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是人们的实践活动建构起来的。社会现象作为人的实践活动的过程和结果,既有客观事实性的一面,又包含着价值性的内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方,要求社会科学研究,必须把事实与价值、科学认知与价值评价有机地统一起来。
1、社会认知的任务
随着科学研究和人的理性的发展,科学认知被具体化为一套由怀疑到形成问题、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论证,最后解答问题的方法、途径。这种科学的方法及其精神,排除了迷信和主观臆测,追求的是客观真理。这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共同要求。一切社会科学,都是科学社会认知的具体形式。
科学的社会认知所要达到的是揭示社会历史现象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包含对社会价值属性和社会运动方向的把握。所以一句话概括社会认知的任务就是揭示客观真理。
2、社会评价的任务
人们认识社会现象,不仅要了解社会“是什么”,更重要的在于指出社会应当“怎么样”,即确定社会合理的价值向度,从而指导人们进行合理的实践,促使社会向有利于人类进步的方向转化。社会评价的任务在于确定合理的价值向度。
评价是人们把握价值的观念活动。通过价值比较,选择和确立自己的实践目的、实践方案,进而从事一定的实践活动。社会科学研究的价值评价,既要客观地把握社会自身包含的价值维度,从而具有科学的社会认知功能,又体现着研究者所属群体的价值取向,从而表现出特定的主体性和价值观。
3、社会认知研究的核心议题
3.1社会信息的知识结构或图示、自我表征与自我防御机制
3.2社会情境对认知绩效及社会因果推理的影响
3.3社会认知与社会情绪的交互作用
3.4社会认知与社会动机的交互作用
3.5基本认知技能对社会认知的影响
3.6日常生活适应与社会认知的关系
3.7品德发展及德育与社会认知的关系
4社会认知研究的基本趋向
(一)内隐研究趋向
内隐社会认知是指在社会认知过程中虽然行为者不能回忆某一过去经验, 但这一经验潜在的对行为者的行为和判断产生影响。内隐认知研究需要间接测量, 这种方法从未告知被试要测量什么以及不需要这方面的自我报告。
(二)发展研究趋向
因为只有搞清楚社会认知的发展规律, 才能全面揭示社会认知的根本特点及其心理机制。所以, 一些研究者在致力于探讨社会认知的加工过程等一般特点的同时, 不仅注意到不同年龄阶段同一认知加工的发展问题, 而且越来越趋向于毕生发展的社会认知研究。
5社会评价的主要维度
任何现实的社会评价至少或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评价,即对社会经济的评价、政治的评价、文化的评价和人的评价。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这四个方面的评价构成了对社会的评价即社会评价的主要维度,是社会评价活动的起码的可能性空间。
6社会评价的标准
第一,社会进步的评价标准。
社会评价不止是对社会现象的评价,更重要的是对社会形态、和人们的组织方式的评价,因为正是社会的规则与制度,从宏观上决定了哪一类社会现象会大量产生。富有成效的社会评价,总要结合社会认知并以之为基础,深入到社会机体内部,考察它是否具有历史的合理性、优越性。
第二,社会生产力是社会评价的根本标准。
社会生产力是人类生命活力的集中体现,是人类自己最大的财富,也是构成社会的物质基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构成了社会进步的最核心内容,也构成了社会评价的根本标准。
第三,人民利益是社会评价的最高标准。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发展的决定性推动力量。人民的利益,人民的幸福,是我们进行社会评价的最高标准。
小结:社会现象作为人们有意识的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乃是具有主观性的“自觉意志和特殊目的”同具有客观性的因果关系的统一,也就是价值性和事实性的统一。社会科学研究必须把二者统一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