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这个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社会里,互联网技术也在蓬勃发展,以其强大的功能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而且,随着科技的发展,移动互联网的新技术正在改变人类的交流方式。
关键字:移动互联网含义,移动互联网发展,万维网,移动互联网协议
Internet’s New Technology and Development
Abstract: Internet’s new technology is developing fast in this increasing society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has a great effect on people’s life and work. Furthermore, with tn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new technology of Internet is changing the styles of communication.
Key words: Internet’s definition , Internet’development , WorldWideWeb , 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1移动互联网的含义
互联网(INTERNET,又译因特网、网际网),即广域网、局域网及单机按照一定的通讯协议组成的国际计算机网络。互联网是指将两台计算机或者是两台以上的计算机终端、客户端、服务端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手段互相联系起来的结果,人们可以与远在千里之外的朋友相互发送邮件、共同完成一项工作、共同娱乐。
1995年10月24日,“联合网络委员会”通过了一项关于“互联网定义”的决议:“联合网络委员会认为,下述语言反映了对‘互联网’这个词的定义。
“互联网”指的是全球性的信息系统:
1.通过全球唯一的网络逻辑地址在网络媒介基础之上逻辑的链接在一起。这个地址是建立在‘互联网协议’(IP)或今后其它协议基础之上的。
2.可以通过‘传输控制协议’和‘互联网协议’(TCP/IP),或者今后其它接替的协议或与‘互联网协议’(IP)兼容的协议来进行通信。
3.以让公共用户或者私人用户享受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带来的高水平、全方位的服务。这种服务是建立在上述通信及相关的基础设施之上的。”
这当然是从技术的角度来定义互联网。这个定义至少揭示了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互联网是全球性的;其次,互联网上的每一台主机都需要有“地址”;最后,这些主机必须按照共同的规则(协议)连接在一起。
2移动互联网发展历程
2.1 互联网的开始
互联网始于1969年,是在ARPA制定的协定下将美国西南部的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史坦福大学研究学院、加利福尼亚大学和犹他州大学的四台主要的计算机连接起来。这个协定有剑桥大学的BBN和MA执行,在1969年12月开始联机。到1970年6月,MIT(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BBN加州圣达莫尼卡系统发展公司加入进来。到1972年1月,史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的林肯实验室、卡内基梅隆大学和Case-WesternReserveU加入进来。紧接着的几个月内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Mitre、Burroughs、兰德公司和伊利诺利州大学)也加入进来。之后越来越多的公司加入,无法在此一一列出。
互联网最初设计是为了能提供一个通讯网络,即使一些地点被核武器摧毁也能正常工作。如果大部分的直接通道不通,路由器就会指引通信信息经由中间路由器在网络中传播。
最初的网络是给计算机专家、工程师和科学家用的。当时一点也不友好。那个时候还没有家庭和办公计算机,并且任何一个用它的人,无论是计算机专家、工程师还是科学家都不得不学习非常复杂的系统。以太网-----大多数局域网的协议,出现在1974年,它是哈佛大学学生鲍勃.麦特卡夫在“信息包广播网”上的论文的副产品。这篇论文最初因为分析的不够而被学校驳回。后来他又加进一些因素,才被接受。
由于TCP/IP体系结构的发展,互联网在七十年代迅速发展起来,这个体系结构最初是有鲍勃.卡恩在BBN提出来的,然后由史坦福大学的卡恩和温特.瑟夫和整个七十年代的其他人进一步发展完善。八十年代,美国国防部采用了这个结构,到1983年,整个世界普遍采用了这个体系结构。
1978年,UUCP(UNIX和UNIX拷贝协议)在贝尔实验室被提出来。1979年,在UUCP的基础上新闻组网络系统发展起来。新闻组紧跟着发展起来,它为在全世界范围内交换信息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然而,新闻组并不认为是互联网的一部分,因为它并不共享TCP/IP协议,它连接着遍部世界的UNIX系统,并且很多互联网站点都充分地利用新闻组。新闻组是网络世界发展中的非常重大的一部分。
2.2 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历程2010年的5.17电信日显得格外让人瞩目。虽然世界电信日已经走到了第42届,但是真正让普通消费者感觉无穷威力的,恐怕要从今年开始;移动互联网这个概念从2010年开始,已经彻底从神坛走向了生活。2000年9月19日,中国移动和国内百家ICP首次坐在了一起,探讨商业合作模式。随后时任中国移动市场经营部张跃率团去日本NTTDoCoMo公司I-mode取经,“移动梦网”雏形初现。2000年12月1日开始施行的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移动梦网”计划是2001年初中国通信、互联网业最让人瞩目的事件。2001年11月10日 ,中国移动通信的“移动梦网”正式开通。当时官方的宣传称手机用户可通过“移动梦网”享受到移动游戏、信息点播、掌上理财、旅行服务、移动办公等服务。随后的几年,依托电信运营商的无线概念,成就了一批又一批的百万、亿万富翁,有媒体说,中国最好赚钱的年代有两拨,一拨是改革开放初期的个体户,另外一拨则是大小SP们,可惜好景总是不长。2006年9月,针对二季度电信服务投诉突出的情况,信产部猛力推出新的电信服务规范,严格要求基础电信运营企业执行。新规范将包括:短信类业务强制执行二次确认;IVR、彩铃、WAP等非短信类业务强制执行按键确认;点播类业务强制执行全网付费提醒。这三项主要规定均针对二季度电信服务的投诉焦点。由于三项新规涵盖了“黑”SP的所有违规利润来源,因此将对国内违规SP形成之势。
2010年3月10日,中国移动全资附属公司广东移动与浦发银行签署合作协议,以人民币398亿元收购浦发银行22亿新股,中国移动将通过全资附属公司广东移动持有浦发银行20%股权,并成为浦发银行第二大股东,中国手机支付领域再掀起波浪。
3 移动互联网的新技术
3.1 万维网
万维网(WorldWideWeb,简称WWW)是Internet上集文本、声音、图像、视频等多媒体信息于一身的全球信息资源网络,是Internet上的重要组成部分。浏览器是用户通向WWW的桥梁和获取WWW信息的窗口,通过浏览器,用户可以在浩瀚的Internet海洋中漫游,搜索和浏览自己感兴趣的所有信息。
万维网它是因特网上的主要应用形式之一。WWW通过超文本向用户提供全方位的多媒体信息,从而为Internet用户提供了获取信息、共享信息的全新途径。WWW的网页文件是用超文件标记语言HTML编写,并在超文件传输协议HTTP支持下运行的。超文本中不仅含有文本信息,还包括图形、声音、图像、视频等多媒体信息(故超文本又称超媒体),更重要的是超文本中隐含着指向其他超文本的链接,这种链接称为超链接二利用超文本,用户能轻松地从一个网页链接到其他相关内容的网页上,而不必关心这些网页分散在何处的主机中。
WWW浏览器是一个客户端的程序,其主要功能是使用户获取Internet上的各种资源。常用的浏览器是Microsoft的InternetExplorer(IE)和Navigator/COIIIII111日iCator.SUN公司也开发了一个用Java编写的浏览器IfotJava.Java是一种新型的、于各种操作系统和平台的动态解释性语言,Java使浏览器具有了动态效果,为连机用户提供了实时交互功能。目前常用的浏览器均支持Java.万维网是人类历史上最深远、最广泛的传播媒介。它可以使它的用户可以和分散于这个行星上不同时空的其他人群相互联系,其人数远远超过通过具体接触或其他所有已经存在的通讯媒介的总和所能达到的数目。
由于万维网是全世界性的,有些人认为它将培养人们全球范围的相互理解。万维网可能培育人们的相互同情和合作,但是也有可能煽动全球范围的敌意,甚至给那些善于煽动人们偏激情绪的政客和压制人民的政权以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强大力量。
3.2 移动互联网协议
3.2.1 IPv4中的移动IP
移动IP使用移动代理的概念。为移动主机指派一个一直可达的主地址。当主机位于正常驻地时,它使用自己的主地址连接到本地网络,所有的协议都按正常方式操作;而移动代理通常是常规路由器,它作为外地代理,在移动主机离开其驻地网络时像一种邮件领取部一样使用。移动代理也可以作为主代理,处理传送给移动主机的信息。
当移动节点离开驻地时,可以按照下列方法使用移动I P (如I P v 4所述)来连接到网络:
(1) 外地代理和主代理周期性地发出报文,表明它们的可用性。移动主机也可以主动请求此信息。这些通告以I C M P路由器通告为基础,为移动节点提供足够的信息,使其能够确定它是在自己的驻地网络还是在外地网络中。
(2) 假如移动节点确定自己目前连接到驻地网络,就如同非移动主机一样工作。
(3) 但是,假如该节点确定自己是在外地网络中,则它将从外地网络获得“关照地址”。该地址是当移动主机在外地网络中时,可到达移动主机的临时地址。移动主机可以使用外部机制(如DHCP)来获得在外地网络上的有效地址,或者它也可以使用移动代理指定的某个地址,该地址就称为外地代理关照地址。此时,对于所服务的任何移动节点,移动代理使用同一个境内地址,并将进入网络的包转发给正确的节点。
(4) 一旦移动主机拥有可在外地网络上寻址的某类地址,通过发送报文,它将该地址注册到其主代理,实际报文的内容类似“假如你收到发给我的主地址的包,请转发到这个地址”。
(5) 这样,一旦主代理知道对于发给移动节点的包应向何处转发,它就把这些包拦截下来,并进行封装,以IP隧道方式发送到移动节点提供的关照地址。假如该关照地址是一个配置的关照地址,则由外地代理来接收封装的IP包,拆包并转发给移动节点;假如该关照地址是在外地网络上分配给移动节点的单独IP地址,移动节点就可以接收到带封装的I P包,自己进行拆包。
假如外地网络上的移动节点要发送包,则无需进行非凡操作,这些主机将继续使用其主地址为包的源地址,对这些包也无需进行任何非凡处理。
3.2.2 IPv6中的移动IP
IPv6是“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的缩写,它是IETF设计的用于替代现行版本IP协议-IPv4-的下一代IP协议。目前我们使用的第二代互联网IPV4技术,核心技术属于美国。它的最大问题是网络地址资源有限,从理论上讲,IPV4技术可使用的IP地址有43亿个,其中北美占有3/4,约30亿个,而人口最多的亚洲只有不到4亿个,中国只有3千多万个。地址不足,严重地制约了我国及其他国家互联网的应用和发展。
一方面是地址资源数量的,另一方面是随着电子技术及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将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可能身边的每一样东西都需要连入全球因特网。在这样的环境下,IPv6应运而生。单从数字上来说,IPv6所拥有的地址容量是IPv4的约8×10^28倍,达到2^128(算上全零的)个。这不但解决了网络地址资源数量的问题,同时也为除电脑外的设备连入互联网在数量上扫清了障碍。
相对而言,移动IPv6将更易于实现和使用。首先,在IPv6中,在无状态自动配置或使用DHCPv6的状态自动配置的支持下,获得关照地址的过程更加简单。正因如此,IPv6中没有外地代理关照地址,而只有配置的关照地址。其次,应该有可能使用IPv6的各种特性来改进移动节点的操作。例如,主代理可以使用邻居发现的代理通告来截获发给移动节点的IPv6包。对于通过目的地选项来将地址更新与地址相捆绑的路由优化,节点也应该有基本的支持。
移动IPv6中包含的另一个新特性是:即使在移动节点的常规主代理不可达的情况下,移动节点也有能力和驻地网络建立联系。移动节点可以向驻地网络中为主代理保留的地址发送任意点播包,结果任何可用的主代理将把自己的选项通知移动节点。
IPv6的普及一个重要的应用是将是网络实名制下的互联网身份证/VIeID,IPv6的出现可以从技术上一劳永逸地解决实名制这个问题,因为那时IP资源将不再紧张,运营商有足够多的IP资源,那时候,运营商在受理入网申请的时候,可以直接给该用户分配一个固定IP地址,这样实际就实现了实名制,也就是一个真实用户和一个IP地址的一一对应。当一个上网用户的IP固定了之后,你任何时间做的任何事情都和一个唯一IP绑定,你在网络上做的任何事情在任何时间段内都有据可查,并且无法否认。
件传输服务软件,它以文件传输为界面,使用简单的get或put命令进行文件的下载或上传,如同在IIItemet上执行文件复制命令一样。大多数FTP服务器主机都采用Unix操作系统,但普通用户通过Windows也能方便地使用FTP。
3.3 3G新话题
“3G”(英语 3rd-generation)或“三代”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简称,是指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蜂窝移动通讯技术。3G服务能够同时传送声音(通话)及数据信息(电子邮件、即时通信等),其代表特征是提供高速数据业务。 相对第一代模拟制式手机(1G)和第二代GSM、CDMA等数字手机 (2G),第三代手机(3G)一般地讲,是指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未来的3G必将与社区网站进行结合,WAP与web的结合是一种趋势,如时下流行的微博客网站:大围脖、新浪微博等就已经将此应用加入进来。3G与2G的主要区别是在传输声音和数据的速度上的提升,它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更好地实现无线漫游,并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同时也要考虑与已有第二代系统的良好兼容性。
从2000年5月,国际电信联盟正式公布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我国提交的TD-SCDMA正式成为国际标准,与欧洲WCDMA、美国CDMA2000成为3G时代最主流的三大技术之一。到2008年12月31日,常务会议通过决议,同意启动3G牌照发放工作。
3G通信是移动通信市场经历了第一代模拟技术的移动通信业务的引入,在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市场的蓬勃发展中被引入日程的。在当今Internet数据业务不断升温中,在固定接入速率(HDSL、ADSL、VDSL)不断提升的背景下,3G移动通信系统也看到了市场的曙光,益发为电信运营商、通信设备制造商和普通用户所关注。中国3G技术迅速得到推广,包括宽带上网,手机办公、执法和商务,视频通话,手机电视等给广大网民带来了美好的享受。
4 移动互联网应用总结
随着3G时代的到来,移动互联网应用也越来越丰富,具体应用会倾向于智能化、个性化、商业化。
a.“应用聚合,灵活实用”:平台承载政务、行业、民生的各类应用;聚合各类资源适应业务营销快速变化,支持业务多种编排、组织方式;支持城市区域间自动、自由切换应用。
b.将全面覆盖:政务、公共事业、交通、医疗、教育、娱乐、金融、旅游、生活就业、消费购物这十大类应用,完成30项以上重点应用接入。
5 展望——新一代互联网
PlanetLab(新一代因特网)是一种计算服务“覆盖网络”,也是开发全球互联网技术的开放式全球性测试实验平台,旨在为互联网增加一层智能化和适应力。PlanetLab将使用IPv6增加地址数量,以支持新用户和新设备,更加智能的网络将可以检测到“蠕虫”和病毒并发出告警,同时可以通过动能动能化重新路由的方式调节网络流量,以提高速度和可靠性,用于存储和检测网络信息的全球化应用将可以使位于电源和连接性不可靠地区的全球用户能够更容易地对互联网进行访问。
PlanetLab是一个全球范围的用于研究和测试新的网络应用的互联网络,也是开发全新互联网技术的开放式全球性测试实验平台,其目的在于增加互联网的智能化和适应力。
参考文献:
[1]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 冯建,王卫东.第三代移动网络与移动业务[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3] 雷源.移动互联网改变商业未来[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
[4]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作者简介:杨朝晖,性别:男,年龄:19岁,河北廊坊人,是来自河北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学院计121班的大一学生。杨朝晖对计算机知识充满热情,尤其是对于计算机的应用方面。实践出真知,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学到真正的知识,这是他一直信奉的一句话。