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设计的背景及意义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我们总要衣食住行。例如我们的穿,我们总希望洗过衣服总希望衣服快点晾干。虽然现在我们有洗衣机但还需要晾干,我们就会用到晾衣架,而现在我们的晾衣架只是简单地把衣服支撑着不能够加速衣服的快点晾干;所以为了我们的衣服快点晾干且衣服不褶皱,一种更方便的晾衣架是必要的!
通过学习相关TRIZ的理论,来指导我们设计出一种既能背,拉,又能够坐的行李箱,TRIZ理论是将已有解决方法建立知识库,问题可通过选择类似的方法得到解决。而对于一 些可能从未遇到的问题,也可以从现有的专利中总结出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模式。通过这些方法和原则的应用进行解决,同时反过来它又可以扩展 类似问题的知识库。所以,通过本次设计,既能够锻炼我们的思维发散能力实际上也是将TRIZ运用于实践当中。进一步激励我们勇于创新的心态.
下面是基于TRIZ原理的发明创造过程的基本模型
二·确定待设计系统的主要功能
提高晾衣架的实用性能
三·最终理想解的确定
第一步: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便于衣服快速晾干
第二步:理想解是什么?
通过支架的连接使衣服撑开,易晒
第三步:达到理想解的障碍是什么?
怎样合理连接支架并固定使衣服撑开
第四步:它为什么成为障碍?
衣架本身就小且不宜太重
第五步:如何使障碍消失?
合理设计支架的构造及位置及它的材料
第六步:什么资源可以帮助你?
各种伸缩结构及轻的材料
第七步:在其他领域或其他工具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吗?
雨伞的伸缩原理
四·矛盾定义及确定创新原理
1·对技术系统中的问题进行描述
(1):原有的衣架过于单一,不便于衣服的快速晾干
(2):支架的连接
(3):支架材料的选用
(4):导向性的控制
2·分析此问题属于技术矛盾还是物理矛盾
技术矛盾
A):将技术矛盾抽象成TRIZ中的通用参数;
B):利用矛盾矩阵表查找推荐的创新原理。
TRIZ中所包含的39个通用工程参数
1:运动物体的重量 2:静止物体的重量 3:运动物体的长度
4:静止物体的长度 5:运动物体的面积 6:静止物体的面积
7:运动物体的体积 8:静止物体的体积 9:速率
10:力 11:张力或压力 12:形状
13:物体稳定性 14:强度 15:运动物体作用的时间
16:静止物体作用的时间 17:温度 18:明亮度
19:运动物体消耗的能量 20:静止物体消耗的能量 21:功率
22:能量的浪费 23:物质的浪费 24:信息的损失
25:时间的浪费 26:物质数量 27:可靠性
28:测量准确度29:制造准确度30:物体外部有害因素作用的敏感度 31:有害副作用 32:制造性 33:操作性
34:维护性 35:适应性 36:设备复杂性
37:控制复杂性 38:自动化程度 39:生产率
由上述通用工程参数再结合设计得知我们要提高的是行李箱的可靠性,而要损害的是行李箱所能提供的压力及行李箱的形状。由这三矛盾从矩阵图中可以得到以下几种创新原理以供参考:
2; 8; 10; 13; 26; 27; 35
3·推荐创新原理说明;
(1):抽取原理 (8):静止物体的体积原理 (10):力的原理
(13):反向作用原理 (26):物质的数量原理
(27):可靠性原理 (35):物理或化学参数改变原理
4·分析推荐创新原理的可行性,确定最终的创新原理
抽取原理:因本次创新主要利用的是固定支架,无需抽取
静止物体原理:一维变
力的原理:是集中力分散
反向作用原理:不需要。
物理或化学参数改变原理:增强柔性,但是稳定性降低。
由分析得知:可以采用静止物体原理,力的原理,物理或化学参数改变原理。
五·根据创新原理给出可能的几种方案
1·在原有的衣架上安装几个支架,这些支架像雨伞的架子一样支撑起来从而使衣服晾开加速衣服的快速晾干。
六·确定最理想的解决方案,并说明理由
说明:此晾衣架把以前的一维变,使受力面积曲面化同样增加了受力面积,把重力分配到好多的支架上以免有褶皱产生。这样不仅减少了褶皱还增加了空气的流通,加快衣服的快速晾干。
七图形解释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