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社会调查与统计应用》教学大纲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7 08:29:46
文档

《社会调查与统计应用》教学大纲

《社会调查与统计应用》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社会调查与统计应用课程编号B英文名称SocialSurveyandStatisticalApplication课程类型通识教育选修课总学时32课内学时32课外学时实验学时学分2先修课程无适用对象全校各专业本科生开课学院工商管理学院课程负责人陈玉萍课程简介(200字左右)本课程将现代社会调查方法的基本概念、基本内容与实际操作过程紧密结合,运用大量实例,通俗简明地介绍了各种资料收集与分析方法,使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从选择调查题目开始,到调查设计、问卷
推荐度:
导读《社会调查与统计应用》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社会调查与统计应用课程编号B英文名称SocialSurveyandStatisticalApplication课程类型通识教育选修课总学时32课内学时32课外学时实验学时学分2先修课程无适用对象全校各专业本科生开课学院工商管理学院课程负责人陈玉萍课程简介(200字左右)本课程将现代社会调查方法的基本概念、基本内容与实际操作过程紧密结合,运用大量实例,通俗简明地介绍了各种资料收集与分析方法,使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从选择调查题目开始,到调查设计、问卷
《社会调查与统计应用》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社会调查与统计应用课程编号B
英文名称 Social Survey and Statistical Application

课程类型通识教育选修课
总学时32课内学时32

课外学时实验学时
学分2先修课程
适用对象全校各专业本科生开课学院工商管理学院课程负责人陈玉萍
课程简介

(200字左右)

本课程将现代社会调查方法的基本概念、基本内容与实际操作过程紧密结合,运用大量实例,通俗简明地介绍了各种资料收集与分析方法,使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从选择调查题目开始,到调查设计、问卷设计、资料搜集、资料处理、资料的统计分析以及调查报告撰写为止的整个社会调查研究过程。

同时,本课程还将结合自己多年来从事社会调查的经验、资料统计分析的方法与技巧,进行重点介绍。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教学目标: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了解社会调查研究的一般基本程序和主要途径;掌握社会调查研究的方式方法;了解社会统计分析的基础知识;提高对社会现象和问题的认识水平和分析能力。 

教学任务:本门课程主要讲述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原理和具体方法,主要内容包括:现代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和概念、社会调查课题的选择、研究设计、抽样的技术、问卷设计方法、资料的收集、调查资料的统计分析、研究报告的撰写方法等。

三、学时分配

教学课时分配

周次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及课时分配课时合计
讲课实验实践32
1第一章 社会调查概述

2
1第二章 选择调查课题

2
2第三章 调查设计

2
2-3

第四章 抽样

4
3-4

第五章 测量

4
4第六章 问卷设计

2
5第七章 资料收集

2
5第八章 资料处理

2
6第九章 资料的统计分析(I)——单变量分析

2
6第十章 资料的统计分析(II)——双变量分析

2
7第十一章 SPSS软件基本应用

2
7-8

第十二章4
8考核2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一章  社会调查概述

本章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和现代社会调查的方式及特点,区分、理解传统社会调查与现代社会调查的异同点,并掌握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

本章主要内容:本章在对实验研究、实地研究和文献研究介绍的基础上,着重对社会调查的定义、特征、类型、题材以及一般研究程序做详细介绍。

本章重点、难点:本章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传统社会调查和现代社会调查的区别;难点是让学生联系实际,严格按照社会调查的具体程序动手操作,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本章参考文献:

1.热孜万•阿布里米提:《学生主体教学在<社会调查方法>课程中的运用》,《亚太教育》2016年第21期。

2.陈敬胜:《参与式教学在“社会调查方法”课程中的运用》,《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年第3期。

3.邱梦华:《社会调查方法课程实践环节的改革与反思》,《大学教育》2017年第3期。 

4.郭泽英、任义科:《大学生社会调查研究的瓶颈与对策——师生协同创新培养模式》,《未来与发展》2015年第11期。 

5.司睿:《<社会调查方法>环节实践教学模式研究》,《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5年第1期。

6.邓雪琳:《提高社会调查能力 培养管理类复合型应用人才——基于学生视角》,《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7年第1期。

7.邱梦华:《社会调查方法课程实践环节的改革与反思》,《大学教育》2017年第3期。

本章思考题:

1.联系实际说明社会调查的主要作用有哪些?

2.列举你所知道的社会调查的例子,并根据其性质或应用领域说明他们分别属于哪一类社会调查?

3.什么是抽样调查?为什么实际生活中抽样调查的应用远比普遍调查广泛?

4.陈述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并用图示法画出这一过程。

5.研究社会的基本方式有哪些?社会调查这种方式的基本要素包括哪几个方面?

第一节  研究社会的不同方式

一、实验研究

二、实地研究

三、文献研究

第二节  社会调查的定义和特征

一、社会调查的定义

二、社会调查的基本要素

三、社会调查的方特征

第三节  社会调查的类型和题材

一、社会调查的分类

二、社会调查的题材

第四节  普遍调查与抽样调查

一、普遍调查的概念与方式

二、普遍调查的特点

三、抽样调查的概念

四、抽样调查的优点

第五节  传统社会调查与现代社会调查

一、社会调查的发展简介

二、传统调查与现代社会调查的区别

第六节  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

一、选题阶段

二、准备阶段

三、实施阶段

四、分析阶段

五、总结阶段

第二章 选择调查课题

本章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社会调查课题的分类和选择恰当课题对于整个调查工作与调查过程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掌握课题选择的标准、途径和方法。

本章主要内容:本章主要介绍调查课题的类型、选题的重要性、选题的标准、途径和方法;阐明课题明确化的含义及其在调查中的地位;文献查阅的作用与方法。

本章重点、难点: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选题的标准和方法,难点是如何在实际中选择恰当的调查题目以及对调查课题的明确化。

本章参考文献:

1.耿爱生、刘海英等:《社会调查方法》,知识产权出版社,2014年。

2.马德峰:《选题及其选题意识——对社会调查方法在青年研究中应用的反思》,《青年研究》2001年第9期。

3.卢新焰、马德峰:《社会调查研究选题存在的不良倾向思考》,《调研世界》2005年第10期。 

4.仓理新:《运用社会调查方法策划选题的尝试》,《中国出版》2005年第2期。

本章思考题:

1. 从各种社会学期刊中选择若干社会调查报告,用本章所介绍的选题标准对它们进行评价。

2.分析上述社会调查的课题来源,并评价它们的课题明确化工作。

3.选择一个恰当的调查课题,对于整体社会调查工作来说,具有什么样意义?

4.什么是调查课题的明确化?为什么要对调查课题进行明确化的工作? 

第一节  调查课题的类型

一、理论性课题与应用性课题

二、自选课题与选派课题

第二节  选题的重要性

一、决定调查的方向

二、体现调查的水平

三、制约调查的过程

四、影响调查的质量

第三节  选题的标准

一、重要性

二、创造性

三、可行性

四、合适性

第四节  选题的途径和方法

一、从现实社会生活中寻找

二、从个人经历中寻找

三、从现有文献中寻找

第五节  调查课题的明确化

一、课题明确化的定义

二、课题明确化的方法

第六节  文献查阅与选题

一、文献查阅的作用

二、查阅文献的方法

第三章 调查设计

本章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理解调查设计的重要性,掌握调查设计包括的主要内容,学会撰写调查研究的具体方案。

本章主要内容:本章主要讲授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三者的特点及其关系 ;如何确定分析单位 ;撰写调查研究的具体方案。

本章重点、难点: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三种类型调查方法使用的条件有什么不同。难点是设计资料收集的工具与方法。

本章参考文献:

1.风笑天:《社会调查中的问卷设计》,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

2.苏家坡:《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年。

3.耿爱生、刘海英等:《社会调查方法》,知识产权出版社,2014年。

4.吴娟、王剑:《论民族调查的方法及特性——兼与社会调查比较》,《黑河学院学报》2014年第6期。

本章思考题:

1.描述性调查关注的焦点是什么?列举两例常见的描述性调查的例子。

2.试述描述性调查、解释性调查二者的特点及其关系。

3.举例说明社会调查中的分析单位、调查对象,并讨论二者之间的关系。

4.从社会科学刊物中找出几篇社会调查报告,分析和说明它们各自的分析单位是什么?

第一节  明确调查目的

一、探索性调查

二、描述性调查

三、解释性调查

第二节  确定分析单位

一、个人

二、群体

三、组织

四、社区

五、层次谬误

第三节  设计抽样方案

一、调查对象、研究对象与抽样对象

二、抽样设计

第四节  设计收集资料的工具与方法

一、基本变量的确定及其操作化

二、设计调查问卷

三、设计资料的收集方法

第五节  制订实施方案

一、说明调查课题的目的与意义

二、说明调查的内容

三、说明调查的范围、调查对象和分析单位

四、说明调查的理论假设

五、说明调查方案

六、说明调查人员的组成、组织机构与培训安排

七、确定调查的时间进度和经费使用计划

第四章 抽样

本章教学目的: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抽样的意义与作用,使学生掌握抽样的原理与程序、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方法,了解样本规模的确定和抽样误差的控制。

本章主要内容:本章主要介绍抽样的概念、意义和作用,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的原理和方法, 影响样本规模的因素以及抽样误差的控制。

本章重点、难点:重点掌握概率抽样方法和非概率抽样方法;难点是能够灵活运用这两种方法设计抽样方案、控制抽样误差。

本章参考文献:

1.潘绥铭、杜鹃、黄盈盈:《以社会科学为主体,发展随机抽样》,《江淮论坛》2010年第2期。

2.米子川、聂瑞华:《大数据下非概率抽样方法的应用思考》,《统计与管理》2016年第4期。 

3.郑温冰:《抽样调查在社会研究中应用的若干问题探讨》,《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 

4.傅青叶:《论社会经济调查抽样框的构建》,《统计与决策》2003年第5期。

5.尹海洁、刘玉莉:《社会调查中随机抽样数目确定的方法》,《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1期。

6.金勇进、刘展:《大数据背景下非概率抽样的统计推断问题》,《统计研究》2016年第3期。

本章思考题:

1.什么是抽样中的随机性?为什么概率抽样的方法能够保证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

2.分层抽样和整群抽样的具体操作方法是怎样的?二者之间有何异同?

3.在实际社会调查中,有哪些因素影响到研究者对样本规模的确定?

4.从社会学期刊中选择几篇调查研究报告,分析并评价这些调查研究中所采用的抽样方法。

第一节  抽样的意义与作用

一、抽样的概念

二、抽样的作用

三、抽样的类型

第二节  概率抽样的原理与程序

一、概率抽样的基本原理

二、抽样分布

三、抽样的一般程序

第三节  概率抽样方法

一、简单随机抽样

二、系统抽样

三、分成抽样

四、整群抽样

五、多段抽样

六、PPS抽样

第四节  非概率抽样方法

一、偶遇抽样

二、判断抽样

三、定额抽样

四、雪球抽样

第五节  样本规模与抽样误差

一、样本规模

二、影响样本规模确定的因素

三、样本规模与抽样误差

第五章 测量

本章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测量的基本概念、测量的四个要素、测量的层次,熟悉量表,掌握操作化的方法,并能够进行效度与信度的检测。

本章主要内容:本章主要介绍测量的概念与特征; 测量的层次;量表;操作化的方法;测量的信度与效度。

本章重点、难点:重点是掌握 测量的层次、操作化方法以及量表的建立;难点是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测量结果的效度和效度进行检测。

本章参考文献:

1.张亚娟、宋继波、高云涛等:《无法忍受不确定性量表(简版)在中国大学生中的信效度检验》,《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7年第2期。 

2.风笑天:《社会调查中不同收入测量方法的特点及其应用》,《社会科学研究》2006年第3期。

3.范劲松:《Rasch模型下自我评估量表的效度探析》,《当代外语研究》2017年第2期。 

4.杨丽峰、杨洋、张春梅等:《老年人衰弱评估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中华护理杂志》2017年第1期。

本章思考题:

1.量表主要是用来测量什么的?请设计一份用来测量人们对夫妻家庭角色看法的李克特量表。

2.概念的抽象层次、涵盖面及其特征三者之间有何关系?试举例说明。

3.试举例说明操作化在社会调查中的地位和作用。

4.试将概念“越轨行为”、“上进心”、“媒介接触”和“生育意愿”操作化为一组测量指标。

第一节  测量的概念与特征

一、什么是测量

二、测量的四个要素

三、社会现象的测量

第二节  测量层次

一、定类测量

二、定性测量

三、定距测量

四、定比测量

五、测量层次的小结

第三节  操作化

一、概念、变量和指标

二、操作化的含义与作用

三、操作化的方法

第四节  量表

一、总加量表

二、李克特量表

三、鲍格达斯社会距离量表

四、语义差异量表

第五节  测量的信度与效度

一、信度

二、效度

第六章 问卷设计

本章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调查问卷的类型和结构以及问卷设计的步骤,学会设计调查问卷。

本章主要内容:本章主要讲授问卷的结构与设计原则、问卷题型及答案的设计;问卷设计中的常见错误及其避免方法。

本章重点、难点:重点是让学生掌握问卷的结构,问卷题型及答案的设计;难点是问题的语言及提问方式。

本章参考文献:

1.风笑天:《社会调查中的问卷设计》,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

2.胡蓉、白玫、刘咏梅等:《行动研究视角下交互式问卷设计探索——以老年人度假信息需求问卷设计为例》,《情报资料工作》2017年第1期。 

3.张立卓、郭伟:《基于社会敏感问题的问卷调查方案设计与分析》,《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6年第13期。

4.阿迪力·努尔:《浅谈调查问卷设计中的有关技巧》,《统计科学与实践》2012年第6期。 

5.周雪、侯文军、孙炜等:《以用户为中心的问卷设计——深度访谈和可用性测试方法在问卷质量控制中的》,《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

本章思考题:

1.问卷的封面信中应说明哪些内容?

2.安排问卷中问题的顺序时,应按照什么样的规则?并说明理由。

3.问卷设计中对问题的语言表达和提问方式有哪些常用的规则?为什么要尽量简单?

4.找几份实际社会调查中所用的问卷,结合本章所学内容,对这些问卷进行分析和评价。

第一节  问卷的概念及其结构

一、什么是问卷

二、问卷的一般结构

第二节  问卷设计的原则

一、明确问卷设计的出发点

二、目前阻碍问卷调查的各种因素

三、目前与问卷设计紧密相关的各种因素

第三节  问卷设计的步骤

一、探索性工作

二、设计问卷初稿

三、试用

四、修改定稿并印制

第四节  题型及答案的设计

一、问题的形式

二、答案的设计

第五节  问题的语言及提问方式

第六节  问题的数量与顺序

一、问题的数量

二、问题的顺序

三、相倚问题

第七节  问卷设计中的常见错误

一、概念抽象

二、问题含糊

三、问题带倾向性

四、问题提法不妥

五、问题有多重含义

六、问题与答案不协调

第八节  如何提高问卷设计的质量

一、高质量问卷的标准

二、如何设计高质量的问卷

第七章 资料收集

本章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资料收集的各种方法、掌握访谈过程的主要环节和基本技巧,达到能够熟练地进行访问调查的水平。

本章主要内容:本章主要介绍资料收集的各种方法、结构访谈的含义及分类;进行结构访谈的要点;访谈控制的方法。

本章重点、难点:本章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访谈过程的主要环节和基本技巧,难点在于访谈过程管理与质量监控。

本章参考文献:

1.王晴锋:《反思社会研究中作为方法的深度访谈》,《云南社会科学》2014年第1期。 

2.陈晓冲:《资料收集方法中的访谈方法运用——读<王小刚为什么不上学了>》,《发展》2013年第9期。

3.刘中一:《田野工作资料收集的若干问题》,《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5期。

本章思考题:

1.结合实际说明自填问卷法和结构访问法各有什么优缺点?

2.试比较个别发送法、邮寄填答法、集中填答法各自的优缺点,并说明在实际应用中应注意什么?

3.进行当面访问时,应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4.举例说明挑选调查员时应考虑的一般条件和特殊条件。

第一节  资料收集方法的类型与特点

一、资料搜集方法的分类

二、自填问卷法与结构访问法的特点

第二节  自填问卷法

一、个别发送法

二、邮寄调查法

三、集中填答法

四、网络调查法

第三节  结构访问法

一、当面访问

二、电话访问

第四节  资料收集要点提示

一、理解被调查者的心理

二、第一印象

三、进门与开场白

四、接触被调查者之前的准备

五、提问

第五节  调查的回收率 

一、回收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二、回收率的意义

三、回收率的标准

第六节  调查员的挑选与培训

一、调查员的一般条件

二、调查员的特殊条件

三、培训调查员的方法

第七节  调查过程管理与质量监控

一、合理组建调查队伍

二、建立监督和管理的办法及规定

三、实地抽样的管理和监控

四、实地访问的管理和控制

五、问卷回收和实地审核的管理与监控

第八章 资料处理

本章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调查资料的处理方法和技巧。

本章主要内容:本章主要介绍资料审核的内容与方法,资料复查的方法,问卷编码的含义与作用,数据清理工作的几种主要方式,统计表与统计图的构成与制作。

本章重点、难点:本章重点是掌握资料的审核和录入;难点是资料录入后的清理工作。

本章参考文献:

1.路庆、张天成、唐艳明等:《Excel和SPSS软件对多选题资料的录入及统计分析中的应用》,《现代预防医学》2017年第1期。

2.李运明、封宗超、李小凯等:《EpiData和SPSS软件在多选题资料录入和统计分析中的应用》,《现代预防医学》2010年第21期。

2.贾士杰、范慧敏、谢敏等:《应用Excel实现调查问卷中多选题答案编码的拆分》,《数理医药学杂志》2013年第4期。

3.曹洁冰:《读者问卷调查中选择题的简易编码设计和数据分析》,《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2007年第2期。

4.刘煜琦:《统计学在社会调查中的应用》,《科技经济导刊》2017年第3期。

本章思考题:

1.什么是资料的复查?如何进行材料的复查?

2.问卷数据录入的方式有哪几种?在计算机上对这几种方式都进行尝试,并比较和讨论它们各自的特点。

3.统计表由哪几个部分构成?试举例说明。

4.找几篇社会科学刊物上的调查报告,看看它们采用了哪些统计图表?

第一节  原始资料的审核与复查

一、资料的审核

二、资料的复查

第二节  资料转换与录入

一、问卷资料转换

二、数据录入

第三节  数据清理

一、有效范围清理

二、逻辑一致性清理

三、数据质量抽查

第四节  统计表与统计图

一、统计表的构成与制作

二、统计图

第九章 资料的统计分析(Ⅰ)——单变量分析

本章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针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系统性统计分析,以揭示调查资料所包含的众多信息,得出调查结论。

本章主要内容:本章主要介绍单变量统计分析的两个大的方面,即描述统计和推论统计,描述统计包括集中量数分析、离散量数分析等,推论统计主要包括区间估计和假设检验等。

本章重点、难点:重点掌握描述统计,能够用简单的概括形式反映出大量数据资料所容纳的基本信息;难点是熟悉推论统计,能够从样本调查中所得到的数据资料来推断总体情况。

本章参考文献:

1.韩枫、李正良、范文亮:《基于单变量分析的自适应响应面法》,《工程力学》2012年第12期。

2.祁永忠:《贷款利率市场化对我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分布影响研究——基于统计推论检验的实证分析》,《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第6期。 

3.辛涛、李峰:《社会科学背景下因果推论的统计方法》,《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 

4.朱元兰:《统计推论的使用》,《中国统计》2007年第8期。

本章思考题:

1.从某高校随机抽取300名教师进行调查,得出他们的平均年龄为42岁,标准差为5岁。求在95%的置信水平下,该校全体教师平均年龄的置信区间是多少?

2.某校去年新生中女生的比例为40%,在今年招收的新生中,随机抽取100名进行调查,发现女生为38名。问今年招收的新生中女生比例是否有所下降?

第一节  单变量描述统计

一、频数分布与频率分布

二、集中趋势分析

三、离散趋势分析

第二节  单变量推论统计

一、区间估计

二、假设检验

第十章 资料的统计分析(Ⅱ)——双变量分析

本章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能够针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系统性统计分析,以进一步了解社会现象发生和变化的原因,揭示社会现象的发展规律。

本章主要内容:本章主要介绍变量间的关系;交互分类;其他层次变量的相关测量与检验;回归分析等内容。

本章重点、难点:重点是让学生学会采用不同的测量方法和检验方法分析不同类型变量之间的关系问题;难点是能够对于具有相关关系的变量,找出合适的数学模型,建立回归方程进行回归分析。

本章参考文献:

1.王爱玲:《概率统计数学模型在投资决策中的应用》,《科技信息》2012年第9期。

2.谢克明:《数学模型在项目成本预测中的应用》,《高速铁路与轨道交通》2016年第4期。 

3.张洁、杨文国:《港口物流流量与相关影响因素的关系及其数学模型研究》,《物流技术》2014年第13期。 

4.程伟力:《自回归模型在实践中的问题分析》,《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年第1期。 

5.张明玉:《小样本经济变量相关关系检测的数学模型》,《预测》1998年第3期。

本章思考题:

1.什么是两变量间的相关关系?试举例说明相关关系的方向和强度。

2.因果关系和相关关系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3.交互分类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这一方法主要用来分析什么层次的变量之间的关系?

第一节  变量间的关系

一、相关关系

二、因果关系

第二节  交互分类

一、交互分类的意义与作用

二、交互分类的形式要求

三、χ2检验

四、关系强度的测量

第三节  其他层次变量的相关测量与检验

一、定序变量与定序变量

二、定类变量(或定序变量)与定距变量

三、定距变量与定距变量

第四节  回归分析

第十一章 SPSS软件基本应用

本章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运用SPSS进行单变量描述统计和双变量相关统计分析。

本章主要内容:运用SPSS进行单变量描述统计;运用SPSS进行双变量交互分类统计与检验;子总体平均值比较与方差分析;数据调整与转化;统计图制作。

本章重点、难点: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SPSS的基本操作;难点是让学生运用SPSS进行单变量描述统计和双变量相关统计分析,制作统计图。

本章参考文献:

1.金敏:《问卷调查中的嵌套多选题数据如何录入SPSS》,《统计与决策》2005年第12期。

2.王旭:《SPSS数据处理与分析》,人民邮电出版社,2016年。 

3.李洪成、张茂军、马广斌:《SPSS数据分析实用教程》,人民邮电出版社,2017年。

4.王旭:《SPSS数据处理与分析》,人民邮电出版社,2016年。

5.吴明隆:《问卷统计分析实务: SPSS操作与应用》,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年。

本章思考题:

1.分别用Excel、SPSS两种软件进行数据输入的练习,并比较两者的利弊。

2.用你在上一题练习中所制作的数据资料或老师给予的数据资料,在计算机上按照本章的方法逐一进行SPSS基本统计分析的练习。

3.在计算机上对数据进行再编码练习、生成新变量练习、生成各种统计图练习。

第一节  单变量描述统计

一、频数分布

二、定距变量的描述统计

第二节  双变量交互分类统计与检验

第三节  子总体平均值比较与方差分析

一、通过Means命令进行

二、通过One-Way ANOVO(单因方差分析)命令进行

第四节  数据调整与转化

一、数据再编码

二、生成新变量

第五节  统计图制作

一、条形图

二、线形图

三、饼形图

第十二章 撰写调查报告

本章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调查报告的结构,调查报告各部分包含的主要内容,并学会撰写调查报告。

本章主要内容:本章主要介绍各种不同的调查报告类型及其特点;调查报告的撰写步骤;应用性调查报告和学术性调查报告的结构与写作;调查报告的行文规范。

本章重点、难点: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调查报告的基本结构和撰写规范;难点是运用所学知识,撰写出合格的社会调查报告。

本章参考文献:

1.杨春晓、刘桂芝:《再谈调查报告写作训练的方法》,《金融理论与教学》2017年第1期。 

2.廖建明:《撰写调查报告的“四则运算法”》,《政工导刊》2016年第10期。 

3.杨汉东:《市场调查报告撰写中的几个关键环节》,《秘书》2011年第4期。

4.李琼、王晓燕:《报告撰写手册》,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4年。

5.[美]阿琳•芬克、Arlene Fink、黄清:《如何报告调查结果》,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年。

本章复习思考题:

1.应用性社会调查报告与学术性研究报告有什么差别?

2.调查报告的标题形式有哪几种?它们各有什么优缺点?

3.学术研究报告在结构上通常包括哪几部分?

4.调查报告的写作与新闻写作、文学作品写作有何异同?    

第一节  调查研究报告及其类型

一、应用性调查报告与学术性调查报告

二、描述性调查报告与解释性调查报告

三、综合性调查报告与专题性调查报告

第二节  调查报告的撰写步骤

一、确立主题

二、拟定提纲

三、选择材料

四、撰写调查报告

第三节  应用性调查报告的结构与写作

一、标题

二、导言部分

三、调查报告的主体部分

四、结尾部分

第四节  学术性调查报告的结构与写作

一、导言部分

二、方法

三、结果部分

四、讨论

五、小结

六、参考文献

第五节  撰写调查报告应注意的问题

一、行文要则

二、引用与注释

五、实验、实践内容

设计一份调查问卷,选题自定,需按照调查问卷的一般格式进行设计。调查问卷的问题与调查题目关系作为问卷设计的评分标准。问卷的成绩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一部分。

六、考核方式及要求

本课程采用开卷、笔试的方式进行考核,试卷中有50%以上的问题为开放式问题。笔试成绩占60%,平时成绩占40%。平时成绩根据学生的出勤率、学习态度、问卷设计的情况来综合评定。

七、推荐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教材:

《现代社会调查方法》,风笑天编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社,2014年,标准书号:9

教学参考书:

1.《社会研究方法》, 艾尔·巴比 (Earl Babble) (作者), 邱泽奇 (译者)华夏出版社,2009

2.《社会研究的统计应用》,李沛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3.《社会研究方法教程》,袁方,王汉生,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4.《社会研究方法》,仇立平,重庆大学出版社,2015

   大纲制定人:(课程组负责人)陈玉萍

   大纲审定人:

  教研室主任:            

教学院长(主任):

                            制定日期:2018年10月19日

文档

《社会调查与统计应用》教学大纲

《社会调查与统计应用》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社会调查与统计应用课程编号B英文名称SocialSurveyandStatisticalApplication课程类型通识教育选修课总学时32课内学时32课外学时实验学时学分2先修课程无适用对象全校各专业本科生开课学院工商管理学院课程负责人陈玉萍课程简介(200字左右)本课程将现代社会调查方法的基本概念、基本内容与实际操作过程紧密结合,运用大量实例,通俗简明地介绍了各种资料收集与分析方法,使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从选择调查题目开始,到调查设计、问卷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