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隧道不良地质施工措施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7 08:22:53
文档

隧道不良地质施工措施

不良地质地段隧道开挖施工措施虎什哈至丰宁地方铁路(二期)工程编制:复核:审批:中铁七局集团虎丰铁路项目部2008年6月25日隧道施工中可能出现洞口滑坡、崩塌,洞身岩溶及突涌,含瓦斯煤层、膨胀应力岩爆等不良地质灾害,处理措施为“ 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为辅”的原则。在施工中首先采用多种手段超前探明前方地质情况,提前作好各项准备工作,以预防为主。其次,在施工过程中一旦发生上述不良地质灾害,需采取针对性措施,确保将各种不良地质危害降低到最低限度。具体应对措施如下:1 滑坡、崩塌    隧道洞口常位于山体
推荐度:
导读不良地质地段隧道开挖施工措施虎什哈至丰宁地方铁路(二期)工程编制:复核:审批:中铁七局集团虎丰铁路项目部2008年6月25日隧道施工中可能出现洞口滑坡、崩塌,洞身岩溶及突涌,含瓦斯煤层、膨胀应力岩爆等不良地质灾害,处理措施为“ 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为辅”的原则。在施工中首先采用多种手段超前探明前方地质情况,提前作好各项准备工作,以预防为主。其次,在施工过程中一旦发生上述不良地质灾害,需采取针对性措施,确保将各种不良地质危害降低到最低限度。具体应对措施如下:1 滑坡、崩塌    隧道洞口常位于山体
不良地质地段隧道

开挖施工措施

虎什哈至丰宁地方铁路(二期)工程        

编制:             

复核:             

审批:             

中铁七局集团虎丰铁路项目部

2008年6月25日

 

隧道施工中可能出现洞口滑坡、崩塌,洞身岩溶及突涌,含瓦斯煤层、膨胀应力岩爆等不良地质灾害,处理措施为“ 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为辅”的原则。在施工中首先采用多种手段超前探明前方地质情况,提前作好各项准备工作,以预防为主。其次,在施工过程中一旦发生上述不良地质灾害,需采取针对性措施,确保将各种不良地质危害降低到最低限度。具体应对措施如下:

1 滑坡、崩塌

    隧道洞口常位于山体的残积、坡积、堆积体之上,在外部条件(地表水冲刷、扰动、挖坡脚)作用之下,可能引起山体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对工程施工危害较大。针对性措施如下:

    1.1疏排地下水

    1.1.1 在滑坡体边缘之外稳定地段设置天沟,拦截地表水,避免地表水流入滑坡体范围内;

    1.1.2 在滑坡体范围内增设树枝状排水系统,使地表水流及洼地积水,尽快顺畅地排出滑坡范围之外;

    1.2 引排地下水

    1.2.1 整平、夯填滑坡体范围内的地表裂缝,以防地下水下渗。

    1.2.2 滑坡体外部补给水采用截水渗沟引排;

    1.2.3 滑坡体内部浅水或滞水带采用支撑渗沟引排,顺滑动方向设置;

    1.2.4 当地下水埋藏较深,不易采用明挖或渗沟时,采用渗水导洞拦截和疏排地下水。也可采用水平钻孔引排地下水。

    1. 3 减载或反压

    在滑坡体的滑动地段,清除一部分滑体以减小滑体的下滑力;反压是利用上部减载的弃方,填于滑体的抗滑地段,以增加抗滑稳定作用。

    1. 4 设置抗滑桩、墙 

    抗滑挡墙设置于滑体前缘,采用重力式挡土墙;抗滑桩分排设置,排数、间距依推力确定。

    1.5 注浆加固

    采用地面锚杆加固注浆,固结地层,增加滑动面的摩擦力。实践证明效果较好。

2 岩溶及突涌

    岩溶对隧道的危害主要是:洞穴洞害、泥水或暗河突涌、填充物及坍塌等三个方面。针对性措施分别如下:

    2. 1洞穴洞害处理

    2.1.1 跨越

    当溶洞规模较大,或溶洞规模虽小,但不能堵塞水流,或溶洞较深,或充填物松软时,采用梁跨、板跨或拱跨等跨越措施。

    2.1.2 封闭

    对停止发育的干、小溶洞,采用砼、浆砌片石堵塞、填实,必要时注浆加固,以防塌陷。

    2.1.3 支顶加固

    采用支撑墙、支撑柱、支撑拱以及嵌补加固等工程措施。

    2.2 泥水、暗河突涌处理

    对岩溶水或暗河的处理时宜疏不宜堵,为防止岩溶水突然袭击,施工时采取超前地质钻孔探测,预备足够的抽水设备;排水设施结合实际情况,可选用排水沟、渗沟、涵沟、泄水洞、排水管道等构筑物。对岩溶水或暗河采用排、截、堵、防等综合治理措施,以策安全。

    2.3 填充物处理

    洞穴填充物的特点是松软、易坍塌、下沉量大、稳定性差。当隧道穿越洞穴填充物地段时,可根据不同情况采用如下措施:

    2.3.1 桩基处理

    当溶洞中堆积物不易清除,且不易流失时,可根据地质及结构要求,设计支承桩或摩擦桩作为工程处理措施。

    2.3.2 换填

    当溶洞中堆积物较浅,且无水时,可换填人工基础或浆砌、干砌片石基础。

    2.3.3 注浆

    当溶洞中具有大量流塑状泥砂时,施工中易产生突然突水、突泥。这时采用超前注浆加固地层,将流塑状泥砂改变为具有一定强度的硬塑上,以保证施工安全。

3 含瓦斯煤层

    3. 1 岗前培训

    所有相关工种均经岗前培训,掌握瓦斯地段技术操作规程后,方可上岗。

    3.2 超前钻孔探测

    采用水平地质钻机,在煤层地质段提前面40-60m超前钻孔,提前探测,释放瓦斯,采用瓦斯遥测测警报仪连续监测瓦斯种类及含量。制定通风措施、防爆民措施及救援措施。开挖采用分部开挖;石门揭煤时,采用超前导管支护;爆破采用矿用安全炸药,瞬发电雷管起爆;煤层段加强支护的气密性,防止运营时瓦斯溢出。

    3.3 加强瓦斯现场监测,严格满足有关规定。

    加强钻眼、装药、放炮前、放炮后四个环节的瓦斯巡回检测,采用瓦斯监测报警仪现场监测瓦斯含量。洞内瓦斯含量在0.5%以下时,每0.5h-1h检测一次;含量在以上时,随时检测不得离开,加强通风,随时报告;工作面瓦斯含量达到1时,必须停止电钻打眼;工作面20以内风流中瓦斯含量达到期1%时,禁止爆破;工作面风流中瓦斯含量达到期1.5%时,必须停止工作,撤出人员,切断电源,加强通风;电动机及开关附近20m以内含量达到1.5%时,须停止电动机运转,切断电源,通风处理。

    3.4 换装

    洞内机电设备,均换装为安全防爆型;照明灯具采用防爆型;严禁穿化纤服装进洞;严禁碰撞及磨擦产生火花。

3.5 加强通风

    设两套通风机和电动机;局扇设置“三专”(专用变压器,专用开关,专用线路)“一闭锁”(风、电)设施,确保风机运转可靠,不停风,瓦斯浓度控制在允许值以下。

3.6 钻爆作业严格遵守下列规定

3.6.1 不允许打400mm以下的浅眼,炮眼最大抵抗线不得小于300mm。

3.6.2 打眼时采用湿式凿岩,严禁干式凿岩。

3.6.3 使用毫秒雷管和安全炸药,并采用电力起爆。爆破电闸安装在新鲜风流中,且与工作面距离不小于200m。

3.6.4 采用连续装药方式,雷管安放在最外一节炸药中。

4 膨胀岩

本工程泥岩、页岩均具有一定的亲水性,吸水膨胀,侵入净空。更有甚者,丧失强度,产生坍方,针对性措施如下:

4.1加强量测,掌握膨胀变形特性。

4.2采用台阶工法,缩小工序距离,尽早封闭,减少围岩暴露时间。

4.3初期支护纵向预留变形缝,变形缝宽10-30mm。

4.4采用可缩式钢支撑,根据膨胀岩的特性,每榀钢架设置2-5个可缩接头。每个接头可缩量10-20cm。

4.5作好防排水工作,避免地下时间浸泡,防止施工用水入岩体。

4.6加强通风,降低洞内温度和湿度,保持围岩干燥。

4.7衬砌的拱部与墙部宜同时施工,仰拱尽早封闭,衬砌与围岩密贴,捣固密实。

5高应力岩爆

高应力岩爆多发生深埋、基岩完整、干燥和质地坚硬的岩层中,岩爆发生前没有明显征兆,通常是突然发生,石块应声而下 ,对工程安全威肋较大。针对性措施如下:

5.1采用水平钻机打应力释放孔,预先释放部分原始应力,降低岩爆发生。

5.2在高应力段喷射高压水,减弱岩爆不强度。

5.3采用光面爆破,确保洞室轮廓圆顺,避免造成局部应力集中。

5.4 弱爆破,短进尺,多循环,减少对围岩的扰动,减弱岩爆强度。

5.5 及时用用喷、网、锚支护,减少围岩暴露时间,可减少岩爆的发生。

5.6 岩爆猛烈时进行短时间躲避,施工机械加设防护棚架。

文档

隧道不良地质施工措施

不良地质地段隧道开挖施工措施虎什哈至丰宁地方铁路(二期)工程编制:复核:审批:中铁七局集团虎丰铁路项目部2008年6月25日隧道施工中可能出现洞口滑坡、崩塌,洞身岩溶及突涌,含瓦斯煤层、膨胀应力岩爆等不良地质灾害,处理措施为“ 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为辅”的原则。在施工中首先采用多种手段超前探明前方地质情况,提前作好各项准备工作,以预防为主。其次,在施工过程中一旦发生上述不良地质灾害,需采取针对性措施,确保将各种不良地质危害降低到最低限度。具体应对措施如下:1 滑坡、崩塌    隧道洞口常位于山体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