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教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7 08:23:46
文档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教案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第1课时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内容】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教材第38页内容)。【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形成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技能。2.学生会用迁移的方法学习新知。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重点难点】1.使学生熟练应用乘法口诀求商。2.熟练地根据除法算式想出合适的口诀。教学过程:【情景导入】师:快乐的“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光明小学的同学们已经开始为庆祝自己的节日
推荐度:
导读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第1课时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内容】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教材第38页内容)。【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形成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技能。2.学生会用迁移的方法学习新知。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重点难点】1.使学生熟练应用乘法口诀求商。2.熟练地根据除法算式想出合适的口诀。教学过程:【情景导入】师:快乐的“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光明小学的同学们已经开始为庆祝自己的节日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

第1课时 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内容】

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教材第38页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形成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技能。

2.学生会用迁移的方法学习新知。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重点难点】

1.使学生熟练应用乘法口诀求商。

2.熟练地根据除法算式想出合适的口诀。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师:快乐的“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光明小学的同学们已经开始为庆祝自己的节日做准备啦。你们看,他们在做什么?

出示教材第37页主题图。

生1:他们在做彩旗。

生2:有的学生在折星星,有的学生在准备气球,气氛很热烈。

师:这里的场面的确很热闹。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新课讲授】

1.观察主题图,收集信息,发现问题。

师:你们从图中获得哪些信息?

生1:教室里有三组小朋友在布置教室,第1组小朋友在做彩旗,第二组小朋友在做五角星,第三组小朋友带来彩球。

生2:第一小组做了许多彩旗,要挂在教室里。

生3:从图中我知道了第二小组做了49颗星,分给7个小组。

生4:我还知道第三组小朋友带来了27个彩球,每9个摆一行。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们能提出哪些问题?

生1:共有多少面彩旗,挂成几行,平均每行挂几面?

生2:有49颗星,分给7个小组,平均每个小组得几颗星?

生3:有27个彩球,每9个摆一行,可以摆几行?

板书:(1)平均每行挂几面?

(2)平均每组得几颗星?

(3)可以摆几行彩球?

师:真了不起,大家收集了这么多的信息。下面我们一起来解决其中的一些问题。

2.解决问题,探究求商的方法。

(1)解决第(1)个问题。

师:已知共有56面彩旗,要挂成8行,要求平均每行挂几面小旗,应该怎样列式?怎样计算?先思考,再在小组说说。

生1:可以用除法计算,算式是56÷8。

师:想一想,我们以前学过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除数是几,就想几的乘法口诀。那么,求56÷8的商是几,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比较简便呢?

生1:把56面小旗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7面,56÷8=7。

生2:我是这样想的,除数是8,七八五十六,所以56除以8等于7。(老师随学生回答点击课件,呈现商和口诀)

师:你是用“七八五十六”这句口诀想出商的,很好!也就是计算56÷8时,想:七八五十六,所以56÷8的商是7。当我们选择了正确的乘法口诀求商后,再观察算式中缺的是几,那么商就是几。比如这个算式中缺了7,所以商就是(七)。

板书:口诀:(七)八五十六

师:接下来,请大家再看。如果把56面小旗挂成7行,平均每行挂几面?该怎样解答呢?

生:用56除以7计算,算式是56÷7。

师:怎样求商?

生:除数是7,用“七八五十六”这句口诀想商,商是8。(老师点击课件,呈现商)

师:谁还想说怎样想商?

生1:这两题都是用“七八五十六”这句口诀算出商的。

生2:还可以根据乘法想出商,因为7×8=56,所以56÷8=7,56÷7=8。

师:真聪明!继续加油!

(2)解决第(2)个问题。

师:下面我们来解决第(2)个问题。要求平均每组得几颗星,应该怎样算呢?这个问题你们会解决吗?自己试一试。

学生思考、完成。

师:汇报一下,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生1:求平均每组得几颗星,就是把49颗星平均分给7个小组,每组得7颗,用除法计算。算式是49÷7=7(颗)。

生2:49÷7=7,想“七七四十九”,商是7。平均每组7颗星。(老师点击出算式)

师:大家用“七七四十九”这句口诀想商,真棒!

板书:口诀:(七)七四十九

3.归纳总结。

师:回忆一下,我们计算56÷8=7、56÷7=8、49÷7=7是用什么方法求商的?

生:用乘法口诀求商。

师:用了哪几句乘法口诀呢?

生2:用到了7、8的乘法口诀。

师:对,我们今天学习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板书课题)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38页“做一做”的第1题。

学生作业集中订正。

师:回忆刚才的计算过程,大家总结一下自己是怎样想出得数的?

生1:我先算出乘法的结果,再看着乘法算式写出商。

生2:我和他想的不一样,我是根据乘法口诀想出商的。

师:哦!大家是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出结果的,都很好!

2.完成教材第38页“做一做”的第2题。

(1)完成。

(2)集中订正。

3.完成教材第38页“做一做”的第3题。

(1)人人动手,完成。

(2)汇报、交流,重点说说自己是怎样求商的。

【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思考,掌握了求商的方法,非常了不起,希望大家继续努力!

【课后作业】

完成本课时 对应练习。

板书设计:

第1课时 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56÷8=7    口诀:(七)八五十六

56÷7=8    口诀:七(八)五十六

49÷7=7    口诀:(七)七四十九

教学反思:

第2课时 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内容】

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练习课(教材第39页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形成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技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培养学生运用迁移的方法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重点难点】

1.使学生熟练地应用乘法口诀求商。

2.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师:上课之前,老师先来考考大家,看哪位小朋友的反应快,老师出题,你们快速地说出得数,并说说你使用的是哪句乘法口诀。

27÷9=     54÷6=     40÷8=     42÷6=

28÷4=     35÷5=     63÷7=     48÷8=

学生:依据每道算式,说说自己是如何使用乘法口诀求商的。

2.引入课题:同学们计算得很正确,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出示课题)

【新课讲授】

1.应用提升。

(1)提出问题。

有27人需要租车。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你能得到什么信息?

生:有27人租车,每辆大车能坐9人,小车每辆能坐3人。

师:很正确。你能根据图中的这些信息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吗?

学生思考后提出问题。

板书:问题1:有27人租车,每辆大车限乘9人,要租几辆大车?

问题2:有27人租车,每辆小车限乘3人,要租几辆小车?

(2)解决问题。

师:你能解决这两个问题吗?先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完成。

小组交流。

汇报、交流。

生1:要求租几辆大车,就是求27人里面有几个9人,用除法计算,算式是:27÷9=3(辆)。

生2:我的想法是这样的:要求租几辆大车,就是把27人每9人分1份,求能分几份,用除法计算,算式是27÷9=3(辆)。

师:这两种想法都正确。那么计算27÷9的商是几,是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呢?

生:用乘法口诀(三)九二十七求出来的。

师:都是这样算的吗?

生:是。

师:很好。谁来说说第二个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生:要求租几辆小汽车,就是把27人每3人分1份,求能分几份,用除法计算,算式是27÷3=9(辆)。

师:计算27÷3是怎样想的呢?

生:我想的是三(九)二十七,所以27÷3的商是9。

(3)归纳小结。

师:现在请大家想一想,我们在计算口算除法时,要注意什么?怎样计算?

小结:我们在计算除法算式时,先看一看,除数是几,就想几的乘法口诀。另外,为了方便今后同学们计算,老师送你们一首《乘法口诀求商歌》。跟老师一起念:算除法,想乘法,口诀缺啥就商啥。

2.巩固练习,熟练掌握。

(1)帮小兔过河采蘑菇。

出示教材第39页“做一做”的第3题。

师:我们看,小兔准备过河采蘑菇,小兔身上都有数,是几我们就叫它几号兔。几号兔到对岸就采几号蘑菇。它们怎样过河呢?

生:可以踩着河里的荷叶过去。

师:对!是不是每片荷叶都可以踩呢?你先试一试。

生:不是的。8号兔踩在63÷7的荷叶上会掉到水里的。

师:为什么8号兔踩着“16÷2”、“÷8”的荷叶都可以,踩着“63÷7”的荷叶却不行呢?想一想。

生:因为16÷2和÷8都等于8,而63÷7=9。8号兔只能踩商是“8”的荷叶。

师:哦,原来8号兔只能踩商是“8”的荷叶才能到对岸采8号蘑菇。大家明白了吗?

(2)买牛奶。

师:想一想,要求只买一瓶牛奶,哪种牛奶便宜,应该先算什么呢?

生:要先分别算出酸牛奶和鲜牛奶每瓶各多少钱。

师:真聪明!怎样算酸牛奶和鲜牛奶每瓶各多少钱呢?

生1:用除法计算。

生2:48÷6=8(元),所以酸牛奶每瓶8元。

生3:56÷8=7(元),所以鲜牛奶每瓶7元。

师:知道了酸牛奶和鲜牛奶每瓶各多少钱,现在怎样知道哪种奶的价钱便宜?

生:比较8元和7元的大小。7元<8元,所以鲜牛奶便宜。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先求出单价,再进行比较。

【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40~41页练习八的第2、7题。

第2、7题是直接用除法的含义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练习。两道题呈现的方式是图文并茂,让学生在具体的、熟悉的背景中根据已有的信息提出问题,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合适的算法。

引导学生练习时,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

(1)认真读题(读懂文字和图意)的习惯;

(2)认真分析数量关系的习惯;

(3)依据已知信息提出问题的习惯。

这些习惯的养成有助于促成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小结】

师: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本领?有什么收获?

生1:我学会了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

生2:我完成了除法计算,帮小兔采到了蘑菇,很高兴。

【课后作业】

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

教学板书:

第2课时 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

(1)要租几辆大车?

27÷9=3(辆)

想:(三)九二十七

(2)要租几辆小车?

27÷3=9(辆)

想:三(九)二十七

教学反思:

第3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材第40~41页练习八。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更好地掌握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形成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技巧,形成良好习惯。

2.培养学生运用迁移的方法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重点难点】

熟练应用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7÷7=      32÷8=      48÷8=

56÷7=      ÷8=      21÷7=

49÷7=      40÷8=      72÷9=

27÷9=      56÷8=      18÷9=

组织学生交流,并说说用的哪一句口诀。

【复习讲授】

拔河比赛。

教材第41页图片。

师:想一想,拔河比赛中获胜队员平均每人可得几本书?

生:要用书本总量除以人数。

师:很好。那可以得出怎样的式子呢?

生:48÷8=□

师:那等于几呢?

生:6。

师:运用到哪个乘法口诀?

生:六八四十八。

师:太对了!那你们可以从这题中找出其他的问题吗?学生自由交流并得出解答。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40页练习八的第4、5题。

第4、5题是综合练习课的内容,是利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练习。两题在计算方面的要求是一致的,要做到能正确、较熟练地解答。

2.完成教材第41页练习八的第8题。

第8题是百以内加、减、乘、除的基本练习,也考察学生口算技能的掌握程度。组织学生练习时,应注意:

(1)让人人参与,可将得数直接写在书上;

(2)培养学生有一定的速度观念,使多数学生大约用1.5~2分钟的时间完成;

(3)树立“加、减、乘、除我都会,我能学好口算”的信心。

【课堂小结】

师:大家今天学会了什么?

生:学会了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课后作业】

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

教学板书:

第3课时 练习课

7÷7=1          32÷8=4

÷8=8         18÷9=2

教学反思:

第4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解决问题(教材第42页例3及“想一想”)。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用7、8、9的除法口诀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3.培养学生把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1.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掌握和理解“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1.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自己去商店买过东西吗?你喜欢买哪些东西?

2.出示第42页例3情景图。

瞧,图中的小朋友来了商店,同学们猜一猜,他要买什么东西呢?

【新课讲授】

1.商品的价钱。

(1)引导观察,理解题意,解决问题。

师:观察图片,你能发现什么?

生1:我知道了一些商品的价钱。

生2:我知道了这题是问56元能买几个地球仪?

师:怎样才能知道56元能买几个地球仪?要求56元能买几个地球仪,要先知道什么?先在小组讨论一下。

(各小组讨论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适时给各组适当点拨。)

师:谁来说说你的想法。

生:要求56元能买几个地球仪,应先知道买一个地球仪用多少钱。

师:对!要求出“56元能买几个地球仪”,就要先知道一个地球仪多少钱,同学们看看,我们从哪里知道买一个地球仪用多少钱?

生:从图中可以看出,一个地球仪8元钱。

师:56元可以买几个地球仪?怎样列式?

生:56÷8=7(个),56元可以买7个地球仪。

师:为什么要用除法计算?

生:我是这样想的:一个地球仪8元钱,要求56元能买几个地球仪,也就是看56元里有几个8,所以用除法计算。

师:那么,你们算的是正确的吗?

生:一个地球仪8元,7个一共8×7=56(元),算对了。

(2)引导归纳总结。

提问:同学们刚才表现都很好,那么谁能通过刚才我们解决的这个问题,说一说我们是怎样解决问题的?先在小组内说一说。

小组交流。

全班汇报、交流。

小结:要解决问题,首先要寻找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数据,缺少什么信息数据,就把它作为先要解决的问题,并解决这个问题,然后才能解决所提出的实际问题。

2.快餐店。

(1)提出问题。

师:小熊开了一家快餐店,只卖两种套餐。

A型套餐8元

B型套餐6元

板书问题1:老师有42元钱,可以买几盒B型套餐?

板书问题2:买7盒A型套餐要多少钱?

板书问题3:用买6盒A型套餐的钱可以买几盒B型套餐?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你能得到什么信息?

生:有两种套餐,A型套餐卖8元,B型套餐卖6元。

师:很正确。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回答老师的问题吗?(2)解决问题。

师:你能解决这两个问题吗?先思考,再小组内交流。

学生完成。

小组交流。

汇报,交流。

生1:要求42元钱能买几盒B型套餐,就是求42里面有几个6,用除法计算,算式是:42÷6=7(盒)

生2:要求7盒A型套餐的价格,就是求7个8的和,用乘法计算,算式是:7×8=56(元)

生3:要求买6盒A型套餐的钱能买几盒B型套餐,先要求6盒A型套餐要多少钱,用乘法计算,算式是:6×8=48(元);然后求出48元钱能买几盒B型套餐,用除法计算,算式是:48÷6=8(盒)

师:同学们给出的答案都很正确。

(3)归纳小结。

小结: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审清题意,首要寻找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数据,缺少什么信息数据,就把它作为先要解决的问题,并解决这个问题,然后才能解决所提出的实际问题。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42页“想一想”。

(1)学生观察,说一说题意。

(2)让学生找出要解决的问题。

(3)老师引导学生要解决这个问题,已经有什么数据,还缺少什么信息数据,应该怎样解决?

(4)学生尝试着解决问题。

(5)交流“你还想提出什么问题?”

2.完成教材第43页练习九第2题。

本题是直接用除法的含义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练习。本题图文并茂,让学生在具体情况中根据已有信息解决问题。

3.完成教材第43页练习九第1题。

学生分组比赛,看哪组的同学先完成。学生练习时,可直接在书上填结果,保证人人参与,做到计算正确熟练。

4.完成教材第43页练习九的第3题。

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因为题型较新,可以先请同学写出做法,教师再讲解。

5.完成教材第43页练习九的第4题。

学生完成,同桌间相互检查,教师抽查,板书本题答案。

6.完成教材第43页练习九的第5题。

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除法计算的熟练度。可组织全班学生人人参与,比赛看谁先给出正确的路线,提高大家的思维速度。

7.完成教材第44页练习九的第6题。

本题属于开放性题型,首先大家一起完成题目中的问题。然后将全班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提出问题,另一组给出答案,提高本题的竞技性,增加大家的参与性。

【课堂总结】

提问: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小节:这节课我们知道了怎样去解决问题。解决一个问题,必须找出所需要的信息,如果缺少什么问题,就把它作为先要解决的问题,最后解决提出的实际问题。

【课后作业】

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

教学板书:

第4课时 解决问题

156元可以买几个地球仪?

56÷8=7(个)8×7=56

2一辆小汽车多少钱?

24÷6=4(元)24元买6辆

教学反思:

第5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材第45页整理和复习内容及教材46页练习十。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提出学过的数学问题,并能够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交流中养成倾听他人想法以及尊重他人与他人进行合作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1.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用乘法口诀求商,按除数相同的规律进行整理。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同学们,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我们已经学习完了,这节课我们上一节整理和复习课。(板书课题)

【复习讲授】

1.知识梳理。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在这一单元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记录一下,如果有困难的话,请看课本。

学生在小组内归纳、整理、交流。

学生汇报,师生共同梳理知识。

2.复习提升。

(1)复习用乘法口诀求商。出示教材第45页第1题主题图。

师: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你看懂了吗?

生:把除法算式按得数有规律地排列。

师:还可以怎样排?

生:还可以用乘法口诀表的排列方式排列除法算式。

师:这两种方式都很好!下面请各组同学小组合作排列除法算式。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

汇报、展示。

师:说说你们组是怎样编写的?为什么这样编?还有不同的编法吗?

小结:既可以按除数相同的规律进行整理,又可按商相同的规律进行整理,还可以按乘法口诀表的形式进行整理。

讨论:①是不是根据所有的口诀都能写出两道除法算式?为什么?

②你还能举出只能用来计算一道除法算式的口诀吗?

小结:根据乘法口诀有的只能写出一道算式。因为这些算式的除数和商相同。它们分别是:

1÷1=1,乘法口诀:一一得一;

4÷2=2,乘法口诀:二二得四;

9÷3=3,乘法口诀:三三得九;

16÷4=4,乘法口诀:四四十六;

25÷5=5,乘法口诀:五五二十五;

36÷6=6,乘法口诀:六六三十六;

49÷7=7,乘法口诀:七七四十九;

÷8=8,乘法口诀:八八六十四;

81÷9=9,乘法口诀:九九八十一。

(2)复习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出示问题。

板书:小明拿16元钱去买笔记本,每本4元,可以买几本?

师:这个问题应该怎样解决?先思考,再交流一下,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1:小明有16元,每本笔记本4元,16里面有4个4,所以小明可以买4本笔记本。

师:谁还想说?

生2:因为笔记本每本4元,16元钱我每4元摆成一份,我一看,正好有4份。16里面有4个4,所以列式是16÷4=4。

师:你说得真清楚!到前面展示给大家看吧!(学生展示并重复刚才的话)师(边指幻灯边说):因为16里面有4个4,所以16元可以买4本笔记本。我们可以用16÷4=4来计算。

小结:通过这个例题和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步骤。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46页练习十的第1题。

学生计算,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46页练习十的第2题。

先算出每道算式的结果,写在对应动物的下面。

然后再将所得7个结果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3.完成教材第46页练习十的第3题。

(1)先让学生读懂题意,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题意,议一议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2)让学生各自进行解答。

(3)组织学生互相进行交流、评价等活动,再次说一说自己的解题思路,让学生掌握此类问题的解法。

(4)展示不同的计算方法。

(5)看着这一幅情景图,你还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4.学生完成教材第46页练习十的第4题。

【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整理和复习,我们对用乘法口诀求商和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有了更深的认识。希望同学们还要多加练习和应用,以便解决生活中的更多的问题。

【课后作业】

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

教学板书:

第5课时 练习课

    教学反思:

文档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教案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第1课时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内容】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教材第38页内容)。【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形成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技能。2.学生会用迁移的方法学习新知。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重点难点】1.使学生熟练应用乘法口诀求商。2.熟练地根据除法算式想出合适的口诀。教学过程:【情景导入】师:快乐的“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光明小学的同学们已经开始为庆祝自己的节日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