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 动物笑谈 | ||||
学校 | 授课班级 | ||||
授课教师 | 教材 | 人教2011课标版(2016年起始)七年级上册 | |||
授课时间 | 课时安排 | 一课时 | |||
学情 分析 | 文章情节有趣、 语言形象,学生很容易被所吸引,应该能够积极主动的展开自学;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能自己搜集资料并能够初步把握故事情节,获得感性认识。 文章语言生动活泼、幽默风趣,学生们也能够初步感知,但对文句的赏析却是有一定难度的,需要重点指导学生展开学习实践。 | ||||
学习 目标 | 1.知识目标:感知故事情节,概括几件趣事,明确文章主题。 2.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品析文章生动活泼、幽默风趣的语言的能力; 学习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 3.情感目标:感受科学工作者专注忘我的精神和极高的专业素养; 爱护动物,学会和动物和谐相处。 | ||||
教学 重点 | 1.掌握品析文句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2.结合具体文句感受文章生动活泼、幽默风趣的语言魅力。 | ||||
教学 难点 | 1.学习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 2.能够选择一个赏析角度说出文句的妙处。 | ||||
教学手段 | 多媒体教学 | ||||
教法 | 启发式教学,制作微课指导教学,分组教学法。 | ||||
学法 | 朗读法,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交流法,圈点批注法。 | ||||
教学步骤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导入 | 1.所罗门王的指环这一传说引入; 2.播放有关视频; 3.结合本单元前面两篇课文内容,导入新课。 | 1.学生谈观看感受; 2.说说自己与动物的趣事。 | 由传说引入,富有神秘感,吸引学生; 利用视频从视觉、听觉角度快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 ||
预习 反馈 | 1、交流资料:指导学生将所搜集的有关作者作品资料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补充、展示; 2.指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作者及《所罗门王的指环》; 3.生字词的音形义。 | 1. 将课前所搜集的资料进行交流、展示; 2.读生字词,解释词语。 | 摸底学生预习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完成作者作品介绍及生字词的教学。 | ||
新 课 学 习 | 默读课文 说“笑谈” | 1.布置任务: 快速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我”与动物之间哪几件“笑谈”? 2、指导学生展开速度思考,同时梳理文章情节; 3、明确详略的安排意图,把握中心句。 | 1.速度思考——组内交流——展示答案; 2.交流如何找准事件; 3.把握四件趣事; 4.明确中心句。 | 感知故事情节,把握文章内容,明确“文眼”及中心句。 学会通过标志性的词句找准事件的方法,并归纳概括事件。 | |
合作欣赏品“笑谈” | 指导学生依据“标——读——品——注”四个环节展开自主学习: 1.标:标出喜欢的幽默生动的句子。 2.读:小组自由读,说喜欢理由,各小组推荐展示。 3.品: 播放微课,指导学生学习如何赏析幽默生动文句;布置各组任务,引导学生展开品析实践; 4.注:教学生标记重要词句,给出批注范例; 教给学生语言表述句式: 运用了 (角度),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内容),表现(表达等)了(情感或性格) | 1.读:在小组内声情并茂地朗读文句,并说说喜欢的理由;小组朗读展示; 2.自主学习:观看微课,学习如何赏析幽默生动文句; 3. 互助合作:依据各自任务,组内协作,开展对幽默生动文句的品析,全班展示; 4、作批注:依据范例,在书本作好相关句子的批注。 | 利用微课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边听边看边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授之以渔,临渊垂钓。掌握方法后,分配小组任务,组内互助合作,完成对文句的品析; 在前一单元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圈点作批注的读书方法; 初步培养学生品析文章生动活泼、幽默风趣的语言,突破教学重难点。 | ||
质疑探究议“笑谈” | 1.作者“逗笑”“怪诞不经”“疯子”般奇怪行为你是这样看待的? 2.作者和动物们是否建立了亲密关系?你从中学到了那些与动物相处的方式? | 学生思考,结合文句谈自己的认识看法。 | 感受并学习作者专注的精神,认识到人与动物和谐相处,达成情感目标。 | ||
课堂小结 | 收获体会布置作业 | 1.收获体会: 说“笑谈”——趣事 品“笑谈”——语言 议“笑谈”——精神、情感 2.布置作业: | 学生谈收获。 作业:模仿本文,写自己和动物之间发生的一件趣事,力求语言生动形象。 | 整理本课所学内容,延伸课外,布置作业。 | |
结束语 |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那么一个传说中的指环,只要我们愿意付出爱,就一定能和动物建立亲密美好的关系。 | 加深对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认识。 | 进一步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同时呼应课堂开头导入语,总结课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