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程序
l 目的
辨识及评价本在建工程项目施工活动、过程和服务范围内的危险源,评价对其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程度,确认出重大危险源,从而进行安全风险的预防和有效控制。
2 范围
适用于本工程在建项目施工活动、过程和服务范围内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更新和管理。
3 职责
3.l管理者代表负责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的组织领导工作,审批重大危险源。
3.2项目部安质部负责对各部门所辨识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进行确认、汇总,确定重大危险源,组织制定对风险的预防和控制办法。
3.3各部门负责对本部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参与风险评价及实施风险预防和控制。
4 工作程序
4.1危险源辨识的思路
4.1.1以在建项目铁路工程施工的一系列管理活动、过程和服务为辨识对象。依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结合在建工程在建项目施工的特殊性,并考虑两类危险源的不同特点,综合评价确认危险源。
4.1.2在体系建立之前,应进行初始状态评审,了解在建项目的职业健康安全的危险源及风险现状,并考虑下述内容:
1)本在建项目所在地相关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遵守情况;
2)辨识在建工程在建项目施工活动、过程/服务或运行条件中的职业健康安全的危险源;
3)对在建项目有关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的调查;
4)对以往事件、事故和紧急状态调查资料进行评估。
4.2危险源辨识
4.2.1危险源辨识的顺序
1)铁路交通的区域/地理位置;
2)在建在建项目区域平面布局;
3)建构筑物;
4)工程在建项目施工过程;
5)有害作业部位,如施工扬尘、噪声、振动、毒物、高/低温、落石等;
6)各项制度,如女工劳动保护、体力劳动程度等;
7)生活设施和应急;
8)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
4.2.2危险源辨识的内容
1)物理性危险,如设备、设施缺陷,防护缺陷,电危害,噪声危害,运动物危害,电磁辐射,高低温物质,作业环境不良,信号、标志缺陷等;
2)化学性危险,如易燃、易爆、有毒、腐蚀性物质等;
3)心理、生理性危险,如从事禁忌作业,心理异常,辨识功能缺陷等;
4)行为性危险,如指挥失误、操作、监护失误等;
5)其他危险。
同时还要考虑
1)国家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特殊工种、特殊行业作业;
2)国家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危险设备、设施及工程;
3)有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作业活动及情况;
4)具有易燃、易爆的特性的作业活动和情况;
5)具有职业健康伤害、损害的作业活动和情况;
6)曾经发生或行业内经常发生事故的作业活动和情况;
7)工程在建项目认为有单独进行评估需要的活动和情况等。
4.2.3在对危险源辨识时应考虑危险因素的正常、异常和紧急三种状态及过去、现在、将来三种时态。
4.2.4危险源辨识方法和步骤
1) 危险源辨识可按施工作业流程,对照上述规定进行系统的现场观察和安全检查、获取同行业危险源信息、分析公司历史上出现的事故等相结合;
2)辨识步骤
(1)项目部安质部组织各部门有关人员对危险源辨识进行现场培训;
(2)各部门根据自身的危险因素状况,填《危险源登记和评价表》,经部门负责人审核报安质部。安质部组织有关部门对其进行汇总评审、修改、补充和确认。
4.3风险的评价
4.3.1对已选择确定的危险源,根据在建铁路工程施工的特点,将危险源分为以下的类别:1)物体打击;2)车辆伤害;3)机械伤害;4)起重伤害;5)触电;6)淹溺;7)灼烫;8)火灾;9)高处坠落;10)坍塌;11)放炮;12)火药爆炸;13)化学爆炸;14)物理爆炸;15)中毒和窒息;16)其他伤害。
4.3.2评价方法
1)可采用直接判断法和作业条件危害性评价相结合。对下列四种危险源风险, 安质部和各部门直接定为级别较高的风险,确定为本项目的重大危险源。
(1)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
(2)相关方有合理抱怨或要求的;
(3)曾发生事故,现今未采取防范控制措施的;
(4)直接观察到可能导致危险的错误,且又无适宜的控制措施的。
2)采用作业条件危害性评价,公式为 D=LEC
式中 D--风险值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C—一旦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不同情况下L、E、C值对应的分数值见“附表1”及计算出的D值对应的风险级别见“附表2”。根据本在建项目实际,将风险级别为二级以上(含二级)的危险源确定为重大危险源。
4.3.3项目部安质部对危险源的评价结果,形成在建项目的《危险源登记和评价表》,列出《重大危险源清单》,报管理者代表审批,并将《危险源登记和评价表》及《重大危险源清单》下发到各部门,各部门组织实施预防和控制。
4.4风险控制策划
4.4.1风险控制措施包括:
1)制定目标和管理方案:对重大危险源应在职业健康安全目标以及管理方案中,或
通过制定运行控制程序的方式对其进行控制。对因经济状况、技术条件等原因暂时无法实施的要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分阶段实施;
2)按程序要求运行控制;
3)制定应急预案;
4)培训与教育;
5)加强现场监督检查;
6)保持现有措施。
4.4.2对应风险评价结果,策划风险控制措施,见下表风险控制策划表
风险控制策划表
级 别 | 风 险 | 措 施 |
一级 | 不可容许的 | 只有风险已降低时,才能开始或继续工作。如果无限的资源投入也不能降低风险,就必须禁止工作。 |
二级 | 重大的 | 直至风险已降低后,才能开始工作。为降低风险有时必须配给大量资源。当风险涉及正在进行中的工作时,就应采取应急措施。 |
三级 | 中度的 | 应努力降低风险,但应仔细测定并限定预防成本,并应在规定时间内实施降低风险措施。 在中度风险与严重伤害后果相关的场合,必须进一步评价,以便准确地确定伤害的可能性,以确定是否需要改进的控制措施。 |
四级 | 可容许的 | 不需要另外的控制措施,应考虑投资效果更佳的解决方案或不增加额外成本的改进措施,需要监测来确定控制措施得以维持。 |
五级 | 可忽略的 | 不需采取措施,且不必保留文件记录。 |
4.6风险因素更新和持续改进
4.6.1本在建项目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在设定/修订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指标前进行;在相关法律法规变更或公司的活动、产品或服务运行条件以及相关要求变化时,应及时重新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和风险评价,进行风险控制策划。
4.6.2必要时,每年对风险评价的方法进行修订,确定重大的危险源划分标准,以逐步消除或减少本项目的危险源,不断改进职业健康安全业绩。
4.7项目部安质部建立并保持危险源辨识和评价的所有记录,有效期三年。
5 相关文件
《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获取与管理程序》
《沟通和交流程序》
《记录控制程序》
6 记录
《危险源登记和评价表》《重大危险源清单》
附表1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 | 分数值 |
完全可以预料 | 10 |
相当可能 | 6 |
可能,但不经常 | 3 |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 1 |
很不可能,可以设想 | 0.5 |
极不可能 | 0.2 |
实际不可能 | 0.1 |
程频繁度( E ) | 分数值 |
连续暴露 | 10 |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 6 |
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 | 3 |
每月一次暴露 | 2 |
每年几次暴露 | 1 |
非常罕见地暴露 | 0.5 |
后果( C ) | 分数值 |
大灾难,许多人死亡,或造成重大财产损失 | 100 |
灾难,数人死亡,或造成很重大财产损失 | 40 |
非常严重,一人死亡,或造成一定财产损失 | 15 |
严重,重伤,或较小的财产损失 | 7 |
重大,致残,或较小的财产损失 | 3 |
引人注目,不利于基本的安全卫生要求 | 1 |
危险程度 | D值 | 级别 |
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 | >320 | 一级 |
高度危险,需立即整改 | 160~320 | 二级 |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 70~160 | 三级 |
一般危险,需要注意 | 20~70 | 四级 |
稍有危险,可以接受 | <20 | 五级 |
铁路项目
危险源辨识登记和评价表
1 路基施工
2 桥涵施工
3 隧道施工
重大危险源清单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
2018年6月
危险源辨识登记和评价表(路基施工)
编号: 部门: 识别人员: 审核: 日期: 页码:1/3
序号 | 潜在的危险源 | 场所/设施/活动 | 可能导致的事故特征 | 量化评价 | 风险等级 | 是否重大危险源 | 现行控制措施 | 备注 | |||
L | E | C | D | ||||||||
1 | 物体 打击 | 砍伐树木及清理 场地 | 未按规定作业引起的 伤害 | 3 | 6 | 3 | 54 | 4 | |||
石方工程 (机械作业) | 邻近铁路营业线路基施工导致的电力线路损坏、铁路线路损坏 | 6 | 6 | 7 | 252 | 2 | 是 | ||||
2 | 车辆 伤害 | 土方、砂石、钢筋、构件设施/设备运输 | 装卸不当或车速过快或行使操作不当引起的伤害 | 3 | 6 | 7 | 126 | 3 | |||
3 | 机械 伤害 | 机械作业开挖 土石方 | 违反操作规程或运行/维护/检修可引起夹击、剪切、卷入、绞、刺、割等伤害 | 3 | 3 | 7 | 63 | 4 | |||
4 | 起重 伤害 | 设备、构件、物料(砼等)起吊作业 | 发生物体(吊具、吊重)坠落或起重设备安装、检修不当或进入吊装危险区 | 6 | 6 | 3 | 108 | 3 |
编号: 部门: 识别人员: 审核: 日期: 页码:2/3
序号 | 潜在的危险源 | 场所/设施/活动 | 可能导致的事故特征 | 量化评价 | 风险等级 | 是否重大危险源 | 现行控制措施 | 备注 | |||
L | E | C | D | ||||||||
5 | 触电 | 钢筋焊接、砼捣固、构件吊装用电 | 电源线破损/裸露或操作不当引起触电 | 3 | 10 | 3 | 90 | 3 | |||
6 | 灼烫 | 焊接火花、残渣 | 防护不当,引起的伤害 | 6 | 6 | 3 | 108 | 3 | |||
7 | 火灾 | 焊接火花、残渣 | 防护及操作不当,或未实施监护引发的伤害 | 3 | 6 | 7 | 126 | 3 | |||
8 | 高处 坠落 | 深基础开挖及土石吊运、人员上下 | 吊具故障或人员上下时,防护不当引起的坠落伤害 | 6 | 6 | 3 | 108 | 3 | |||
9 | 坍塌 | 土方工程(滑坡地段开挖) | 开挖土石方引发土层滑动导致坍塌 | 3 | 6 | 7 | 126 | 3 | |||
土石方基础、边坡开挖 | 坡度不符合规定或雨水浸湿引起的滑动、坍塌 | 3 | 6 | 7 | 126 | 3 |
编号: 部门: 识别人员: 审核: 日期: 页码:3/3
序号 | 潜在的危险源 | 场所/设施/活动 | 可能导致的事故特征 | 量化评价 | 风险等级 | 是否重大危险源 | |||||
L | E | C | D | ||||||||
10 | 放炮 | 石方开挖爆破 | 爆破警戒不当或设计或装填不当引起的事故 | 3 | 6 | 7 | 126 | 3 | |||
11 | 火药 爆炸 | 火药、炸药的运输、贮存 | 管理不善(爆炸物品保管、加工、运输)引起的爆炸 | 1 | 6 | 7 | 42 | 4 | |||
12 | 物理性爆炸 | 钢筋焊接作业 | 氧、乙炔瓶距离不足5米,离火源不足10米或气瓶压力超限或长期阳光暴晒引起泄露爆炸 | 3 | 6 | 7 | 126 | 3 | |||
13 | 中毒和窒息 | 高温作业 | 可能产生中暑 | 3 | 6 | 3 | 54 | 4 | |||
食物不洁净 | 可能产生食物中毒 | 3 | 10 | 3 | 90 | 3 | |||||
14 | 淹溺 | 清理积水场地 | 滑落或防范措施不当 | 3 | 3 | 7 | 63 | 4 | |||
15 | 其他 | 施工场地作业无 警示标识 | 可能引起地面不平跌倒 | 3 | 6 | 3 | 54 | 4 |
编号: 部门: 识别人员: 审核: 日期: 页码:1/3
序号 | 潜在的危险源 | 场所/设施/活动 | 可能导致的事故特征 | 量化评价 | 风险等级 | 是否重大危险源 | |||||
L | E | C | D | ||||||||
1 | 物体 打击 | 基础施工(人工挖基提土作业 | 渣土石及吊桶挂钩滑落引起的伤害 | 3 | 6 | 3 | 54 | 4 | |||
墩台施工(支架搭设、模板支护、钢筋绑扎、砼浇注) | 操作不当或台上物件/工具防护不当 | 3 | 6 | 7 | 126 | 2 | 是 | ||||
2 | 车辆 伤害 | 上部构造施工(材料/砼、构件、梁板运输) | 装卸不当或车速过快或行使操作不当引起 | 3 | 6 | 7 | 126 | 3 | |||
3 | 机械 伤害 | 机械开挖基础 | 运行/维护/检修引起夹击、剪切、卷入、绞、刺、割等伤害 | 3 | 3 | 7 | 63 | 4 | |||
4 | 起重 伤害 | 材料、构件、砼运输 | 违反操作规程、发生(吊具、吊重)坠落或设备安装、检修不当或进入吊装危险区 | 3 | 6 | 7 | 126 | 3 |
危险源辨识登记和评价表(桥涵施工)
编号: 部门: 识别人员: 审核: 日期: 页码:2/3
序号 | 潜在的危险源 | 场所/设施/活动 | 可能导致的事故特征 | 量化评价 | 风险等级 | 是否重大危险源 | |||||
L | E | C | D | ||||||||
5 | 触电 | 钢筋焊接、砼捣固、构件吊装用电 | 电源线破损/裸露或操作不当引起触电 | 3 | 10 | 3 | 90 | 3 | |||
6 | 灼烫 | 焊接火花、残渣 | 防护不当,引起的伤害 | 6 | 6 | 3 | 108 | 3 | |||
7 | 火灾 | 焊接火花、残渣 | 防护及操作不当,或未实施监护引发的伤害 | 3 | 6 | 7 | 126 | 3 | |||
8 | 高处 坠落 | 墩台、上部结构 施工(脚手架搭设、模板支护、钢筋绑扎、砼浇注) | 脚手架搭设或基础不牢、高处放置材料/构件防护不当 | 6 | 6 | 7 | 252 | 2 | 是 | ||
9 | 坍塌 | 基坑开挖(人工挖土石方) | 危规挖空底脚 | 3 | 6 | 3 | 54 | 4 | |||
10 | 放炮 | 基础施工(基坑开挖爆破) | 爆破警戒不当或设计/装填不当 | 3 | 6 | 7 | 126 | 3 |
编号: 部门: 识别人员: 审核: 日期: 页码:3/3
序号 | 潜在的危险源 | 场所/设施/活动 | 可能导致的事故特征 | 量化评价 | 风险等级 | 是否重大 危险源 | 现行控制措施 | 备注 | |||
L | E | C | D | ||||||||
11 | 火药 爆炸 | 火药、炸药的运输、贮存 | 管理不善(爆炸物品保管、加工、运输)引起的爆炸 | 3 | 6 | 7 | 126 | 3 | |||
12 | 物理性爆炸 | 钢筋焊接作业 | 氧、乙炔瓶距离不足5米,离火源不足10米或气瓶压力超限或长期阳光暴晒引起泄露爆炸 | 3 | 6 | 7 | 126 | 3 | |||
13 | 中毒和窒息 | 深基坑开挖 | 2米以上深基坑通风不良或有毒气体引起的中毒或窒息 | 3 | 6 | 7 | 126 | 2 | |||
14 | 淹溺 | 在水域中清理场地 | 施工人员滑落水中或围堰松动 | 3 | 6 | 3 | 54 | 4 | |||
14 | 淹溺 | 水上墩台施工 | 防护不当,施工人员滑落水中 | 3 | 6 | 3 | 54 | 4 | |||
15 | 其他 | 施工场地作业无警示标识 | 可能引起地面不平跌倒 | 3 | 6 | 3 | 54 | 4 |
编号: 部门: 识别人员: 审核: 日期: 页码:1/3
序号 | 潜在的危险源 | 场所/设施/活动 | 可能导致的事故特征 | 量化评价 | 风险等级 | 是否重大危险源 | 现行控制措施 | 备注 | |||
L | E | C | D | ||||||||
1 | 物体 打击 | 硐室开挖及凿孔 | 土石滑落/滚动或滚石/危石或引起的物体打击 | 3 | 6 | 7 | 126 | 3 | |||
2 | 车辆 伤害 | 硐内运输 (砂石、原材料、构件、设施、渣土) | 装卸不当或车速过快或行使操作不当或警示标志不清或调度缺陷 | 6 | 6 | 3 | 108 | 3 | |||
3 | 机械 伤害 | 机械开挖及凿孔 | 设备维护检修引起夹击、剪切、卷入、绞、刺、割等伤害 | 6 | 6 | 7 | 252 | 2 | 是 | ||
4 | 起重 伤害 | 设备、构件、物料起吊作业 | 吊具、吊重坠落或起重设备安装、检修不当或进入吊装危险区; 砼拌合站拆卸/安装吊装 | 6 | 6 | 3 | 108 | 2 | |||
5 | 触电 | 硐室开挖及凿孔机械设备设施用电 | 电源线破损/裸露或操作不当 或用电地潮湿引起触电 | 3 | 10 | 3 | 90 | 3 | |||
6 | 灼烫 | 焊接火花、残渣 | 防护不当,引起的伤害 | 6 | 6 | 3 | 108 | 3 |
编号: 部门: 识别人员: 审核: 日期: 页码:2/3
序号 | 潜在的危险源 | 场所/设施/活动 | 可能导致的事故特征 | 量化评价 | 风险等级 | 是否重大危险源 | 现行控制措施 | 备注 | |||
L | E | C | D | ||||||||
7 | 火灾 | 焊接火花、残渣 | 防护及操作不当,或未实施 监护引发的伤害 | 3 | 6 | 7 | 126 | 3 | |||
8 | 高处 坠落 | 硐内衬砌作业或2米以上悬空高处 作业 | 防护不当或脚手架缺陷引起的坠落伤害 | 6 | 6 | 3 | 108 | 3 | |||
9 | 坍塌 | 硐内开挖支护作业 | 开挖支护不当或监视不够 | 3 | 6 | 7 | 126 | 3 | |||
10 | 放炮 | 硐内石方开挖爆破 | 爆破警戒不当或设计或装填不当引起的事故 | 6 | 6 | 7 | 252 | 2 | 是 | ||
11 | 火药 爆炸 | 火药、炸药的运输、贮存和使用 | 管理不善(爆炸物品保管、加工、运输)引起的爆炸 | 3 | 6 | 7 | 126 | 3 |
编号: 部门: 识别人员: 审核: 日期: 页码:3/3
序号 | 潜在的危险源 | 场所/设施/活动 | 可能导致的事故特征 | 量化评价 | 风险等级 | 是否重大危险源 | 现行控制措施 | 备注 | |||
L | E | C | D | ||||||||
12 | 物理性爆炸 | 焊接作业 | 作业场所氧气瓶、乙炔瓶距离不足5米,离火源不足10米,引起 泄露爆炸事故 | 3 | 6 | 7 | 126 | 3 | |||
13 | 中毒和窒息 | 硐内施工开挖、支护、衬砌作业遇有害气体 | 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监视不力或通风不良可能引起的中毒和窒息 | 3 | 6 | 7 | 126 | 3 | |||
14 | 淹溺 | 硐室开挖及凿孔过程中遇有地下水 作业 | 开挖及凿孔中大量涌水处理不力或不当引起的淹溺 | 3 | 3 | 7 | 63 | 4 | |||
15 | 其他 | 施工场地作业无 警示标识 | 净空不足可能引起碰头 | 3 | 3 | 7 | 63 | 4 |
铁路项目部重大危险源清单
编号: 编制: 审核: 批准: 日期: 页码:1/1
序号 | 危险源评 价表序号 | 场所/设施/活动 | 发生部位 | 潜在的危害因素 | 危险类型(可能导致的事故特征) | 评价总分(D值) | 风险级别 | 现行控制措施 | 需进一步采取的控制措施 | 备注 |
1 | 路基施工1-2 | 石方工程 (机械作业) | Zestaphoni站到Kharagauli站路基施工 | 物体打击 | 未按标准要求施工所引起的物体打击 | 252 | 2 | 有应急方案 | ||
序号 | 危险源评 价表序号 | 场所/设施/活动 | 发生部位 | 潜在的危害因素 | 危险类型(可能导致的事故特征) | 评价总分(D值) | 风险级别 | |||
8 | 桥涵施工8-1 | 墩台、上部结构 施工(脚手架搭设、模板支护、钢筋绑扎、砼浇注) | 墩台施工 区域 | 高处 坠落 | 操作不当或台上物件/工具防护不当 | 252 | 2 | |||
序号 | 危险源评 价表序号 | 场所/设施/活动 | 发生部位 | 潜在的危害因素 | 危险类型(可能导致的事故特征) | 评价总分(D值) | 风险级别 | |||
3 | 隧道施工3-1 | 机械开挖及凿孔 | 隧道掌子面 | 机械 伤害 | 挖掘机、装载机、出渣车等机械设备使用中不当操作,会对人员造成碰伤、创伤等人身伤害。 | 252 | 2 | 有专项方案 | ||
10 | 隧道施工10-1 | 硐内石方开挖爆破 | 爆破伤害 | 装卸不当或车速过快或行使操作不当或警示标志不清或调度缺陷 | 252 | 2 |
编号: 编制: 审核: 批准: 日期: 页码:1/1
序号 | 目标和指标 | 现状 | 主要技术方案或技术措施 | 责任部门或人员 | 预算费用 | 开始和完成时间 | 验证 时间 |
1 | 确保起吊作业安全 | 对设备功能性能了解不够,吊具、索具不规范 | 1)作业前,应仔细检查起重设备(移动电葫芦、柴油叉车)的完好程度; 2)确保设备的保险及安全装置良好,检查其是否有不安全的因素; 3)更换不合格索具、吊具; 4)起吊重物下方不得有人员活动; 5)起吊、运输、卸载、堆码过程中应有人监护。 | 责任部门或人员 项目部:环保/安全员 执行:项目部吊装作业人员 | 1)~2)项措施在每次作业前完成; 3)项措施在作业前购置并更换; 4)~5)项措施在作业过程中实施。 | 1)~3)项措施在施工前验证; 4)~5)项措施时时验证 | |
2 | 确保临时供电线路运行安全 | 对临时供电线路维护不充分 | 1)应安排专职人员对施工线路的供电进行策划,提出供电方案; 2)按策划方案组织供电线路的安装,确保供电设备设施符合临时供电要求; 3)对供电线路、变配电设备设施进行定期维护检修,发现隐患及时处理; 4)标注安全警示牌,如变配电设备设施处,并符合安全要求。 | 责任部门或人员 项目部:环保/安全员 执行:项目部供电及用电作业人员 | 1)~2)项措施在每次作业前完成供电设备设施购置和安装; 3)~4)项措施时时进行。 | 1)~2)项措施在施工前验证; 3)~4)项措施时时验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