健作用:每天早晚用手指关节按摩2-3分钟,可以补心气,养心血,预防胸痛,心悸,失眠焦躁等。
8、少府穴 HT8 Shào fǔ
[定位] 在手掌面,第4、5掌骨之间,握拳时,当小指尖处。
[主治] 心悸,胸痛,小便不利,遗尿,阴痒痛,小指挛痛。
[配伍] 配内关治心悸。
9、少冲穴 HT9 Shào chōng
[定位] 在小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主治] 心悸,心痛,胸胁痛,癫狂,热病,昏迷。泻热开窍。
[配伍] 配太冲、中冲、大椎治热病、昏迷。
保健作用:提神醒脑,用拇指和食指夹住小指的甲凹陷处,垂直轻柔的按摩,可以减轻疲劳引起的头痛,对司机,上班族,很方便实用。
特定穴的意义
特定穴是指十四经中具有特殊治疗作用和特点称号的一类腧穴。根据其不同的分布特点、含义和治疗作用,分为五输穴、原穴、络穴、郄穴、背俞穴、募穴、下合穴、八会穴、八脉交会穴和交会穴。由于特定穴除具有经穴的共同功效和主治特点外,还有其特殊的性能和治疗作用,因此,临床上较多使用特定穴,以提高针灸治疗效果。
1、五输穴 即指十二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井、荥、输、经、合5个重要穴位,简称“五输穴”。其分布次序是从四肢的末端向肘膝方向排列的。这是古人运用自然界水流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的变化来形容经气运行的过程。
井穴:位于手足之端,喻作水之源头,是经气所处的部位。井穴一般主治神志病和心中烦闷。
荥穴:多位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前。喻作水流尚微,是经气流行的部位。荥穴主治热病。
输穴:多位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后,喻作水流由小变大,由浅注深,是经气渐盛、由此注彼的部位。输穴主治体重节痛。
经穴:多位于肘膝关节以下,喻作水流变大,畅通无阻,是经气正盛,运行经过的部位。经穴主治喘咳、咽喉病症。
合穴:位于肘膝关节附近喻作江河水流汇入湖海,是经气由此深入,进而汇合于脏腑的部位。合穴主治肠胃等六腑病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