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印刷设计》教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7 08:24:41
文档

《印刷设计》教案

课时教案01-1学科广告与多媒体技术班级0853主讲教师陈琳课题绪论教材参考教材,《新印刷设计》教法讲授课型新课课时2授课时间2011年9月8日教具无课程名称印刷设计课程性质广告与多媒体技术必修课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和了解印刷工艺、平版印刷机械、平版印刷特点和原理、以及印刷设计所要解决问题。2、能力目标:通过对本教学内容的学习,提高学生对印刷设计的综合认识能力。3、思想教育目标:教育培养学生要爱岗敬业,踏实认真的工作态度。重点对印刷过程和流程的认识、印刷的特点、传统印
推荐度:
导读课时教案01-1学科广告与多媒体技术班级0853主讲教师陈琳课题绪论教材参考教材,《新印刷设计》教法讲授课型新课课时2授课时间2011年9月8日教具无课程名称印刷设计课程性质广告与多媒体技术必修课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和了解印刷工艺、平版印刷机械、平版印刷特点和原理、以及印刷设计所要解决问题。2、能力目标:通过对本教学内容的学习,提高学生对印刷设计的综合认识能力。3、思想教育目标:教育培养学生要爱岗敬业,踏实认真的工作态度。重点对印刷过程和流程的认识、印刷的特点、传统印
 课  时  教  案  01-1

学科广告与多媒体技术班级0853主讲教师陈琳
课题绪 论教材参考教材,《新印刷设计》
教法讲 授课型新课课时2授课时间2011年9月8日

教具课程名称印刷设计课程性质广告与多媒体技术必修课
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和了解印刷工艺、平版印刷机械、平版印刷特点和原理、以及印刷设计所要解决问题。 

2、能力目标:通过对本教学内容的学习,提高学生对印刷设计的综合认识能力。

3、思想教育目标: 教育培养学生要爱岗敬业,踏实认真的工作态度。

重点对印刷过程和流程的认识、印刷的特点、传统印刷与数字印刷在原理上的分析特点
难点分析印刷工艺中的基本原理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和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组织教学:

介绍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实验要求、上课纪律以及考核方式等,调动学生情绪保持最佳的学习态度。

引入新课:

从印刷的分类出发,分析印刷设计在印刷实践中的应用,引入本课程的教学内容。

新课的教学:

  绪论

本节主要向学生介绍传统印刷与数字印刷的特点,以及传统印刷中存在的原理问题。具体的内容包括:

一.完成一件印刷品需要经过的步骤:

二.模拟印刷中的理论

1.印刷中的润湿原理

2.印刷中的压力

3.印刷中的油墨传递原理

4.印刷中的油墨转移理论

5.印刷中的水墨平衡问题

三、小结:

小结本节的主要教学内容,强调学习方法。

组织学生做好上课准备

边讲解边提问的方式进行

先问问题,以PPT为板书形式讲述,切入主题

以PPT为板书形式讲述。采用启发式的方式启发学生。

以实际的案例让学生认识印刷设计在实践中的重要意义。

口头论述

进入学习状态

学生回答老师提问,形成互动式。

学生回答这个问题,学生听讲,并记笔记

学生回答问题,学生听讲,并记笔记

学生听讲,并记笔记

学生听讲,并记笔记

课后小结:

课  时  教  案  01-2

学科广告与多媒体技术班级0853主讲教师陈琳
课题第一章 印刷中的润湿原理(一)

教材《新印刷设计》& 讲义

教法讲 授课型新课课时1授课时间2011年9月22日

教具课程名称印刷设计课程性质广告与多媒体技术必修课
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和了解印刷过程中润湿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2、能力目标:通过对本教学内容的学习,提高学生对润湿原理的综合认识能力。

3、思想教育目标: 教育培养学生要爱岗敬业,踏实认真的工作态度。

重点表面张力与比表面能

沾湿、浸湿、铺展原理在印刷中的应用

润湿方程的应用

难点沾湿、浸湿、铺展原理在印刷中的应用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和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组织教学:

调动学生情绪,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

引入新课:

简要回顾上节课所讲内容,引入新课的教学。

新课的教学

第一章印刷中的润湿原理(一)

第一节 润湿的基础知识

本节主要向学生介绍润湿原理的基本知识,强调在印刷中的应用。具体的内容包括:

一、表面张力与比表面能

主要讲述表面张力、比表面能的物理意义,目的让学生掌握用表面张力和比表面能的理论指导实践。

二、水和油的化学结构与表面张力

主要讲解水和油墨的表面张力,以及油墨表面张力的测试方法。

三、液体在固体表面附着的条件

从润湿基本原理出发,以热力学第二定律为工具,让学生掌握分析沾湿、浸湿、铺展在不同印刷方式中应用的原理。

四、接触角与润湿的关系

       重点讲解接触角与润湿的关系,让学生掌握用接触角判断润湿与否的方法,并启发学生推导接触角测量的方法及其应用特点。

小结:

小结本节的主要教学内容,布置课后思考题2—3道。

组织学生做好上课准备

边讲解边提问的方式进行

以PPT为板书形式讲述。采用启发式的方式启发学生。

给出示意图,以PPT为板书形式讲述。采用启发式的方式启发学生。

给出示意图,结合实际的案例讲解

使用图例,PPT为板书形式讲述。引导学生推导公式并

口头论述

进入学习状态

学生回答老师提问,形成互动式。

学生回答问题,学生听讲,并记笔记

学生回答问题,学生听讲,并记笔记

学生听讲,回答问题,并记笔记

学生听讲,回答问题,并记笔记

学生听讲,并记笔记

课后小结:

课  时  教  案  02

学科广告与多媒体技术班级0853主讲教师陈琳
课题第一章 印刷中的润湿原理(二)

教材《新印刷设计》

教法讲 授课型新课课时3授课时间2011年10月9日

教具课程名称印刷设计课程性质广告与多媒体技术必修课
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和了解各种印版表面的润湿原理及特点。 

2、能力目标:通过对本教学内容的学习,提高学生对润湿原理的综合认识能力。

3、思想教育目标: 教育培养学生要爱岗敬业,踏实认真的工作态度。

重点凸、凹、孔印版表面的结构特点和润湿性

胶印印版表面的特点及润湿原理

胶印印版润湿性的保护与提高

难点胶印印版表面图文部分与非图文部分润湿性

胶印印版润湿性的保护与提高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和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组织教学:

调动学生情绪,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

引入新课:

简要回顾上节课所将内容,引入新课的教学。

新课的教学

  第一章 印刷中的润湿原理(二)

第二节 印版的润湿性

本节主要向学生介绍印版表面的润湿原理,强调在印刷中的应用。具体的内容包括:

一、印版表面的润湿的概述

强调印版表面润湿的基本含义

二、凸版的表面结构和润湿性

    1、凸版的种类

    2、凸版的表面结构

3、凸版的润湿性

三、凹版的表面结构和润湿性

     1、凹版的种类

     2、凹版的表面结构

     3、凹版的润湿性

四、孔版的表面结构和润湿性

1、孔版的种类

     2、孔版的表面结构

     3、孔版的润湿性

五、平版的表面结构和润湿性

    1、胶印印版的种类

    2、胶印印版的结构

    3、印版的润湿

    4、胶印版润湿性的提高与保护

课后作业:P20 第5题

组织学生做好上课准备

边讲解边提问的方式进行

以PPT为板书形式讲述。采用启发式的方式启发学生。

给出凸版印版的结构图以及凸版印刷单元示意图进行讲解。

以实际的案例让学生认识

凸版的润湿原理

给出凹版印版的结构图以及凹版印刷单元示意图进行讲解。启发学生与凸版情况比较思考

以实际的案例及网穴图示让学生认识凹版润湿的条件

给出孔版印刷示意图进行讲解。以实际的案例让学生认识孔版润湿的条件

给出胶印印版的结构示意图和微观结构图片进行讲解。

以实际的案例让学生认识胶印版润湿性的提高与保护的原则

口头论述

进入学习状态

学生回答老师提问,形成互动式。

学生听讲,并记笔记

学生回答问题,学生听讲,并记笔记

学生听讲,回答问题,并记笔记

学生听讲,回答问题,并记笔记

学生听讲,回答问题,并记笔记

学生听讲,并记笔记

学生听讲,并记笔记

课后小结:

课  时  教  案  03

学科广告与多媒体技术班级0853主讲教师陈琳
课题第一章 印刷中的润湿原理(三)

教材《新印刷设计》& 讲义

教法讲 授课型新课课时3授课时间2011年10月16日

教具课程名称印刷设计课程性质广告与多媒体技术必修课
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和了解各种墨辊、橡皮布的润湿性以及油墨在承印物上的附着。 

2、能力目标:通过对本教学内容的学习,提高学生对润湿原理的综合认识能力,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思想教育目标: 教育培养学生要爱岗敬业,踏实认真的工作态度。

重点橡皮布的润湿性

墨辊的润湿性

油墨在承印物上的附着原理

难点橡皮布润湿性的变化

油墨在承印物上的附着条件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和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组织教学:

调动学生情绪,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

引入新课:

简要回顾上节课所将内容,引入新课的教学。

新课的教学

   第一章 印刷中的润湿原理(三)

第三节 橡皮布、墨辊的润湿性

本节主要向学生介绍印版墨辊、橡皮布的润湿性,强调在印刷中的应用。具体的内容包括:

一、橡皮布的润湿性

1、橡皮布的组成

属非极性分子,主要来传递油墨,化学结构相似,能被油墨润湿

2、橡皮布润湿性的变化

分析印刷过程中的纸毛、纸粉对橡皮布表面性能的影响以及橡皮布的老化和晶化引起的橡皮布润湿性的变化。

二、墨辊的润湿性

    1、墨辊润湿的条件

    2、墨辊的组成

3、墨辊润湿性的变化

第四节 油墨在承印材料上的附着

一、油墨在承印物上的附着

    1.机械投锚效应

2.油墨的二次结合力

二、油墨在纸张上的附着

1.纸张的组成成分分析

2.油墨在纸张表面的附着既有机械投锚效应,又有二次结合力

三、油墨在金属表面的附着

    金属表面的平滑度极高但金属表面为高能表面

四、油墨在高聚物表面的附着

高聚物表面的平滑度极高但为高能表面

高聚物耐溶剂性差——注意选择合适的清洗剂

小结:

布置作业:P20 T9

组织学生做好上课准备

边讲解边提问的方式进行

以PPT为板书形式讲述。采用启发式的方式启发学生。

以实际的案例让学生认识、分析引起橡皮布润湿性变化的原因和防护措施

以PPT为板书形式讲述。采用启发式的方式启发学生。

以PPT为板书形式讲述。采用启发式的方式启发学生。

给出示意图进行讲解。采用启发式的方式启发学生思考想象微观发生的现象。

给出示意图和微观图片进行讲解。启发学生思考。

以实际的案例让学生认识油墨在纸张上的附着机理。

以实际的案例让学生认识油墨在金属表面的附着机理。

给出cosθ-γLG曲线,

结合实际的案例让学生认识油墨在高聚物表面的附着条件。

以PPT为板书形式讲述。

进入学习状态

学生回答老师提问,形成互动式。

学生听讲,并记笔记

学生回答问题,学生听讲,并记笔记

学生听讲,回答问题,并记笔记

学生听讲,回答问题,并记笔记

学生听讲,回答问题,并记笔记

学生听讲,回答问题,并记笔记

学生听讲,回答问题,并记笔记

学生听讲,回答问题,并记笔记

学生听讲,并记笔记

课后小结:

课  时  教  案  04

学科广告与多媒体技术班级0853主讲教师陈琳
课题第二章 印刷压力(一)

教材《新印刷设计》& 讲义

教法讲 授课型新课课时3授课时间2011年10月23日

教具课程名称印刷设计课程性质广告与多媒体技术必修课
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和了解印刷压力的表示方法、测量方法以及压力分布的特点。 

2、能力目标:通过对本教学内容的学习,提高学生灵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思想教育目标: 教育培养学生要爱岗敬业,踏实认真的工作态度。

重点印刷压力的来源

印刷压力的表示方法

印刷压力的测定方法

印刷压力计算的经验方法

难点胶印之印刷压力的来源

不同印刷方式下印刷压力的计算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和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组织教学:

调动学生情绪,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

引入新课:

简要回顾上节课所将内容,引入新课的教学。

新课的教学

   第二章 印刷压力(一)

第一节 印刷压力的基本概念

本节主要讲解印刷压力的基本含义,印刷工艺过程中应用的基本原理所在。具体的内容包括:

一、印刷压力在印刷中的作用

    分析不同印刷压力产生的后果,说明应选择适当的印刷压力,保持其稳定,对印刷十分重要。

二、印刷压力的表示方法

   从直接表示方法入手,重点介绍间接表示方法——压缩量和压印宽度表示的方法。但是不同的印刷方式表示方法不同。

三、印刷压力的测定方法

总压力的测定、压印宽度的测定、压缩量的测定

第二节 印刷压力的分布

一、弹性体接触压力的赫芝(H·Hartz) 理论

   1. 利用赫芝理论计算压印宽度b(理想弹性辊)

   2.理想压力分布

   3.理想压力计算

二、印刷压力计算的经验方法

由赫芝理论推导出的理想压力计算公式,导出实际生产中常用的经验公式。

三、印刷压力的分布图

   以图的形式分析压力分布的特点。

四、印刷压力的来源

   1.胶印压力的来源:印刷包衬

   2.凹印压力的来源:印刷包衬

   3.柔印压力的来源:印刷包衬

   4.丝印压力的来源:刮墨板的刮墨头

小结:

总结本节讲述内容,指明重点。布置课后思考题。

组织学生做好上课准备

边讲解边提问的方式进行

结合实例图片、以PPT为板书形式讲述。采用启发式的方式启发学生。

使用图片及视频演示片段,

以PPT为板书形式讲述。采用启发式的方式启发学生。

给出图片,以PPT为板书形式讲述。

给出示意图进行讲解。采用启发式的方式启发学生想象微观发生的现象。

引导学生推导压力计算公式,并得出压力分布特点

以PPT为板书形式讲述。采用启发式的方式启发学生。

给出压力分布示意图,

结合实际的案例让学生认识印刷压力的分布特点。

给出图片和示意图讲解。

以PPT为板书形式讲述。采用启发式的方式启发学生。

口述形式

进入学习状态

学生回答老师提问,形成互动式。

学生听讲,并记笔记

学生回答问题,学生听讲,并记笔记

学生听讲,回答问题,并记笔记

学生听讲,回答问题,并记笔记

学生听讲,回答问题,并记笔记

学生听讲,回答问题,并记笔记

学生听讲,回答问题,并记笔记

学生听讲,回答问题,并记笔记

学生听讲,并记笔记

课后小结:

课  时  教  案  05

学科广告与多媒体技术班级0853主讲教师陈琳
课题第二章 印刷压力(二)

教材《新印刷设计》& 讲义

教法讲 授课型新课课时3授课时间2011年10月30日

教具课程名称印刷设计课程性质广告与多媒体技术必修课
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和了解包衬的变形对印刷压力的影响以及印刷压力的确定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对本教学内容的学习,提高运用基础理论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思想教育目标: 教育培养学生要爱岗敬业,踏实认真的工作态度。

重点印刷包衬的选择原则

胶印印刷压力确定

影响印刷压力的因素

难点印刷包衬的选择原则

胶印包衬确定的计算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和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组织教学:

调动学生情绪,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

引入新课:

简要回顾上节课所将内容,引入新课的教学。

新课的教学

   第二章 印刷压力(二)

第二节  包衬的变形及对印刷压力的影响

本节主要讲解印刷包衬的变形特性及对印刷压力的影响。具体的内容包括:

一、包衬的变形特点

分析敏弹性变形、滞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对于印刷所产生的作用。

二、印刷包衬的特点

印刷包衬在印刷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变形特点与包衬的变形特点有所不同,主要为敏弹性变形+塑性变形。

三、印刷包衬的种类及特性

    按包衬的弹性模量,可将包衬分为软、中、硬三种类型,其包衬的应力、应变特性不同。

四、印刷包衬的选择原则

   重点突出讲解在不同的印刷要求和条件下选择合适的包衬的原则和出发点。

第四节 印刷压力的确定

一、印刷压力与油墨转移率的关系

重点介绍印刷工作压力区的概念。

二、胶印印刷压力确定

  1.胶印印刷压力确定原则

  2.胶印包衬确定的计算

  3.胶印印刷压力的调整

三、凹版印刷压力的确定

   凹版印刷中的印刷压力是以气缸方式提供,其表示方法为气压和线压。

四、柔版印刷压力的确定

   柔版印刷中的印刷压力是以气缸方式提供

五、影响印刷压力的因素

   1、印刷包衬

   2、印刷速度

   3、印刷承印材料

   4、印版图文结构

组织学生做好上课准备

边讲解边提问的方式进行

以PPT为板书形式讲述。采用启发式的方式启发学生。

给出图片以PPT为板书形式讲述。采用启发式的方式启发学生。

以PPT为板书形式讲述。采用启发式的方式启发学生。

给出示意图进行讲解。采用启发式的方式启发学生。

给出示意图进行讲解。

以PPT为板书形式讲述。

给出示意图,和视频材料,

结合实际的案例讲解。

给出示意图进行讲解。

以PPT为板书形式讲述。

给出示意图进行讲解。

以PPT为板书形式讲述。

给出示意图进行讲解。

以PPT为板书形式讲述。

进入学习状态

学生回答老师提问,形成互动式。

学生回答问题,学生听讲,并记笔记

学生回答问题,学生听讲,并记笔记

学生听讲,回答问题,并记笔记

学生听讲,回答问题,并记笔记

学生听讲,回答问题,并记笔记

学生听讲,回答问题,并记笔记

学生听讲,并记笔记

学生听讲,并记笔记

学生听讲,回答问题,并记笔记

课后小结:

课  时  教  案  06

学科广告与多媒体技术班级0853主讲教师陈琳
课题第三章 油墨的传递(一)

教材《新印刷设计》& 讲义

教法讲 授课型新课课时3授课时间2011年11月06日

教具课程名称印刷设计课程性质广告与多媒体技术必修课
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和了解油墨传递的行程的基本概念,掌握油墨给墨行程重要性和分配行程的理要性。并掌握在给墨行程、分配行程中提高油墨传输质量的方法、以及提高油墨转移性能的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对本教学内容的学习,提高学生对给墨行程和分配行程对印刷质量的影响的综合认识能力。

3、思想教育目标: 教育培养学生要爱岗敬业,踏实认真的工作态度。

重点1.掌握长墨路供墨系统与短墨路供墨系统的特点和不同之处

2.给墨系统性能的分析与印刷质量之间的关系

3.分配系统性能的分析与印刷质量之间的关系

难点1.给墨系统性能的分析与印刷质量之间的关系

2.分配系统性能的分析与印刷质量之间的关系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和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组织教学:

调动学生情绪,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

引入新课:

简要回顾上节课所将内容,引入新课的教学内容。

新课的教学

第  第三章 油墨的传递(一)

第一节 油墨的传输与分配

本节主要向学生介绍印刷过程中油墨的传输与分配的基本机理和性能要求,并强调油墨给墨行程在印刷中的应用。具体的内容包括:

一.油墨传递和转移的基本概念

本小节的主要内容是讲述供墨系统的重要性、供墨系统的类别。目的是让学生认识供墨系统的重要性和长墨路供墨系统与短墨路供墨系统的不同之处,教学的设计思想为具体性知识。

二、长墨路供墨系统的给墨行程

  本小节主要讲述长墨路供墨系统中给墨行程的组成、结构特点、性能分析、卷筒纸胶印长墨路供墨系统与单张纸胶印给墨行程的差别,具体的教学内容包括:

1.单张纸胶印给墨行程的组成

  本部分主要讲述单张纸胶印给墨行程的组成,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单张纸胶印给墨行程在印刷中的重要作用。教学的设计思想为方法性知识和具体性知识。

2.单张纸胶印给墨行程的结构特点

本部分主要讲述单张纸胶印给墨行程的结构特点,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认识胶印机给墨过程中控制的参数和认识为什么存在“墨区”的概念,同时也让学生知道胶印机如何实现自动控制给墨的原理。教学的设计思想为方法性知识和具体性知识。

3.单张纸胶印给墨行程实现的条件

本部分主要讲述单张纸胶印给墨行程实现的条件,主要是从油墨的角度出发让学生掌握印刷油墨对给墨行程带来的影响。教学的设计思想为方法性和具体性知识。

4.单张纸胶印给墨行程给墨量的控制

本部分主要讲述单张纸胶印给墨行程给墨量的控制,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目前胶印机控制墨量的主要要参数,并且告知学生如何进行给墨量的控制,同时让学生了解为了保证稳定的供量所采用的新技术。教学的设计思想为方法性和具体性知识。

5.卷筒纸胶印给墨行程特点

本部分主要讲述胶版印刷过程中B-B型印刷机与单张纸胶印机给墨行程的不同。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卷筒胶印给墨的特点。教学的设计思想为具体性知识。

三.长墨路供墨系统的分配行程

本小节主要讲述胶印长墨路供墨系统中分配行程和组成、分行程的性能指标、分配行程中胶辊的粘弹效应等内容,具体的教学内容包括:

1.分配行程的组成

本部分的主要讲述的是油墨传递过程中油墨分配行程的基本组成及每一部分的作用,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油墨分配行程的作用。教学的设计思想为具体性知识。

2.分配行程的性能指标

本部分主要讲述油墨分配行程中油墨的匀墨性能、油墨的着墨性能和油墨的贮墨性能三大指标,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三大性能指标的重要作用。教学的设计思想为具体性知识和方法性知识。

3.分配行程中胶辊的粘弹效应及分配规律

  本部分主要讲述油墨分配行程中胶辊中表现出来的状态、油墨通过分配行程所表现的分配规律,以及油墨在分配行程中导致印刷故障出现的原因,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油墨分配行程的重要作用。教学的设计思想为具体性知识和方法性知识。

小结:

小结本节的主要教学内容,布置课后思考题2—3道。

组织学生做好上课准备

边讲解边提问的方式进行

给出示意图,以PPT为板书形式讲述。采用启发式的方式启发学生对知识的认知。

以PPT为板书形式讲述。以静态图片的方式和案例方式讲述该部分的内容,同时也采用边讲解边提问的启发式的方式启发学生。

以PPT为板书形式讲述。以静态图片的方式和案例方式讲述该部分的内容,同时也采用边讲解边提问的启发式的方式启发学生。

使用图例,引导学生推导公式。

以PPT为板书形式讲述。以静态图片的方式和案例方式讲述该部分的内容,同时也采用边讲解边提问的启发式的方式启发学生。

以PPT为板书形式讲述。以静态图片的方式和案例方式讲述该部分的内容,同时也采用边讲解边提问的启发式的方式启发学生。

以PPT为板书形式讲述。以静态图片的方式和案例方式讲述该部分的内容,同时也采用边讲解边提问的启发式的方式启发学生。

以案例方式讲述该部分的内容,同时也采用边讲解边提问的启发式的方式启发学生。

以静态图片的方式和案例方式讲述该部分的内容,同时也采用边讲解边提问的启发式的方式启发学生。

以静态图片的方式和案例方式讲述该部分的内容,同时也采用边讲解边提问的启发式的方式启发学生。

以静态图片的方式和案例方式讲述该部分的内容,同时也采用边讲解边提问的启发式的方式启发学生。

口头论述

进入学习状态

学生回答老师提问,形成互动式。

学生听讲,并记笔记

学生回答问题,学生听讲,并记笔记

学生听讲,并回答问题,并记笔记

学生听讲,回答问题,并记笔记

学生听讲,回答问题,并记笔记

学生听讲,回答问题,并记笔记

学生听讲,回答问题,并记笔记

学生听讲,回答问题,并记笔记

学生听讲,回答问题,并记笔记

学生听讲,回答问题,并记笔记

学生听讲,并记笔记

课后小结:

课  时  教  案  07

学科广告与多媒体技术班级0853主讲教师陈琳
课题第三章 油墨的传递(二)

教材《新印刷设计》& 讲义

教法讲 授课型新课课时3授课时间2011年11月13日

教具课程名称印刷设计课程性质广告与多媒体技术必修课
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和了解油墨转移方程的原理和掌握油墨转移方程的在印刷过程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通过对本教学内容的学习,提高学生对油墨转移方程在实际印刷中的综合认识能力。

3、思想教育目标: 教育培养学生要爱岗敬业,踏实认真的工作态度。

重点1.掌握油墨转移方程三个参数的物理意义

2.掌握油墨转移方程的推导过程

3.掌握油墨转移方程在实际生产中的作用

难点1.油墨转移方程的推导过程

2.掌握油墨转移方程在实际生产中的作用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和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组织教学:

调动学生情绪,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

引入新课:

简要回顾上节课所将内容,引入新课的教学内容。

新课的教学

第  第三章 油墨的传递(二)

第二节 油墨转移过程中的墨量及其测定

本节主要向学生介绍印刷过程中油墨的油墨转移过程中油墨量的概述和油墨转移量的性能分析。具体的内容包括:

一.油墨转移过程中墨量的概述

本小节的主要内容是讲述油墨转移过程中墨量的概述。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油墨转移率和油墨转移系数等基本概念,为下面的教学内容打下基础,教学的设计思想为具体性知识。

二、油墨转移过程中墨量的分析

  本小节主要讲述油墨转移过程中墨量的分析,目的是让学生认识理想状态下油墨转移量和实际过程中油墨转移量的不同之处,为下面建立油墨转移方程打下基础。教学的设计思想为具体性知识。

第三节 油墨转移方程的建立

  本节主要是介绍油墨转移方程的建立,主要是针对W·F油墨转移方程的建立思想、方程中相关函数的设定、方程中相关参数的设定进行讲述。具体内容包括:

一.W·F油墨转移方程的建立

  本部分主要讲述W·F油墨转移方程的建立推导过程,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印刷过程中油墨传递的规律。教学的设计思想为方法性知识和设计知识。

二.W·F油墨转移方程参数的含义

本部分主要讲述W·F油墨转移方程中极值墨量、油墨率和印刷平滑度三个参数的物理意义,以及印刷过程中影响这三个物理参数的因素。教学的设计思想为方法性知识和具体性知识。

三.W·F油墨转移方程的近似赋值

本部分主要讲述W·F油墨转移方程的近似赋值方法。目的是让学生充分认识油墨转移方程从理论上对油墨量的控制,从而为学生进行实验打下基础。教学的设计思想为方法性和具体性知识。

四.W·F油墨转移方程的修正

本部分主要讲述W·F油墨转移方程的修正的原因和方法,教学的目的是让了解W·F油墨转移方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让有能力的学生在以后能进一步完善油墨转移方程。教学的设计思想为方法性和设计知识。

第四节 W·F油墨转移方程的应用

本节主要讲述胶版印刷过程中,利用W·F油墨转移方程来分析印刷过程中对油墨转移率影响的因素。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能从理论的高度解决印刷过程中实际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教学的设计思想为方法性知识。

小结:

小结本节的主要教学内容,布置课后思考题2—3道。

组织学生做好上课准备

边讲解边提问的方式进行

给出示意图,以PPT为板书形式讲述。采用启发式的方式启发学生对知识的认知。

以PPT为板书形式讲述。以静态图片的方式和案例方式讲述该部分的内容,同时也采用边讲解边提问的启发式的方式启发学生。

以PPT为板书形式讲述。以静态图片的方式讲述该部分的内容,同时也采用边讲解边提问的启发式的方式启发学生。使用图例,引导学生推导公式。

以PPT为板书形式讲述。以静态图片的方式和案例方式讲述该部分的内容,同时也采用边讲解边提问的启发式的方式启发学生。

以PPT为板书形式讲述。以静态图片的方式和案例方式讲述该部分的内容,同时也采用边讲解边提问的启发式的方式启发学生。

以PPT为板书形式讲述。以静态图片的方式讲述该部分的内容,同时也采用边讲解边提问的启发式的方式启发学生。

以PPT为板书形式讲述。以静态图片的方式讲述该部分的内容,同时也采用边讲解边提问的启发式的方式启发学生。

口头论述

进入学习状态

学生回答老师提问,形成互动式。

学生听讲,并记笔记

学生回答问题,学生听讲,并记笔记

学生听讲,并回答问题,并记笔记

学生听讲,回答问题,并记笔记

学生听讲,回答问题,并记笔记

学生听讲,回答问题,并记笔记

学生听讲,回答问题,并记笔记

学生听讲,并记笔记

课后小结:

课  时  教  案  08

学科广告与多媒体技术班级0853主讲教师陈琳
课题第四章 平版印刷油墨转移(一)

教材《新印刷设计》& 讲义

教法讲 授课型新课课时2授课时间2011年11月20日

教具课程名称印刷设计课程性质广告与多媒体技术必修课
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平版胶印中,水墨平衡的理论以及印刷过程中水墨平衡控制的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对本教学内容的学习,提高学生对水墨平衡控制的综合处理能力。

3、思想教育目标: 教育培养学生要爱岗敬业,踏实认真的工作态度。

重点1.油墨的乳化

2.水墨平衡的理论

难点1.印刷过程中油墨的乳化

2.理解水墨平衡理论对印刷过程中水墨平衡的控制指导思想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和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组织教学:

调动学生情绪,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

引入新课:

简要回顾上节课所将内容,引入新课的教学内容。

新课的教学

第  第四章 平版印刷中油墨转移(一)

第一节 胶印中的水墨平衡

本节主要向学生介绍平版胶印中,水墨平衡的理论以及印刷过程中水墨平衡控制的方法。具体的内容包括:

一.胶印印刷方式概述

本小节的主要内容是讲述胶印印刷的特点和目前胶印的印刷模式。目的是让学生为下面的教学内容打下基础,从而引出胶印水墨平衡的概念,教学的设计思想为具体性知识和方法性知识。

二、水墨的传递与油墨的乳化

  本小节主要讲述平版胶印中水与油墨的传递过程,并从水与墨的传递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平版胶印中油墨的乳化过程,同时提出平版胶印中油墨乳化对印刷过程带来的工艺和印刷品质量上的问题,从而引出平版胶印中的水墨平衡的理论。教学的设计思想为具体性知识和方法性知识。

三、平版印刷中的水墨平衡理论

  本节主要是介绍平版印刷中的水墨平衡的三大理论,即相体积理论、表面过剩自由能理论和场型理论。教学的内容则包括三大理论的引出、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印刷过程中控制水墨平衡导致的一些现象。教学的设计思想为方法性知识和具体性知识。

小结:

组织学生做好上课准备

边讲解边提问的方式进行

给出示意图,以PPT为板书形式讲述。采用启发式的方式启发学生对知识的认知。

以PPT为板书形式讲述。以静态图片的方式和案例方式讲述该部分的内容,同时也采用边讲解边提问的启发式的方式启发学生。

以PPT为板书形式讲述。以静态图片的方式讲述该部分的内容,同时也采用边讲解边提问的启发式的方式启发学生。

口头论述

进入学习状态

学生回答老师提问,形成互动式。

学生回答问题,学生听讲,并记笔记

学生回答问题,学生听讲,并记笔记

学生听讲,并回答问题,并记笔记

学生听讲,并记笔记

课后小结:

课  时  教  案  09

学科广告与多媒体技术班级0853主讲教师陈琳
课题滚筒滚压状态分析

凹版印刷的油墨转移(一)

教材《新印刷设计》& 讲义

教法讲 授课型新课课时3授课时间2011年11月27日

教具课程名称印刷设计课程性质广告与多媒体技术必修课
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平版印刷中滚筒滚压状态分析,和凹版印刷的油墨转移原理。 

2、能力目标:通过对本教学内容的学习,提高学生对平版印刷中滚筒滚压状态的分析能力,以及对凹版印刷的油墨转移原理原理的综合认识能力。

3、思想教育目标: 教育培养学生要爱岗敬业,踏实认真的工作态度。

重点橡皮布的高弹性、不可压缩性、以及粘弹性

确定滚筒包衬的理论

凹版印刷的特性

凹版印刷的网穴形状、网穴线数

难点橡皮布的不可压缩性和粘弹性

确定滚筒包衬的理论

凹版印刷的网穴线数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和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组织教学:

调动学生情绪,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

引入新课:

简要回顾上节课所将内容,引入新课的教学。

新课的教学

第四章 平版印刷的油墨转移

第二节  滚筒滚压状态分析

二、一、橡皮布的特性

主要讲述橡皮布的高弹性、不可压缩性、以及粘弹性,并由橡皮布的不可压缩引出具有可压缩性的气垫橡皮布。

二、确定滚筒包衬的理论

主要讲解等径包衬理论、异径包衬理论,即使滚筒达到理想的滚压状态的理论。

小结:

小结本节的主要教学内容,布置课后思考题和习题。

第五章  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  

第一节 凹版印刷的油墨转移(一)

一、凹版印刷的特性

主要讲解凹版印刷的种类及其网穴特点、凹版印刷的加网方式、网墙的作用。

二、凹版印刷的网穴形状

       主要讲解凹版印刷的各种网穴形状及其对油墨转移的影响。

三、凹版网穴线数

主要讲解凹版网穴线数的计算。

组织学生做好上课准备

边讲解边提问的方式进行

给出示意图,以PPT为板书形式讲述。采用启发式的方式启发学生。

给出示意图,以PPT为板书形式讲述。采用启发式的方式启发学生。

给出示意图,以PPT为板书形式讲述。采用启发式的方式启发学生。

给出示意图,以PPT为板书形式讲述。采用启发式的方式启发学生。

使用图例,PPT为板书形式讲述。引导学生推导公式。

进入学习状态

学生回答老师提问,形成互动式。

学生听讲,回答问题,学生听讲,并记笔记

学生听讲,回答问题,学生听讲,并记笔记

学生听讲,回答问题,并记笔记

学生听讲,回答问题,并记笔记

学生听讲,回答问题,并记笔记

课后小结:

课  时  教  案  10

学科广告与多媒体技术班级0853主讲教师陈琳
课题凹版印刷的油墨转移(二)

柔性版印刷油墨转移

教材《新印刷设计》& 讲义

教法讲 授课型新课课时3授课时间2011年12月4日

教具课程名称印刷设计课程性质广告与多媒体技术必修课
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和了解凹版印刷的油墨转移原理,和柔性版印刷油墨转移原理。 

2、能力目标:通过对本教学内容的学习,提高学生对凹版印刷的油墨转移原理和柔性版印刷油墨转移原理的综合认识能力,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思想教育目标: 教育培养学生要爱岗敬业,踏实认真的工作态度。

重点凹版印刷的油墨传输

凹版印刷的油墨转移

柔性版印刷的油墨传输

网纹辊对柔性版印刷的油墨转移的影响

难点凹版印刷的油墨转移

网纹辊对柔性版印刷的油墨转移的影响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和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组织教学:

调动学生情绪,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

引入新课:

简要回顾上节课所将内容,引入新课的教学。

新课的教学

   第五章  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

第一节 凹版印刷的油墨转移(二)

四、凹版印刷的油墨传输

主要介绍凹版印刷的油墨传输方式及其特点、刮墨装置的组成、刮墨刀的刃角、刮墨刀刮墨方向、刮墨刀的安装、以及照相凹版印刷油墨粘度对印刷的影响及其控制方法。

五、凹版印刷的油墨转移

主要介绍凹版印刷的油墨转移中的毛细管作用理论、网穴容墨量的计算、网穴对油墨传递性的影响、凹版印刷压力的特点及其检测方法、以及采用静电吸墨方法来提高凹版印刷的油墨转移性能。

小结:

小结本节的主要教学内容,布置课后思考题。

第二节  柔性版印刷油墨转移 

一、柔性版印刷的阶调再现性

主要分析柔性版印刷网点扩大原因及特点,从而引出柔性版印刷的阶调再现的特点。

二、柔性版印刷的油墨传输

    柔性版印刷的油墨传输的方式及其特点、各个输墨系统的输墨性能 。

三、网纹辊对柔性版印刷的油墨转移的影响

    主要介绍网纹辊作用及材质、网纹辊着墨孔的形状及其对油墨传输的影响、网纹辊着墨孔的结构及其对油墨传输的影响、网纹辊线数对油墨传输的影响。

四、柔性版印刷油墨的印刷适性

重点介绍水性油墨的pH值对柔性版印刷油墨转移的影响。

小结:

小结本节的主要教学内容,布置课后思考题。

组织学生做好上课准备

边讲解边提问的方式进行

给出示意图,以PPT为板书形式讲述。采用启发式的方式启发学生。

给出示意图,以PPT为板书形式讲述。采用启发式的方式启发学生。以

给出示意图,以PPT为板书形式讲述。采用启发式的方式启发学生。

给出示意图,以PPT为板书形式讲述。采用启发式的方式启发学生。

给出示意图,以PPT为板书形式讲述。采用启发式的方式启发学生。

以PPT为板书形式讲述。采用启发式的方式启发学生。

进入学习状态

学生回答老师提问,形成互动式。

学生回答问题,学生听讲,并记笔记

学生回答问题,学生听讲,并记笔记

学生听讲,回答问题,并记笔记

学生听讲,回答问题,并记笔记

学生听讲,回答问题,并记笔记

学生听讲,回答问题,并记笔记

课后小结:

课  时  教  案  11

学科广告与多媒体技术班级0853主讲教师陈琳
课题丝网印刷油墨转移

静电照相数字印刷设计 (一)

教材《新印刷设计》& 讲义

教法讲 授课型新课课时3授课时间2011年12月11日

教具课程名称印刷设计课程性质印刷工程专业必修课
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和了解丝网印刷油墨转移原理,和静电照相方式数字印刷设计 

2、能力目标:通过对本教学内容的学习,提高学生对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原理和静电照相方式数字印刷设计的综合认识能力,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思想教育目标: 教育培养学生要爱岗敬业,踏实认真的工作态度。

重点丝网对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的影响

印刷条件对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的影响

提高数字印刷速度的方法

静电照相成像基本原理

难点印刷条件对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的影响

提高数字印刷速度的方法

静电照相成像基本原理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和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组织教学:

调动学生情绪,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

引入新课:

简要回顾上节课所将内容,引入新课的教学。

新课的教学

   第五章  凹版、柔性版、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

第三节  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

一、丝网对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的影响

    主要介绍丝网的各个性能参数对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的影响。

二、印刷条件对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的影响

   从理论角度出发,分析各个印刷条件对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的影响。

小结:

小结本节的主要教学内容。

第六章  数字印刷设计  

第一节  静电照相方式数字印刷设计 (一)

一、提高数字印刷速度的方法

首先提出在数字印刷中,速度、分辨力、价格是一矛盾体系,从而引出解决此矛盾的方法,即在分辨力性能高、价格不是很高的前提下,提高数字印刷速度的方法

二、静电照相成像基本原理

主要介绍静电照相成像的成像过程及其基本原理

小结:

小结本节的主要教学内容,布置课后思考题、习题。

组织学生做好上课准备

边讲解边提问的方式进行

以PPT为板书形式讲述。采用启发式的方式启发学生。

给出示意图,以PPT为板书形式讲述。采用启发式的方式启发学生。

以PPT为板书形式讲述。采用启发式的方式启发学生。

给出示意图,以PPT为板书形式讲述。采用启发式的方式启发学生。

进入学习状态

学生回答老师提问,形成互动式。

学生回答问题,学生听讲,并记笔记

学生回答问题,学生听讲,并记笔记

学生听讲,回答问题,并记笔记

学生听讲,回答问题,并记笔记

课后小结:

课  时  教  案  12

学科广告与多媒体技术班级0853主讲教师陈琳
课题静电照相数字印刷设计 (二)

喷墨数字印刷设计

教材《新印刷设计》& 讲义

教法讲 授课型新课课时3授课时间2011年12月18日

教具课程名称印刷设计课程性质广告与多媒体技术必修课
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和了解静电照相方式数字印刷设计和喷墨方式数字印刷设计。 

2、能力目标:通过对本教学内容的学习,提高学生对静电照相方式数字印刷设计和喷墨方式数字印刷设计的综合认识能力,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思想教育目标: 教育培养学生要爱岗敬业,踏实认真的工作态度。

重点静电照相方式数字印刷

喷墨印刷基本原理

喷墨印刷方式

墨滴形成方法

难点静电照相方式数字印刷

喷墨印刷基本原理

墨滴形成方法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和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组织教学:

调动学生情绪,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

引入新课:

简要回顾上节课所将内容,引入新课的教学。

新课的教学

第六章  数字印刷设计  

第一节  静电照相方式数字印刷设计 (二)

三、静电照相方式数字印刷

以indigo数字印刷机为例,详细讲解静电照相方式数字印刷的各个过程及其原理。

第二节  喷墨方式数字印刷设计 

一、喷墨印刷基本原理

主要介绍喷墨印刷基本原理。

二、喷墨印刷方式

主要介绍喷墨印刷常见的几种印刷方式及其特点。

三、墨滴形成方法

    主要介绍常见的喷墨印刷墨滴形成的几种方式及其原理。

小结:

小结本节的主要教学内容,布置课后思考题。

组织学生做好上课准备

边讲解边提问的方式进行

给出图片,以PPT为板书形式讲述。采用启发式的方式启发学生。

给出图片,以PPT为板书形式讲述。采用启发式的方式启发学生。

给出图片,以PPT为板书形式讲述。采用启发式的方式启发学生。

给出图片,以PPT为板书形式讲述。采用启发式的方式启发学生。

进入学习状态

学生回答老师提问,形成互动式。

学生回答问题,学生听讲,并记笔记

学生听讲,并记笔记

学生听讲,回答问题,并记笔记

学生听讲,回答问题,并记笔记

课后小结:

文档

《印刷设计》教案

课时教案01-1学科广告与多媒体技术班级0853主讲教师陈琳课题绪论教材参考教材,《新印刷设计》教法讲授课型新课课时2授课时间2011年9月8日教具无课程名称印刷设计课程性质广告与多媒体技术必修课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和了解印刷工艺、平版印刷机械、平版印刷特点和原理、以及印刷设计所要解决问题。2、能力目标:通过对本教学内容的学习,提高学生对印刷设计的综合认识能力。3、思想教育目标:教育培养学生要爱岗敬业,踏实认真的工作态度。重点对印刷过程和流程的认识、印刷的特点、传统印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