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 《朝代歌》 | 备课日期 | ||||||||
教学目标 | 1、会背《朝代歌》,并了解历朝历代的一些名人。 2、用钢笔描红一段话,注意整体布局。 3、熟记十二条成语。 4、口语交际,讲述《水浒传》故事。 5、学写毛笔字。 | |||||||||
教学重难点 | 1、语文与生活 2、口语交际 | |||||||||
教学准备 | 投影 | |||||||||
教学时间 | 2课时 | |||||||||
教学过程 | ||||||||||
第一课时 | ||||||||||
教学目标 | 1、会背《朝代歌》,并了解历朝历代的一些名人。 2、熟记十二条成语或四字词语。 | |||||||||
教学重难点 | 语文与生活 | |||||||||
教学过程: |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二、教学第三题(诵读与积累) | 1、教学第一部分 (1)导入谈话: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同学们从小就要了解历史。今天,我们一起来背背《朝代歌吧》。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由读。交流读。 (4)学生说说自己所了解的朝代。 (5)教师将学生不了解的朝代进行介绍,强调朝代的先后顺序。 唐尧虞舜夏商周:唐尧、虞舜,指的是尧帝和顺帝,他们是历史上很出名的部落联盟首领。我国上古夏、商、周三代更替,相传在夏之前有唐(或称陶唐)、虞二代。夏禹受禅于舜,虞代的首领自然是舜。舜受禅于尧,虞以前陶唐氏自然为尧。于是古代文献就往往称唐尧、虞舜。 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商朝帝王盘庚继位后将国都迁至殷(今河南安阳),此后二百多年一直没有迁都,因此,商朝又称作殷朝。 (6)指导学生背诵。 2、教学第二部分 (1)明确要求 (2)将课前填好的表格进行交流,共同评议。 1、指导。 (1)自己读题,明确要求。 (2)老师范读生字后,学生自由读 。 (3)学生大体说说词意。 哀鸿遍野:悲鸣的大雁遍布原野。比喻到处都是流离失所,啼饥号寒的灾民。 逆来顺受:对不公正的待遇和不幸的遭遇采取忍受的态度。 逼上梁山:原指《水浒传》种林冲等人因遭遇官府的不得已上梁山造反。后来比喻被迫进行反抗或采取某种行动。 劫富济贫:夺取富人的财产,救济穷人。 铤而走险:因走投无路而采取冒险行动。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敌人来了,就派将官摔军抵挡;洪水来了,就用土来筑堤拦截。比喻对待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对策。 志存高远:形容志向远大。 2、练习。 (1) 指导学生自由读,同座互背 。 (2) 自选一两个成语说句子。 3、 反馈。 | 认真听范读。 自读,个别读,齐读。 交流自己所了解的朝代。 自背,互相背,分组背 交流填好的表格,评议。 读题,明确要求。 自由读。 交流理解词意。 自由读,互背。 练习说话。 指名背诵。 集体齐背。 | 通过交流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有机会充分地说,把自己知道的知识与同学们互相交流,进一步加深对中国历史的了解。 | |||||||
作业设计: 1、 抄写并背诵《朝代歌 》。 2、抄写并背诵成语。 | ||||||||||
第二课时 | ||||||||||
教学目标 | 1、写好钢笔字。 2、练习口语交际,讲述《水浒传》的故事。 3、学写毛笔字。 | |||||||||
教学重难点 | 口语交际 | |||||||||
教学过程: |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一、教学第二题(写好钢笔字) 二、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三、教学第五题 | 1、指导 (1)读题,明确要求。 (2) 诵读古诗 (3) 看清字型,结构。 2、指导认真描红。 3、仿写练习,要求把字写得匀称、美观,并有一定的速度。老师随时提醒学生保持良好的姿势。 4、交流。展示写得好的字。 1、审题 (1)自读要求,明白题意。 (2)复习《林冲棒打洪教头》。 (3)教师简介《水浒传》,引出故事。 (4)老师讲清步骤:同座互讲故事,代表上讲台讲故事,大家评议 要求:声音洪亮,举止大方,感情丰富,可适当做些动作。 2、学生按以上步骤练讲故事, 3、反馈 (1)老师对学生所讲故事进行评议。 (2)鼓励课后给同学、朋友、家人讲“水浒”的故事。 1、认识所写的偏旁及字。 2、指导 (1) 读帖。 (2) 老师范写,讲解“北、戏”的结构特点和写法。 3、学生练习,老师巡回指导。 4、反馈 。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的,进一步纠正。 | 自读题目。 自由朗读古诗。 观察字型和结构。 描红 临写。 交流展示。 读题,明确要求。 回忆《林冲棒打洪教头》。 同座互讲故事。 个别上台讲。 明确本次学写的部首和生字。 认真读帖。 说说两个字的写法和注意点 。 学生临摹,练写 反馈。观赏 | 通过简介《水浒传》的故事,充分创设情境,提供一个有利于交际的氛围,使学生乐于交际,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认真读帖,掌握字结构特点和运笔方法,使学生能更好地临摹和练写。 | |||||||
作业设计: 1、练写钢笔字,完成《习字册》。 2、练写毛笔字。 |
板书设计 | 练习7 朝代歌 成语积累 口语交际 | |||||||||
教学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