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
图1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管理流程图
二、专项方案编制内容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专项方案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项目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编制,专项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项目概况。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简要介绍;施工平面布局;施工要求和技术保证条件。
2、 编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标准、规范及图纸、国标图集、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等。
3、施工计划。包括施工进度计划、材料与设备计划。
4、施工工艺技术。技术参数、工艺流程、施工方法、检查验收等。
5、施工安全保证措施。组织保障、技术措施、应急预案、监测监控等。
6、劳动力计划。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等。
7、计算书及相关图纸。实行建筑施工总承包模式的工程,专项方案应当由施工总承包单位组织编制,实行专业分包的可以由专业承包单位组织编制,但必须经过施工总承包单位审核或组织专家论证。
对编制完成的专项方案应由施工单位技术部门组织本单位施工技术、安全、质量等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审核,经审核合格的,由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签字, 实行施工总承包的,专项方案应当由总承包单位技术负责人及相关专业承包单位技术负责人签字。
根据对《办法》的理解及国内EPC总承包项目管理现状,实行EPC总承包的由施工分包单位技术负责人负责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进行专项方案编制,并报EPC总承包商及监理单位项目经理部审核,超过一定规模的,由施工分包单位组织进行专家论证。
对编制完成的专项方案应由施工分包单位技术部门组织本单位施工技术、安全、质量等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审核,经审核合格的,由施工分包单位技术负责人签字,并报EPC总承包商项目经理部技术负责人及质量、安全、施工等专业技术人员签字。
不需专家论证的专项方案,经施分包工单位审核合格后报总承包单位及监理单位,由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审核签字。
参加论证的人员必须包括论证专家(不得与施工单位有利益关系的专家)、建设、勘探设计、监理单位项目部负责人或者技术负责人以及相关技术人员、施工单位分管安全的负责人、技术负责人、项目负责人、项目技术负责人、专项方案编制人员、项目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一并参加,对于专家提出的意见要对方案进行整理并写入方案中。
对于经过专家论证的专项方案需要修订的,修订完必须重新审核论证后方能实施。
三、方案实施
施工阶段应严格按经审核及论证签字确认的方案内容组织施工,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施工前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必须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对参与施工的所有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交底覆盖参与施工的所有人员,并在交底文件上签字签认,对中途参与该分项工程施工的必须由负责该项工程的技术人员进行单独交底。负责实施的技术人员除了参与分部分项专项方案的技术交底外,还应对参与施工的所有工种的作业人员进行工种的安全作业指导书的交底,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2、实施过程中做好过程安全监管。在方案实施过程中除了做好日常的安全监管工作外,总包单位必须安排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对专项方案的实施过程进行过程安全监督,监督实施过程是否按照方案的要求落实了各项安全措施,参加施工的人员是否熟知作业过程中的危险源及控制措施,控制措施中应包含紧急情况的处置方措施,一旦发生事故苗头,还应按照专项方案对应的应急措施进行应急处置,确保施工人员安全。
3、实施中做好制度建设,并付诸实施。总包单位还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制度,定期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实施安全检查,施工单位还应按照方案的要求确保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的安全投入优先。
4、施工完成后应组织进行验收。施工完成后施工分包单位必须组织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进行验收,并在验收文件上签字确认合格后报总包单位,由总包单位项目安全负责人组织监理进行验收,经验收合格后在验收文件上签字确认后方可投入使用,未经验收合格确认的,不得投用。
四、安全控制要点
(一)基坑支护、降水工程;土方开挖工程
检查项目 | 控制要点 | 控制措施 | |
分部 | 分 项 | ||
基坑支护降水、 土方作业 | 施工 方案 | 1、深基坑施工编制支护方案; 2、开挖深度3m及以上编制专项方案; 3、开挖深度5m及以上专项方案经过专家论证; 4、支护设计及土方开挖方案经审批; | 1、编制项目基坑、土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清单。 2、及时了解现场施工情况,一经发现属清单所列内容而不按规定施工的,立即要求停止施工,并按相关规定进行管理。 |
临边 防护 | 1、深度超过2m的基坑施工采取临边防护措施; 2、临边及其它防护符合要求; | 及时进行现场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要求整改。 | |
基坑 支护 | 1、坑槽开挖设置安全边坡符合安全要求; 2、控制支护设施可能产生局部变形; | 同上 | |
基 坑 降排水 | 1、高水位地区深基坑内设置有效降水措施; 2、深基坑边周围地面设置排水沟; 3、基坑施工设置有效排水措施; 4、深基础施工采用坑外降水; 5、采取防止临近建筑和管线沉降措施; | 同上 | |
坑边 荷载 | 1、积土、料具堆放距槽边距离大于设计规定(≥1.5米); 2、机械设备施工与槽边距离符合要求; | 同上 | |
上下 通道 | 1、设置符合要求的人员上下设置专用通道; 2、通道设防护栏杆; | 同上 | |
土方 开挖 | 1、按规定程序挖土; 2、不得超挖; | 同上 | |
作业 环境 | 1、基坑内作业人员缺少安全作业面; 2、垂直作业上下未采取隔离防护措施; 3、光线不足,未设置足够照明。 | 同上 |
检查项目 | 控制要点 | 控制措施 | |
分部 | 子项 | ||
模板支架 | 施工 方案与特种 人员 | 1、按规定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结构设计经设计计算; 2、专项施工方案经审核、审批; 3、超过一定规模的模板支架,专项施工方案按规 定组织专家论证; 4、专项施工方案明确混凝土浇筑方式; 5、脚手架搭拆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 1、编制项目模板及支撑体系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清单。 2、及时了解现场施工情况,一经发现属清单所列内容而不按规定施工的,立即要求停止施工,并按相关规定进行管理 |
立杆 基础 | 1、立杆基础承载力符合设计要求; 2、基础设排水设施; 3、立杆底部设置底座、垫板或垫板规格符合规范要求; 4、在距地200mm处设纵横扫地杆。 | 及时进行现场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要求整改。 | |
支架 稳定 | 1、支架高宽比大于规定值时,未按规定要求设置连墙杆;2、连墙杆设置不符合规范要求; 3、按规定设置纵、横向及水平剪刀撑; 4、纵、横向及水平剪刀撑设置符合规范要求; 5、支架安装过程中,设临时防倾覆固定设施。 6、设计需要立柱倾斜或顶表面倾斜时,支撑底脚采取防滑移有效措施。 7、可调支托下立杆顶段设纵、横向水平拉杆;按每步设纵、横向水平拉杆;层高8-20m在顶步增设一道纵、横向水平拉杆;层高20m以上,在支架顶两步内分别增设一道纵、横向水平拉杆。 8、水平拉杆端部未与四周建筑物顶紧拉牢。 9、钢管立柱底部在同一高度,高处纵杆向低处延长2跨以上,高低差小于1m,上立杆距边坡上缘大于0.5m。 | 1、及时进行现场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要求整改。 2、临时防倾覆措施需经安全及土建工程师确认。 3、框架结构的,需按“两步三跨”进行抱柱。 | |
施工 荷载 | 1、施工均布荷载不大于规定值; 2、施工荷载均匀,集中荷载不大于规定值; 3、搭设上层支架前核查下层楼板实际达到的承载力; 4、站在下层模板上安装高2m以上竖向模板,设固定措施。 | 1、及时进行现场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要求整改。 2、不能确定下层承载力时需进行试块破坏试验,合格后方可搭设。 | |
交底与 验 收 | 1、支架搭设(拆除)前进行交底或无交底记录; 2、支架搭设完毕办理验收手续; 3、架体验收应挂牌 (绿牌为合格); | 1、未经验收合格不得投用; 2、验收项目尽可能量化,使用卷尺、力矩扳手等测量工具。 | |
立杆 设置 | 1、立杆间距符合设计要求; 2、立杆采用对接连接; 3、立杆伸出顶层水平杆中心线至支撑点的长度不大于规定值; 4、顶部可调支托螺杆伸出钢管不超过200mm。螺杆外径与钢管内径差不大于3mm,做到上下同心。 | 及时进行现场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要求整改。 | |
支架 材质 | 1、杆件弯曲、变形、锈蚀不得超标; 2、构配件材质符合规范要求; 3、钢管壁厚符合要求 | 1、要求出具材料材质合格报告,并存档; 2、按计划组织对进场材料进行验收,不合格的不得进场。 |
检查项目 | 控制要点 | 控制措施 | ||||||
分部 | 子项 | |||||||
塔式起重机 | 载荷装置 | 1、安装起重量器; 2、安装力矩器。 | 1、取得检验合格报告; 2、投用前进行试吊检查。 | |||||
行程限位装置 | 1、安装起升高度限位器,动作灵敏; 2、安装幅度限位器,动作灵敏; 3、回转不设集电器的塔式起重机安装回转限位器动作灵敏; 4、行走式塔式起重机安装行走限位器,动作灵敏; 5、不得用限位装置代替操纵系统。 | 同上 | ||||||
保护 装置 | 1、小车变幅的塔式起重机安装断绳保护及断轴保护装置且符合规范要求; 2、行走及小车变幅的轨道行程末端安装缓冲器及止挡装置且符合规范要求; 3、起重臂根部绞点高度大于50m的塔式起重机安装风速仪,动作灵敏; 4、塔式起重机顶部高度大于30m且高于周围建筑物安装障碍指示灯; 5、安全保护装置不得随意拆除。 | 同上 | ||||||
吊钩、滑轮、卷筒与钢丝绳 | 1、吊钩安装钢丝绳防脱勾装置; 2、吊钩损坏不得采用补焊修复,吊钩磨损、变形、疲劳裂纹达到报废标准应报废; 3、滑轮、卷筒安装钢丝绳防脱装置且符合规范要求; 4、滑轮及卷筒的裂纹、磨损达到报废标准应报废; 5、钢丝绳磨损、变形、锈蚀达到报废标准应报废; 6、钢丝绳的规格、固定、缠绕符合说明书及规范要求; 7、钢丝绳扣件间距、夹压板安装方向符合规定要求; 8、钢丝绳不得用打结方式系挂吊物; 9、吊索弯折半径小于钢丝绳公称直径2倍时,用卸扣将吊索与吊点拴接。 | 1、安装前对构配件进行现场检查; 2、对安装过程进行监督。 | ||||||
多塔 作业 | 1、多塔作业制定专项施工方案,设防碰撞措施; 2、施工方案经审批,方案针对性强; 3、任意两台塔式起重机之间的最小架设距离符合规范要求(低塔臂端与高塔塔身之间距离大于2m); 4、高塔转动部分最低部件与低塔最高位置部件之间垂直距离大于2m。 | 1、方案中说明防碰撞措施。 2、投用前进行现场模拟确认。 | ||||||
基础 | 1、基础(地基处理、基础钢筋、砼、地脚螺栓)按说明书及有关规定设计、检测、验收; 2、基础未设置排水措施; | 1、对基础施工过程进行监督。 | ||||||
防护 | 1、塔吊臂下方临时房屋、加工操作间、施工机械操作处设置双层硬质防护棚。 | 1、及时进行检查 | ||||||
附着 | 1、塔式起重机高度超过规定安装附着装置; 2、附着装置水平距离或间距满足说明书要求并进行设计计算和审批; 3、附着装置安装符合说明书及规范要求; 4、附着后塔身垂直度符合规范要求 | 按方案要求进行附着件安装 | ||||||
结构 设施 | 1、主要结构件的变形、开焊、裂纹、锈蚀不得超过规范要求; 2、平台、走道、梯子、栏杆等符合规范要求; 3、主要受力构件高强螺栓使用符合规范要求; 4、销轴联接符合规范要求; | 1、施工单位进行月度检查,并上报检查合格报个。 2、定期进行检验。 | ||||||
塔式起重机 | 安装、 拆卸 与 验收 | 1、安装、拆卸单位取得相应资质; 2、现场配备持安全考核合格证的项目负责人、安全员、机械管理员; 3、制定安装、拆卸专项方案; 4、方案经审批,内容符合规范要求; 5、安装或拆卸前对作业人员交底,统一指挥; 6、雨雪、浓雾天气或风速达12m/s情况下不得进行安装、拆卸作业; 7、安装作业不能连续进行时,对已装部分采取安全可靠固定措施; 8、安拆人员、司机、司索、指挥等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 | 1、对资质进行审查; 2、对安拆方案进行审查; 3、对安拆过程进行监督; 4、现场检查人员持证情况; 5、及时了解天气情况。 | |||||
起重吊装 | 施工方案 | 1、起吊重量超过80吨及以上专项方案按规定组织专家论证 | 要求及时编制施工方案并上报审查 | |||||
起重 机械 | 1、安装荷载装置或不灵敏; 2、安装行程限位装置或不灵敏; 3、吊钩设置钢丝绳防脱钩装置。 | 使用前进行试吊演示 | ||||||
钢丝绳 | 1、钢丝绳磨损、断丝、变形、锈蚀不超过报废标准; 2、钢丝绳索具安全系数大于规定值。 | 1、出具检验合格报告; 2、报验时进行检查。 | ||||||
作业 环境 | 1、起重机作业处地面承载能力符合规定或未采用有效措施; 2、起重机与架空线路安全距离符合规范要求。 | 1、作业前对地基进行处理; 2、确认作业安全距离。 | ||||||
作业 人员 | 1、起重吊装作业单位取得相应资质,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 2、按规定进行技术交底并保留有记录。 | 1、查验人员资格证; 2、要求上报交底记录。 | ||||||
高处 作业 | 1、按规定设置高处作业平台; 2、高处作业平台设置符合规范要求; 3、按规定设置爬梯或爬梯的强度、构造符合规定; 4、按规定设置安全带悬挂点。 | 1、对现场进行安全检查; 2、按要求设置生命绳。 |
检查项目 | 控制要点 | 控制措施 | |
分部 | 子项 | ||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 | 方案 材料 | 1、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或未组织进行专家论证; 2、钢管、扣件等材料材质及规格符合规范要求。 | 1、了解施工状况,监督方案编制上报论证情况; 2、要求提供材料合格报告,并进行进场抽检。 |
架体与 建筑结构 拉结 | 1、搭设高度超过24m的双排脚手架,采用刚性连墙件并与建筑结构可靠连接; 2、连墙件不得上斜布置,应水平或下斜布置。 | 1、对搭设过程进行监督,检查连墙件设置情况。 | |
杆件间距与剪刀撑 | 1、立杆、纵向水平杆、横向水平杆间距符合规范要求; 2、按规定设置纵向剪刀撑或横向斜撑; 3、架体超过24m全面连续设置剪刀撑; 4、剪刀撑或横向斜撑沿脚手架高度连续设置,剪刀撑角度符合45-60°要求; 5、开口式脚手架端部设横向斜撑。 6、剪刀撑扣件中心线离主节点不超过150mm。 | 1、了解方案要求; 2、对架体搭设情况进行检查; 3、搭设完成后进行验收挂牌使用。 | |
脚手板与防护栏杆 | 1、脚手板满铺,铺设牢、稳; 2、脚手板规格或材质符合要求; 3、无探头板;脚手板外伸长度不超过150mm;脚手板两端固定在支撑杆件上; 4、架体外侧设置密目式安全网封闭,网间严实; 5、作业层在高度1.2m和0.6m处设置上、中两道防护栏杆。 | 1、对进场脚手板进行抽查; 2、及时进行检查。 | |
横向水平杆设置 | 1、在立杆与纵向水平杆交点处设置横向水平杆; 2、按脚手板铺设的需要增加设置横向水平杆; 3、单排脚手架横向水平杆插入墙内不小于18㎝; 4、横向水平杆伸出架体长度不宜过长,长短一致。 | 1、及时进行检查。 | |
杆件搭设 | 1、纵向水平杆搭接长度不小于1m,固定符合要求; 2、立杆不得在非顶层顶步采用搭接;顶步采用搭接长度不小于1m;扣件不少于2个。 3、立杆对接扣件交错布置;相邻立杆接头不得设置在同步内; 4、架体超出作业层一步距高度,在顶层超出女儿墙1m以上或檐口上端1.5m以上。 5、脚手架门洞采用上升斜杆或平行弦杆桁架结构加固。 | 1、及时进行检查。 | |
架体 性 | 1、不得在脚手架上搭卸料平台; 2、模板支撑架体不得与外架相连; 3、脚手架不得与搭卸料平台相连; 4、脚手架不得与施工电梯防护架体相连; 5、局部悬挑脚手架不得与落地脚手架相连。 | 1、及时进行检查。 | |
架体防护 | 1、作业层用安全平网双层兜底,以下每隔10m用安全平网封闭; 2、作业层与建筑物之间进行封闭 | 1、及时进行检查。 | |
通道 | 1、设置人员上下专用通道,通道设置符合要求; 2、在通道两侧及平台处设防护栏杆 | 1、及时进行检查。 | |
架体使用 | 1、不得在架体上任意堆放模板、钢管等重物,局部集中荷载不得超过250kg;单跨所有楼层施工荷载累计不得超过5.0kN/m2; 2、架体上不得放置自由杆件、木方、模板等 | 1、及时进行检查 | |
架体拆除 | 1、工人不得随意拆除防护栏杆及连墙杆件; 2、抹灰装修时拆除连墙杆件未利用洞口附加拉杆加固; 3、钢管抛掷落地; 4、架体拆除自上而下进行;不得将连墙杆件全部拆除后推倒架体。 | 1、及时进行检查; 2、对工人进行安全提醒教育。 | |
悬挑式脚手架 | 施工方案与特种人员 | 1、编制专项施工方案,进行设计计算; 2、专项施工方案经审核、审批; 3、架体搭设高度超过20m按规定组织进行专家论证; 4、脚手架搭拆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 1、跟中方案编制审核情况,并按规定组织进行专家论证; 2、检查人员持证情况。 |
悬挑钢梁 | 1、钢梁截面高度按设计确定,载面高度不小于160mm; 2、钢梁固定段长度不得小于悬挑段长度的1.25倍,尾端设两道以上锚固;锚固u型拉环及锚固螺栓直径不得小于16mm;锚固处钢压板尺寸不得小于100×10mm;角钢压板规格不得小于63×63×6mm; 3、锚固处钢梁两侧及上部间隙用硬木楔紧; 4、钢梁外端设置钢丝绳; 5、钢梁与建筑结构锚固措施符合规范要求; 6、钢梁间距按悬挑架体立杆纵距设置; 7、锚固处楼板厚度小于120mm采取加固措施 | 1、按方案设计要求进行施工; 2、及时进行监督检查。 | |
架体稳定 | 1、立杆底部与钢梁连接处设置可靠固定措施; 2、承插式立杆接长采取螺栓或销钉固定; 3、在架体外侧设置连续式剪刀撑; 4、按规定在架体内侧设置横向斜撑; 5、架体按规定与建筑结构拉结; | 1、及时进行监督检查。 | |
悬挑式脚手架 | 脚手板 | 1、脚手板规格、材质符合要求; 2、脚手板满铺,铺设严、牢、稳,不得有探头板。 | 1、出具材料合格报告,并抽查; 2、及时进行检查。 |
荷 载 | 1、架体施工荷载不得超过设计规定; 2、施工荷载堆放均匀。 | 1、及时进行监督检查。 | |
交底与 验收 | 1、架体搭设前进行交底,并保留有记录; 2、架体分段搭设分段使用,办理分段验收; 3、架体搭设完毕验收; 4、架体验收应挂牌 (绿牌为合格) | 1、检查交底记录; 2、及时组织验收挂牌。 | |
杆件 间距 | 1、立杆间距符合规范要求,立杆底部固定在钢梁上; 2、纵向水平杆步距符合规范要求; 3、在立杆与纵向水平杆交点处设置横向水平杆 | ||
架体 防护 | 1、作业层外侧在高度1.2m和0.6m处设置上、中两道防护栏杆;作业层设置高度不小于180mm的挡脚板; 2、架体外侧采用密目式安全网封闭,网间严实; 3、钢梁上方满铺双层无缝硬木底板; 4、木质底板上方1m-2m处设水平安全网。 | 1、及时进行检查。 | |
脚手架 材质 | 1、型钢、钢管、构配件规格及材质符合规范要求; 2、型钢、钢管弯曲、变形、锈蚀不超过规定要求; 3、扣件进行复试,技术性能符合标准;逐个挑选检查,剔除有裂缝、变形、滑丝缺陷的扣件; | 1、要求提供材料合格报告; 2、对材料进行进场抽查。 | |
架体 使用 | 1、在架体上不得任意堆放模板、钢管等重物,局部集中荷载不得超过250kg;单跨所有楼层施工荷载累计不得超过5.0kN/m2; 2、在架体上搁置不得自制溜槽,工人不得攀架卸料。 3、架体上不得放置自由杆件、木方、模板等; | 1、及时进行检查; 2、对施工人员进行交底。 | |
架体 拆除 | 1、工人不得随意拆除防护栏杆及连墙杆件; 2、抹灰装修时拆除连墙杆件未利用洞口附加拉杆加固; 3、架体拆除设专人指挥监护,多人作业明确分工、统一行动; 4、分段拆除高差不大于两步时未增设连墙杆件加固。 5、钢管及其他构配件不得抛掷落地; | 1、明确分工,并明确统一指挥人员; 2、对作业人员进行交底。 |
高处作业吊篮 | 施工方案 | 1、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对吊篮支架支撑处结构的承载力; 2、专项施工方案按规定审核、审批 | 1、按要求对方案进行审核; 2、及时进行检查。 |
安全装置 | 1、安装安全锁;安全锁不得超过标定期限; 2、设置挂设安全带专用安全绳及安全锁扣,安全绳固定在建筑物可靠位置; 3、吊篮安装上限位装置。 | 1、作业前进行试吊,演示限位装置动作情况。 | |
悬挂机构 | 1、悬挂机构前支架不得支撑在建筑物女儿墙上或挑檐边缘; 2、前梁外伸长度符合产品说明书规定; 3、前支架与支撑面垂直或脚轮受力; 4、前支架调节杆固定在上支架与悬挑梁连接的结点处; 5、不得使用破损的配重件或采用其他替代物; 6、配重件的重量符合设计规定 | 1、及时进行检查; 2、抽查构配件情况, 3、作业前进行试吊。 | |
钢丝绳 | 1、钢丝绳磨损、断丝、变形、锈蚀不得超过标准要求; 2、安全绳规格、型号与工作钢丝绳相同,悬挂; 3、利用吊篮进行电焊作业对钢丝绳采取保护措施 | 1、及时进行检查; 2、办理动火作业票。 | |
安装 | 1、使用合格的提升机; 2、吊篮平台组装长度符合规范要求; 3、吊篮组装的构配件应是同一生产厂家的产品 | 1、提供提升机合格证明; 2、要求使用同一厂家产品。 | |
升降 操作 | 1、操作升降人员经培训合格; 2、吊篮内作业人员数量不超过2人; 3、吊篮内作业人员将安全带使用安全锁扣正确挂置在设置的专用安全绳上; 4、吊篮正常使用,人员从地面进入篮内 | 1、对作业现场进行安全检查。 | |
交底与 验 收 | 1、履行验收程序或验收表未经责任人签字; 2、每天班前、班后进行检查; 3、吊篮安装、使用前进行交底 | 1、及时进行交底,并验收; 2、查看检查记录。 | |
防护 | 1、吊篮平台周边的防护栏杆或挡脚板的设置符合规范要求; 2、多层作业设置防护顶板 | 1、对吊篮进行检查验收。 | |
吊篮 稳定 | 1、吊篮作业采取防摆动措施; 2、吊篮钢丝绳垂直。 | 1、办理作业票,并检查安全措施落实情况。 | |
荷载 | 1、施工荷载不得超过设计规定; 2、荷载堆放均匀; 3、不得用吊篮作为垂直运输设备 | 1、及时进行检查,并在交底内容中明确要求。 |
检查项目 | 控制要点 | 控制措施 | |
分部 | 子项 | ||
拆除工程 | 拆除 方案及安全技术交底 | 1、编制拆除工程方案; 2、方案中有针对性安全技术措施; 3、方案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批; 4、对拆除人员进行交底,并签字确认; 5、编制设备、管道拆除方案;明确设备、管道拆除未查工艺流程 | 1、跟中方案编制审核方案; 2、查看交底记录。 |
构筑物拆除 作业 | 1、拆除人员清楚拆除工程项目; 2、施工设置专人指挥,按构筑物拆除顺序拆除,不得数层同时拆除; 3、不得用挖切推倒方法拆除构筑物; 4、钢结构拆除按动火要求动火,并办理作业票; 5、钢结构拆除编制吊装方案; 6、钢结构拆除符合高空作业规定; 7、拆除部分及时保持稳固。 | 1、按要求进行交底; 2、按方案顺序进行拆除; 3、及时办理作业票。 | |
设备管道拆除作业 | 1、设备、管道拆除检查隔离盲板; 2、设备、管道拆除前做爆炸气体分析; 3、设备、管道拆除人员穿防护服; 4、设备、管道拆除人员戴防毒面具; 5、设备、管道拆除人员戴有毒气体报警仪; 6、设备、管道拆除人员遵守高空作业规定; 7、设备、管道拆除人员按规定着装; 8、设备、管道拆除人员遵守动火规定; 9、设备、管道拆除人员不得违反有限空间作业规定 | 1、及时进行检查; 2、配备合格的劳动防护用品; 3、配备多功能气体检测仪; 4、办理危险作业票并落实相关措施。 | |
气体分析及防火防爆 | 1、管道紧固件拆除使用防爆工具; 2、拆除物件不得自上而下抛掷; 3、拆除的有毒物品按指定地点存放; 4、拆除的易燃易爆物品按指定地点存放; 5、拆除含化学品介质的物品按指定地点存放。 | 1、多作业人员进行交底; 2、按危险化学品管理规定进行管理。 |
检查项目 | 控制要点 | 控制措施 | |
分部 | 子项 | ||
其它 | 人工挖孔桩 | 1、编制作业方案,对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2、现场设置统一指挥人员; 3、作业前对打桩机械进行全面检查,禁止带病作业; 4、人工挖桩孔内进行充分机械同分; 5、基础沉箱护壁强度符合方案要求; 6、桩孔周围设置有效的排水措施; 7、人工挖桩孔口作业设置防护措施; 8、按方案要求进行人工挖桩护壁防护。 | 1、跟踪方案编制审核方案; 2、查看交底记录。 3、对作业过程进行全面检查。 |
钢结构安装工程 | 1、构件摆放稳固,防止倾倒; 2、组装构件连接螺栓及点焊部分应牢固; 3、高处吊装完的构件放平、垫稳,点焊牢固; 4、高处作业设置可靠人行通道及生命线; | 1、对现场进行检查,落实交底内容; 2、做生命线坠落试验。 | |
预应力工程 | 1、编制预应力工程作业方案,方案经技术负责人审核签字; 2、组织对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3、作业前对张拉机进行全面检查; 4、作业区域设安全警示标志; 5、作业人员不得站在警戒区域内; 6、作业人员按要求佩戴劳保用品。 | 1、对方案进行审查; 2、对交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3、对作业现场进行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