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2017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2课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学案 人民版必修1.d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7 08:31:12
文档

2017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2课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学案 人民版必修1.d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学习目标点击】1、知道始皇帝的来历,郡县制的建立,2、了解中国古代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3、理解:历史概念:郡县制、集权制度;皇权是封建国家的权力中心;秦朝官制的特点。4、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分析巩固统一措施的作用。【重点难点】重点:秦朝集权制度的形成(三要素:皇帝制度的确立,地方上推行郡县制,从到地方形成一套完整的官僚体系)难点:秦朝创建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基础自测】一.六王毕,四海一:完成统一1.条件(1)战国时期,诸侯兼并战
推荐度:
导读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学习目标点击】1、知道始皇帝的来历,郡县制的建立,2、了解中国古代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3、理解:历史概念:郡县制、集权制度;皇权是封建国家的权力中心;秦朝官制的特点。4、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分析巩固统一措施的作用。【重点难点】重点:秦朝集权制度的形成(三要素:皇帝制度的确立,地方上推行郡县制,从到地方形成一套完整的官僚体系)难点:秦朝创建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基础自测】一.六王毕,四海一:完成统一1.条件(1)战国时期,诸侯兼并战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学习目标点击】

1、知道始皇帝的来历,郡县制的建立,

2、了解中国古代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3、理解:历史概念:郡县制、集权制度;皇权是封建国家的权力中心;秦朝官制的特点。

4、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分析巩固统一措施的作用。

【重点难点】

重点:秦朝集权制度的形成(三要素:皇帝制度的确立,地方上推行郡县制,从到地方形成一套完整的官僚体系)            

难点:秦朝创建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

【基础自测】

一.六王毕,四海一:完成统一

1.条件

(1)战国时期,诸侯兼并战争不断,诸侯国越来越少,统一趋势日趋明显。

(2)长期战乱和割据,人心渴望和平和天下统一。

(3)         变法,大大增强了秦国的实力,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创造了条件。

(4)秦始皇采取了              等正确战略。

2.步骤:

(1)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相

继灭掉                       等六国。

(2)公元前215年,派将军蒙恬率军北

击        ,收回河套一带。

(3)公元前214年,开凿灵渠,派兵征服南方百越,统一        地区。使该地区开始归入王朝管辖。

(4)开辟“五尺道”,征服             ,使该地区开始进入中原统一政权的版图。

3.意义

(1)秦朝在平定六国的基础上,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推动了中华民族             格局的形成。

(2)为                             制度的实行创造了前提条件。

二.主义集权制度的建立

1.皇帝制度

   采用“皇帝”称号,皇位世袭,并确立皇帝               地位。

2.地方全面实行郡县制度

“郡”是直属于的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单位。“郡”设      (分掌行政)、    (负责军务)、      (负责监察)。郡下辖若干县。

县隶属于郡。由县令主持政务,县尉负责军事治安,县丞负责司法。

县以下是     、     等基层行政机构。

郡县官吏都由        任免。

作用: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3.实行的“三公九卿”制度

   “三公”指丞相(协助皇帝             )、太尉(主管           )、御史大夫(是     助手,

负责          )。

“九卿”是各重要部门的主管。他们可以与三公一起以“       ”形式讨论国家军政要务,成为皇帝裁决的重要依据。

作用:使各机构权力分开,保证了      权力至高无上。

4.影响

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这一制度对巩固祖国统一,促进经济文化发展起过一定作用。在此后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基本上沿用了这一制度。

三.汉承秦制

汉朝初期曾出现“      ”、“      ”并存局面。后逐步消除与抗衡的地方割据势力,使

“               ”政体更加巩固。

汉武帝时期设置                  和                 ,加强了朝廷对地方的控制。

【课堂导学】

1.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雄图发英断,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李白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是什么历史事件?

2.秦长城的修建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防御邻国的突然袭击,常在自己的边境修筑长城。约建于公元前7世纪的位于今湖北竹山至今河南泌阳一带的楚国方城,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长城。战国中后期,为了防御匈奴等游牧民族的南下,秦、赵、燕三国又修建了规模巨大的边地长城。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确保边境的安全并为反击匈奴做准备,于公元前221年至公元前215年,重点维修了原秦、赵、燕三国的边地长城,并增筑了若干部分,使其连接起来。蒙恬大败匈奴后,为了巩固新攻占的地区,又于公元前214年至公元前210年,增修了部分长城,并加以延伸。经过两次大规模的修筑,秦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

3.秦朝初年关子分封制和郡县制的争论

  分封制是在周王室强大的前提下,将宗族姻亲分派到各地,广建子国,从而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这对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逐步构织出遍布全国的交通网络,发挥了重要作用;有些诸侯国成为开疆拓土的重要力量,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但是,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春秋时期的楚王问鼎,就是诸侯国对分封制的公开挑战。春秋战国时期,大国兼并小国,同姓国也彼此争战,战国末年,周王室偏居一隅,大部分王室土地被秦国吞并,完全失去分封大权。

  秦统一后,丞相王绾等人向嬴政提出分封子弟、广建诸侯的建议,廷尉李斯表示反对。嬴政支持李斯的意见,他说,过去长期以来战乱不休,皆因分封诸侯而起,现在刚刚安定下来,又去分邦建国,岂不是自寻吗?所以毅然否定分封的主张,推行郡县制。因此,我们可以说,分封制适应了西周井田制这种经济形式,巩固了西周的统治;但随着井田制的破坏,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分封制日趋崩溃,郡县制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统治权控制在皇帝一人手中,最终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统治。

4.秦朝官僚机构的特点

秦始皇所创建的这套官僚机构有两个明显特点:第一,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行政。“三公九卿”分工严密,各司其职,但都要围绕着皇权这一中心来设置和运转。最职,如“三公”等相互牵制,任何人都无法独揽大权,最终军政大权完全操纵在皇帝一人手中,保证皇权不致旁落。第二,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九卿”中奉常、宗正、郎中令、将作少府等官职就是为皇室专设的,是为皇帝私家服务的。国与家同治,这是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

【当堂检测】

(一)选择题 

1、废除分封,建立郡县制以后,秦朝--------------------------------------------(   )

A.郡官直接由皇帝任免  B.贵族不得担任地方行政长官

C.家族势力在地方绝迹      D.县以下不设立基层组织

2、下关于赢政定“皇帝”称号不正确的是----------------------------------------(   )

A.具有神化皇权的意图          B.表明赢政要效法古代有道明君

C.是集权发展的必然结果         D.体现了主义倾向

3、分封制相比,秦朝集权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   )

A.皇位时代相传,以稳固“家天下”的基础        

B.推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C.皇帝掌握从地方的人事大权        

D.为提高威权而神化皇权

4、秦始皇在机构中设太尉一职,但只是虚设其位,并未任命任何人担任,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

A.皇帝掌握全国政务,加强集权      

B.皇帝直接控制全国,使权力更加集中

C.缺乏可委以此重任的优秀人才        

D.秦朝短命而亡,未及任命

5、秦朝时期,郡的监御使主要负责(  )

A.收取赋税     B.征发兵役     C.管理军事     D.监察郡守

6、秦朝的郡县制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和集权的制度,其依据主要在于

A.郡官必须对上一级负责        B.郡县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

C.郡县官吏与皇帝是臣与君的关系    D.郡县完全由和皇帝控制,官吏不能世袭

7、秦始皇主义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

A.规定皇权至高无上        B.设三公九卿

C.地方推行郡县制度        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

8、秦始皇在设立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三公,其直接目的是(  )

A.确立皇权至高无上           B.削弱地方势力

C.建立集权制度           D.防止大臣专权

9、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封建主义集权的政治制度。集权指

A.全国有统一的货币、度量衡   

B.全国有通行的统一文字

C.以皇权至高无上为最基本的原则

D.机构对地方机构实行直接有效的行政管理

10、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  )

A.焚书坑儒        B.推行郡县制      C.攻打匈奴     D.修筑长城

【知识梳理】

秦朝建立的集权统治的政治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本课知识结构可用下列图示表示:

【课后反思】

(二)材料题 

11、阅读下列摘编自《史记·秦始皇本纪》的三则材料:

材料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下的第一道重要诏令是“议帝号”。群臣商议后向秦王建议说:“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因此,臣等愿“昧死上尊号”,请王为“泰皇”。秦王不以为然,他提出“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并说:“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他还采纳了群臣关于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的建议。

材料二:“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

材料三:秦代以前,玺并非最高统治者所专有。春秋战国时,卿大夫及地方官吏的印章均可称玺。至秦代,则是“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据载,秦朝的传国玉玺其文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请回答:

①从材料一、三的“皇帝”称号及“制”“诏”“朕”“玺”等规定中,你能得出什么认识?

②根据材料所涵历史信息,说明了什么?

③根据材料一,皇位是怎样继承的?

④综合以上信息,扼要指出皇帝制度的基本特征及其本质。

12、问答题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君主集权制度是怎样建立的?这种政治制度的本质是什么? 秦始皇建立起来的集权制度对秦朝及后世有什么影响?

参 

1 A  2 B   3B  4B  5D  6D  7A  8D  9D  10B

11、(1)说明了皇帝独尊的威势和地位;“制”“诏”说明皇帝的话就是法令;“玺”是皇权的集中表现,并为皇权披上了“天命”(君权神授)的色彩。

(2)皇权至上,皇帝;大臣受皇命办事,没有决策权。

(3)皇位世袭。

(4)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本质是君主,即皇帝是封建国家政权的主宰和权力中心。

12、建立:①采用“皇帝”称号,创建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的皇帝制度,皇权成为封建国家的主宰和权力中心;②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从而奠定了集权制度的基础;③从政权机构的三公九卿到地方郡县官吏,建立了一整套官僚体系。本质:君主,即封建主义统治。

对秦朝的影响:①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中华民族的形成,都起了重要作用;②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③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统治,秦的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对后世的影响:秦朝建立的集权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

文档

2017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2课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学案 人民版必修1.d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学习目标点击】1、知道始皇帝的来历,郡县制的建立,2、了解中国古代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3、理解:历史概念:郡县制、集权制度;皇权是封建国家的权力中心;秦朝官制的特点。4、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分析巩固统一措施的作用。【重点难点】重点:秦朝集权制度的形成(三要素:皇帝制度的确立,地方上推行郡县制,从到地方形成一套完整的官僚体系)难点:秦朝创建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基础自测】一.六王毕,四海一:完成统一1.条件(1)战国时期,诸侯兼并战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