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是“”的 条件.(填“充分不必要”、“必要不充分”、“充要”、“既不充分也不必要”中的某一个)
【答案】充分不必要
【解析】因为时不一定成立,所以“”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考点】充要关系
2. 已知,若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实数的取值范围为 .
【答案】[-1,6]
【解析】因为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所以q是p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又因为,所以,解得:当或时,
【考点】不等式解集,充要关系
3. 已知:,:,若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答案】
【解析】根据命题和,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分别求出命题或,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可以推出,从而有,,解此不等式即可求出实数的取值范围;
【考点】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判断.
4. 已知:,:,若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答案】
【解析】根据命题和,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分别求出命题或,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可以推出,从而有,,解此不等式即可求出实数的取值范围;
【考点】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判断.
5. 已知都是实数,则“”是“”的( )条件
A.充分不必要 | B.必要不充分 |
C.充要 |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 |
【解析】当时,,所以不是充分条件;当时,有,所以不是必要条件.
【考点】条件的判断.
6. “”是“”的 ( )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 B.必要不充分条件 |
C.充要条件 |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
【解析】,所以“”是“”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考点】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判断.
7. 设命题p:实数x满足,其中,命题实数满足.
(1)若且为真,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2)若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答案】(1)(2)
【解析】(1)p∧q为真,即p和q均为真,分别解出p和q中的不等式,求交集即可;
(2)﹁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q是p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即q⇒p,反之不成立.
即q中的不等式的解集是p中的不等式解集的子集..
试题解析:由得,又,所以,
当时,1<,即为真时实数的取值范围是1<.
由,得,即为真时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若为真,则真且真,所以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Ⅱ)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即,且,
设A=,B=,则,
又A==,B==},
则0<,且所以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考点】1.充分条件;2.命题的真假判断与应用.
8. 已知p: ,q: ,若是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答案】
【解析】由P解不等式得:,由q解不等式得:,∵是的必要不充分条件,∴,从而可得m的不等式组,即可得m的取值范围.
试题解析:解:由p:
【考点】(1)解不等式;(2)充要条件.
9. 已知函数,其中为常数.那么“”是“为奇函数”的( )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
C.充分必要条件 |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
【解析】当时,所以为奇函数,因此充分性成立.当为奇函数时,即必要性也成立,所以选C.
【考点】充要关系
10. 给定两个命题,若是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则是的( )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
C.充要条件 |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
【解析】若是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则,但,故它的逆否命题为,,但,故是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选A.
【考点】1.充分必要条件的判断;2.四种命题之间的关系.
11. 已知:,:.
(1)若是充分不必要条件,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2)若“非”是“非”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答案】⑴,⑵.
【解析】⑴因为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所以.先解出的集合:,再因式分解:,利用数轴列出不等关系:,解出实数的取值范围:.(2)若“非”是“非”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利用数轴列出不等关系:,解出实数的取值范围:.解答本题时,不必要条件的理解为不等式组中等于号不能同时取到,从区间长度可知,两个等号不可同时取到,因此必要性不成立.
试题解析:解::,: 2分
⑴∵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是的真子集..
∴实数的取值范围为. 7分
⑵∵“非”是“非”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
∴实数的取值范围为. 12分
【考点】充要关系,逆否命题与原命题等价性
12. 已知;,若是的必
要非充分条件,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答案】
【解析】根据绝对值不等式及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分别化简对应条件,若非p是非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q 是p的充分不必要条件,从而求出m的范围.
试题解析:,所以,
令 4分
,即,
令 8分
是的必要非充分条件,
,即. 12分
当即成立,当,即成立,所以. 12分
【考点】(1)解绝对值不等式;(2)充要条件.
13. “-3<m<5”是“方程表示椭圆”的 (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 B.必要不充分条件 |
C.充要条件 |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
【解析】因为方程表示椭圆,所以且,即且,因此“-3<m<5”是“方程表示椭圆”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考点】充要关系确定
14. “”是“方程表示椭圆”的
A.充要条件 | B.充分不必要条件 |
C.必要不充分条件 |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
【解析】方程表示椭圆,则,解得,且;所以C正确.
【考点】椭圆的定义、逻辑关系.
15. 已知条件,条件,若是的充分条件,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答案】
【解析】先求出,的等价条件.然后利用是的充分条件,确定实数的取值范围.
试题解析:,,
∵是的充分条件,∴,
∴,解得.
综上:的取值范围为.
【考点】1、必要条件、充分条件;2、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16. 设,关于的方程有实根,则是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 B.必要不充分条件 |
C.充要条件 |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
【解析】∵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根是,∴答案是A.
【考点】(1)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定;(2)充要条件.
17. “”是“不等式成立”的 条件(在“充分不必要”, “必要不充分”, “充要”, “既不充分又不必要”中选一个填写).
【答案】充分不必要.
【解析】不等式的解集是<x<3,根据充要条件和集合的关系可知充分不必要条件.
【考点】(1)解一元二次不等式;(2)充要条件与集合的关系.
18. “”是“方程表示的曲线为抛物线”的( )条件
A.充分不必要 | B.必要不充分 | C.充要 |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 |
【解析】因为当且仅当时,方程表示的曲线为抛物线,而集合是集合的真子集,所以“”是“方程表示的曲线为抛物线”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故选A.
【考点】1.充分必要条件的判断;2.抛物线的方程.
19. “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方程为”是“双曲线的方程为”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 B.必要不充分条件 | C.充要条件 | D.不充分不必要条件 |
【解析】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方程为即,则该双曲线的方程为,当时,双曲线的方程为,当时,即是,故“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方程为”是“双曲线的方程为”的必要不充分条件,选B.
【考点】1.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与性质;2.充分必要条件的判断.
20. 已知,方程表示双曲线,则是的 条件(填“充分不必要”、“必要不充分”、“充要”、“既不充分也不必要”)
【答案】充分不必要.
【解析】化简命题:,即.所以由命题成立,则命题就成立,是的充分条件;而命题成立时,命题不一定成立,不是的必要条件,故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考点】充分必要条件.
21. 钱大姐常说“便宜没好货”,她这句话的意思是:“不便宜”是“好货”的( )
A.必要条件 | B.充分条件 |
C.充分必要条件 | D.既非充分也非必要条件 |
【解析】由“便宜没好货”这句话等价于其逆否命题,即“好货不便宜”,按这句话的意思,“好货”可推出 “不便宜”,所以“不便宜”是“好货”的必要条件.
【考点】本题考查了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判断.
22. 已知且是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则的取值范围为 .
【答案】
【解析】命题可化为;可化为,要使得是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只需,则的取值范围是.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了充分、必要条件的关系,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两个命题间的关系.
23. 设函数f(x)=x|x-a|+b,求证:f(x)为奇函数的充要条件是a2+b2=0.
【答案】证明见试题解析.
【解析】充要条件的证明要分别证明充分性和必要性,.本题充分性是由证明为奇函数,必要性是由为奇函数证明.
试题解析:证明充分性:∵a2+b2=0,∴a=b=0, 2
∴f(x)=x|x| 3
∵f(-x)=-x|-x|=-x|x|,-f(x)=-x|x|, 4
∴f(-x)=-f(x),∴f(x)为奇函数 6
必要性:若f(x)为奇函数,则对一切x∈R,f(-x)=-f(x)恒成立 7
即-x|-x-a|+b=-x|x-a|-b恒成立 8
令x=0,则b=-b,∴b=0, 10
令x=a,则2a|a|=0,∴a=0 11
即a2+b2=0 12
【考点】充要条件
24. 已知为不重合的两个平面,直线那么“”是“”的( )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
C.充分必要条件 |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
【解析】由得是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但时,平面的直线不可能都垂直于平面,故本题选A.
【考点】面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25. 设分别为两个不同的平面,直线,则“”是“”成立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 B.必要不充分条件 |
C.充分必要条件 |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
【解析】根据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知“”是“”的充分条件,但由两个平面垂直的性质知时,平面只有内只有和它们的交线垂直的直线才能垂直于平面,故本题中由“”不能得到“”,因此选A.
【考点】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26. 已知命题,那么命题的一个必要不充分条件是( )
A. | B. | C. | D. |
【解析】由A不可以推出B,由B可以推出A,则A是B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由得P:,所以,命题的一个必要不充分条件是,选B。
【考点】充要条件
点评:简单题,充要条件的判断问题,主要有“定义法”“等价转化法”“集合关系法”。
27. 设甲:函数的值域为,乙:函数有四
个单调区间,那么甲是乙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 B.必要不充分条件 |
C.充分必要条件 |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
【解析】根据题意,由于甲:函数的值域为,则说明二次函数的函数值最小值为小于等于零,则可知,而对于乙:函数有四个单调区间,说明对称轴为大于零,最小值大于等于零,,故可知结论能推出条件,反之不成立故答案为B.
【考点】充分条件
点评:主要是考查了充分条件的判定的运用,属于基础题。
28. “”是“方程表示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的( )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
C.充要条件 |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
【解析】解:将方程mx2+ny2=1转化为 =1,根据椭圆的定义,要使焦点在y轴上必须满足>0,>0,且,即m>n>0,反之,当m>n>0,可得出, >0,此时方程对应的轨迹是椭圆,综上证之,”m>n>0”是”方程mx2+ny2=1表示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的充要条件,故选C.
【考点】椭圆的定义
点评:本题考查椭圆的定义,难度不大,解题认真推导.
29. “” 是“”成立的 ( )
A.充分非必要条件 | B.必要非充分条件 |
C.非充分非必要条件 | D.充要条件 |
【解析】因为,,所以,;反之,时,不一定有,比x=-1等。即“”是“”成立的充分非必要条件,选A。
【考点】充要条件的概念,不等式性质。
点评:简单题,充要条件的概念问题,往往综合性较强,判定方法有“定义法,等价关系法,集合关系法”。
30. 下列命题中正确的个数是( )
①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②在△ABC中,BC为最大边,则“AB2+AC2=BC2”是“△ABC为直角三角形的充要条件”。
③若是无理数,则也是无理数的逆命题.
A.0 | B.1 | C.2 | D.3 |
【解析】对于命题①:∵,∴,∵,∴,∴是的必要不充分条件,错误。对于命题②在△ABC中,BC为最大边,则“AB2+AC2=BC2”是“△ABC为直角三角形的充要条件”,正确。对于命题③“若是无理数,则也是无理数”的逆命题为“若x是无理数,则是无理数”,错误.故正确的个数为1个,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了简易逻辑的综合运用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除了要掌握命题及真假的判断外,还要掌握充要条件的概念及判断
31. 已知p:,q:,若是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答案】
【解析】解:,, 2分
由得或, 5分
由得,解得或. 8分
由是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结合数轴得:,解得. 13分
所以,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14分
【考点】充分条件的运用
点评:考查了运用集合的关系来判定充分条件以及必要条件的运用,属于基础题。
32. 若集合,,则“”是“”的( )
A.充要条件 | B.充分不必要条件 |
C.必要不充分条件 | 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
【解析】∵集合,,∴,当时, 或,解得或,∴“”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考点】本题考查了集合与简易逻辑的综合运用
点评::对于命题“若p则q”为真时,即如果p成立,那么q一定成立,记作“”,称p为q的充分条件
33. 对于实数a,b,c,“a>b”是“ac>bc”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 B.必要不充分条件 |
C.充要条件 |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
【解析】由于不等式的基本性质,“a>b”⇒“ac>bc”必须有c>0这一条件.解:主要考查不等式的性质.当c=0时显然左边无法推导出右边,但右边可以推出左边。故选B
【考点】不等式的性质
点评:充分利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是推导不等关系的重要条件。
34. 已知P:|2x-3|<1, Q:x(x-3)<0, 则P是Q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 B.必要不充分条件 ; |
C.充要条件 ; |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
【解析】首先解不等式得P:1 点评:小综合题,判断充要条件,可利用定义法、等价命题法、集合关系法。 35. 设命题:函数的定义域为;命题:不等式对一切正实数均成立.如果命题“或”为真命题,且“且”为假命题,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 【解析】命题为真时:恒成立, 命题为真时对一切正实数均成立,设 对于恒成立 命题“或”为真命题,且“且”为假命题,所以,一真一假 【考点】不等式恒成立及复合命题 点评:不等式恒成立问题常转化为求函数最值问题,而后结合函数图象求解 36. 设条件, 条件; 那么的( ) 【解析】由可得:,所以由推不出;反之由,可以得出,所以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考点】本小题主要结合不等式考查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判断,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点评:判断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要弄清谁是条件谁是结论,不要将充分性和必要性弄反. 37. (本小题12分)已知命题,,若非是非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求的取值范围。 【答案】 【解析】利用等价转化思想可知,非p是非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q 是p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因此只要求解p,q命题表示的集合即可。且q的集合包含于集合p中,那么可知,结合数轴法得到满足题意的a的不等式组,进而求解。 解:,令A=[-2,10]; ,令B=[1-a,1+a] 非是非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即是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 解得: 【考点】本题以集合的定义与子集的性质为载体,考查了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判断,属于基础题. 点评:解决该试题的关键是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分别求出集合A和B,若非p是非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q 是p的充分不必要条件,从而求出a的范围. 38. 已知P:(2x-3)2<1, Q:x(x-3)<0, 则P是Q的 【答案】充分不必要 【解析】解:因为P:(2x-3)2<1,d=等价于1 【解析】解:因为“”是“”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选A 40. 若“”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 ) 【解析】令,由题意知, 即,所以应选C. 41. 在锐角三角形ABC中,是成立的 条件. 【答案】充要 【解析】解:因为在锐角三角形ABC中,是成立的充要条件。 42. (本题满分10分)设命题p:实数x满足x2-4ax+3a2<0,其中a>0, 命题q:实数x满足 (1)若a=1,且p∧q为真,求实数x的取值范围; (2)非p是非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答案】(1)(2,3).(2)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1,2]. 【解析】本试题主要是考查了命题的真值,以及复合命题的真值判定,和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判定的综合运用。 (1)先分别分析各个命题的真值为真的x的范围,然后利用交集为真,说明都是成立的x的范围可得。 (2)非p是非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利用等价命题可知q是p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说明前者的集合小于后者的集合,利用集合的包含关系解得。 解:(1)由x2-4ax+3a2<0得 (x-3a)(x-a)<0. 又a>0,所以a 解得即2 (2)非p是非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即非p⇒非p且非q非q. 设A={x|x≤a或x≥3a},B={x|x≤2或x>3}, 则AB. 所以03,即1所以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1,2]. 43. 设m, n是整数,则“m, n均为偶数”是“m+n是偶数”的( ) 【解析】均为偶数是偶数 则充分;而是偶数均为偶数 。 44. 已知A和B是两个命题,如果A是B的充分条件,那么一定是的( ) 【解析】解:因为A和B是两个命题,如果A是B的充分条件,说明了集合A含于集合B,那么则利用等价命题一定是的充分条件,因此说一定是必要条件。选B 45. 已知,则“ab=1”是的( ) 【解析】解:因为,,可以得到条件成推出结论,但是结论不能推出条件,则“ab=1”是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46. 已知两个集合,;命题p:实数m为小于6的正实数,命题q:A是B成立的必要不充分条件,若命题是真命题,求实数m的值. 【答案】0 命题p是真命题,即0 命题p是真命题,即0 命题q是真命题,则 ,由得0 【解析】解:导函数为零有实根,不代表有极值,但是函数有极值,则在该点导数值必为零。 因此条件不能推出结论,比如三次函数的导数为二次函数,并且二次函数判别式为零的情况。但是结论能推出条件是必要不充分条件。 48. 如果是实数,那么“”是“”的 【解析】当时有,而当时有,所以“”是“”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故选B 49. “”是直线和直线垂直的( )条件 【解析】若直线和直线垂直, 则,即或, 所以是这两条直线垂直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50. 设,,则是的 ▲ 条件. (选填“充分不必要”、“必要不充分”、“充要”、“既不充分也不必要”) 【答案】充分不必要 【解析】;是的充分条件; 不一定成立,即。不是的必要条件; 故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51. “”是“方程表示焦点在轴上的椭圆”的 ( ) 【解析】略 52. 有下述说法:①是的充要条件. ②是的充要条件. ③是的充要条件.则其中正确的说法有 【解析】①,仅仅是充分条件 ② ,仅仅是充分条件;③,仅仅是充分条件 53. 若, 的二次方程的一个根大于零, 另一根小于零,则是的 【解析】,充分,反之不行 54. 已知条件,条件,则是的 【解析】, ,充分不必要条件 55. 已知:,:,则是的( ) 【解析】,即,所以是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故选B 56. 若,则“”是“方程表示椭圆”的( ) 【解析】时,如则方程为表示圆;若方程表示椭圆,则解得故选B 57. 已知p是r的充分条件而不必要条件,q是r的充分条件,s是r的必要条件,q是s的必 要条件,现有以下命题: ① s是q的充要条件; ② p是q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③ r是q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④ 是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⑤ r是s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则以上命题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填上所有正确命题的序号). 【答案】①②④ 【解析】略 58. 有下述说法:①是的充要条件. ②是的充要条件. ③是的充要条件.则其中正确的说法有( ) 【解析】略 59. 已知在三角形ABC中,a, b分别是角A,B所对的边,p:a="b," q:A="B," 则p是q的( ) 【解析】本题考查充分必要条件的判定和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等边对等角。 60. 设则“且”是“”的 【解析】本题考查充分性和必要性的判定。应是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61. (10分)已知p: ,q: ,若是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答案】 【解析】略 62. 设命题p:|4x-3|≤1,命题q:x2-(2a+1)x+a(a+1)≤0。若¬p是¬q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要求用区间表示)________. 【答案】 【解析】略 63. 是复数为纯虚数的 ( ) 【解析】略 . 如果,则的( )条件 【解析】此题考查充要条件的知识 由,充分性满足 由,必要性不满足 答案 A 点评:一定要注意充分性与必要性是否满足的证明 65. 已知条件,条件,则是的 【答案】充分不必要条件 【解析】本题考查不等式的解法及充要条件的判断. 由得或,则或,则; 由得,则,则或 令 则且,即是的真子集, 故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66. (x+1)(x+2)>0是(x+1)(+2)>0的( )条件 【解析】本题考查不等式的解法,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判定和推理. 则 但是所以是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故选A 67. “”是“”的 条件 【答案】充分不必要 【解析】略 68. 设集合M="{x|" x>2},P={x|x<3},那么“x∈M∪P”是“x∈M∩P”的( ) 【解析】略 69. “”是“>0”的 【解析】略 70. 下列有关命题的叙述错误的是( ) 【解析】略 71. (12分)已知命题若非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求的取值范围。 【答案】 【解析】解: 而,即。 72. 设的( ) 【解析】略 73. (本题满分10分) 已知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无实根.若同时保证: 为真,为假,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答案】 【解析】略 74. “椭圆的方程为”是“椭圆的离心率为”的 ( ) 【解析】略 75. “”是“>0”的 ( ) 【解析】略 76. 已知平面内两定点及动点,设命题甲是:“是定值”,命题乙是:“点的轨迹是以为焦点的椭圆”,那么 【解析】略 77. 设的( ) 【解析】本题考查不等式,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及推理能力. 所以是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故选B 78. 设,则是 的 ( ) 【解析】本题考查不等式,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及判定. 所以有 则则是 的充分但不必要条件.故选A 79. 设集合,,那么“”是“”的( ) 【解析】略 80. “”是“”的( )条件 【解析】略 81. 对于实数,“”是“”的 【解析】略 82. 若是常数,则“”是“对任意,有”的( ) 【解析】本题考查充分必要条件。 充分性:由二次函数相关知识,当“”时,显然“对任意,有”成立;必要性:当“”时“对任意,有”成立,但得不到””,故“”是“对任意,有”的充分不必要条件.选A。 83. “”成立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是 【解析】本题考查充分必要条件的判定。 点拨:充分不必要条件是指选项能推导题干成立,题干成立推不导选项成立。 解答: 故应选A。 84. 从“”、“”、“”中选择适当的符号填空: ① ▲ ;②A∪B ▲ A∩B. 【答案】①;② 【解析】略 85. “”是“”的___________条件 (填:“充分不必要”、“必要不充分”、“充要”或“既不充分又不必要”) 【答案】充分不必要 【解析】略 86. 已知p: |1-|≤2,q::x2-2x+1-m2≤0(m>0),若是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ks*5*u 【答案】 【解析】 87. 命题:“若,则”的逆否命题是 ( ) 【解析】原命题:“若,则”的逆否命题为“若,则”,可知“若,则”的逆否命题是若,则. 88. (本小题满分14分) 已知命题p:x2-8x-20≤0 ,命题q:;若q是p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答案】0<m 【解析】命题p:x∈,命题q:x∈ 由题可知: ∴ 且m>0 解得: 0<m . 设命题甲:|x-2|<3,命题乙:,那么甲是乙的( ) 【解析】因为命题甲等价于:,命题乙:,所以乙甲且甲乙,甲是乙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故答案为. 【考点】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判定. 90. “”是“”成立的( ) 【解析】不等式的解为,因,所以“”是“”成立的充分非必要条件. 【考点】1.解一元二次不等式;2.充要条件; 91. 已知命题 (1)当时,若“p且q”为真命题,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2)若非p是非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答案】, 【解析】(1) 2 4 6 (2) 8 10 12 14(转化为pq的关系的类似评分) 【考点】本题考查不等式的解法,充要条件,以及集合间的关系 点评:“p且q”为真命题是指两个命题都为真,所以求两个集合的交集,非p是非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也就是说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得到两个集合间的关系,找到不等式 92. “0 【解析】试题解析:P: 0 ∴PÜ Q 即为充分不必要条件 【考点】本题考查条件判断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利用几何观点判断条件关系 93. “a≠1或b≠2”是“a+b≠3”的( ) 【解析】,且不能推出,即“”是“”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则其逆否命题与其等价,所以“a≠1或b≠2”是“a+b≠3”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 【考点】充分条件、必要条件. 94. (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 若是的必要非充分条件,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答案】的取值范围是. 【解析】先分别求出所对应的不等式的解集、,由是的必要非充分条件,得出是的必要非充分条件,从而得到,画出数轴,列出不等式组,即可确定的取值范围. 试题解析:记 , 因为是的必要非充分条件,所以是的必要非充分条件 所以,所以(检验:当时,,满足) 故所求的的取值范围是. 【考点】1.绝对值不等式;2.二次不等式;3.简单的逻辑联结词. 95. 设,则“”是“”的() 【解析】当时可得,所以“”是“”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考点】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96. “直线与双曲线有唯一交点”是“直线与双曲线相切”的 ( ) 【解析】直线与双曲线相切时只有唯一交点,反之有唯一交点时可能直线平行于渐近线,因此“直线与双曲线有唯一交点”是“直线与双曲线相切”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考点】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97. 已知p:,;q:,。则p是q的( )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即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A 【解析】“ 若,则”为真命题,所以是的充分条件;当满足,但不成立,所以不是的必要条件,即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考点】1.充分条件;2.必要条件. 98. 在中,“”是“是钝角三角形”的 ( ) . 【解析】,三角形为钝角三角形,反之钝角三角形不一定B为钝角 【考点】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99. “函数为奇函数” 是“”的 条件. 【答案】必要不充分 【解析】因为函数为奇函数,不一定有,但是一定有为奇函数,因此可以判断“函数为奇函数” 是“”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考点】简单逻辑连接词. 100. “”是 “”的 ( ) 【解析】当a>b>0时,a2>b2成立. 当a=-2,b=0时,满足a2>b2,但a>b>0不成立, ∴“a>b>0”是“a2>b2”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考点】充要条件.
【答案】BA. B. C. D.
【答案】BA.充分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但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A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CA. B. C. D.
【答案】A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BA.充分条件 B.必要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A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AA.必要不充分条件 B.充分不必要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
【答案】B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AA.充分不必要 B.必要不充分 C.充要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
【答案】D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D.充要条件
【答案】AA.个 B.个 C.个 D.个
【答案】A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A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B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B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AA.个 B.个 C.个 D.个
【答案】C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
【答案】A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即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BA.充分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但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A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AA.必要不充分 B.充要 C.充分不必要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
【答案】AA.必要不充分条件 B.充分不必要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A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CA.对于命题,使得则为,均有: B.命题“若,则”的逆否命题为“若,则” C.若为假命题,则均为假命题 D.“”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答案】A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A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A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BA.甲是乙成立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B.甲是乙成立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C.甲是乙成立的充要条件 D.甲是乙成立的非充分非必要条件
【答案】B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AA.充分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但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B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AA.充分不必要 B.必要不充分 C.充要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
【答案】B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A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AA. B. C. D.
【答案】DA.若,则 B.若,则 C.若,则 D.若,则
【答案】B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AA.充分非必要条件 B.必要非充分条件 C.非充分非必要条件 D.充要条件
【答案】A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不充分不必要条件
【答案】B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A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答案】B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不充分不必要条件
【答案】A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A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