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II
1 适用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总则 1
5 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1
6 110 kV线路保护及辅助装置技术要求 7
7 10(35)kV线路保护及辅助装置技术要求 13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保护软硬压板配置表 16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保护装置定值项标准名称 18
附 录 C (规范性附录) 保护输出报告标准格式 21
附 录 D (资料性附录) 屏面布置示意图 22
附 录 E (资料性附录) 压板布置示意图 25
前 言
为规范广东电网10 kV~110 kV线路保护的运行和管理,指导广东电网公司10 kV~110 kV线路保护的设备建设、改造和运行管理工作,依据国家和行业的有关标准和规程,特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的附录A~C为规范性附录,附录D~E为资料性附录。
本规范由广东电网公司生产技术部提出、归口管理并负责解释。
本规范主要起草单位:广东电网公司广州供电局、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广东电网公司生产技术部、广东电网公司电力调度通信中心。
广东电网公司10 kV~110 kV线路保护技术规范
(试行)
1适用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广东电网10 kV~110 kV系统的线路保护及辅助装置的技术原则和设计准则。
本规范适用于广东电网公司10 kV~110 kV线路保护及辅助装置的新建、扩建及技改工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GB/T 14285-2006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
GB/T 15145-2008 输电线路保护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DL/T 478-2001 静态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DL/T 667-1999 远动设备及系统 第5部分:传输规约 第103篇:继电保护设备信息接口配套标准
DL/T 720-2000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柜、屏通用技术条件
DL/T 769-2001 电力系统微机继电保护技术导则
DL/T 5103-1999 35 kV~110 kV无人值班变电所设计规程
DL/T 5136-2001 火力发电厂、变电所二次接线设计技术规程
Q/CSG10011-2005 220 kV~500 kV变电站电气技术导则
调继[2009]8号 中国南方电网地区电网继电保护整定原则(试行)
S.00.00.05/Q102-0001-0808-148 广东电网公司变电站直流电源系统技术规范
S.00.00.05/Q106-0003-0808-2449 广东电网变电站GPS时间同步系统技术规范
广电调继[2008]1号 广东省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反事故措施2007版
3术语和定义
3.1自动检测
通常在保护装置内部执行的旨在自动发现保护装置内部和外部失效情况的一种功能。
3.2..简易母线保护
配置在变压器10 kV后备保护中,与所连接10 kV母线上各出线间隔保护相互配合,作为该段母线主保护的保护。
4总则
本规范旨在规范10 kV~110 kV系统的线路保护及辅助装置的技术原则、配置原则、组屏方案、端子排设计、压板设置和二次回路设计,提高继电保护设备的标准化水平,为继电保护的制造、设计、管理和运行维护工作提供有利条件,提升继电保护运行、管理水平。
优先通过继电保护装置自身实现相关保护功能,尽可能减少外部输入量,以降低对相关回路和设备的依赖。
优化回路设计,在确保可靠实现继电保护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屏内装置间以及屏间的连线。
本规范中110 kV电压等级以双母线接线为例,10(35)kV电压等级以单母分段接线为例。
本规范强调了线路保护及辅助装置标准化设计的原则和重点要求,但并未涵盖其全部技术要求,有些内容在已颁发的技术标准和规程、规定中已有明确规定,在贯彻落实的过程中仍应严格执行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规程、规定。
5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5.1交流回路精确工作范围
a) 交流电压回路:(0.01~1.1)UN;
b) 交流电流回路:保护装置的测量范围下限为0.05 IN,上限为20 IN,保护装置在0.05 IN~20 IN的测量精度均需满足:测量误差不大于相对误差±5%或绝对误差±0.02 IN,但在0.05 IN以下范围用户应能整定并使用,实际故障电流超过电流上限20 IN时,保护装置不误动不拒动;
c) 10 kV零序电流回路:保护装置的测量范围下限为0.2 A,上限为20 A,保护装置在0.2 A~20 A的测量精度均需满足:测量误差不大于相对误差±5%或绝对误差±0.02 IN;但在0.2 A以下范围用户应能整定并使用,实际故障电流超过电流上限20 A时,保护装置不误动不拒动。
5.2保护装置的开关量输入、输出出要求
5.2.1保护装置开关量输入定义采用正逻辑,即接点闭合为“1”,接点断开为“0”。开关量输入“1”和“0”的定义应统一规定为:
d) “1”肯定所表述的功能;
e) “0”否定所表述的功能。
5.2.2保护装置功能控制字“1”和“0”的定义应统一规定为:
f) “1”肯定所表述的功能;
g) “0”否定所表述的功能,或根据需要另行定义;
h) 无论控制字置“1”或置“0”,均不应改变定值清单和装置液晶屏显示的“功能表述”。
5.2.3保护功能投退软、硬压板一般采用“与门”逻辑关系。软、硬压板配置及逻辑关系详见附录A。
5.3为了方便远方控制保护,装置应具备以下功能
i) 软压板可通过IEC 61850或103规约以遥控方式进行投退;
j) 软压板的状态变化以SOE方式实时上送;
k) 软压板与定值相对,软压板的投退,不应影响定值;
l)保护装置应支持远方修改定值和远方切换定值区。
5.4保护装置的定值要求
m)保护装置的定值应简化,宜多设置自动的辅助定值和内部固定定值;
n)保护装置电流、电压和阻抗定值应采用二次值,并输入电流互感器(TA)和电压互感器(TV)的变比等必要的参数;
o)保护总体功能投退,如“距离保护”,可由运行人员就地投退硬压板或远方操作投退软压板实现;
p)控制字采用二进制方式显示,遵循功能投退灵活的原则设置。运行中基本不变的、保护分项功能宜设置控制字,如“相间距离Ⅰ段”采用控制字投退;
q)保护装置的定值清单应按以下顺序排列:
1) 参数(系统参数、装置参数);
2) 保护装置数值型定值部分,保护装置标准定值名称详见附录B;
3) 保护装置控制字定值部分。
r) 保护装置应有不少于十个可切换的定值区。
注:110 kV线路保护装置应有不少于三十个可切换的定值区。
s)保护装置定值名称不应随控制字或压板的投退而改变。
5.5装置显示功能要求
t) 为便于操作,保护装置应具有液晶显示屏,且全部采用中文显示;
u) 装置在正常运行时显示必要的参数、运行及异常信息,包括采样值、差流、保护运行状态、定值区等。默认状态下,相关的数值显示为二次值;
v) 装置应能分类显示保护动作报告,包括故障相别、保护动作元件、保护各元件动作时间和故障点距离等相关信息。动作报告内容和打印格式要求详见附录C;
w) 应设有断路器合闸位置指示灯、跳闸位置指示灯、运行指示灯、动作信号灯、告警信号灯和电压切换指示灯(可选)。
4)动作信号灯采用红色;
5)合闸位置灯采用红色;
6)跳闸位置灯采用绿色;
7)运行指示灯采用绿色;
8)电压切换指示灯采用绿色;
9)重合闸充电灯采用绿色;
10)告警信号灯采用黄色。
注:适用于操作箱和带操作插件的保护装置(含电压切换)。
5.6保护装置应具有故障录波功能
x) 依据保护实际功能,应记录故障时的模拟量和输入开关量、输出开关量、动作元件、动作时间、故障相别及类型、最大相故障电流、最大零序电流、差流、测距结果等;
y) 记录保护启动、保护跳闸、重合闸出口等全过程的所有信息(记录故障前2个周波、故障后5个周波的数据),存储8次以上最新动作报告;动作报告按时间顺序排列,最近一次保护动作报告排在最前面。
zz)具有文字或图形打印输出功能;
aa)记录时间分辨率不大于1 ms;
bb) 记录的所有数据应能转换为IEEE Std C37.111-1999(COMTRADE99)格式输出,并上送至继电保护故障及信息管理系统;
cc) 发生故障时不应丢失故障记录信息;
dd) 装置直流电源消失后,不应丢失已记录信息。
5.7保护装置技术要求
ee) 当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异常或断线时,装置应能发出告警信号;
ff) 装置应具有在线自动检测功能,在正常运行期间,装置中单一电子元件(出口继电器除外)损坏时,不应造成装置误动作,且应发出告警或装置异常信号。在线检测必须是在线自动检测,不应由外部手段启动;
gg) 装置应设有自复位电路,在正常情况下,装置不应出现程序走死的情况;在因干扰而造成程序走死时,应能通过自复位电路自动恢复正常工作。复位后仍不能正常工作时,应能发出异常信号或信息,而装置不应误动作;
hh) 每套保护装置应有的DC/DC变换器,当直流电源突然消失,然后恢复正常时,保护DC/DC变换器应有自恢复功能;
ii) 装置动作及告警信号,在直流电源消失和恢复后仍应保持;
jj) 10 kV保护装置内部的零序电流互感器应能满足不同二次额定电流的要求,不需用户设置相关参数。
5.8保护装置接口要求
kk) 应具有调试接口、打印机接口;
ll) 应具备对时接口:使用RS-485串行数据通信接口接收GPS发出IRIG-B(DC)时码,误差应不大于±1 ms,当GPS的IRIG-B(DC)时码中断后,应接受网络对时。当全部对时信号消失后,采用保护装置自身时钟,24小时误差不大于±5 s;
mm) 保护装置应具有3个以太网接口,具体要求如下:
11) 通过通信口上传给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和继电保护故障及信息管理系统子站的信号数据,应带有时标;
12) 通信传输协议应符合DL/T 667或DL/T 860(IEC 61850)系列标准的有关规定。当采用后者时,保护装置应按DL/T 860(IEC 61850)标准建模,并具有完善的自我描述功能。
5.9装置信号接点的要求
nn)110 kV保护装置:
13)保护动作:1组保持接点,2组不保持接点;
14)重合闸动作:1组保持接点,2组不保持接点;
15)运行异常告警信号:2组不保持接点;
16)通道告警信号:2组接点;
17)装置故障告警信号:2组不保持接点。
oo)10(35)kV保护装置:
18)保护动作:1组不保持接点;
19)重合闸动作:1组不保持接点;
20)运行异常告警信号:1组不保持接点;
21)装置故障告警信号:1组不保持接点。
pp)操作箱(插件):
22)事故总信号:1组;
23)控制回路断线信号:1组。
5.10保护配置及二次回路通用要求
5.10.1保护配置及组屏要求
qq) 应遵循“强化主保护,简化后备保护和二次回路”的原则进行保护配置;
rr) 线路宜采用保护、操作回路和电压切换回路(若有)一体化的微机型继电保护装置,保护应能反映被保护线路的各种故障及异常状态;
ss) 两台及以上保护装置安装在同一保护屏内时,应方便单台保护装置退出、消缺或试验。
5.10.2操作箱(插件)设计要求
tt) 操作箱(插件)的防跳功能应方便取消,跳闸位置监视与合闸回路的连接应便于断开,端子按跳闸位置监视与合闸回路依次排列;合闸位置监视与跳闸回路应固定连接,端子按合闸位置监视与跳闸回路依次排列;
uu) 操作箱(插件)中的断路器跳、合闸压力闭锁功能应方便取消;
vv) 为防止保护装置先上电而操作箱(插件)后上电时,断路器位置不对应误启动重合闸,宜由操作箱(插件)对保护装置提供“闭锁重合闸”接点方式;
ww) 操作电源的自动空气开关(以下简称空开)应设在操作箱(插件)所在屏内;
xx)操作箱(插件)应具备以下功能:
24)手合、手跳回路;
25)保护跳闸回路(启动重合闸);
26)永跳回路(闭锁重合闸);
27)断路器压力闭锁回路;
28)断路器防跳回路;
29)与相关保护配合的断路器位置;
30)跳闸及合闸位置监视回路;
31)控制回路断线信号(含直流电源监视功能);
32)事故总信号。
5.10.3电压切箱(插件)设计要求
yy) 电压切换回路采用双位置继电器;
zzz) 切换继电器同时动作信号,应采用双位置继电器接点;切换继电器回路断线或直流消失信号,应采用隔离刀闸常开接点启动的中间继电器接点。
5.10.4对保护通信接口设备和保护通道的要求
aaa) 线路纵联保护应采用光纤通道。采用复用光纤通道时,应采用2 Mbit/s数字接口,每个2M通道应为保护专用,且通信路由中间不宜经过转接,通道误码率应小于10-6;
bbb) 线路纵联电流差动保护收、发通道应保持路由一致。禁止采用光纤通道自愈环;
ccc) 传输信息的通道设备应满足传输时间、可靠性的要求。其传输时间应符合下列要求:
33)线路纵联保护信息的数字通道传输时间应不大于12 ms,点对点的数字式通道传输时间应不大于5 ms;
34)线路纵联保护信息的模拟通道传输时间,允许式应不大于15 ms,闭锁式应不大于10 ms;对采用专用信号传输设备的闭锁式应不大于5 ms;
35)信息传输接收装置在对侧发信信号消失后,收信输出的返回时间应不大于通道传输时间。
5.10.5光缆连接要求
ddd) 在保护室和通信机房均设光配线柜,光配线柜的容量、数量宜按照变电站远景规模配置;
eee) 保护室或各保护小室的光配线柜至通信机房光配线柜采用单模光缆。光缆敷设2条,为双重化配置。每条光缆纤芯数量应按照变电站远景规模配置,并留有备用芯;
fff) 保护室光配线柜至保护屏、通信机房光配线柜至接口屏均应使用尾纤连接。尾纤应使用FC型连接器与设备连接,尾纤数量按每个通道3条(2条主用,1条备用)配置;
ggg) 光缆通过光配线屏转接,不宜采用直熔方式。
5.10.6转换开关及按钮设置原则
hhh)保护屏的门轴在左侧时(正视屏体),转换开关及按钮设置原则如下:
36)集中组屏,每层布置1台装置时:按钮布置在装置右侧;
37)集中组屏,每层布置2台装置时:左侧装置按钮布置在其左侧,右侧装置布置在其右侧;
38)集中组屏,打印转换开关宜布置在打印机右侧。
注:当门轴在右侧时,可参照执行。
iii)就地安装,按钮布置在装置右侧,转换开关布置在装置正下方。
5.10.7打印机设置原则
每面保护屏内设一台打印机。一面屏内布置两台及以上装置时,应设打印转换开关。
5.10.8照明灯设置原则
保护屏不设照明灯。
5.10.9装置编号原则
装置编号原则见表 1。
表 1装置编号原则
序号 | 装置类型 | 装置编号 | 屏端子编号 |
1 | 线路保护 | 1n | 1D |
2 | 操作箱(插件) | 4n | 4D |
3 | 交流电压切换箱(插件) | 7n | 7D |
4 | 远方信号传输装置 | 11n | 11D |
注1:线路保护采用保护、操作回路和电压切换回路合一的装置时,装置编号为1n,屏端子编号分别为1D(保护相关端子)、4D(操作回路相关端子)和7D(电压切换回路相关端子)。 注2:当同一面屏内布置两台及以上同类型装置时,以1-*n、2-*n等表示,“*”代表装置编号。例如:两回线路保护装置安装在同一面屏时,装置编号分别为用1-1n、2-1n。 |
jjj) 直流电源:*ZD;
kkk) 交流电压(空开前):UD;
lll) 交流电压(空开后):*UD;
mmm) 交流电流:*ID;
nnn) 强电开入:*QD;
ooo) 弱电开入:*RD;
ppp) 出口回路:*CD;
qqq) 与保护配合:*PD;
rrr) 信号:*XD;
sss) 遥信:*YD;
ttt) 录波:*LD;
uuu) 网络通信:TD(该段按屏设置);
vvv) 交流电源:JD;
www) 备用端子:BD。
注1:“*”为装置编号的数字部分,详见表1;
注2:e)项直流空开输出端子宜接入QD;
注3:h)项指非保护类装置与保护配合的相关端子;
注4:电压切换的交流电压段为7UD,包括外部输入电压及切换后电压。当有电压切换回路时,不设置UD,保护交流电压直接接入7UD。
5.10.11保护屏背面端子排布置原则
xxx) 端子排设置应遵循“装置分区,功能分段”的原则;
yyy) 每台装置区内端子排按功能段编号,每段应预留备用端子;每侧端子排至少各集中预留20个备用端子。同一屏内布置两台装置时,端子排宜分别布置在两侧;
zzzz) 公共端、同名出口端采用端子连线,配置足够连接端子;每个端子的对外端口只允许接一根导线;
aaaa) 一面屏内布置2个及以上间隔设备时,端子排按间隔集中布置,每个间隔按装置排列;
bbbb) 交流电流和交流电压采用试验端子;跳闸出口采用红色端子;正、负电源之间,跳、合闸引出端子与正电源之间,均应适当隔开,至少间隔1个空端子。端子排间应留有足够的空间,便于外部电缆的引接。
5.10.12压板设置原则
cccc) 压板设置遵循“满足运行,适当简化”的原则;
dddd) 压板布置遵循“装置分排,功能分区”的原则;
eeee) 压板不宜超过5排,每排设置9个压板,不足一排时,用备用压板补齐。分区布置出口压板和功能压板;
ffff) 原则上压板自左至右排列顺序为:跳合闸出口压板、其它开出压板和功能压板。压板布置详见附录E;
gggg) 保护跳合闸出口压板采用红色,功能压板采用黄色,其他压板和正常时不用的压板采用浅驼色。其中红、黄分别推荐国标GSB05-1426-2001中R02 朱红和Y08深黄;
hhhh) 压板可采用普通分立式、线簧式。普通分立式压板的底座色采用浅驼色,压板旋钮采用红、黄色,禁止取下压板旋钮以防混淆颜色。线簧式压板颜色通过压板上内嵌的标签纸底色来体现。
5.11对相关设备及回路的要求
5.11.1对断路器的要求
iiii) 断路器防跳功能宜由断路器本体机构实现;
jjjj) 断路器跳、合闸压力异常闭锁功能应由断路器本体机构实现;
kkkk) 弹簧操作机构的断路器,储能电机的工作电源宜采用交流电源,储能接点重动回路应采用直流电源。弹簧储能接点与断路器辅助接点动作行为应协调一致,以便取消储能接点重动回路。
5.11.2对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的要求
llll)保护用电流互感器的配置及二次绕组的分配应避免出现保护死区,同时应尽可能减轻电流互感器本身故障时造成的影响;
mmmm)电压互感器保护用绕组的二次回路,应采用三相联动空开,额定电流为5 A。保护屏内TV回路所使用的空开,额定电流为1 A。
5.11.3对操作回路的相关要求
nnnn)操作箱跳位监视应串联断路器常闭辅助接点后接入合闸回路,监视其完整性;
oooo)操作箱内的断路器操动机构“压力低闭锁重合接点”的转换继电器应以压力低接点闭合的方式接入保护压力闭锁重合闸的输入回路;
pppp)当断路器操动机构本体配置了相应的压力闭锁回路时,应取消串接在操作箱跳合闸控制回路中的压力接点;
qqqq)操作箱跳闸出口应直接接入断路器机构跳闸回路,不应经过断路器机构控制回路中远方/就地转换开关的远方位置接点,以保证任何时候保护能可靠跳闸。
5.11.4对保护屏的相关要求
rrrr)屏顶不设小母线;
ssss)二次屏下部应设有截面不小于100 mm2的专用的接地铜排母线,二次屏上的设备或装置应有接地端子,并用截面不小于4 mm2的多股绝缘铜绞线或电缆接至专用的接地铜排母线;
tttt)分立式压板,压板的开口端应装在上方,接到断路器的跳闸线圈回路。并应满足:压板在落下过程中必须和相邻压板有足够的距离,保证在操作压板时不会碰到相邻的压板;压板在扭紧螺栓后能可靠地接通回路;穿过保护屏的压板导电杆必须有绝缘套,并距屏孔有明显距离;压板拧紧后不应接地;
uuuu) 按装置设置压板分隔框,边框线宽3 mm~5mm。为了便于分辨,也可每排压板之间加一个分隔线,分隔线与分隔框线宽应一致。同一个站内分隔框的颜色应一致;
vvvv)保护屏上、下两排压板间应预留足够间距,以便粘贴标签框和标识分隔框线;
wwww)保护屏上所有保护装置、操作回路的直流电源空开应相互。
6
110 kV线路保护及辅助装置技术要求
6.1线路保护配置原则
6.1.1每回110 kV线路应配置一套线路保护。单侧电源的负荷端可不配置线路保护;
6.1.2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110 kV线路,应装设一套光纤电流差动保护:
xxxx)双侧电源线路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应装设一套光纤电流差动保护
39)根据系统稳定要求有必要时;
40)线路发生三相短路,如使发电厂厂用母线电压低于允许值(一般为60%额定电压),且其他保护不能无时限和有选择地切除短路时;
41)如电力网的某些主要线路采用全线速动保护后,不仅改善本线路保护性能,而且能够改善整个电网保护的性能;
yyyy)多级串联供电线路,为满足快速性和选择性的要求,可装设纵联保护作为主保护。
6.2线路保护技术原则
6.2.1纵联距离保护
zzzzz)在平行双回或多回有零序互感关联的线路发生接地故障时,应防止非故障线路零序方向保护误动作;
aaaaa)纵联距离保护应具备弱馈功能,在正、负序阻抗过大,或两侧零序阻抗差别过大的情况下,允许纵续动作;
bbbbb) 装置应提供构成允许式保护的条件和相应逻辑。
6.2.2纵联电流差动保护
ccccc) 差动保护只有在两侧差动压板都处于投入状态时才能动作;
ddddd)纵联电流差动保护两侧启动元件和本侧差动元件同时动作才允许差动保护出口。应考虑线路一侧断路器处于跳闸位置时,差动保护应能可靠动作。线路两侧的纵联电流差动保护装置均应设置本侧的电流启动元件,必要时可用交流电压量等作为辅助启动元件,但应考虑在TV断线时对辅助启动元件的影响。差动电流不能作为装置的启动元件;
eeeee)TA断线时,对应断线相别差动及零差功能退出,自动投入该相TA断线差动段保护,TA断线差流定值可整定。未断线相的相电流差动功能正常投入;
fffff)具有TA变比补偿功能,允许线路两侧采用变比不同的电流互感器;
ggggg) 线路两侧纵联电流差动保护装置应互相传输可供用户整定的数字地址编码,并对地址编码进行校验,校验出错时告警并闭锁差动保护;
hhhhh) 具有通道监视和误码检测功能,通道故障时,应能发出告警信号,必要时闭锁差动保护;
iiiii) 远方跳闸可经控制字选择是否经就地判据闭锁。
6.2.3相间及接地距离保护
jjjjj)设置四段相间距离和四段接地距离保护,各段可分别投退,各段定值和时间可整定;
kkkkk)远后备段保护,应采取措施解决中长线路躲负荷阻抗和灵敏度要求之间的矛盾;
lllll)手动合闸固定加速相间距离和接地距离保护Ⅲ段,应考虑措施防止手合于空载变压器时保护误动。
mmmmm)相间及接地距离Ⅳ段动作固定闭锁重合闸;相间及接地距离Ⅲ段动作可经控制字选择是否闭锁重合闸。
6.2.4零序过流保护
nnnnn) 设置两段定时限零序过流保护。零序Ⅲ段固定不带方向,Ⅱ段是否带方向经控制字选择,TV断线时Ⅱ段方向自动退出;
ooooo)零序功率方向元件,应采用自产零序电压和自产零序电流。在零序电压较低的情况下,应保证零序方向元件的正确性,零序电压门槛值不大于1 V;
ppppp) 设置不小于100 ms短延时的后加速零序过流II段保护,在手动合闸或自动重合时投入使用。零序Ⅲ段动作,闭锁重合闸;
6.2.5TV断线过电流保护
qqqqq)当距离保护和零序过流保护投入压板均退出时,TV断线过电流保护退出;
rrrrr)TV断线过电流保护设两段,每段一时限。
6.2.6自动重合闸技术要求
sssss)当重合闸不采用检无压和检同期方式时,Ux断线不应报警。Ux断线是否闭锁重合闸固定经重合闸同期方式控制,如重合闸与此电压有关则闭锁,否则开放;
ttttt)检同期重合闸所采用的线路电压应该是自适应的,用户可自行选择任意相间或相电压;
uuuuu)设置“重合闸退出”功能压板;
vvvvv)应具有检母线无压线路有压方式、检线路无压母线有压方式、检同期方式和非同期方式,四种方式可组合使用,检无压方式不含检同期功能。重合闸整组复归时间固定为10 min;
wwwww)具有保护启动以及断路器位置不对应启动重合闸功能;
xxxxx)后加速保护动作、远跳保护动作出口的同时,应闭锁重合闸;
yyyyy)应具有外部开入闭锁重合闸功能,任何时候收到该信号,重合闸立即放电;
zzzzzz)重合闸启动前,收到压力低闭锁重合闸信号,经延时放电;重合闸启动后,收到压力低闭锁重合闸信号,不放电。
6.2.7过负荷保护
过负荷告警,设一段一时限。
6.3纵联距离保护功能要求及模拟量、开关量接口
6.3.1主要功能
aaaaaa) 纵联距离保护;
bbbbbb) 相间和接地距离保护;
cccccc)TV断线过电流保护;
dddddd) 零序过流保护;
eeeeee)双回线相继速动;
ffffff)不对称相继速动;
gggggg) 三相一次重合闸;
hhhhhh) 过负荷告警。
6.3.2模拟量输入
iiiiii) 本线电流Ia、Ib、Ic,3I0(可选);
jjjjjj) Ua、Ub、Uc、Ux。
6.3.3开关量输入
kkkkkk) 纵联保护投入;
llllll)距离保护投入;
mmmmmm) 零序保护投入;
nnnnnn) 双回线相继加速投入;
oooooo) 重合闸退出;
pppppp)外部闭锁重合闸信号开入;
qqqqqq)检修状态投入;
rrrrrr) 收相邻线加速信号;
ssssss)收信;
tttttt)通道异常告警;
uuuuuu)其他保护停信;
vvvvvv) 低气压闭锁重合闸(断路器弹簧未储能闭锁重合闸);
wwwwww) 跳闸位置接点TWJ;
xxxxxx)合闸位置接点HWJ;
yyyyyy)合后位置接点HHJ(可选);
zzzzzzz) 信号复归。
6.3.4开关量输出
aaaaaaa)保护跳闸(1组+1组备用);
bbbbbbb)重合闸(1组);
ccccccc)发相邻线加速信号(1组);
ddddddd)发信(单接点,1组);
eeeeeee)保护动作信号;
fffffff)重合闸动作信号;
ggggggg)运行异常告警;
hhhhhhh)通道告警(可选);
iiiiiii)装置故障告警。
6.4纵联电流差动保护功能要求及模拟量、开关量接口
6.4.1主要功能
jjjjjjj) 纵联电流差动保护;
kkkkkkk) 相间和接地距离保护;
lllllll)TV断线过电流保护;
mmmmmmm) 零序过流保护;
nnnnnnn)双回线相继速动;
ooooooo)不对称相继速动;
ppppppp) 三相一次重合闸;
qqqqqqq) 过负荷告警。
6.4.2模拟量输入
rrrrrrr) 本线电流Ia、Ib、Ic,3I0(可选);
sssssss) Ua、Ub、Uc、Ux。
6.4.3开关量输入
ttttttt)差动保护投入;
uuuuuuu)距离保护投入;
vvvvvvv)零序保护投入;
wwwwwww)双回线相继加速投入;
xxxxxxx)重合闸退出;
yyyyyyy)外部闭锁重合闸信号开入;
zzzzzzzz)检修状态投入;
aaaaaaaa)收相邻线加速信号;
bbbbbbbb)远方跳闸;
cccccccc) 低气压闭锁重合闸(断路器弹簧未储能闭锁重合闸);
dddddddd) 跳闸位置接点TWJ;
eeeeeeee) 合闸位置接点HWJ;
ffffffff)合后位置接点HHJ(可选);
gggggggg)信号复归。
6.4.4开关量输出
hhhhhhhh)保护跳闸(1组+1组备用);
iiiiiiii)重合闸(1组);
jjjjjjjj)发相邻线加速信号(1组);
kkkkkkkk)保护动作信号;
llllllll)重合闸动作信号;
mmmmmmmm) 运行异常告警;
nnnnnnnn) 通道告警;
oooooooo)装置故障告警。
6.5距离零序保护功能要求及模拟量、开关量接口
6.5.1主要功能
pppppppp) 相间和接地距离保护;
qqqqqqqq)TV断线过电流保护;
rrrrrrrr) 零序过流保护;
ssssssss)双回线相继速动;
tttttttt)不对称相继速动;
uuuuuuuu) 三相一次重合闸;
vvvvvvvv) 过负荷告警。
6.5.2模拟量输入
wwwwwwww) 本线电流Ia、Ib、Ic,3I0(可选);
xxxxxxxx) Ua、Ub、Uc、Ux。
6.5.3开关量输入
yyyyyyyy) 距离保护投入;
zzzzzzzzz) 零序保护投入;
aaaaaaaaa) 双回线相继加速投入;
bbbbbbbbb) 重合闸退出;
ccccccccc)外部闭锁重合闸信号开入;
ddddddddd)检修状态投入;
eeeeeeeee)收相邻线加速信号;
fffffffff) 低气压闭锁重合闸(断路器未储能闭锁重合闸);
ggggggggg) 跳闸位置接点TWJ;
hhhhhhhhh) 合闸位置接点HWJ;
iiiiiiiii)合后位置接点HHJ(可选);
jjjjjjjjj)信号复归。
6.5.4开关量输出
kkkkkkkkk)保护跳闸(1组+1组备用);
lllllllll)重合闸(1组);
mmmmmmmmm)发相邻线加速信号(1组);
nnnnnnnnn)保护动作信号;
ooooooooo)重合闸动作信号;
ppppppppp) 运行异常告警;
qqqqqqqqq)装置故障告警。
6.5.5操作箱(插件)开关量接口
rrrrrrrrr) 手合、手跳;
sssssssss) 至合闸线圈;
ttttttttt)至跳闸线圈;
uuuuuuuuu) 保护跳闸(不闭锁重合闸);
vvvvvvvvv) 永跳(闭锁重合闸);
wwwwwwwww)保护合闸;
xxxxxxxxx)与保护配合的断路器位置、闭锁重合闸接点等(对于保护操作一体装置,应采用内部连线);
yyyyyyyyy)与备自投配合的断路器位置接点、合后接点、手跳接点等;
zzzzzzzzzz) 防跳回路;
aaaaaaaaaa)压力闭锁回路;
bbbbbbbbbb)跳闸及合闸位置监视回路;
cccccccccc) 控制回路断线;
dddddddddd) 事故总信号。
6.5.6电压切换箱(插件)开关量接口
eeeeeeeeee)Ⅰ母电压输入;
ffffffffff) Ⅱ母电压输入;
gggggggggg) 切换后电压;
hhhhhhhhhh) Ⅰ母隔离刀闸位置输入;
iiiiiiiiii) Ⅱ母隔离刀闸位置输入;
jjjjjjjjjj) 切换继电器同时动作信号(1组保持接点);
kkkkkkkkkk) 回路断线或直流消失信号(1组非保持接点)。
6.6组屏原则及方案
llllllllll)每1至2回线路保护组1面屏;
mmmmmmmmmm)对于纵联距离保护,应每回线路保护组1面屏。
6.6.1端子排设计
6.6.1.1方案1:两回线路组一面屏:
线路1保护+线路2保护+打印机。
nnnnnnnnnn)背面左侧自上而下依次排列如下:
42)直流电源段(1-ZD):本间隔所有装置直流电源均取自该段;
电压切换区
43) 交流电压段(1-7UD):外部输入电压及切换后电压;
44) 强电开入段(1-7QD):用于电压切换;
45) 信号段(1-7XD):电压切换信号;
线路保护区
46) 交流电压段(1-1UD):保护装置输入电压(空开后);
47) 交流电流段(1-1ID):保护装置输入电流;
48) 强电开入段(1-1QD):用于保护;
49) 弱电开入段(1-1RD):用于保护;
50) 出口段(1-1CD):保护跳、合闸等;
51) 信号段(1-1XD):保护动作、重合闸动作、装置告警等;
52) 遥信段(1-1YD):保护动作、重合闸动作、装置告警等;
53) 录波段(1-1LD):保护动作、重合闸动作;
操作箱装置区
54)开入段(1-4QD):接收跳、合闸,重合闸压力闭锁等开入信号;
55) 出口段(1-4CD):跳、合本断路器;
56) 与保护配合段(1-4PD):与保护配合;
57) 信号段(1-4XD):控制回路断线、事故总信号等;
58)备用段(1BD):备用端子。
oooooooooo)背面右侧自上而下依次排列如下
59)直流电源段(2-ZD):本间隔所有装置直流电源均取自该段;
电压切换区
60) 交流电压段(2-7UD):外部输入电压及切换后电压;
61) 强电开入段(2-7QD):用于电压切换;
62) 信号段(2-7XD):电压切换信号;
线路保护区
63) 交流电压段(2-1UD):保护装置输入电压(空开后);
) 交流电流段(2-1ID):保护装置输入电流;
65) 强电开入段(2-1QD):用于保护;
66) 弱电开入段(2-1RD):用于保护;
67) 出口段(2-1CD):保护跳、合闸等;
68) 信号段(2-1XD):保护动作、重合闸动作、装置告警等;
69) 遥信段(2-1YD):保护动作、重合闸动作、装置告警等;
70) 录波段(2-1LD):保护动作、重合闸动作;
操作箱插件区
71) 开入段(2-4QD):接收跳、合闸,重合闸压力闭锁等开入信号;
72) 出口段(2-4CD):跳、合本断路器;
73) 与保护配合段(2-4PD):与保护配合;
74) 信号段(2-4XD):控制回路断线、事故总信号等;
75)网络通信段(TD):本屏网络通信、打印接线和IRIG-B(DC)码对时等;
76)交流电源段(JD):打印机电源;
77)备用段(2BD):备用端子。
6.6.1.2方案2:一回线路组一面屏:
线路保护+收发信机+打印机。
pppppppppp)背面左侧自上而下依次排列如下:
78)直流电源段(ZD):本间隔所有装置直流电源均取自该段;
电压切换区
79) 交流电压段(7UD):外部输入电压及切换后电压;
80) 强电开入段(7QD):用于电压切换;
81) 信号段(7XD):电压切换信号;
线路保护区
82) 交流电压段(1UD):保护装置输入电压(空开后);
83) 交流电流段(1ID):保护装置输入电流;
84) 强电开入段(1QD):用于保护;
85) 弱电开入段(1RD):用于保护;
86) 出口段(1CD):保护跳、合闸等;
87) 信号段(1XD):保护动作、重合闸动作、装置告警等;
88) 遥信段(1YD):保护动作、重合闸动作、装置告警等;
) 录波段(1LD):保护动作、重合闸动作;
远方信号传输装置区
90) 弱电开入段(11RD):启动发信等;
91)与保护配合段(11CD):与保护配合;
92) 信号段(11XD):装置动作、装置异常;
93) 录波段(11LD):通道录波、收信输出;
操作箱插件区
94)开入段(4QD):接收跳、合闸,重合闸压力闭锁等开入信号;
95) 出口段(4CD):跳、合本断路器;
96) 与保护配合段(4PD):与保护配合;
97) 信号段(4XD):控制回路断线、事故总信号等;
98)网络通信段(TD):本屏网络通信、打印接线和IRIG-B(DC)码对时等;
99)交流电源段(JD):打印机电源;
100)备用段(BD):备用端子。
6.7压板、转换开关及按钮布置
6.7.1压板
6.7.1.1线路保护(含纵联保护)
qqqqqqqqqq) 出口压板:保护跳闸、重合闸;
rrrrrrrrrr) 功能压板:纵联保护投入、距离保护投入、零序过流保护投入、重合闸退出、双回线相继加速投入;
注:“纵联保护投入”为“纵联距离保护投入”或“纵联电流差动保护投入”。
ssssssssss)其他压板:发相邻线加速信号、检修状态投入。
6.7.1.2线路保护(不含纵联保护)
tttttttttt) 出口压板:保护跳闸、重合闸;
uuuuuuuuuu) 功能压板:距离保护投入、零序过流保护投入、重合闸退出、双回线相继加速投入;
vvvvvvvvvv)其他压板:发相邻线加速信号、检修状态投入。
6.7.1.3转换开关
打印切换开关。
6.7.1.4按钮
复归按钮、通道试验按钮。
注:“通道试验按钮”仅用于高频距离保护。
7
10(35)kV线路保护及辅助装置技术要求
7.110(35)kV线路保护配置原则
采用保护、测控一体化装置,三相操作插件应含在装置内。
7.235kV线路保护技术原则
7.2.1过电流保护
wwwwwwwwww)设二段定时限过电流保护,过电流I段方向可经控制字投退;
xxxxxxxxxx)带方向的过电流保护在TV断线时,自动退出方向。过电流保护动作行为不受TV断线影响。
7.2.2重合闸功能
yyyyyyyyyy)设置“重合闸退出”软、硬功能压板。可遥控实现重合闸功能投退。
zzzzzzzzzzz)线路保护应具有检母线无压线路有压方式、检线路无压母线有压方式、检同期方式和非同期方式,四种方式可组合使用,检无压方式不含检同期功能。整组复归时间为10 min。检同期重合闸所采用的线路电压应该是自适应的,用户可自行选择任意相间或相电压。
aaaaaaaaaaa)当重合闸不采用检无压方式时,Ux断线不应报警。
bbbbbbbbbbb) 具有保护启动以及断路器位置不对应启动重合闸功能。
ccccccccccc) 应具有外部开入闭锁重合闸功能,任何时候收到该信号,重合闸即放电。
ddddddddddd) 重合闸启动前,收到弹簧未储能闭锁重合闸信号,经延时后放电;重合闸启动后,收到弹簧未储能闭锁重合闸信号,重合闸不放电。
eeeeeeeeeee)TV断线是否闭锁重合闸固定经重合闸同期方式控制,如重合闸与此电压有关则闭锁,否则开放。
7.2.3低压解列、高周解列
地区电源并网线路应配置低压解列和高周解列功能。
7.310kV线路保护技术原则
7.3.1过电流保护
fffffffffff)设二段定时限过电流保护,过电流I段方向可经控制字投退;
ggggggggggg)带方向的过电流保护在TV断线时,自动退出方向。过电流保护动作行为不受TV断线影响。
7.3.2零序过流保护
hhhhhhhhhhh)设两段零序过流保护,不带方向。第一段动作于跳闸,第二段动作于告警。
iiiiiiiiiii)零序电流输入采用外接方式。
7.3.3闭锁简易母线保护功能
jjjjjjjjjjj)满足任一段过电流保护动作条件,瞬时驱动的出口继电器,用于闭锁简易母线保护;
kkkkkkkkkkk)保护动作切除故障后,闭锁元件应瞬时返回。
lllllllllll)保护动作后200 ms故障未消失,闭锁元件应立即返回。
7.3.4重合闸功能
mmmmmmmmmmm)设置“重合闸退出”软、硬功能压板。可遥控实现重合闸功能投退。
nnnnnnnnnnn)线路保护装置应具备一次重合闸和二次重合闸功能,可通过控制字选择投入一次或二次重合闸。重合闸采用非同期方式。
ooooooooooo)当重合闸不采用检无压方式时,Ux断线不应报警。
ppppppppppp) 具有保护启动以及断路器位置不对应启动重合闸功能。
qqqqqqqqqqq) 应具有外部开入闭锁重合闸功能,任何时候收到该信号,重合闸即放电。
rrrrrrrrrrr) 重合闸启动前,收到弹簧未储能闭锁重合闸信号,经延时后放电;重合闸启动后,收到弹簧未储能闭锁重合闸信号,重合闸不放电。
sssssssssss)三相二次重合闸功能要求如下:
101)当馈线故障时,保护跳闸:
经Tl(第一次重合闸时间)延时后,第一次重合。重合后如在T2(第二次重合闸闭锁时间)内再跳,不再重合;如大于T2小于T4的时间内再跳,经T3(第二次重合闸时间)延时后,第二次重合;如重合成功,经T4(重合闸充电时间)开关未跳闸,则重合闸整组复归,可以进行第二轮的动作;
102)第二次重合后:
如在T4时间内再跳,闭锁重合闸,不再重合;
如重合成功,经重合闸充电T4时间,重合闸复归,可以进行第二轮的动作;
线路断路器合闸回路中串连的弹簧储能接点不应影响二次重合闸功能的实现。
7.3.5低周减载
低周减载应含低电压闭锁及低电流等闭锁条件。设两轮:
ttttttttttt)第一轮:经频率滑差df/dt闭锁,经短延时出口。可由控制字投退;
uuuuuuuuuuu)第二轮:经低频率长延时出口。可由控制字投退;
vvvvvvvvvvv)可遥控投退低周减载功能。
7.3.6低压解列、高周解列
地区电源并网线路应配置低压解列和高周解列功能。
7.410(35)kV线路保护功能要求及开关量接口
7.4.1主要功能
wwwwwwwwwww) 过电流保护;
xxxxxxxxxxx) 零序过流保护;
yyyyyyyyyyy) 重合闸;
zzzzzzzzzzzz) 低周减载;
aaaaaaaaaaaa)高周解列(可选);
bbbbbbbbbbbb)低压解列(可选);
cccccccccccc)过负荷告警。
7.4.2模拟量输入
dddddddddddd)保护电流:Ia、Ib、Ic、3I0;
eeeeeeeeeeee) 测量电流:Ia、Ic;
ffffffffffff) 电压:Ua、Ub、Uc、Ux。
7.4.3开关量输入
gggggggggggg)低周减载投入;
hhhhhhhhhhhh)高周解列投入(可选);
iiiiiiiiiiii)低压解列投入(可选);
jjjjjjjjjjjj)重合闸退出;
kkkkkkkkkkkk)检修状态投入;
llllllllllll)就地操作(测控用);
mmmmmmmmmmmm)弹簧未储能;
nnnnnnnnnnnn)信号复归;
oooooooooooo) 备用开入(不少于15个)。
7.4.4开关量输出
pppppppppppp)三相跳闸(1组);
qqqqqqqqqqqq)重合闸出口(1组);
rrrrrrrrrrrr)闭锁简易母线保护接点(1组);
ssssssssssss)遥控:断路器跳、合(1组);手车进、出(1组),手车复归(1个);接地刀闸合、分(1组);
tttttttttttt)保护动作信号;
uuuuuuuuuuuu)重合闸动作信号;
vvvvvvvvvvvv)控制回路断线(1组);
wwwwwwwwwwww)运行异常告警(可与“故障告警信号”合并);
xxxxxxxxxxxx)装置故障告警。
注:c)项适用于10 kV保护装置。
7.4.5操作插件开关量接口
yyyyyyyyyyyy) 手合、手跳;
zzzzzzzzzzzzz) 至合闸线圈;
aaaaaaaaaaaaa) 至跳闸线圈;
bbbbbbbbbbbbb) 保护跳闸(启动重合闸);
ccccccccccccc) 永跳(闭锁重合闸);
ddddddddddddd) 与保护配合的断路器位置、闭锁重合闸接点等(对于保护操作一体装置,应采用内部连线);
eeeeeeeeeeeee) 与备自投配合的断路器位置接点、合后接点、手跳接点等;
fffffffffffff) 防跳回路;
ggggggggggggg) 跳闸及合闸位置监视回路;
hhhhhhhhhhhhh) 控制回路断线;
iiiiiiiiiiiii) 事故总信号。
7.5组屏原则及方案
保护就地安装在开关柜内。
7.5.1端子排设计
自左(上)到右(下)依次排列如下:
jjjjjjjjjjjjj) 直流电源段(ZD):保护装置电源;
kkkkkkkkkkkkk) 交流电压段(UD):保护、计量外部输入电压(空开前);
lllllllllllll) 交流电压段(1UD):保护、计量装置输入电压(空开后);
mmmmmmmmmmmmm) 交流电流段(1ID):保护装置输入电流;
nnnnnnnnnnnnn) 保护强电开入段(1QD):保护相关开入;
ooooooooooooo) 操作强电开入段(4QD):操作线圈相关开入;
ppppppppppppp) 出口段(4CD):操作出口相关;
qqqqqqqqqqqqq) 信号段(1YD):保护动作、重合闸动作、告警、控制回路断线等;
rrrrrrrrrrrrr) 网络通信段(TD):网络通信、IRIG-B(DC)码对时;
sssssssssssss) 交流电源段(JD):照明、加热等:
ttttttttttttt) 备用段(BD):备用端子。
7.5.2压板、转换开关及按钮布置
uuuuuuuuuuuuu) 压板
103)出口压板:保护跳闸、重合闸、遥控压板(3组跳、合闸)、闭锁母线保护;
注:仅10 kV保护装置有闭锁母线保护压板。
104)功能压板:低周减载投入、高周解列投入、低压解列投入、重合闸退出;
105)其他压板:检修状态投入。
vvvvvvvvvvvvv) 按钮
复归按钮。
wwwwwwwwwwwww)转换开关
远方/就地、手合/手分。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保护软硬压板配置表
附 录 A.1 110kV线路纵联距离保护软硬压板配置表,见表A.1。
表A.1 线路纵联距离保护软硬压板配置表
序号 | 硬压板名称 | 是否配软压板 | 软硬压板逻辑关系 |
1 | 纵联保护投入 | 是 | 与 |
2 | 距离保护投入 | 是 | 与 |
3 | 零序过流保护投入 | 是 | 与 |
4 | 重合闸退出 | 是 | 或 |
5 | 双回线相继加速投入 | 是 | 与 |
6 | 保护检修投入 | 无 |
表A.2 线路纵联电流差动保护软硬压板配置表
序号 | 硬压板名称 | 是否配软压板 | 软硬压板逻辑关系 |
7 | 差动保护投入 | 是 | 与 |
8 | 距离保护投入 | 是 | 与 |
9 | 零序过流保护投入 | 是 | 与 |
10 | 重合闸退出 | 是 | 或 |
11 | 双回线相继加速投入 | 是 | 与 |
12 | 保护检修投入 | 无 |
表A.3 线路距离零序保护软硬压板配置表
序号 | 硬压板名称 | 是否配软压板 | 软硬压板逻辑关系 |
13 | 距离保护投入 | 是 | 与 |
14 | 零序过流保护投入 | 是 | 与 |
15 | 重合闸退出 | 是 | 或 |
16 | 双回线相继加速投入 | 是 | 与 |
17 | 保护检修投入 | 无 |
10kV线路保护软硬压板配置表,见表A.4。
表A.4 线路保护软硬压板配置表
序号 | 硬压板名称 | 是否配软压板 | 软硬压板逻辑关系 |
18 | 低周减载投入 | 是 | 与 |
19 | 高周解列投入 | 是 | 与 |
20 | 重合闸退出 | 是 | 或 |
21 | 低压解列投入 | 是 | 与 |
22 | 保护检修投入 | 无 |
(规范性附录)
保护装置标准定值名称
附 录 B.1 110kV线路保护装置定值标准名称,见表B.1。
表B.1 110 kV线路保护装置定值标准名称
类别 | 序号 | 定 值 名 称 |
纵联 距离 零序 保护 | 23 | 变化量启动电流定值 |
24 | 零序启动电流定值 | |
25 | 纵联零序电流定值 | |
26 | 纵联距离电阻定值 | |
27 | 纵联距离定值 | |
纵联 电流 差动 保护 | 28 | 本侧纵联码 |
29 | 对侧纵联码 | |
30 | 变化量启动电流定值 | |
31 | 零序启动电流定值 | |
32 | TA变比补偿系数 | |
33 | 分相差动定值 | |
34 | TA断线分相差动定值 | |
35 | 零序差动定值 | |
36 | 零序差动时间定值 | |
距离 零序 过流 保护 | 37 | 静稳破坏电流定值 |
38 | 电抗零序补偿系数 | |
39 | 电阻零序补偿系数 | |
40 | 相间距离Ⅰ段定值 | |
41 | 相间距离Ⅰ段时间 | |
42 | 相间距离Ⅱ段定值 | |
43 | 相间距离Ⅱ段时间 | |
44 | 相间距离Ⅲ段定值 | |
45 | 相间距离Ⅲ段时间 | |
46 | 相间距离Ⅳ段定值 | |
47 | 相间距离Ⅳ段时间 | |
48 | 接地距离Ⅰ段定值 | |
49 | 接地距离Ⅰ段时间 | |
50 | 接地距离Ⅱ段定值 | |
51 | 接地距离Ⅱ段时间 | |
52 | 接地距离Ⅲ段定值 | |
53 | 接地距离Ⅲ段时间 | |
54 | 接地距离Ⅳ段定值 | |
55 | 接地距离Ⅳ段时间 | |
56 | TV断线过电流Ⅰ段定值 | |
57 | TV断线过电流Ⅰ段时间 | |
58 | TV断线过电流Ⅱ段定值 | |
59 | TV断线过电流Ⅱ段时间 | |
60 | 零序过流Ⅱ段定值 | |
61 | 零序过流Ⅱ段时间 | |
62 | 零序过流Ⅲ段定值 | |
63 | 零序过流Ⅲ段时间 | |
过负荷告警定值 | ||
65 | 过负荷告警时间 | |
重合闸 | 66 | 重合闸同期角度 |
67 | 重合闸时间 | |
故障 测距 | 68 | 线路正序电抗 |
69 | 线路正序电阻 | |
70 | 线路零序电抗 | |
71 | 线路零序电阻 | |
72 | 线路总长度 |
表B.2 10 kV线路保护装置定值标准名称
类别 | 序号 | 定 值 名 称 |
过电流、 零序过流保护 | 73 | 过电流Ⅰ段定值 |
74 | 过电流Ⅰ段时间 | |
75 | 过电流Ⅱ段定值 | |
76 | 过电流Ⅱ段时间 | |
77 | 过电流Ⅲ段定值 | |
78 | 过电流Ⅲ段时间 | |
79 | 零序过流Ⅰ段定值 | |
80 | 零序过流Ⅰ段时间 | |
81 | 零序过流Ⅱ段定值 | |
82 | 零序过流Ⅱ段时间 | |
过负荷 | 83 | 过负荷告警定值 |
84 | 过负荷告警时间 | |
重合闸 | 85 | 重合闸同期角度 |
86 | 一次重合闸时间 | |
87 | 二次重合闸闭锁时间 | |
88 | 二次重合闸时间 | |
二次重合闸充电时间 | ||
低周 减载 | 90 | 低周减载频率定值 |
91 | 低周减载电压闭锁定值 | |
92 | 低周减载电流闭锁定值 | |
93 | 低周减载滑差闭锁定值 | |
94 | 第一轮时间 | |
95 | 第二轮时间 | |
低压 解列 | 96 | 低压解列电压定值 |
97 | 电压变化率闭锁定值 | |
98 | 低压解列时间 | |
高周 解列 | 99 | 高周解列频率定值 |
100 | 高周解列滑差闭锁定值 | |
101 | 高周解列时间 |
(规范性附录)
保护输出报告标准格式
附 录 C.1 对保护动作信息报告的要求
为了使运行人员尽快了解事故状况以便及时、有效地处理事故,保护动作信息报告应为中文简述,包含以下内容:
XXXX年,XX月,XX日,XX时:XX分:XX秒;
动作,跳X断路器,合X断路器。
报告标题:含线路保护装置厂家、型号与版本。
报告内容:
xxxxxxxxxxxxx)打印信息:
厂站名,间隔名称(保护调度命名),装置地址,打印时间,装置版本详细信息(含软件版本,CRC校验码、程序生成日期)。
yyyyyyyyyyyyy)故障信息:
故障绝对时间(格式为2009-05-09 13:54:52:540,精确到ms);
动作事件:故障序号、动作相、动作元件、动作相对时间、动作参数(故障三相差电流与制动电流、故障相电流、故障零序电流等)。
故障测距:测距结果(kM)、测距阻抗(X与R的值,单位为欧)、故障相别。
zzzzzzzzzzzzzz)开入量及变位信息:
启动时开入量状态。开入量名称、状态(“1”或“0”)。
启动后开入量变位。变位时间(相对时间)、变位开入量名称、变位信息(“0”→1或“1”→“0”)。
动作序号。
aaaaaaaaaaaaaa)录波信息:
波形标度:电压标度、电流标度、时间标度。
波形模拟量与开关量通道名称。
注:电压包括母线侧和线路侧电压。
bbbbbbbbbbbbbb)保护定值:定值名称与定值的数值及单位。
附 录 D
(资料性附录)
屏面布置示意图
附 录 D.1 110 kV线路保护
cccccccccccccc)方案1:线路1保护+线路2保护
dddddddddddddd)
方案2:线路保护+收发信机
eeeeeeeeeeeeee)
低压就地安装线路保护
附 录 E
(资料性附录)
压板布置示意图
附 录 E.1 110 kV纵联距离保护
保护
跳闸 | 重合闸 | 发相邻线加速信号 | 纵联保护投入 | 距离保护投入 | 零序保护投入 | 重合闸退出 | 投双回线相继速动 | 检修状态投入 |
1LP1 | 1LP2 | 1LP3 | 1LP4 | 1LP5 | 1LP6 | 1LP7 | 1LP8 | 1LP9 |
备用 | 备用 | 备用 | 备用 | 备用 | 备用 | 备用 | 备用 | 备用 |
1LP10 | 1LP11 | 1LP12 | 1LP13 | 1LP14 | 1LP15 | 1LP16 | 1LP17 | 1LP18 |
保护
跳闸 | 重合闸 | 发相邻线加速信号 | 纵差保护投入 | 距离保护投入 | 零序保护投入 | 重合闸退出 | 投双回线相继速动 | 检修状态投入 |
1LP1 | 1LP2 | 1LP3 | 1LP4 | 1LP5 | 1LP6 | 1LP7 | 1LP8 | 1LP9 |
备用 | 备用 | 备用 | 备用 | 备用 | 备用 | 备用 | 备用 | 备用 |
1LP10 | 1LP11 | 1LP12 | 1LP13 | 1LP14 | 1LP15 | 1LP16 | 1LP17 | 1LP18 |
保护
跳闸 | 重合闸 | 发相邻线加速信号 | 备用 | 距离保护投入 | 零序保护投入 | 重合闸退出 | 投双回线相继速动 | 检修状态投入 |
1LP1 | 1LP2 | 1LP3 | 1LP4 | 1LP5 | 1LP6 | 1LP7 | 1LP8 | 1LP9 |
备用 | 备用 | 备用 | 备用 | 备用 | 备用 | 备用 | 备用 | 备用 |
1LP10 | 1LP11 | 1LP12 | 1LP13 | 1LP14 | 1LP15 | 1LP16 | 1LP17 | 1LP18 |
保护
跳闸 | 重合闸 | 遥控1 | 遥控2 | 遥控3 | 闭锁简易母线保护 | 备用 | 备用 |
1LP1 | 1LP2 | 1LP3 | 1LP4 | 1LP5 | 1LP6 | 1LP7 | 1LP8 |
低周减载投入 | 高周解列投入 | 低压解列投入 | 重合闸退出 | 检修状态投入 | 备用 | 备用 | 备用 |
1LP9 | 1LP10 | 1LP11 | 1LP12 | 1LP13 | 1LP14 | 1LP15 | 1LP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