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
2019 年第 6 卷第 49 期2019 Vol.6 No.49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Electronic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
2例劳力型热射病的急救与护理
何 秀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南院急诊科,广东 广州 510288)
【摘要】目的 探讨劳力型热射病患者的急救措施及护理要点。方法 对我院2017年8月收治的2例确诊为劳力型热射病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早期诊断、治疗过程及护理情况。结果 经治疗1例患者入院2天后死亡,1例患者病情稳定后出院。结论 劳力型热射病发病急,病情危重,特别是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的患者,尽快降温、早期的综合治疗及全面的护理观察能提高救治成功率。
【关键词】劳力型热射病;急救;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9.49.98.02
劳力型热射病(EHS )是中暑最严重的一种类型,其特点为发病急,病情进展快,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治,病死率高达50%以上[1]。2017年8月22日我科先后收治2例劳力型热射病的患者,急救与护理内容如下。
1 病例资料
案例1.男,48岁,因高空作业时突发晕倒,呼之不应入院。深昏迷状态,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消失,胸腹可见散在点状红色斑疹。T 42℃ HR 130次/分R 20次/分BP 70/40 mmHg ,予降温、快速补液、升压、留置胃管、尿管及完善相关辅助检查,血结果示:Na127.2 mmol/L , Cl95.5 mmol/L ,Cr 1 μmol/L ,LDH 372U/L ,CK 376U/L , CK-MB 74U/L ,CTNI 36.94 μg/L ,血氨58 μmol/L 。CT 结果示:(1)脑实质密度普遍降低,灰白质分界不清,考虑脑水肿可能。(2)左肺下叶背段、后基底段少许炎症。(3)右侧第6肋腋段骨折,断端见骨痂形成,周围软组织肿胀。持续昏迷状态,行气管插管术接呼吸机辅助呼吸,气管插管内持续吸出血性液体、胃管引流出咖啡色液体,之后转为暗红色血性液体,大便失禁,予留置肛管后持续引流出暗红色血性液体,考虑患者有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不排除DIC ,予输血、升压、快速补液,床旁CRRT 等对症治疗。患者持续无尿,血压持续偏低,2天后心率进行性降低,予CPR 、持续静脉输注肾上腺素仍未回升,抢救无效宣告死亡。
案例2.女,49岁,因突发晕倒,呼之不应入院。浅昏迷,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发射存在。T 40.7℃ HR 126次/分R 20次/分BP132/63 mmHg ,予降温、快速补液、留置胃管、尿管及完善相关辅助检查,血结果示:K2.97 mmol/L ,Na129 mmol/L ,LDH331U/L ,CK521U/L ,CTNI0.22 μg/L , 血氨138 μm o l /L ,P C T 18.35 n g /m L ,高敏肌钙蛋 T 560.3 pg/mL ,肌红蛋白503.9 μg/L 。后患者出现抽搐、四肢强直,持续约5 min ,予安定后抽搐可终止。CT 示:1.双肺渗出性炎症,双肺下叶膨胀不全,双侧胸腔少量积液;2.双侧大脑半球改变。予脱水、营养神经、抗癫痫等治疗。入院2 h 后患者神志较前好转,呼之可睁眼,留置尿管可引出淡黄色尿液约550 ml 。体温可降至38.5℃。7天后患者病情转好出院。
2 急救治疗及护理
2.1 降温
尽快降温是首要措施,病死率与体温过高及持续时间密切相关。
现场降温:
尽快脱离高温环境,将患者平卧并去除全身衣物;用凉水喷洒或用湿毛巾擦拭全身;扇风以加快蒸发对流散热;监测体温。快速补液并用4°C 生理盐水静脉输液;冰帽降温;冰块置于散热较快的区域(双侧颈部、腹股沟和腋下);留置胃管并用4°C 生理盐水200~500 ml 进行胃灌。
2.2 保持呼吸道通畅高流量吸氧可减轻脑细胞水肿,保护脑组织及其它脏器免受损坏。舌后坠时可用口咽通气管;合并呼吸衰竭者应尽快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
2.3 循环系统的护理及时补充血容量,调节水电解质紊乱,注意脏器灌注保护,改善全身血流功力学。准确监测出入量,必要时做血液透析。
2.4 抗痉挛护理患者出现躁动、抽搐时可按医嘱给予镇静剂;并给予德巴金静脉点滴。
2.5 神经中枢的保护高热所致细胞毒性作用可引起广泛的细胞变性、坏死和出血,以脑组织损伤最为严重[2]。冰帽可以降低脑部温度,有利于脑细胞的恢复。醒脑静具有抗脑缺血损伤作用,可调节中枢神经、保护大脑、减轻脑水肿和改善微循环。
2.6 凝血功能监测护理观察患者皮肤黏膜、双眼球结膜下及穿刺部位有无出血;及时纠正凝血功能紊乱,尽早补充凝血因子并早期给予抗凝治疗,注意监测凝血相关指标。
2.7 抗感染治疗中暑时血容量不足机体处于低灌注压,肠屏障功能受损,肠内微生物和毒素移位,肠内细菌成为自身感染的重要来源;因此,早期选用足量、广谱的抗生素控制感染是抢救重症中暑的重要措施之一。
2.8 加强营养、功能锻炼和支持治疗早期给予胃管泵入肠内营养液,清醒后可自行进食,给予高维生素、高蛋白的饮食。尽量满足患者机体所需,增强免疫力,促进患者恢复。
3 结 果
经过治疗后1例患者入院2天后死亡,1例患者病情稳定后出院。
4 总 结
热射病发病急,病情危重,死亡率高。及时降温和对
2019 年第 6 卷第 49 期2019 Vol.6 No.49
99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Electronic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
脑功能的有效保护等是抢救患者生命,防治后遗症的关 键[3]。护士的护理重点以抢救生命为主,这就要求护士必须掌握各种护理技能及丰富的理论知识,及时准确地配合医生完成急救状态下的各种治疗护理工作。
参考文献
[1] 全军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热射病规范化诊断与治疗专家共
识.医学杂志.2015,40(1):1-7.
[2] 刘韶珠,贺丽萍,喻青梅,等.热射病并发脏器功能损伤10例的预
见性护理[J].护理与康复2013,12(9):846.
[3] 葛均波,徐永健.内科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本文编辑:李 豆
改良静脉穿刺技术提高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临床研究
李亚君,高满亲
(临汾市中心医院,山西 临汾 043099)
【摘要】目的 研究改良静脉穿刺技术的应用对改善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干预价值。方法 按照电脑随机双盲法对2017年1月~2018年10月本院接诊的住院患儿200例进行分组,当中,实验组(n =100)静脉穿刺时应用改良静脉穿刺技术,而对照组(n =100)则应用常规静脉穿刺技术。分析两组的静脉留置针穿刺情况,并对各组的回血率等指标作出比较。结果 实验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6.0%、回血率为91.0%,比对照组的82.0%以及78.0%高,P <0.05。实验组患儿家属对静脉穿刺效果的满意度为98.0%,比对照组的85.0%高,P <0.05。结论 于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工作中采用改良静脉穿刺技术,能够显著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改善回血情况,建议临床推广。
【关键词】静脉穿刺;回血率;小儿静脉留置针;干预价值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9.49.99.02
现阶段,在儿科疾病的临床治疗工作当中,静脉留置针具有比较广泛的应用[1],但为能有效提升患儿一次性穿刺成功的几率,及时建立起通畅的静脉通路,让患儿能够及早接受对症治疗,医护人员需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实践,为患儿寻找一种更加切实可行的静脉穿刺技术。此研究,笔者将以200例住院患儿(接诊于2017年1月~2018年10月)为对象,着重分析改良静脉穿刺技术在儿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现作出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7年1月~2018年10月本院接诊的住院患儿2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双盲法将之分成实验和对照两组,每组各有100例。当中,实验组男性53例,女性 47例;年龄在1 d ~3.5岁之间,平均(1.08±0.24)岁;上呼吸道感染者,45例;腹泻者,31例;发热者,24例。对照组男性52例,女性48例;年龄在2 d ~3.5岁之间,平均(1.13±0.37)岁;上呼吸道感染者,44例;腹泻者, 33例;发热者,23例。患儿的病历资料齐全,依从性良好,且患儿家属都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研究在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及全程参与的情况下进行,比较两组的疾病类型等基线资料,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选择使用24G 密闭式留置针,由“BD 公司”提供。实验组静脉穿刺时采取改良静脉穿刺技术,详细如下:操作者有2人,利用注射器(规格:5 mL )抽取浓度为0.9%氯化钠注射液,用药剂量为2 mL ,然后再按要求接入留置针肝
素帽,待充分排气后,以5~10°角缓慢进针,回血后,缓慢退出针芯约3~3.5 mm ,并向前送1~2 mm ,让套管进入到血管中,此后,再对注射器进行回抽,待回血到软管部分后,立即将止血带松开,并缓慢推注氯化钠注射液。与此同时,医护人员还应缓慢送管,待软管完全进入血管当中,再将针芯缓慢退出,完成固定操作。撤除注射器后,按要求连接好输液器。对照组应用常规静脉穿刺技术,将输液器前端的头皮针与留置针肝素帽进行规范化的连接,待充分排气后,缓慢进针,需控制进针角度在15~30°的范围之内。回血后,利用一只手对针座进行固定,并用另一只手将针芯缓慢退出约3~3.5 mm ,此后,再将软管完全送入到血管中。将止血带松开,并对调节器进行打开,注意观察液体的流速,并缓慢撤出针芯,予以固定。
1.3 评价指标对比两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以及回血率。当中,穿刺成功率的判定标准[2]为:若输注通畅,穿刺局部没有液体外渗的情况,即可判定为成功;若有回血,穿刺局部外渗亦或者是青紫,亦或者是滴注不畅,无回血,即可判定为失败。而回血的判定标准则为:若针头处立即有回血,提示一次穿刺成功;若穿刺后针头部位没有回血,利用注射器进行回抽亦或者是对输液器进行反折后才有回血,提示无回血[3]。
利用医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评估两组患儿的家属对静脉穿刺效果的满意程度,调查结果以百分制进行表示,比较满意≥90分,一般满意<90分且≥60分,不满意<60分。计算满意度按照如下公式进行:[(比较满意+一般满意)/例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