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20092010年第二学期八年级语文期末试卷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7 08:25:51
文档

20092010年第二学期八年级语文期末试卷

2009—2010年灵璧县朱集中学第二学期八年级语文期末试卷时间:120分钟分值:150分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1、.古诗默写。(10分)(1)、醉翁之意不在酒,。(欧阳修《醉翁亭记》)(2)、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3)、,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4)、,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5)、,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6)、,!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7)、“,”前不久的连宋之行,是历史发展的趋势,顺应,打破了
推荐度:
导读2009—2010年灵璧县朱集中学第二学期八年级语文期末试卷时间:120分钟分值:150分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1、.古诗默写。(10分)(1)、醉翁之意不在酒,。(欧阳修《醉翁亭记》)(2)、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3)、,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4)、,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5)、,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6)、,!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7)、“,”前不久的连宋之行,是历史发展的趋势,顺应,打破了
2009—2010年灵璧县朱集中学第二学期八年级语文期末试卷

时间:120分钟           分值:150分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

1、.古诗默写。(10分)

(1)、醉翁之意不在酒,                           。(欧阳修《醉翁亭记》)

(2)、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李煜《相见欢》)

(3)、                           , 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4)、                           ,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5)、                           ,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

(6)、                           ,                           !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7)、“                           ,                           ”前不久的连宋之行,是历史发展的趋势,顺应,打破了僵局,开启了两岸交流的新纪元。(填写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处逢席上》中的诗句。)

(8)、《过零丁洋》一诗中,抒发诗人以身殉国的决心和崇高的民族气节的诗句是:                            ,                           。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2)题。   (6分)  

    仁立旷野,苍qiǒng弥漫着难言的静穆;枕石溪畔,水月传达着无尽的幽思;听雨危楼,深巷漂散着淡淡的花香。繁星满天,层林尽染,江水东逝,天地间yùn含的灵气默默不语。仰首星空,独步林蹊,行吟岸侧,人的性情完全可以尽情挥洒。灵气与性情,穿越了时空,亘古以来,二者就是人们歌咏的永恒主题。

(1)给加点的宇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伫(       )立    苍qiǒng(     )        yùn (       )含  亘(       )古

(2)文中“            ”一词中有错别字,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

二、综合性学习。( 14分 )

3.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下面的题目。   (2分)

罗曼·罗兰的《名人传》由三位名人的传记组成,这三位名人是:德国音乐家           ,

意大利画家和雕塑家米开朗谋罗,作家            。

4·校学生会准备于5月4日下午两点在第一会议室举行主题为"我与文明同行"的座谈会,下面是活动过程申的一些问题,需要你去解决。   

  (1)请你以"文明"二字开头,拟一条宣传标语。(3分)

  要求: ①紧扣座谈会的主题; ②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 ③不超过20个字。

                                                              

  (2)座谈会前,你班同学准备了一篇发言稿。下面是发言稿申的一段文字,请你根据提示和要求作些修改。

    [A]千百年来,文明一直以其无穷的然力、不竭的动力、强大的感召力,引领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作为当代中学生,讲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不仅能体现良好的个人品质,而且有助于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我们一定要懂礼貌,讲诚信,遵纪守法,尊师爱友,不断提升我们自身的道德修养,[B]把以往存在的不良行为坚决纠正过来,全面展现当代中学生的文明形象。

 ①[A]句太长,发言时大家听起来可能比较吃力,请你把它改为几个较短的句子。(在不改变原意的前提下,可以增删少量字词)(3分)

                                                              

②、联系前后句看,[B]句的句式不够协调,请你对[B]句作适当调整。(3分)

                                                              

 (3)5月3日上午,学生会来邀请你们班的杨老师参加第二天下午的座谈会,但杨老师不在,学生会请你代为转告。当天下午,你是怎样对杨老师说的?(3分)

                                                              

                                                              

三、阅读理解。      (一) 第一声喝彩 (29分)

我家附近有户带院子的普通住家,女主人拖儿带女,有点早衰。她家的院子里种满了花,有时女主人就采些插在一个水桶里在门口出售。我曾在那儿买过大红的康乃馨、黄色的玫瑰,她把花束递过来时,我都能看见她那双粗糙的花农的手。

有一天黄昏,我路过那儿,看见院子里有两株玫瑰开得灿烂。它们的花瓣红得像火焰,我指着它们说想要。女主人摇摇头,说每年最好的两朵玫瑰她都要采摘下来寄给远方的两个女儿。女主人的丈夫是个老实巴交的人,他絮絮叨叨地埋怨妻子太落伍,认为还不如卖掉实惠,寄一包玫瑰花瓣给女儿毫无意义。可女主人执拗地摇摇头,眼里却闪过与年龄不相称的羞怯。

翌日清早,我又路过那个鲜花盛开的院子,女主人正守着那两枝挑出的红玫瑰。一脸慈爱,那种真情流露有一种晶莹剔透的美丽。我忍不住告诉她:我被感动了,我正在心里为她喝彩。

女主人很吃惊,微微开启的唇中没说出一个字,连老花眼镜滑下来也没发现。然后,她再见到我时,眼里充满亲切神情,有一次她一定要送我一束黄玫瑰,说:“从来没人这么说过我。”我回家把玫瑰数了数,一共十朵,我把其中的一朵送给楼下的漂亮女孩,剩余九朵插入花瓶。那九朵玫瑰代表着我内心的祈盼:让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有地久天长的喝彩声。因为我深知,第一声喝彩对一个人意味着什么。

在生活的长河徜徉,谁都会有拿不准的时候,感觉自己没分量,快被命运冲走,若是此时传来一声振奋的声音,也许这个人就会成为一座大山。也有人将人生比作球赛,若两旁没有真诚的喝彩,这场球赛如何精彩得了!记得我在念初中时有过一个同桌,她牙齿长歪了,说话爱像男生那么骂骂咧咧,打蚊子像拍手一样劈啪作响。我不喜欢她的粗鲁,我们两个有过相互肩碰肩坐着却有半个月没开口说话的记录。

在一次作文评比中,我的一篇精心之作没评上奖,名落孙山,我为此心灰意冷,带着一种挫折感把那篇文章撕成碎片。这时,我那位假小子同桌忽然发出愤怒的声音,她说那篇文章写得很棒,谁撕它谁是有眼无珠。

她其实是说反话在表示对我的喝彩。那是我写作生涯中的第一位喝彩者,那一声叫好等于拉了我一把,记得当时我流出了泪水。

那位同桌后来仍然常常带着好战的脾气,我俩也时常有口角,相互挑战,耿耿于怀。然而我至今难忘,而且当我回首往事时,都会遗憾为何当时不待她温和一些,因为她是我生活中的一道明媚的阳光。

也时常有人跑来谢我,说我某一句肯定的话,使之眼前豁然一亮。其实,我早忘了我为其喝彩过。不过,那也无妨,当我们看到别人生命中的亮色,不妨就大声喝彩。这样不仅使双方变得完美,生活充满爱,也使我们心灵变得博大,因为只有诚实而又热忱的人才会由衷地为别人喝彩。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4分)

①执拗(    )      ②羞怯(    )      ③挫(    )      ④翌日(    )

2.作者为何要对卖花女人喝彩?结果怎样?(4分)

                                                              

3.作者说:“让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有地久天长的喝彩声。因为我深知,第一声喝彩对一个人意味着什么。”此句中的第一声喝彩对一个人到底意味着什么?(4分)

                                                              

                                                              

4.文章结尾说“因为只有诚实而又热忱的人才会由衷地为别人喝彩”揭示了什么?(4分)

                                                              

                                                              

5.第五段作者这样说“也有人将人生比作球赛,若两旁没有真诚的喝彩,这场球赛如何精彩得了!”其实也有精彩的人生常常没有他人的喝彩,为此你怎样看待?试谈谈你的看法。(5分)

                                                              

                                                              

6.你得到过别人的喝彩吗?或者你为别人喝彩过吗?试选择其中的一种情形,描述一下你的感受。(4分)

                                                              

                                                              

 (二) 乡韵自多情  (16分)

①河南,是一块戏曲        的厚土,戏已经融进了人们的生存状态、乡亲们热爱戏,居家过日子,想哭想乐就一定想看戏。戏,是他们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    

        ②日常生活中,乡亲们要找到看戏的理由很多。逢年过节,赶会赶场,庆祝收翻盖新房,婚丧嫁娶,都会搭台唱戏。听说哪个村子“玩戏”,周围的一些村庄也像过节一样,人们不请自到,早早去争取占个好位儿,看得清楚,听得真切,过“瘾”。戏演完了,曲终人不散,有的人还要到后台看看自己喜欢的“角儿”。   

        ③有些戏迷,每年农闲的腊月正月二月,都要张罗着请各地有名的戏班到本地来唱戏。戏有了名,角儿一出名,就要“拿堂”。有时那张罗家儿不仅白掏力,还得往里赔本,为请一台好戏不知要跑多少趟,赔笑脸说好话送钱物,把好戏名角儿请来可是老不容易,能看到家乡排排场场唱起了大戏,父老乡美地听戏看戏,请戏的人心里别提多得劲儿了!

④戏曲滋润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也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提高了人们的道德水准。在音乐舞蹈不发达的地区,在没有电影、电视的年代,要精神文化生活,用什么办法呢?那就唱戏。平时,田间地头,锅台边,猪圈旁,常有人或轻吟浅唱,或放声高吼,那声音或婉转或豪放,或悲凄或明亮,都直接地、酣畅淋漓地表达了人们的情感和心声。

⑤社会大舞台,人生一台戏。有谁知晓,浩如烟海的剧目里,唱出了多少波澜壮阔,表述了多少情意绵绵,演出了多少慷慨悲歌。多少年来,乡亲们在戏曲的芳香里沉醉着。在戏里他们认识了杨家将,结交了黑老包,知道了抓不到奸人不煞戏——正是这戏曲琼浆的滋养,使父老乡亲质朴善良,爱憎分明,追求真善美,鞭笞假恶丑。

⑥唱戏,唱跑了忧愁,唱来了欢愉,激发了善良正直,唤起了浓浓乡情。一个老兵讲,他大半辈子没学会哭,可是近来一听豫剧就掉泪,光想哭,想娘,想家。在美国,我遇到了一位已经是上流社会人物的河南老乡,他郑重地托我办一件事——把家乡戏的录音带寄一些来。他紧紧地握着我的手,甚至还给我深深地鞠了一躬,我细细看他时,发现他的眼里分明有泪花在闪……

        ⑦乡亲乡韵自多情。广袤的中原大地,不仅能够长出金色的小麦和稻谷,而且也成就了豫剧、曲剧和越剧。那悠悠的拖腔,那粗犷的大本嗓,能把人的思想拉回遥远的故乡。故乡情,亲人爱,亲和力,凝聚力,都在戏里……

7.给第①段横线处填入一词(滋润、滋养、浸润)(2分)

8.你还知道哪些地方戏,列举出3种剧种。(3分)

                                                      

9.根据第③段内容。解释“拿堂”一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10.第⑤段写到了“戏曲琼浆的滋养”,从文中看,戏曲给人们的“滋养”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

                                                                      

                                                                      

11.第⑥段讲述老兵和在美国的河南老乡的故事,其作用是什么。(3分)   

                                                                      

                                                                      

12.从全文看,“乡韵自多情”的“情”可以从哪些方面理解?(3分)

                                                                  

                                                                  

(三) 《岳阳楼记》(15分)

嗟夫!予尝求古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3分)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      (2)是进亦忧,退亦忧(    )

(3)微斯人,吾谁与归(    )

1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5.选文中“古仁人之心”指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填空)。联系全文看,这里的“古仁人”与______________形成了对比。(2分)

16.“微斯人,吾淮与归?”是一个反问句,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17.当今社会,有的人过分看重物质和金钱,斤斤计较个人得失;而一千多年前的范仲淹却追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想境界。请结合这两者谈谈你的认识。(3分)

                                                               

                                                               

三、写作(6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五岁的晶晶在院子里玩耍,不小心摔了一跤。两天后,妈妈发现晶晶的左手举不起来了,原朱女儿的锁骨受了伤。妈妈又急又疼,可是晶晶却有了一个意外的收获:“妈妈,我现在知道哪边是左边了!”晶晶太小,一直分不清左右,这下好了,她知道了:痛的那边就是左!

    晶晶摔了一跤就分清了左右的经历,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受挫折的过程往往就是获得真知的过程。走过崎岖小路,才能真正体味生活的欢乐;穿过茫茫迷雾,才能深切感受阳光的明媚。不经风雨。怎见彩虹;不吃一堑,难长一智!……

    晶晶的故事是否让你联想到生活中的某些经历或见闻?是否让你获得某些感悟和认识?请你拿起笔,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500字的文章。

八年级语文期末模拟试卷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

1、古诗默写

(1)、醉翁之意不在酒(2)、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3)、春蚕到死丝方尽(4)、落红不是无情物(5)、闲来垂钓碧溪上(6)、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8)、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

2.(1) zhù     穹    蕴   gèn              

(2)漂散    顠散                         

3.贝多芬    列夫·托尔斯泰(或:托尔斯泰)        

4.(1)示例一:文明像灯塔,为我们的人生航船指明方向。

示例二:文明是滋养我成长的甘泉。

示例三:文明,人生旅途的路标。

(2)①示例一:千百年来,文明一直引领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它有无穷的魅力,有不竭的动力,有强大的感召力。

示例二:文明具有无穷的挽力人,具有不竭的动力,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千百年来,文明一直引领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

②坚决纠正以往存在的不良行为      

(3)示例一:杨老师,上午学生会来找您,刚好您不在,他请您明天下午两点到第一议室参加“我与文明同行”的座谈会。

示例二:杨老师,上午学生会让我转告您:请您明天下午两点到第一会议室参加座谈会,会议主题是“我与文明同行”。

(谁让“我”转告、转告的内容、表达得体,符合要求即可)

阅读理解(一)

1.niù  qiè  cuò  yì

2.卖花女人宁可不卖钱,也要把最好的两朵玫瑰摘下来寄给远方的两个女儿。结果使卖花女人激动得没说出一个字,连老花镜滑下来也没发现。

3.使对方变得完美,对生活充满热爱,意味着使对方从消沉中摆脱出来。

4.为别人喝彩是一种高尚的道德品质。

5.略(此题为开放题,只要言之成理即可)6.略(此题应以描述体会、内心感受为主

(二)7、浸润。8、如昆剧;黄梅戏等。9、摆谱;摆架子。10、戏曲滋润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也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提高了人们的道德水准。11、戏曲能够唤起浓浓乡情。12、故乡情,亲人爱,亲和力,凝聚力。

(三)13、 (1)居:处、处在  (2)进:在朝廷上做官(居庙堂之高)  (3)归:归依    

I4. (1)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或心理)。 (2)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

15、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迁客骚人

16.表达了作者希望与古人同道的思想感情(1分)强烈而又含蓄的表达了作者的自勉之意及对朋友的期望之情。

17.提示:观点明确,言之成理,阐述清楚即呵。

文档

20092010年第二学期八年级语文期末试卷

2009—2010年灵璧县朱集中学第二学期八年级语文期末试卷时间:120分钟分值:150分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1、.古诗默写。(10分)(1)、醉翁之意不在酒,。(欧阳修《醉翁亭记》)(2)、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3)、,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4)、,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5)、,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6)、,!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7)、“,”前不久的连宋之行,是历史发展的趋势,顺应,打破了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