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引入新课
师:一年有四个季节,春、夏、秋、冬。春天过去了就是夏天。回忆一下,夏天的古诗《小池》,会背吗?(出示课件:《小池》)
指名背诵,(真流利,口齿清楚)
还会背第二首吗?(出示课件《所见》)一起来背,背古诗要注意停顿。
看我们班的小朋友真能干,什么都难不倒你们,关于夏天,我们还学过这么一首童谣,我来问你来答,还可以做上动作,可以开始了吗?
(是呀,我们都咧开嘴笑了,夏天多么快乐呀,今天我们还要学习关于夏天的一首儿歌,就是《动物儿歌》板书课题)
二、读儿歌,识生字
1.现在打开课文54页,我们来读一读课文,听好要求,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如果在读的过程中有的字你不认识了,怎么办呢?
学生1:可以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学生2:可以问老师,问同学。
总结:这些都是很好的学习方法。现在请大家读读儿歌两遍,自己读自己的
学生自由读书。
2.现在我们来考考你们,这些词你们认识吗?教师出示“展翅飞、结网忙、运食粮、造宫殿、捉迷藏”。
小老师领读,学生跟读。
3.师:谁能做个展翅飞的动作?(生上台演一演)
教师:谁会结网啊?蜘蛛结的网叫蜘蛛网,以前的人们根据网的样子写出了这样字,后来又慢慢地演变,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网字外面的框就像是蜘蛛的网,里面的小叉子就像是小蜘蛛。我们来写一写,注意写字姿势,看,孩子们做的很端正,胸前有一拳的距离。人正字也正。
三、初读课文:认读动物名字
1、现在我们就合作来读读儿歌,一人读一行,怎么样。听的同学们要注意,他们的字音读准了吗?
2、还有这么多的同学都想读,这次我们自己再试一试。先读读儿歌,然后在儿歌中找一找有哪些小动物的名字,用横线画出来。等你同桌也画完了,把你认识的小动物的名字读给同桌听,不认识的你可以问问他。
学生读书并画出小动物找名字,不认识的,同学之间互相学习。
(1)检查:你都画出了哪个词?
学生:我画出了蜻蜓、蝴蝶、蜘蛛、蚯蚓、蚂蚁和蝌蚪。
(2)谁和他画的一样呀?
3、小动物们一听从儿歌中跑出来了,你们记得它们的名字吗?(出示课件)
(1)注意看屏幕,谁能带着大家读读它们?(图画、拼音、词语全部出示)
一名同学读词语,其他同学跟着读。
(2)小动物们回家了,还能读出他们的名字吗?男女生赛读
(3)这次拼音宝宝不见了,还认识吗?(读老师手中的动物卡片)
四、感悟方法,培养能力
1、(根据黑板上展示的小动物名字)小朋友们都已经会认读这些动物名字了,快快睁大你的眼睛,注意观察这些字,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这些字都是虫,是昆虫。
学生:都有虫字旁。
2、你们还发现了什么?
(1)引导发现形旁:这些字都有虫字旁,虫字旁与这些字有关系吗?
(2)引导发现声旁:“蚂”这个字念什么?(遮住虫)读什么?
学生:蚂蚁的蚂,右边念马,加上虫字旁也念马。
这个“马”字在“蚂蚁”的“蚂”中表示什么?
3、小结:像这样,在一个字中,一边表示字的意思,一边表示读音,这样的字叫——形声字。在汉字中有许多形声字,抓住这个特点可以帮助我们牢牢地记住这些字。(这里还有那些字也是形声字:蜻蜓)是的,这些动物的名字都是形声字。
五、学习课文,读课文
1、师:能不能把这些小动物送回各自的家呢?(黑板出示卡片)
谁上来摆一摆呢,(同意吗?)
2、我们男女同学一起读一读吧,
3、师:听,孩子们,我们来到了一个有花有草,能下水能钻土的奇妙的世界,对了,还有许多可爱的小动物,那里有几只展翅飞翔的蜻蜓,这边还有穿着花裙子的小蝴蝶,真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夏天啊,(鼓励学生想怎么读就怎么读)
4、创设情境,指导朗读
5、学生起立,一起读一读,演一演
6、这首儿歌,我们会读、会演,甚至能把它背出来,你试着背给你的同桌听吧!
六、拓展延伸,仿写儿歌
师:这么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这么一个美妙热闹的夏天,肯定还有小动物来寻找夏天的美丽,这不,蜜蜂、青蛙、瓢虫纷纷来到这里,你们瞧,他们在哪里做什么呢?你知道吗?
蜜蜂花间采花粉
大雁空中排人字
瓢虫叶上来回爬
师:现在呀,就让我们当当小作家,也学着上面自己说说看,可以和同桌讨论讨论。小作家,你来读读你的大作吧
知了树中叫不停
金鱼水里游得欢
青蛙池边呱呱叫
师:看到你们的作品,梅老师按耐不住了,也想当当大作家,来欣赏一下我的大作吧,知道吗,我的儿歌里藏了我们今天学过的生字,
1.出示汉字“造、迷”,引导观察:看一看,这两个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思考:你打算怎样写这两个字?怎样才能写好呢?
3.教师在田字格里指导并范写“造、迷”两个字。
4.学生按照写字要求,端正姿势,练习书写“造、迷”字。
5.全班交流欣赏。
总结:今天我们学了一首儿歌,和那么多的生字,还会创作儿歌了,真的了不起,今天就把这首儿歌背给你的爸爸妈妈听吧。
第二部分:教学说课稿
一、说教材
《动物儿歌》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单元的第5课,这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儿歌,介绍了六种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展现了动物生活美好快乐的画面。本次主要是完成第一课时'认识生字,书写生字,初读课文,'的教学任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蜻、蜓”等12个生字,学会利用形声字的规律识字。
2.方法与过程: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这些小动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培养小朋友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了解学生对利用汉语拼音认识汉字已经有了一定基础,也对借助图片认读比较感兴趣的特点的基础上,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朗读儿歌,识记本课生字,会写“迷”字。
教学难点:归类认识带有虫子旁的生字,了解小动物的一些生活习性。
(三)教学准备:本课的PPT,生字卡,动物图片。
二、说教法
在识字课堂教学设计中,方法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针对自己对教材的理解,选择了一些个人认为比较合理的教学方法,以下作简略介绍。
1.讲授法
结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口头语言向学生讲授知识,描述场景,解释概念,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教学内容。
2.讨论法
以学生为主体,在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性和思维性。在一年级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注重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3.直观法
根据课文内容,借助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昆虫的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开展丰富的形象思维活动,加强对课文的理解,激发学习兴趣。
三、说学法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实际情况,在教师的引导下因材施教开展学习,以朗读、讨论、问答的方式获得新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达到良好的课堂效果。
四、说教学程序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图片
2.揭示课题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出示学习要求:一读二圈三再读。
1.一读
大声朗读课文,标出课文有几句话。
2.二圈
①自读课文,圈出课文中的生字,同桌间相互指读。
②组内合作学习生字。
③检查学习成果。
④组内合作讨论交流记字方法。
⑤检查学习成果。
⑥讲解形声字。
3.再读
①朗读课文,想一想儿歌中写了哪几种小动物?
②一问一答的形式读儿歌。
③男女生赛读,读的过程中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
(三)掌握方法学写生字
1.出示写字要求:一看二写三对照。
2.学生观察生字的书写特点。
3.师范写,学生描红并仿写。
4.同桌相互评议。
(四)课堂小结
第三部分:教学实录
运用形声字造字规律进行识字(教学重点)
师:小朋友们,请你们轻声读一读儿歌,用括号画出小动物的名字。等你同桌的小伙伴也画完了,就请你把你认识的小动物的名字读给他听。听清楚了吗?听清楚了,那就开始吧!
(学生活动:学生读儿歌并画出小动物的名字,不认识的,同桌之间互相学习。)
师:孩子们,谁能大声地告诉我,你画出了哪些词?
生1:我画出了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
师:谁画得和他一样?你们真棒!小动物被你们从儿歌中找出来了。你们还认识它们的名字吗?
生2:(信心满满)认识!
师:(出示带拼音的动物名字)看看,小动物们从儿歌中跑出来了。谁来读一读?
生3:我来读……(学生自由朗读)
师:(出示没有拼音的动物名字)看一看,这回没有拼音,你们还认识吗?仔细观察一下,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4:我发现这些字都有虫字旁。
师:你说得很对!还有补充的吗?
生5:“蚂蚁”的“蚂”,右边念mǎ,加上虫字旁也念mǎ。
生6:“蜻蜓”的“蜻”,右边念qīnɡ,加上虫字旁也念qīnɡ。
师:你们可真是善于发现的小朋友!像这样,在一个字当中,一部分表示意思,另一部分表示读音,这样的字叫——形声字。一起说——形声字。
师:在汉字中有许多字都是形声字,只要我们抓住这些特点就可以牢牢地记住这些字。你能用这样的方法记住这一课中的其他生字吗?
(学生跃跃欲试)
师:下面我们来一场擂台赛,就按照这样的方法,在小组里交流一下,再推选一名同学,代表小组比赛,看哪位同学记的汉字多。
(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并指导学生运用准确语言进行表述。)
师:比赛马上开始了,请各位代表起立,大家都来当评委。我这里为大家准备好了小红旗,奖励给优胜组。
生6:“蜘蛛”两个字都是形声字,右边表示读音,左边是虫字旁,表示和虫子有关。
师:这位同学一下子说出了两个,了不起!谁来攻擂?
生7:“蝌、蚪”都是虫字旁的形声字,我能编儿歌:“科、斗”加“虫”变“蝌蚪”,读音不变,意思变,摇起尾巴找妈妈。
师:这位同学编的儿歌既生动,又有趣。大家同意奖励他一面小红旗吗?
生:(齐)同意!
师:继续比赛!还有一些形声字的字音与声旁不相同,谁找到了?
生8:运动的“运”是形声字——去掉走之旁念“云”,和“运”读音相似,加上走之旁就和行走有关系。
生9:迷路的“迷”,里边念三声mǐ,加上走之旁念二声mí,两者字音相近。所以它也是形声字。
师:你们不仅善于发现,还善于联想!我想和你们握握手。(师生握手)
师:为了让大家更好地记住形声字的特点,老师教大家一首形声字儿歌——
形声字,朋友多。半表声,半辨意。只要用心去观察,一定能把朋友做。(生背诵)
生10:我能背诵形声字儿歌……
师:你们真是一群聪明的小朋友!今天学习了形声字识字法,回家后给爸爸妈妈讲一讲形声字的故事,好不好?希望你们今后在看书时能认识更多的形声字,并和它们交朋友。
赏析:形声字是汉字家族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形声字的教学是汉字教学的主体内容。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在自主读文活动中标记具有一定特点的汉字,再循序渐进启发学生发现形声字的造字规律,自然而然地揭示形声字的概念。这样的设计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发现的学习能力。此外,教师善于抓住儿童的年龄特点,利用编儿歌的形式,启发学生在有趣的背诵中掌握形声字的造字规律,结合丰富的激励性语言,既突破了教学难点,又提高了课堂实效性。从而,淋漓尽致地彰显教师的教学机智。
第四部分:教学反思
《动物儿歌》位于本册第二个识字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儿歌,介绍了6种小动物的生活习性,教材还配有生动有趣的彩图,展现了动物活动美好快乐的画面。儿歌中的小动物一半是昆虫,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中也有六个是虫字旁的字,而且是左形右声的形声字,应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形声字的特点,有效识记生字。儿歌的特点是有节奏,有韵律,本课儿歌每一句都是以“谁在哪里干什么”的结构组成的,因此应引导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感受儿歌的节奏和韵律,培养学生的语感。
针对一年级小学生,教学重点是识字和朗读。在实际操作中,我做得比较好的地方有三点:
一、集中识字与随文识字有机结合。
本课的识字任务是12个,根据文本特点将其分为虫字旁的形声字和其他生字两部分进行分类教学。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结合生动有趣的图片认识动物,发现虫字旁的形声字的造字特点,并以此为出发点习得了识字方法;再结合多种形式朗读儿歌,落实其他的识字教学任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了归类识字的意识。随文识字时,汉字在文本中时而跳脱,时而融进有趣的语句,深深吸引着学生的兴趣,提高了识字课的效率。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低年级教学应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设计符合年龄特点的识字游戏与朗读活动。因此,在上课伊始,我利用蝌蚪、蚯蚓的谜语导入,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字谜的谜底是即将学习的动物名称,这一环节的设计是对生字预习的一个拓展,一方面预习了即将学习的生字,另一方面激发学生兴趣,将游戏导入一年级语文课堂中,它不但能使学生们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而且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让学生感受语文并喜欢上语文,从而达到“玩与学”相结合的目的,激发孩子兴趣和表达欲望;在学习生字过程中,以多种朗读活动为载体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在指导写字环节中,采用通俗易懂的编歌诀方法让学生轻松掌握写字要领,进而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
教学不足:
虽然准备地较为充分,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是存在不足。
1.时间掌握不充分
在本堂课的教学过程中,由于之前的教学环节过于顺利,导致时间富余,在写字环节时间还有多,因此在整节课的过程中,写字教学占的比例过于大。
2.教学语言过于平淡
这节课中,虽然我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课堂,但是仍旧缺少声情并茂、津津有味地朗读。我的教学语言比较平淡,起伏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